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有哪些特殊结构细菌有哪些特殊结构,它们在医学上有何实际意义?
答:
荚膜:能保护细菌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保护细菌免受各种体液因子的损伤,井使细菌对干燥有一定的抵抗力,因而与细菌的毒力有关。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有无鞭毛可作为鉴别细菌的指标之一。

有些细菌的鞭毛与其致病性有关。

菌毛: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种。

普通菌毛对宿主细胞具有粘附作用,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性菌毛通过接合,在细菌之间传递质粒或染色体DNA,和细菌的遗传性变异有关。

芽胞:是细菌的休眠状态,因而对热、干燥、化学消毒剂和辐射有很强的抵抗力,能保护细菌免受不良环境的影响。

芽胞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可作为鉴别细菌的依据之一。

杀灭芽胞是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

试述革兰染色法的结果和意义。

答:革兰染色法的结果:染成紫色者为革兰阳性菌,染成红色者为革兰阴性菌。

革兰染色法在鉴别细菌、选择药物及研究细菌致病性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哪些条件
答:1.适宜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某些维生素类等必要的生长因子。

2.适宜的气体:不同的细菌生长繁殖需要不同的气体。

根据细菌对氧的需求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需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微需氧菌。

此外,有些细菌需要一定的二氧化碳气体。

3.—定的酸碱度:大多数病原菌最适酸碱度为pH7.2~7.6。

4.一定的温度:不同的细菌需要不同的温度,大多数病原菌所需的温度为37℃左右。

细菌有哪些合成代谢产物有何实际意义?
答:热原质、毒素和侵袭性酶是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代谢产物。

细菌素、抗生素、维生素等为可供治疗用
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有哪些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有哪些有何实际意义?
答:
1.形态结构的变异:如细胞壁缺陷型(L型)变异。

在某些因素如青霉素,溶菌酶等影响下,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受抑制而形成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

2.菌落变异:从标本中新分离菌株的菌落通常为光滑型菌落,但经人工培养基多次传代后,可变为粗糙型菌落。

3.毒力变异:可表现为细菌毒力的增强或减弱,如将有毒的牛型结核杆菌放在含有胆汁、马铃薯、甘油的培养基上,经13年230代培养,得到毒力减弱而免疫原性完整的变异株,即卡介苗(BCG),用于预防结核病。

4.耐药性变异:原来对某种抗菌药物敏感的细菌可以发生变异而成为耐药菌株.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菌株等。

实际意义:
1.在诊断方面:应注意细菌的变异株,以免误诊,漏诊。

2.在治疗方面:为提高抗菌药物疗效,防止耐药菌株的出现与扩散,在治疗前应先做药敏实验。

3.在预防方面:用人工方法使病原出产生变异,减低毒力,保存免疫原性,制备减霉活疫苗,预防传染病。

晚期蛋白有何作用?
答:病毒合成的蛋白质有早期蛋白和晚期蛋白之分。

在病毒核酸复制前所合成的蛋白称为早期蛋白,在病毒核酸复制后所合成的蛋白称为晚期蛋白。

早期蛋白是一种功能性蛋白,一般为非结构蛋白,包括合成核酸所需要的酶(DNA或RNA多聚酶),抑制宿主细胞蛋白质与核酸合成的调控蛋白以及指导病毒合成序列的调控蛋白。

绝大多数结构蛋白都是晚期蛋白。

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有何特点?
答:(1)广谱性、非特异性,但非对所有病毒感染均有效,不同细胞、不同病毒,对干扰素的敏感性不同。

(2)相对种属特异性:干扰素对细胞的作用存在种属屏障,一般地,干扰素在产生干扰素的同种细胞上的活性大于异种细胞。

3)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是间接抑制病毒而不是杀灭病毒,是由干扰素诱导细胞产生的AVP发挥抑制病毒增殖的作用。

