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2020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B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汕尾市2020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4分)
1. (6分) (2020高一下·明光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

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新变。

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一般说来,较之汉魏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

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

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诗选序》),那就太过分了。

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

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

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

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说话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

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

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哀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
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抗坠,铿锵成韵。

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与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类此。

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中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1)关于唐人古体,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格律限制不太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B . 近体诗出现于唐并走向定型化,它篇幅短小、格律严整,是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

它的出现导致古体诗逐渐衰微。

C . 唐人的古诗不但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而且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D . 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使得五、七言古诗发展至唐发生了新变化,唐人古体虽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二段引用清朝王士禛《古诗选》中的“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睹焉”句子,是为了说明他对唐代古诗有偏见,明末许学夷也有同样的偏见。

B . 第三段引用杜甫的诗歌是为了论证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一论点。

C . 文章采用总分的结构模式,论述了五、七言古诗至唐代发生的新变以及唐人古体中五言和七言在音韵和节奏上的差别。

D .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抗坠,铿锵成韵。

(3)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

B . 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C . 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

D . 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

2. (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小题。

坐拥书城为汉学
郑晋鸣/赵雨晨
北京时间4月10日凌晨,著名汉学家、中国书史和文化史研究泰斗钱存训先生在美国芝加哥因病辞世,享年105岁。

这位终身坐拥书城的老人,毕生致力于研究汉学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20世纪以来图书馆学宗师、美国东亚图书馆的奠基者和开拓者。

1910年,钱存训出生于江苏泰州一个书香世家。

1928年就读金陵大学时,他主修历史,副修图书馆学,同时在金陵女子大学图书馆工作。

1937年,钱存训应北平图书馆邀请,担任南京工程参考图书馆主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被改派至北图上海办事处,保管北平.南运的中文善本。

不久,上海租界安全也无保障,北图馆长袁同礼、中国驻美大使胡适与美国国会图书馆协商,将存沪善本移存美国,并摄制微卷以供流传。

1941年珍珠港事件前夕,局势恶化,上海被严密封锁。

钱存训不顾生命危险,想方设法躲过日军耳目,用两个月时间独自一人用手推车,分10次将三万册善本悄悄送上开往美国的轮船。

次年6月,美国国会图书馆宣布北平图书馆古籍全部运抵。

抗战胜利之后,钱存训受教育部委派拟赴华盛顿将这批善本接运回国,但因国内战争爆发,交通中断,未能成行。

1947年,钱存训以交换学者的名义赴美,从此再也没能回到祖国,这批善本成了他毕生无法释怀的牵挂。

“中年来美短期访问,原想镀金回国,但未料到将长眠他乡。

”这是钱存训晚年的遗憾。

1947年起,钱存训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学研究院进修,同时在芝大东亚图书馆工作。

从此,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

在芝大,钱存训用十年完成近十万册古籍编目的工作,还积极收藏当代资料,扩充馆藏,在他苦心孤诣的经营下,芝大东亚图书馆成为研究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宝库。

“钱存训成名作《书于竹帛》也在此期间完成,该书对印刷发明前的中国文字记载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中文译本仅164页,著作虽薄,学问却不薄。

”张志强说,“读完这本书,我愈发领悟到学问要做深做厚,专著要写薄写透的治学精神。


出于对《书于竹帛》的欣赏,李约瑟邀请钱存训参与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撰写。

钱存训欣然应邀,用15年时间扎实研究中国书籍的演变史,用西方语言完成三十万字的《纸和印刷》,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第一分册。

序言中李约瑟写道:“我们说服关于这一专题世界最著名的权威学者之一钱存训教授来完成书中这一部分的写作任务,从钱书中,读者可纵观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整个历史,在欧洲对此一无所知之时,它们已在中国出现了许多世纪。


“专题研究,枯燥无味,知音者寥寥。

”这是钱存训的心声,几十年来,在图书馆学这个冷门领域,钱存训用甘坐冷板凳的精神潜心钻研,留下无数中国图书史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扩大了汉学在海外的影响。

钱存训是高山仰止的汉学大家,但后辈眼中的他却只是一位谦顺和蔼的老师。

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博士潘铭燊的记忆里,恩师做人做学问严谨求实的态度影响了他一生。

