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九年级物理知识点专项练习——专题二十七:光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九年级物理知识点专项练习——专题二十七:光现象
考点一:光的传播
1.下列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A. 铅笔在水面处“折断”
B. 人在阳光下形成影子
C. 放大镜把字放大
D. 豹子水中形成
2.晴朗的天气,小明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形孔上,那么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
A. “△”形的
B. “V”形的
C. 圆形的
D. 无法判断
3.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光的传播速度
A. 会减小
B. 不变
C. 会增大
D. 都有可能
4.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A. 黑板
B. 课本
C. 火把
D. 月亮
5.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A. 树叶的影子
B. 树叶的实像
C. 太阳的虚像
D. 太阳的实像
6.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__________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
7.小明看到闪电后2s才听到雷声,是因为声的传播速度比光的传播速度__.打雷区距小明__m(光的传播时间忽略不计),这个例子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
8.日食与月食的出现都是重要的天象,图甲是小红和小梅用一盆墨水观察到的日食奇观,她俩没有直接用眼观察,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产生日食的原理如乙图所示,其形成的原因是光沿________传播,当地球位于丙图中的________区域时(A/B/C),就能看到日全食现象.
9.小明将易拉罐底部钻孔,另一端蒙上塑料薄膜,制作了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下图,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______(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这是光的______________形成的.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__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
10.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图的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
(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当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相同时,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发现: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操作:保持___________不变,改变_____________,测量并比较影子长度L的大小.
11.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圆柱形纸质套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验,发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样.
(1)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猜想2: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猜想3: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①类比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焦距时,光屏从焦点处远离透镜过程中,光斑越大越暗的现象,可判断猜想1是_________的.
②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验证猜想3,固定烛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变圆孔直径,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
实验现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时,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小组对像的清晰度与亮度问题作进一步探究.
①在纸筒底部中心开一小孔a,又在a上下等距的位置再开两个小孔b、c,光屏上观察到三个像.在b、c 两孔处放置两相同的三棱镜,移动光屏到图丙位置时,光屏上只出现一个清晰的更亮的像.则b、c两小孔处三菱镜放置的方式可能是________.
②他们设想在b、c两孔之间再开若干个小孔,并在小孔处放置棱镜,所成的像都与b、c两孔处三棱镜所成的像重合,则光线通过这些棱镜的偏折程度比通过b、c两孔处三棱镜的要________(选填“大”或“小”).
③若开一个大孔,并在大孔处放一合适的凸透镜替代上述所有棱镜后,恰能在图丙位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则此像是_______的倒立实像;若只用a孔替代凸透镜,在图丙位置光屏上所成的像与该透镜所成的像相比,像的亮度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_.
考点二:光的反射
1.要测量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可以从地球上直接向月球发射
A. 次声波
B. 超声波
C. 激光
D. 以上三种都可以
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35°角射向镜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入射角是35°
B. 反射角是35°
C. 反射角是65°
D.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是110°
3.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
C. D.
4.关于光的反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
B. 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 入射角增大1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10°
D. 镜面反射遵守光
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5.如图所示,早晨的太阳光斜射到一块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反射角为__,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6.一固定光源发射一束光照在液面上,光通过液面反射后在光屏形成一亮点S1,当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反射角比原来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
考点三:平面镜成像
1.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物体距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B. 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也将靠近玻璃板
C. 做多次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D. 使用光屏是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
2.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
A. 1点20分
B. 10点20分
C. 10点40分
D. 11点20分
3.如图所示,是小萍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镜中视力表的像是虚像
B. 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 镜中视力表的像到她的距离为5 m
D. 镜中视力表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4.晚唐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的诗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描写了酷夏特有的情趣,并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从物理学的角度,诗句中“阴浓”的形成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而“楼台倒影”则是______________现象,所成的像是________立的________像.
5.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6.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个三角形物体ABC,请作出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7.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①实验时应选________(“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
②小明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
③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填“实”或“虚”)像.
考点四:光的折射
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入射角为 60°,则折射角可能
A. 等于0°
B. 小于60°
C. 等于 60°
D. 大于60°
2.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A. 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 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C. 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D. 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3.小海在家中做“研究光的传播”实验,在玻璃缸中盛上清水,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从侧壁水平照射激光,看到缸内光的路线如图所示,这属于光的________(选填“反射”、“折射”或“色散”)现象.当搅拌缸中的水后,现察到光的路线呈直线,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________ .
4.湖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__________所形成,这些“倒影”看起来比树木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树木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__________进入水中.
5.如图所示的是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光的光路情况,请在图中画出该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6.图甲是学习光的折射的实验情景,图乙是示意图.
(1)实验前,点燃固定在盒盖下方的蚊香,盖上盒盖,打开亮度较亮的激光,可清晰观察到沿直线传播的光路,在透明塑料盒的右侧面上可看到一个亮点,之所以能够看清光路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知识.
