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中医英译问题的看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英式英语或美式英语
我对中医英译问题的看法 译。例如在汉英双解中医大辞典第 !" 页, “ 小便出 血( 又名尿血) ” 英译为“ 这个翻译有争论 #$%&’()*&” 的地方。因为“ 小便出血” 是属于病症, 因此应该英 译为“ , 但接下来则说明为“ +,--./ 01*2$” 3 .*4$&4$ , 实则应该说明为“ 3 8/%9: &2. 4/2.)-%$ *2 567” 。 因为证 ’-% *2 567” !证应该是翻译为 4/2.)-%$。 是由几个病症及症状组合起来的又称为证候群。 例 “ 心气虚” 英译为“ 如汉英中医大辞典第 ;;; 页, .$: , 这种英译法是大多数人都能 <*=*$2=/ -< #$&)’>?*” 接受的译法, 但说明则是“ 3 .*4$&4$ &2. 4/2.)-%$ , 则是有争论的英译法, 因为“ 心气虚” 是包 *2 567” 含有二种症状及病症, 因此英译为“ 3 4/2.)-%$ *2 ,应该是比较适当。"病型应该翻译为 @*4: 567” 病型是一个疾病单元的称谓。例如汉英双解 $&4$, “ 肾痈”英译为 “ 中医大辞典第 ABB 页, 2$2&, 6&): ,这种英译法就有争议的地方,因为 6&): C(2=,$” 如果翻译为“ 2$: C(2=,$ 是指皮肤疾病的专有名词, , 会被误认为肾脏和皮肤皆有疾病, 2&, 6&)C(2=,$” 因此英译为“ 是大家公认的译法, 但 )$2&, &C4=$44” 说明则是 “ 3 .*4$&4$ &2. 4/2.)-%$ *2 , 比较恰当。 为“ 3 .*4$&4$ *2 567” 下列几种方法可以减少这些困扰:其一为按 照目前英美著名出版社已经发行的中医英文书籍 作为蓝本, 以现有英译中医专有名词为主, 再附注 自己的意见为辅,如此必将增加高整本书的可读 性; 其二, 由国内中医界邀约西方中医界举行英译 中医专有名词定义的研讨会,以促进英译中医专 有名词定义的一致性,并增加彼此之间的沟通了 解, 避免误解; 其三, 应立即制订中医专 有 名 词 的 标准定义, 并参考目前西方已有的中医书籍, 规范 中医专有名词英译的准则, 编辑可供依照的标准。 , 又 567” 有争论的空间, 因为“ 肾痈” 是一种病型, 所以英译
(,( 汉语英语合并译法
为了弥补汉语直译拼音法在使用初期无法一 望即知其义的缺失,并顾及原意表达常常需要数 个或数十个英文字才能表达清楚的现实,采用汉 语拼音直译法加英语以缩短翻译字数是必然的趋 势。例如阴虚翻译为 -./—758.9.5/9: , 阴盛 -./ — 阳 盛 为 :1/205;95<<, 5;95<<= 阳 虚 -1/2 758.9.5/9: ,
" 翻译人才的培养
中医英译需要培养专业的翻译人才。这种人 才须具备 ) 项条件: 了解现代中医、 古典 中 医 、 西 医、 能阅读中医英文著作及西医英文著作, 如果单 向地将现代中医及古典中医的 内 容 译 成 英 文 , 而 无视于既有英文书籍内容的相关性、 一致性, 难免 有闭门造车之嫌,也无法让世界了解中医的精粹 所在。 因此培养具有专业水准的翻译人才。 是促进 中西医学密切结合的需要。
・;I ・
F 西方国家法律的问题
中医药是营养补充剂还是药,这是一个值得 辩明的问题。西方各国向来是很遵守法律规章的, 因此在中医英译时亦得注意,不要触犯外国相关 的药物法规。例如, 中国人把中药当作是药, 但西 方都将其归为营养补充剂, 可不受医师处方限制。 因此在中医英译时尤其是中药的说明书上应该选 择一些比较中性的字, 不要用“ 药” 或“ 治疗” 或“ 治 愈” 等与药物有关的字眼, 以免造成彼此之间认知 的差异与误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 市场需求的问题