“如要引用别人先提出的资料,先生都在注释中详细交代,绝不掠美,所以<纸和印刷》中有极为繁复的注释系统。

我的博士论文完成在这本书之前,先生也不吝引用。

”潘铭燊说,先生一生以书为伴,他山高水远的风范,也如同一本底蕴深厚的文化大书。

著名史学家许倬云曾在芝加哥大学度过五年求学生涯,也承蒙钱存训关爱,他的回忆录里字字句句饱含对钱存训大爱之情怀的敬重与感恩:“我在芝大读书时,曾做过五次骨科手术。

其间,钱先生与师母给予我不啻亲人的呵护。

钱先生不是偶一为之,而是每年数十次来医院接送我上课,五年未曾间断。


钱存训一生教导了30多位硕士和博士,并开办图书馆学的研修班,培养出哈佛燕京图书馆馆长郑炯文、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马泰来等图书馆学大家。

先生已逝,音容宛在。

钱存训走了,但他忠贞纯粹的人生永不落幕。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将随着他整理著速的古籍名著在世界舞台土豆古闪耀。

相关链接:中国文化中的人生价值,不在虚名财富,也不在地位权势,而主要在个人事业成就的不朽,所谓“立德、立功、立言”。

这本回忆录的主角,正是一位恪尽职责的长者,他一生平实的生活,却足以符合这“三不朽”的最高成就。

(许倬云《钱存训著<留美杂忆)序》)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文章从钱存训先生的辞世写起,介绍了钱存训的身份,文笔洗练,对先生在汉学方面的贡献给予了极高的
评价,表达了对先生的深切缅怀。

B . 钱存训笔耕不辍,写下了许多有关中国书史的传世之作,成书于美国的《书于竹帛》和《纸和印刷》两部用中文写的专著的学术价值很高。

C . 1947年,钱存训以交换学者的名义赴美,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进修、工作,他因未能完成镀金的愿望,再也没能回到祖国,最终长眠他乡。

D . 李约瑟写于《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中的一段话,充分肯定了钱存训学术权威的身份,同时也指出造纸术在中国的历史远比在欧洲要久远。

E . 许倬云认为,中国文化中的人生价值,不在地位权势,主要在个人的事业成就;他贴切地以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来评价钱存训的一生。

(2)钱存训先生具有怎样的治学精神?请简要分析。

(3)传记文章兼有文学性和真实性的特点,本文是如何体现其真实性的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4)钱存训的侄子钱孝文在悼念钱存训先生的文中称:“在家人眼中,先生不仅是民族英雄,是学术大师,还是一位慈爱的长辈。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3. (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

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谅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

宝玉又问表字。

黛玉道:“无字。

”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

”探春便问何出。

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

’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

”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

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

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
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1)文中画线的语句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
(2)宝玉问“可曾读书”,黛玉的回答与前文回答贾母的话不同(她回答贾母的话是“只刚念了《四书》”),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3)宝玉对《四书》以外的书籍的评论,表现了宝玉怎样的思想性格?
(4)“摔玉”是宝玉出场后的一个惊人之举,宝玉“摔玉”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举动有怎样的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5分)
4. (11分) (2017高二上·长春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原毁
韩愈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

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

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曰:“能善是,是亦足矣。

”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

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

”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吾尝试之矣。

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

”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

不若是,强者必怒于
言,懦者必怒于色矣。

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

”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

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其责己也重以周责:责备
B . 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病:弱点
C . 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闻:声望
D . 是故事修而谤兴修:治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 早夜以思其责己也重以周
B . 吾未见其尊己也去其不如舜者
C . 而我乃不能是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 . 必其人之与也不与同其利者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作者以儒家的道德观念为依据,从待己和待人两方面立论,以古今作比较,分析揭示了毁谤产生的根源在于懒惰和嫉妒。

B . 文章高度赞扬了“古之君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精神,抨击了惯于“怠”与“忌”、好说别人坏话的“今之君子”,呼吁社会改变“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的嫉贤妒能的坏风气。

C . 作者认为,君子要求自己应严格而全面,要求别人应宽容而简约。

国家当中居于上位想要有所作为的人,如果懂得了这个道理,他的国家就一定会治理得好了。

D . 文章采用比较对照的论述方法和并列双行的结构方式,排比成篇,层层紧逼,处处呼应。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②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5. (8分)(2017·乌鲁木齐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这是一首应试诗(又叫“试帖诗”),是钱起在参加由礼部主持的省试时所作。