4)发挥作用较早,病毒感染细胞在病毒复制时即可产生干扰素,其作用早于抗体和CTL的作用。

也可涌过输血、注射(暴露于病毒血症时的血源或污染器械)传播,但几率很低。

病毒体外
壳蛋白、小球状颗粒及管状颗粒成分,包含S、前S2和前S1蛋白。

HBsAg是检查HBV感染的主要标志,
并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抗—HBs。

HBsAg始于感染后19天即潜伏期早期便可检出,它分为adr,
adw,ayw等10个亚型,各亚型间有部分交叉免疫,其分布有地域性。

(2)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抗体(抗-HBc)系统:HBcAg为HBV大球状颗粒的核衣壳成分。

因为它被外衣
壳蛋白(HBsAg)所包裹,在感染者血清中难以检测到HBcAg。

HBcAg有很强的抗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
HBc lgM和抗—HBc lgG两种非中和抗体,前者出现于发病早期,但一过性感染者其持续时间短,在IgM
高峰之后,抗—HBo lgG出现且持续数年。

(3)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系统:HBeAg 于HBV感染后与HBcAg同时出现,HBeAg阳性与抗
—HBc lgM阳性均为HBV复制活跃的指标。

一过性感染患者,HBeAg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其阴转后,
出现对应的抗—HBe,为感染后时间较长以及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预后较好的征兆。

6.简述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及免疫性
简述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及免疫性简述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及免疫性
简述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及免疫性。

答:乙型肝炎传染源包括急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HBsAg携带者。

在肝炎患者中又分为临床型和
亚临床型,在临床型患者中,又分为黄疸型与无黄疽型。

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从大至小依次为无症状HBsAg
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急性乙肝患者中,亚临床型传染源意义大于临床型,
而临床型患者中无黄疸型者大于黄疸型者。

HBV的传播途径按重要性依次为母—婴传播、经血液、日常密
切接触及性接触传播。

人感染HBV后,由于不同个体的免疫应答反应不同及感染HBV毒株及数量的差异,
造成转归的多样性。

在血液中被病毒抗原致敏的CD8+细胞毒T细胞(CTL)可选择性杀伤受感染的肝细胞。

当受感染肝细胞较少,而机体免疫应答反应又正常,则细胞外HBV易被中和抗体(抗—HBs)所清除,表现
为一过性HBV感染或自限性急性乙型肝炎。

当大量肝细胞被HBV感染,机体的免疫应答又超常,则发生
CTL大量破坏肝细胞,引起重症肝炎。

如果胎儿宫内感染或新生儿感染HBV,由于其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被HBV感染的肝细胞仅有一部分被CTL杀伤,则造成肝细胞内外持续存在HBV,表现为慢性HBsAg 携
带状态或慢性肝炎。

当成人免疫功能低下或感染HBV免疫逃逸变异株也可发生持续性感染。

此外,免疫复合物及自家免疫反应,在HBV致机体肝脏病理损伤方面也起重要作用。

1.虫媒病毒共同特征有哪些
虫媒病毒共同特征有哪些虫媒病毒共同特征有哪些
虫媒病毒共同特征有哪些?
??

答:共同特点为:(1)病毒呈球形,直径多为20~60nm。

(2)核酸为 + ssRNA,衣壳为20面体对称,有包膜,
其表面有血凝素刺突,(9)对热、酸、脂溶剂敏感。

(4)主要寄生于自然动物体内,通过节肢动物媒介传播。

所致疾病有明显季节性和地方性,具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特点。

2.简述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致病性
简述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致病性简述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致病性
简述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致病性。

答:在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传染源和储存宿主土要是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带毒动物通过其唾液、粪
便等排泄物污染食物、水源、空气等,人类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摄入或直接接触感染动物受到传染;此病
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方性。

