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李邕》原文及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李邕》原文及鉴赏
上李邕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
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
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
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诗鉴赏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
李邕在开元七年至九年前后,曾任渝州(今四川重庆市)刺史。
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
史称李邕“颇自矜”
(《旧唐书·李邕传》),为人自负好名,对年轻后进态度颇为矜持。
李白对此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诗中李白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
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可高达九万里。
大鹏鸟是庄子哲学中自由的象征,理想的图腾。
李白年轻时胸怀大志,非常自负,又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心中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和宏伟的抱负。
在此诗中,他以“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自比,这只大鹏即使是不借助风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干,这里极力夸张这只大鸟的神力。
在这前四句诗中,诗人寥寥数笔,就勾划出一个力簸沧海的大鹏形象——也是年轻诗人
自己的形象。
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时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显然也包括李邕在内,因为此诗是直接给李邕的,所以措词较为婉转,表面上只是指斥“时人”。
“殊调”,与后面的'“大言”同义,指不同凡响的言论。
李白的宏大抱负,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人当做“大言”来耻笑。
李白显然没有料到,李邕这样的名人竟与凡夫俗子一般见识,于是,就抬出圣人识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讥:“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宣父,指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诏尊孔子为宣父”
(《新唐书·礼乐志》)。
丈夫,对男子尊称,此指李邕。
《论语·子罕》中说:“子曰:后生可畏。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两句意为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男子汉大丈夫千万不可轻视年轻人呀!后两句对李邕又是揄揶,又是讽刺,也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态度相当桀骜,显示出少年锐气。
李邕在开元初年是一位名闻海内的大名士,史载李邕“素负美名,。
人间素有声称,后进不识,京洛阡陌聚观,以为古人。
或传眉目有异,衣冠望风,寻访门巷。
”对于这样一位名士,李白竟敢指名直斥与之抗礼,足见青年李白的气识和胆量。
“不屈己、不干人”笑傲权贵,平交王侯,正是李太白的真正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