目前发行销售的中医英译书籍有 " 类:其一 为古典中医类, 其二为现代中医类, 其三为中西医 结合类。目前, 市场充斥着大量现代中医的书籍, 而且仍陆续不断在增加。古典中医书籍也陆续翻 译印行, 虽然至少有数万本古典中医专著, 但目前 仅有为数甚少的作者在进行这类书籍的英译工 作。原因不外乎大多数现代人对阅读了解古典中 医本已不易, 要将它们译成英文更不容易。虽然目 前有市场需求, 但需求量不大, 因此除了学术界之 外, 市场上只有寥寥无几的古典中医英译本, 然而 中医有许多重要的原理、 定义、 专有名词与观念都 是在古典中医之中, 因此即使市场需求不大, 仍然 应该物色、 培养翻译的人才, 积极进行此 项 工 作 。 至于中西医结合类的中医英译本,是目前最具有 市场潜力的, 应花费更多的人力、 物力与时间进行 这项工作。
+ 中医专有名词定义的问题 +*? 纯中医专有名词的定义
无论中医、 西医或是其它学科, 针对同一个专 有名词要有统一定义与相同的认知。令人困扰的 是目前中文对中医同一专有名词的定义就已经有 许多不同的版本,导致已经发行的中医英译本的 作者都有自己特殊的观点。如果未来的中医英译 本的作者又有不同于先前诸书的看法,亦即又出 现前所未见的关于中医专有名词定义的英译版 本, 那么读者如何能了解与吸收这么多的观点呢? 而他们又将何所适从呢? 例如中医对于症状、 病症、 证及病型的定义、 用 法常相互混淆, 但在西医却有严格的规定, 因此在 中医专有名词的英译亦得遵循, 免得造成不必要的 误会。 !症状应该翻译为 @&A/10A<基本是以病人的 自诉及主诉的语言来英译, 应该是用普通英语来英 译, 而不是用英语的医学专有名词或是中医英语医 学专有名词来英译。例如: 在汉英双解中医大辞典 第 B) 页的“ 小便不利” 的英译为“ , “ C&>-5",” C&>-5". 是英语的医学专有名词仅是由医师诊断病症才 ,” 得使用,而在病人自诉时则不得使用, “ 小便不利” 应该是属于病人自诉症状的一种, 因此英语应译为 “ ,所以在中医英译时只要 C"’’: (-31& "$ -5"$,1"0$” 任何地方是病人的自诉或主诉就得用普通英语来 翻译。"病症应该翻译为 @";$, 基本是以医师诊断 出来的病症称谓之, 此项包括医师的专业知识判断 来诊断疾病证状的中医专有名词或是各项医疗仪 器诊断出来的, 中医英译在这时则不得使用普通英 语来翻译,而得用专业的中医英语医学名词来翻
! 英译后编辑校稿人才的培养
这种编校人才须懂得中医学、西医学及具备 英文校稿能力。近年来, 虽然国内中医学英译书籍 比国外英文著作的内容丰富, 可读性更强, 但在英 美各国的销售及知名度却比不上外籍著作,其中 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即是国内中医英译书偏重于 “ 专有名词” , 忽略了完稿之后专业校稿的重要性。 英译后英文校稿工作不是任何懂英文的人都可以 胜任的, 只有英文出版社( 尤其是世界知名的出版 社) 的英文校稿人员才能担任。一本书在付印之前 校稿 )*$ 次毫不足奇,有的甚至花一年半至两年 的时间来完成。其目的是要使中医英译本能达到 世界医学书籍水准,让西方各国的医学界人士易 于阅读及了解。
)*2 借用西医专有名词
借用西医专有名词是最便捷的方法,但容易 产 生 误 解 。 例 如 , 肝 目 前 翻 译 为 3"4%5 实 则 应 为 心翻译为 6%,51 实则应为 ’-$(1"0$. ’-$(1"0$,3 3"4%5, 当年西医传入中国之时, 曾运用既有的中 ,3 6%,51, 医名词去翻译西医名词, 而今中医英译之时, 为了 方便即利用已有的西医专有名词来翻译中医名 词, 但是, 由于中医与西医同一个专有名词在定义 上常各有所指, 因此造成非常大的误解与争论。为 避免此种状况发生,中医英译之时若要借用西医 名词应该分辨清楚二者的异同,如果是为了图一 时的方便误用了, 以后为了扭转这种认知的错误, 修正既已形成的观念, 势必要费九牛二虎之力。
)*7 借用西医专有名词配上字首或字根
这和创 造 新 的 英 语 中 医 专 有 名 词 有 点 类 似 , 但是由于是借用了西医的专有名词再配上字首或 字根,有时会被误认为这些中医英译的专有名词 原本为西医专有名词。例如草药学翻译为 8%9:03. 其 中 6%9: 指 0;&< 是 由 8%9: 和 030;& 结 合 而 成 的 , “ 草” 而 030;& 指“ 学” 的意思, 不过毕竟这是有差别 的, 故从长远看来, 这亦势必发展成一种趋势。因 此借用现有的西医专有名词,配合与中医相关而 需要的字首或字根二者结合在一起创造新的专有 名词, 笔者认为这是非常值得推广的方法。