野鼠型由汉滩型引起,发病多集中在秋冬之间,临床症状较重;家鼠型由
汉城型引起,多集中于春夏之间,临床症状较轻;混合型发病季节呈双峰型,临床症状轻重不—。

潜伏期
一般为两周左右,多为急性起病。

典型临床表观为三大主症:即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

临床经过可分为
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3.请叙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致病性
请叙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致病性请叙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致病性
请叙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致病性、
、、
、免疫性和防治原则
免疫性和防治原则免疫性和防治原则
免疫性和防治原则。

答: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引起流行性乙型脑炎。

该病毒是—种嗜神经病毒。

在我国,三
带喙库蚊不仅是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也是其储存宿主。

家畜、家禽,尤其是幼猪是乙型脑炎病毒的
主要传染源和中间宿主。

人感染乙型脑炎病毒后,多数人为隐性感染,少数人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发生脑炎。

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

中和抗体约在病后1周出现,可维持数年至终生。

防蚊灭蚊是预防
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

接种乙型脑炎灭活疫苗是当前保护易感者的主要手段。

1.简述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疾病
简述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疾病简述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疾病
简述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疾病。

答:单纯疱疹病毒的自然宿主是人,在人群中的感染较为普遍。

病毒常存在于疱疹病灶和健康人唾液中,
主要通过直接密切接触和性接触而传播,人初次感染恢复后,通常都转入潜伏感染,HSV—1潜伏于三叉
神经节、颈上神经节和迷走神经节,HSV—2潜伏于骶神经节。

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后,病毒被激活增殖,
引起复发性局部疱疹。

HSV—1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肤,粘膜和器官感染。

HSV—2则主要引起生殖器
庖疹,井与宫颈癌的发病有关。

2.
..
.简述CMV、VZV和EBV所致疾病和潜伏部位
病毒所致主要疾病潜伏感染的部位
VZV 水痘带状疱疹脑、颈或腰神经节
CMV
巨细胞包涵体病、辅血后单核细胞增多症、先天性畸形、肝炎、
间质性肺炎
嗜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
EBV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鼻咽癌、Burkitt淋巴瘤 B淋巴细胞
1.简述人体感染
简述人体感染简述人体感染
简述人体感染HIV后的血清学表现及主要临床特征
后的血清学表现及主要临床特征后的血清学表现及主要临床特征
后的血清学表现及主要临床特征
答:.人体感染HIV后,开始有一个大量复制和扩散的过程.此时感染者血清中出现HIV抗原,在外周血
细胞、脑脊液和骨髓细胞中可分离到病毒,此为HIV感染的急性期。

感染者可出现发热、咽炎、淋巴结肿
大,皮肤斑丘疹和粘膜溃疡等自限性症状。

大约持续1-2周后,进入HIV感染的无症状期,此时,外周血
中HIV抗原含量很低或检测不到.感染2—3个月时,患者血清中出现抗—HIV抗体,随后转入无症状潜伏
期.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和感染者免疫力下降,HIV重新开始大量复制,并造成免疫系统的进行性损伤,
逐步发展到持续性、全身性的淋巴结肿大,出现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最后发展成为艾滋病。

1.简述狂犬病病毒的致病机理
简述狂犬病病毒的致病机理简述狂犬病病毒的致病机理
简述狂犬病病毒的致病机理。

答:人被狂犬咬伤后,病毒侵入伤口,病毒包膜上的糖蛋白突起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病毒包膜与
细胞膜融合,病毒的核衣壳进入胞浆。

首先在咬伤部位的肌肉组织中复制,然后在神经肌肉接头处.进入
周围神经,沿周围神经轴索问心性的扩散到脊髓神经系统,在脊神经节等处大量繁殖并进入脑内,引起大
脑海马区、小脑、脑干和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

病毒在大脑灰质等处大量复制。

并通过传出神经离心
性下行到达唾液腺、视网膜、角膜、皮肤等处及肾、肺等器官。

引起恐水症等典型的狂犬病症状,在脑和
神经细胞中可出现Negri小体,是其典型的病理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