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2025届化学九上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2025届化学九上期中监测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火箭燃料
B.镁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用于制作照明弹
C.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用作化学肥料
D.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可用于制汽水
2.改善人居环境是推动我县绿色崛起、实现更高质虽发展的重要举措。
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人居环境的是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B.推行垃圾分类处理
C.全面推进污水治理D.加强生态湿地保护
3.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B.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
C.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D.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4.丹霞地貌的岩层因含氧化铁而呈红色,在元素周期表中铁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Fe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序数为26 D.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g
5.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O2②S2-③④⑤⑥
A.①表示两个氧原子B.由⑥可知铬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g C.由⑤可知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2周期D.③和④属于同种元素
6.已知:2KClO32KCl + 3O2↑。
下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在受热过程中各物质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d是二氧化锰
B.b是氧气,c是氯化钾
C.t1时反应开始发生
D.t1和t2时,固体中钾元素质量保持不变
7.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
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
C.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8.取质量为30.6g的碳酸钙和碳酸钠的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的水中,向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液蒸干,得到固体33.3g,则原固体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A.33. 3%B.66. 7%C.65. 4%D.80%
9.2019年环运日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下列行为与主题相符合的是A.及时处理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
B.提倡植树造林
C.随意丢弃电池
D.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
10.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未利用对比实验思想方法的是()
A.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
B.研究分子运动
C.研究燃烧的条件
D.研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11.有关“物质的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28gCO含有1mol氧原子B.1molO3比1molO2多1个氧原子
C.摩尔是国际上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D.1个氧分子的质量是32g
1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60个碳原子:C60B.2个氢氧根离子:2OH
C.金刚石:Au D.碳酸钠的化学式:Na2CO3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现有以下装置、仪器和药品。
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F的名称:________。
(2)图A中实验室制氧气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此装置有两处错误,请指出错误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从“C至H”中选择仪器_________(填序号,下同)组装一个可随时使反应发生或停止的装置;若用H2O2和Mn O2制取O2,为了使产生的气流比较平稳,应选E(或F)和______组合。
(4)若用图Ⅰ所示医用塑料袋进行排空气法收集O2,判断氧气收集满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14.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下图连接。
装置气密性良好,调节右边敞口容器和集气瓶里的水面相平,此时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V1。
关闭活塞,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待火焰熄灭后,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
待集气瓶内的水面不再上升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2。
然后向右边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至两边水面再次相平,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3。
在点燃红磷至打开活塞这一过程中,观察到数显设备显示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
(1)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______(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3)基于数显设备显示的气压变化,“ 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 中的“ 一段时间” 指的是火焰熄灭后到_____________________所经历的时间。
(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减少的氧气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V1-V2”,“V1-V3”,“V2-V3”)
(5)思考:本实验导致结果小于1/5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结束后,反应容器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如图是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并且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五分之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集气瓶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可能的种原因是:_____。
(3)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实验回顾)如图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1)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属于________(选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_____,使瓶内压强______,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
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操作规范,能粗略测得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__________。
(问题提出)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 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定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
(实验改进)
(一)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
(二)测得实验数据如下:
①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总体积=126.0 mL②烧杯中水的体积
(交流表达)(1)铁生锈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首先是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Fe(OH)2],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2)根据测得实验数据计算: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是______mL,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在公共场所有如图广告,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氢铵中氢和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2)纯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结果精确到0.1%),这比化肥广告中标注的含氮量_____(填“高”或“低”)。