“湘灵鼓瑟”是考试约定的题目。

湘灵,湘水女神,舜帝南巡而死,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娥皇、女英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化为水神。

②云和,古山名。

③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开头两句倒装,暗用《湘夫人》中“帝子降兮北渚”的语意,让人想起湘灵弹奏哀伤乐曲的情景,开门见山,点明题意,堪称应试诗之典范。

B .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中“空自”二字,点出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诗人借这两句表达世间知音难遇、心事无人知晓的落寞和感伤。

C . “苍梧”代指葬在苍梧山的舜帝;“白芷”,一种香草,在此喻指湘灵。

这两句可见舜帝与湘灵双方心心相印,情意相通,彼此思慕,感情忠贞。

D .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此二句,乐曲进入最高潮,湘灵深深的哀怨随流水与悲风“传潇浦”“过洞庭”,绵延不绝,凄婉幽怨,动人心魄。

E . 尾联以静写动,以景结情。

曲终人散,不见伊人,只剩一川江水,几峰青山。

画面极其省净明丽、静谧美
好,给人留下了回味悠长的广阔空间。

(2)同样是写乐音,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难”与本诗画线句子在手法上有何异同?请简要赏析。

6. (6分) (2015高二上·葫芦岛期中)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登高》中,道出郁积杜甫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②庄子《逍遥游》中两句“________,________”,说宋荣子不因外界的赞誉和非难而动摇心志。

③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寓情于景,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暗示出了小石潭不可久居的特点。

三、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9分)
7. (2分)(2017·雅安模拟)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①今年上半年城区二手房网上备案量达到1604套,比去年同期小幅増长。

但是二手房的交易情况依然不温不火。

②饶宗颐,这位被称为当代“最后的通儒”的国学大师,与季羡林先生并称“北季南饶”;他拥有百科全书式的深厚学养。

令后辈学者难以望其项背。

③对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一事,有些网友不仅不赞一词,反而恶语相加,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④两人的矛盾本来可以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他却铤而走险,实施打击报复行为,最终害人害己,锒铛入狱,
⑤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在大众创业蔚然成风的今天,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⑥追忆孙中山先生,正如中山大学校歌所唱“你是一座高高的山峰矗立在兩天”,虽然先生己逝,伹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⑤
C . ②⑤⑥
D . ③④⑥
8.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近几年来,我国领海不断被侵扰,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上变化,中国海监局调整了工作规划,加大了海上巡航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

B . 有人开玩笑说,如果你还不知道韩国歌手“鸟叔”的《江南Style》,那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你们村里至今没通网络;第二种则是你是从古代穿越来的。

C . 在依靠企业内生动力自觉加强自主创新来促进产业技术和环保工艺水平提升效果不佳下,政府掀起环保风暴、强化环保行政执法力度,这无疑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D . 10月8日零点,随着全国各地高速收费站的收费杆的落下,使持续八天的高速公路免费通行鸣金收兵,重大节假日小客车免费通行政策再战告捷。

9. (2分)填入下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教育往往是社会问题的反映或投射。

①是资深的教育圈内人,有时候②有看不见、想不明、理不清的困惑。

这③都很正常,教育的魅力也在此。

但④内容怎么换,形式怎么变,⑤不能离开育人这一核心,不能忽视教育是完善孩子的知识结构、培育积极的价值观这一根本目标。

把握了这一点,教育就不但不会走回头路,⑥会生出“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从容与自信。

A . 即使也固然不管都甚至
B . 虽然却固然尽管还甚至
C . 即使也其实不管都反而
D . 即使却其实尽管还反而
10. (3分)(2017·涞水模拟)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按照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冬季是主蛰藏的季节,应该保持能量,也就是储存阳气,除了能让冬季保持温暖之外,也能够减少疾病的发生。

那么,是不是在冬天养膘就能暖起来呢?①________。

实际上,是否耐寒不看身上肥膘有多少,②________。

阳虚体质最主要的症状就是畏寒怕冷、四肢不温。

如果确症是阳虚,趁着冬季宜进补,也有讲究。

宜选择温补阳气的食材进补,如禽鸟肉、羊肉、牛肉、鲫鱼等。

另外,③________。

大补或者补益过度在冬季没什么不妥,但到春天,就更容易出现燥热的症状。

11. (10分)如图是汉字“兔”的写法和造型,各有特色。

请结合其特点,按要求回答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