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河南省信阳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考试--高中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2009学年度河南省信阳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1.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南海郡辖香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制之始,以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直接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南少郡相当于他的封地
2.两汉时期实行严密的监察制度。

东汉时期刺史的监察权比西汉进一步加强,突出表现在
()A.逐步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
B.全国分13州,每州设一名刺史进行监察
C.刺史没有固定治所
D.巡察时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3.下面描述的是公元前4世纪中晚期关中地区的某个人发迹的故事。

你认为以下四项中与当时的历史情景相符的是()
①公元前339年,他在一次战争中立功,得到了100亩土地的赏赐
②公元前338年,他辛勤耕种,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
③公元前335年,他又买了几百亩土地,成了大地主
④几年后,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同样得到政府的奖励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开始实施的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过积极作用的创新制度是()A.郡县制度B.行省制度C.八旗制度D.猛安谋克制度5.2007年10月24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于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下图所示《中国探月》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

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①它反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②它体现了中国的书法艺术
③它反映了汉字的象形特征
④它反映了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6.从下列著成书时间上看,下图所示内容,最不可能出自()
A.《农桑辑要》B.《农政全书》
C.《齐民要术》D.《考工记》
7.《南郡繁会图卷》(局部)(下图)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京的盛况。

画面从右至左,郊区农村田舍开始,以城市中的南市街和北市街为中心,表现纵横的街市,市面店铺林立,标牌广告林林总总,车马行人摩肩接踵。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南京是当时全国性商贸城市
B.农业和手工业发展促进了其商业繁荣
C.南京曾是明朝的政治中心
D.明朝放弃了抑商的政策
8.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并存等问题。

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此中“智慧”是指()A.“兼爱”和“尚贤”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D.“有教无类”
9.观察《西域都护和丝绸之路》图,人们称丝绸之路为流动的“文化运河”。

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月氏等国
B.中国的铁器、丝绸等西传
C.中国的养蚕缫丝技术、造纸术西传
D.佛教经此路传入中国
10.对中国古代“人与自然”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陶渊明的田园诗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B.唐诗“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反映的现象不利于生态平衡
C.古代在洞庭湖地区围湖造田,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D.董仲舒在“天人感应”学说完全没有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11.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

在我国古代,曾经定都北京的朝代有()
①唐朝②宋朝③元朝④清朝
A.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③④
12.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论坛,其永久会址位于我国的南海之滨小城博鳌。

我国的疆域南至南海之滨最早可以追溯到()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
13.东晋南朝时期,东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

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14.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

《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神的主要用意在于()A.炫耀文治武功B.祭祀天地神祗
C.宣扬君权神授D.报答天地之恩
15.北宋前朝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C.通过搜刮百姓以抗辽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16.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

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
①御史大夫②通判③御史台④军机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7.北宋时期,与之并存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的疆域为“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甘肃固原东南)、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这个少数民族政权是()A.西夏B.辽C.金D.吐蕃
18.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认为,中国在公元3—13世纪之间保持着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属于此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有()
①雕版印刷术②记录太阳黑子
③实测地球子午线④计算圆周率的方法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9.“合众国人在五港口贸易,或久居,或暂住,均准其租地自行建楼,并设立医院、礼拜堂及殡葬之处。

”这一条文出自()A.《南京条约》B.《南京条约》附件
C.《望厦条约》D.《黄浦条约》
20.观察下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开辟为通商口岸的城市有()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1.下列历史人物中,为环渤海湾地区近代工业发展作出一定贡献的人物是()A.曾国藩B.左宗棠C.李鸿章D.张之洞
22.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A.洋务运动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
B.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C.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
D.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
23.下列关于甲午战争后民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B.民间资本大量投资于铁路
C.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D.早期维新派“商城”思想的促进24.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A.辛亥革命的爆发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D.《临时约法》的颁布
25.1919年孙中山在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族,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

”这里“地底陈土”指的是()A.军阀、官僚、政客B.资产阶级保皇派
C.地痞、土匪、烟贩D.清朝皇室
26.1924年,当宋庆龄问孙中山“为什么需要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时,孙中山回答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要救活它需要新血液”。

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发展三民主义指导思想的内容有()
①提出民生主义②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主张
③提出反对专制统治的主张④提出节制资本的主张
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④
27.孙中山立下图遗嘱时的革命目标是()
①推翻满清政府
②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③结束军阀统治,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④建立一个真正独立、统一、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8.某同学在收藏纪念章的过程中,偶得下图一枚20世纪早期爱国纪念章。

他连忙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了与之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引发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是()
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帝国主义制造五卅惨案
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
29.下列内容与下图反映事件有关的是()
①讨论了国民党改组问题
②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③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④国民革命运动开始
A.①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0.中国共产党能够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主要的原因是()A.工人运动遭受挫折B.中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中共正确分析了国情D.共产国际的支持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3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类语》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

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

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绚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
——《贞观政要》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

但负责审理此案的戴青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

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初的一道“旨”意主要包括了哪些人的意见(4分)
(2)材料二说明唐初政治的特点是什么(2分)这种特点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什么(2分)
(3)材料三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2分)结局说明了什么(2分)(4)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4分)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政治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3分)
32.(1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甥舅和协,扫彼旧怨,泯其嫌隙,喜兵革之不作,惟亲好之是崇,岂不盛哉!
神圣赞普可黎可足都赞陛下,盛名睿哲,代天行化,恩施内外,威震四方。

——《新唐唐书·吐蕃传笺证页》材料二:自国家统一函夏,惟吐蕃最为西方强国,诸戎畏威惮之,划唐人与通婚结好,而日寻干戈,未始休息。

今虽臣附已久,而窃发不时,朝廷视为重地,建宣政院以统治焉。

——黄晋《黄金华文集》材料三:镇抚,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应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

自噶布伦以下番目及管事喇嘛,分系属员,事无大小,均应禀命驻藏大臣办理。

至扎布伦寺诸务,亦具一体禀知驻藏大臣办理,仍于巡边之便,就近稽查管束。

——《卫藏通志》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回答,材料中的“甥舅”分别指什么?举例说明“惟亲好之是崇”。

9世纪前期,唐蕃“惟亲好之是崇”的物证是什么?(4分)
(2)依据材料二,当时政府建立宣政院的原因是什么?其职能是什么?宣政院的设置及此朝对吐蕃的管理说明了什么?(5分)
(3)依据材料三,驻藏大臣是哪一位皇帝设置的?具有何种权力?驻藏大臣的设置说明了什么?(5分)
(4)材料一,二,三反映了怎样的趋势?由此谈谈你的认识。

(5分)
33.(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根据下列两幅图,概括19世纪末中国两大政治运动兴起的区域性特点及相互关系,并结合当时中国的经济、阶级关系、思想等方面因素分析其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