第 !" 卷
!##! 年 "" 月第 $ 期
中医教育 %&’
・!+ ・
我对中医英译问题的看法
成都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中药英译; 见解; 人才培养; 问题 近 (# 年 来 中 医 在 西 方 各 国 已 由 边 缘 医 学 进 展成为医学主流的一部分,甚至美国哈佛大学医 学院自 !##" 年 开 始 也 要 求 其 所 有 医 学 院 学 生 必 须修习互补医学。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中医学及 针灸学, 因此提高中医学英译水准, 使翻译语法标 准化是件刻不容缓的事。
陈宜昭
( 成都 !"##$%)
(," 采用西方既有英文著作的译法
近年来英文版的中医书籍发行量大增,有关 中医语词的译法因无一定标准, 只得各显神通, 不 仅中国的中医英译书籍如此,就连英美各国的英 文著作也是五花八门,同一个中医专有名词就出 现数个甚至十几种译名。因此笔者建议, 凡是外国 既有的中医英译专有名词应该沿用其译法,以减 少名词定义的复杂化与争议性。虽然也许国内中 医英译专有名词可能比英、 美的更适当, 但由于这 些名词已在外国使用多年,一旦采用国内的中医 英译专有名词, 只怕引起更多的误解, 且西方中医 学者无法重新接受它们。
(,! 汉语直译拼音法
乍看之下, 汉语直译拼音法似乎毫无意义, 但 是长年使用后,英美中医人士已经了解并且能直 接发出音来, 这些汉语直译拼音的中医专有名词, 不仅已经在中医学界的专业人士间流传,而且一 般社会民众亦已非常熟悉,甚至大众传播系统与 一般杂志、报纸亦常常提及。例如,阴阳翻译为 气翻译为 3. , 得气翻译为 456. 等。 如果 -./0-1/2, 为了科学研究的需要,可以针对这类中医专有名 词的定义有系统地作明确的解说,此乃最为可行 的方式。如果为了表现各自的学术专业在中医英 译之时创造一些独特的英译专有名词,对那些已 经被英美中医学人士所熟悉的直译汉语,无异增 添更多的混乱, 不仅影响此书的学术地位, 而且影 响的销售。
肾阴虚 !"#$%& &"$ #%’"("%$(& 。虽然看似有些不伦 不类,但这何尝不是突显不同文化结合的智慧表 征, 只要在定义专有名词时态度严谨, 即使开始有 些不习惯, 习以为常之后, 这些合并字必然融合为 英语中医专有名词的一部。
)*+ 创造新的英语中医专有名词
中医学在欧美一门新科学,欧美学中医人士 对外来文化的接受程度较高,如果创造出新的英 语中医专有名词, 他们也能接受, 例如利用拉丁文 或英文的字根自行创造新的中医专有名词,亦是 一项不错的方法。此法不仅减少中医专有名词的 英文字数, 而且因为出自拉丁文或英文语系, 不仅 容易用英语发音, 而且容易了解其意思, 事实上只 要字义清楚, 而且有意义, 这些新字必然能流传下 去的。目前英语系统每年都有为数不少新创的字, 而且被接受程度非常高,例如穴位的英译为 ,(-. 针” /0"$1 这是由 ,(- 和 /0"$1 结合而成, ,(- 是指 “ 而 /0"$1 指“ 点” 。
( 有关中医语词译法的问题
目前所采行的中医专有名词及定义的译法有 如下 + 种:
陈宜昭, 博士
・DB ・
我对中医英译问题的看法 英式英语是所有英语真正的始祖,其语法 表达方式和目前较盛行的美式英语有些差异。 例 如 三 楼 在 英 式 英 语 为 >%(0$#’3005 , 而 美 式 英 语 为 16"5#’3005 , 如 果 在 中 医 英 译 之 时 应 用 这 种 英式英语法的话,整本书会是非常典雅的, 但 同 时 也 是 比 较 不 容 易 了 解 内 容 的 。而 美 式 英 语 的直接表达法比较易读易懂, 而且目前世界医 学界无不以美国医学马首是瞻, 再加上非英语 系国家有关人士的英文程度无法达到像阅读 自 己 的 母 语 那 种 水 平 。因 此 中 医 英 译 应 考 虑 使 用易读易懂的美式英语, 如此更有利于中医医 学的推广, 并且能减少中医英译因语言的隔阂 而产生的阅读困难度及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