(3)经测定某块农田缺氮元素170克,则需施用该化肥_____克。
(4)根据保存方法推测,碳酸氢铵在受潮或_____时容易分解放出氨气而失去肥分。
18.复方硫酸亚铁片是常用的补铁剂,其说明书中部分内容如由图,请根据给出信息回答
(1)硫酸亚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2)硫酸亚铁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3)硫酸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精确到0.1%)
(4)一位3岁的儿童若按说明书的用量,一天从药中获得_____mg铁元素(计算结果精确到0.1mg)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去除粗盐中的泥沙。
(1)什么叫过滤?___________
(2)制作过滤器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其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填序号)。
(3)过滤所用到的实验仪器有哪些?________(填序号)。
可供选择的主要仪器:
① 试管② 烧杯③ 蒸发皿④ 托盘天平⑤ 量筒⑥玻璃棒⑦ 药匙⑧ 胶头滴管⑨ 漏斗⑩ 铁架台
(4)举出一个生活中应用过滤原理的实例: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解析】
A、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作助燃剂,但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B、镁燃烧能产生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可用作氮肥,关系不对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但是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可用于制汽水,关系不对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A
【解析】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保护人居环境,故A符合题意;
B、推行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保护人居环境,故B不符合题意;
C、全面推进污水治理有利于保护人居环境,故C不符合题意;
D、加强生态湿地保护有利于保护人居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解析】
A、构成物质的微粒为分子、原子、离子,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例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A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例如氧原子能构成氧分子,也能构成臭氧分子,故B正确;
C、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例如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故C 错误;
D、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但不同的分子、原子无法比较大小,故D错误。
故选B。
4、D
【解析】
A、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信息中右上角的符号就是元素符号,所以铁元素的符号为Fe,选项正确;
B、铁元素的名称带有金字旁,所以铁属于金属元素,选项正确;
C、元素信息中左上角的数字就是元素的原子序数,则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6,选项正确;
D、元素信息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就是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即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选项错误,故选D。
【点睛】
1、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2、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5、D
【解析】
A、①表示一个氧分子,故错误;
B、由⑥可知铬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单位不是g,故错误;
C、结构示意图中,弧线表示电子层数,⑤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位于周期表中的第3周期,故错误;
D、结构示意图中,圈内数字表示质子数,③和④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正确。
故选D。
6、B
【解析】
试题分析: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d表示的是二氧化锰的质量变化;a的质量逐渐的减少,故a是反应物,即是氯酸钾;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比氧气的质量更多,故b是氯化钾,c是氧气。
由于钾元素存在于固体中,故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不变。
故选B。
考点:化学反应与图像
7、B
【解析】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该选项说法正确;
B、分子和原子质量不能比较大小,有的分子质量比有的原子质量大,有的原子质量比有的分子质量大,该选项说法错误;
C、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1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质量约相等,都约是1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8、C
【解析】
向碳酸钙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为:Na2CO3+Ca(OH)2=
CaCO3↓+ 2NaOH;原混合物中的CaCO3与反应生成的CaCO3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最后得到的固体是CaCl2。
【详解】
设原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则碳酸钠的质量为30.6g-x,则由碳酸钠生成的氯化钙质量为:
Na2CO3~CaCO3~CaCl2
106 111
30.6g-x 11130.6g
106
x
-()
由原混合物中的碳酸钙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CaCO3~CaCl2
100 111
x 111
100
x111
100
x
11130.6g
106
x -
()
+111
100
x
=33.3g x=20g
故固体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20
100%
30.6
g
g
⨯=65.4% ,故选C。
9、B
【解析】
A. 及时处理农作物秸秆时,如就地焚烧,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选项错误;
B. 提倡植树造林,有利于提高空气的净化能力,保护环境,选项正确;
C. 随意丢弃电池,会导致土壤或水被污染,选项错误;
D. 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可加剧树木砍伐,不利于保护环境,选项错误。
故选B。
10、A
【解析】
A、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是利用白磷燃烧,消耗空气中氧气,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所以根本不存在对照实验,故A正确;
B、烧杯A中的酚酞试液和烧杯B中的酚酞试液属于对照试验,烧杯A置于放有浓氨水的烧杯附近;烧杯B置于空气中,在空气中没变色,说明空气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烧杯A中变红说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进入烧杯A中,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利用了对比实验的原理,故B错;
C、铜片上的白磷与铜片上的红磷属于对照实验,都与氧气接触,都属于可燃物,变量是着火点不同,白磷着火点低,红磷着火点高,热水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从而证明可燃物燃烧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属于对比实验,故C错;
D、纸花都是用石蕊溶液染成,都与二氧化碳接触,变量是一瓶内纸花中有水,一瓶内纸花中没有水,由实验可知没有水的纸花没变色,含有水的纸花变成红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酸使石蕊试纸变成红色,所以属于对比实验,故D错。
故选A
11、A
【解析】A、CO的摩尔质量是28g/mol,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1mol一氧化碳分子中含有1mol碳原子和1mol氧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B、1mol 的近似值为6.02×1023,1molO3的氧原子数是3×6.02×1023,1molO2的氧原子数是
2×6.02×1023,故选项说法错误.C、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是: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以及发光强度,而摩尔只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选项说法错误;D、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g/mol,所以1个氧分子的质量是32g 6.02×1023,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
12、D
【解析】
A、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60个碳原子,就可表示为60C,故A不正确;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2OH−,故B不正确;
C、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其化学式为C,故C不正确;
D、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锥形瓶KMnO4K2MnO4+MnO2+O2试管口没有放置棉花团
试管口向上倾斜CaCO3+HCl→ CaCl2+H2O+CO2CFH D 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解析】
(1)仪器F是锥形瓶;
(2)图A中,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KMnO4K2MnO4+MnO2+O2;此装置中,没有在试管口放置一团棉花,可能会造成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气管;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可能会导致试管炸裂;
(3)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aCO3+HCl→ CaCl2+H2O+CO2;通过控制固体和液体的接触和分离可以随时使反应发生或停止,可以用“CFH”的组合,在装置中,固体药品物放在多孔隔板上,液体药品从长颈漏斗中加入。
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
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分液漏斗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能控制H 2O 2和MnO 2制取O 2反应剧烈程度,D 装置中有分液漏斗选择D 和试管或锥形瓶都可以,所以若用H 2O 2和Mn O 2制取O 2,为了使产生的气流比较平稳,应选E(或F)和D 组合;
(4)若用图Ⅰ所示医用塑料袋进行排空气法收集O 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则O 2导入端为a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验满时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 导管口处,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14、P+O 2−−−−
→点燃P 2O 5 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白烟 大于 火焰熄灭后集气 瓶内温度恢复到室温 V 1-V 3 红磷量不足导致无法使空气中氧气充分反应,所以导致实验结果小于五分之一 氮气
【解析】
(1)红磷燃烧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并且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白
烟并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P+O 2−−−−
→点燃P 2O 5、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白烟; (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热,温度升高使集气瓶内气压增大,而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瓶内气压降低。
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内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大于氧气减少量导致的气压变化。
故答案为大于;
(3)反应结束后,等集气瓶内气压稳定后读数才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指的是火焰熄灭后到集气瓶内的温度恢复到室温所经历的时间。
故答案为火焰熄灭后集气瓶内温度恢复到室温;
(4)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应是两容器内压强相等,且与实验初始状态相同时的体积。
加水到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 3时,两边水面再次相平,气体的体积是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减少的氧气体积为V 1-V 3。
故答案为V 1-V 3; (5)实验利用红磷消耗空气中的氧气,而由于氧气被消耗,集气瓶内压强减小,所以才会回流水,并且回流的水的体积应该等于被消耗的气体的体积。
若回流的水小于五分之一,则有可能红磷没有将集气瓶内的氧气全部消耗尽。
故答案为红磷量不足导致无法使空气中氧气充分反应,所以导致实验结果小于五分之一;
(6)空气中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
而氧气已经被红磷燃烧消耗掉,则剩余的气体主要为氮气。
故答案为氮气。
【点睛】
测定集气瓶中消耗的气体的多少必须要让两次测量的状态是相同的,这样得到的气体体积才有意义。
而题中初始状态左右两容器的水面相平即内外气压相等,同样,末状态也
要是内外气压相等,所以必须使右侧敞口容器和集气瓶里的水面相平时,再测内部气体体积。
15、氮气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气密性差充分消耗氧气
【解析】
(1)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故填:氮气。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集气瓶容积的1/5,导致这一结果可能的原因:装置漏气、红磷不足、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等。
故填:装置漏气。
(3)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充分消耗氧气。
故填:充分消耗氧气。
【点睛】
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6、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化合氧气,减小;1/5铁 + 氧气 + 水―――→氢氧化亚铁25.5;20.2%
【解析】
实验回顾:(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点燃
五氧
化二磷;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操作规范,能粗略测得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二)①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水→氢氧化亚铁;
(2)根据测得实验数据可得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是80mL-54.5mL=25.5 mL,改进实
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25.5?
126.0?
mL
mL
×100%=20.2%。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5:48 17.7%高1000受热
【解析】
(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01000⨯化肥中含氮量纯碳酸氢铵的含氮量
解答;(3)根据某物质的质量=该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该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4)根据题中信息分析解答。
(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
碳酸氢铵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16×
3)=5:48;(2)纯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40100079
⨯=17.7%,这比化肥广告中标注的含氮量高;(3)所需碳酸氢铵的质量=1700170
g
=1000g ;(4)根据保存方法推测,碳酸氢铵在受潮或受热时容易分解放出氨气而失去肥分。
点睛:掌握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及某物质的质量等于该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除以该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是解题关键。
18、112 7:4:8 36.8% 110.1
【解析】
(1)硫酸亚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32+16×4=112。
(2)硫酸亚铁中铁、硫、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6:32:(16×4)=7:4:8。
(3)硫酸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56152
×100%≈36.8%。
(4)一个3岁的儿童若按说明书的用量,一天吃的药中含硫酸亚铁的质量为3次/日×2片/次×10mg/片=300mg ,一天从药中获得铁元素的质量为
300mg ×56152
×100%=110.1mg 。
故答案为:(1)112;(2)7:4:8;(3)36.8%;(4)110.1.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固体和液体分离的实验操作叫过滤 ③ ① ② ②⑥⑨⑩ 茶漏, 地漏等
【解析】
(1)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过程叫过滤。
(2)制作滤纸的过程是先将圆形的滤纸对折,再对折,后将四分之一圆分为三层和一层,故顺序为③①②。
(3)过滤中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故选②⑥⑨⑩。
(4)生活中的查漏、地漏等都利用了过滤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