(2)向塑料盒中逐渐加入掺有少量牛奶的水,达到一定高度后会观察到在右侧面原来亮点的上方出现一个亮点,这个亮点是因为光照射到水面时发生了光的______现象形成的,还有一个在原来亮点的下方,这是由于
光在水面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产生的.
(3)保持入射光不动,继续加水,会看到原来的两个亮点移动的方向是_____.
A.两个亮点都向上
B.两个亮点都向下
C.上面的亮点向上,下面的亮点向下
D.上面的亮点向下,下面的亮点向上
(4)为了研究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的变化情况,结合图乙说明,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注意观察的现
象是________.
考点五:光的色散
1.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问题
B. 猜想假设
C. 进行实验
D. 分析论证
2.光的色散现象说明
A. 太阳光是由三原色组成
B. 太阳光是由三色光组成
C. 白色光是单色光
D. 太阳光可以分成七种颜色色光
3.如图,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光的_____;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黄色纸板.我们能看到_____ 色光;用于电视遥控器的是一种看不见的光线叫做_____外线.
2020九年级物理知识点专项练习——专题二十七:光现象参考答案
考点一:光的传播
1.下列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A. 铅笔在水面处“折断”
B. 人在阳光下形成影子
C. 放大镜把字放大
D. 豹子水中形成
【答案】B
【解析】
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 水中铅笔“变弯”,是光从水传向空气发生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B. 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符合题意;
C. 放大镜把字放大时,是光在玻璃和空气两种介质中传播发生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D. 豹子在水中成像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晴朗的天气,小明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形孔上,那么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
A. “△”形的
B. “V”形的
C. 圆形的
D. 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
当太阳光通过纸上的“△”小孔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地面上就会形成太阳的像,因此光斑的形状与太阳的形状一样,是圆形的,与孔的形状无关,所以选项C正确;故选C.
3.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光的传播速度
A. 会减小
B. 不变
C. 会增大
D. 都有可能
【答案】A
【解析】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所以,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速度会减小,故选A.
4.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A. 黑板
B. 课本
C. 火把
D. 月亮
【答案】C
【解析】
解:黑板、课本、月亮自身不能发光,只能反射其他物体的光,不是光源;火把自身能发光是光源.
5.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A. 树叶的影子
B. 树叶的实像
C. 太阳的虚像
D. 太阳的实像
【答案】D
【解析】
光斑是光实际会聚而成,所以不是虚像,影子是光达不到的区域,树叶的实像不会是圆形的,光斑的形成是小孔成像现象,是太阳通过小孔所形成的实像,故应选D.
6.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__________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
【答案】 (1). 倒立 (2). 变大 (3). 不变
【解析】
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成倒立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或等大的;
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无关.
因为针孔照相机就是小孔成像现象,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是倒立实像,所以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倒立的像;
像的大小与物距和像距有关,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物距减小,像距不变,则像变大;
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所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不变.
7.小明看到闪电后2s才听到雷声,是因为声的传播速度比光的传播速度__.打雷区距小明__m(光的传播时间忽略不计),这个例子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
【答案】 (1). 慢 (2). 680 (3). 信息
【解析】
小明看到闪电后2s才听到雷声,是因为声的传播速度比光的传播速度慢.
打雷区距小明的距离 s=vt=340m/s×2s=680m
这个例子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8.日食与月食的出现都是重要的天象,图甲是小红和小梅用一盆墨水观察到的日食奇观,她俩没有直接用眼观察,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产生日食的原理如乙图所示,其形成的原因是光沿________传播,当地球位于丙图中的________区域时(A/B/C),就能看到日全食现象.
【答案】 (1). 保护眼睛 (2). 直线传播 (3). A
【解析】
观察日食时要注意保护眼睛,不能用肉眼或通过没有减光设备的望远镜直接观看,否则容易造成视网膜损伤,甚至失明.所以他们用一盆墨水观察到日食奇观,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眼睛;日食形成的原因是
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光线,地球处在月球的影子里,看不到太阳光,这就形成了日食.如图,在地球上A区域,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全部被月球挡住,人们看到的是日全食.
故答案为保护眼睛;直线传播;A.
9.小明将易拉罐底部钻孔,另一端蒙上塑料薄膜,制作了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下图,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______(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这是光的______________形成的.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__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
【答案】 (1). 倒立 (2). 直线传播 (3). 变大 (4). 不变
【解析】
因为针孔照相机就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是倒立实像,所以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倒立的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因为小孔成像,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有关,所以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会改变;由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所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不变.
10.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图的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
(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当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相同时,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发现: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操作:保持___________不变,改变_____________,测量并比较影子长度L的大小.
【答案】 (1). 点光源高度越大,影长越短 (2). 减小 (3). 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点光源的高度不变 (4). 改变短木条的位置(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
【解析】
(1)分析表格中的光源的高度与影子的长度知道,当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时,光源的高度从20cm增加到60cm时,影子的长度从30cm变成了6cm,所以得出结论是:当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相同时,点光源高度越大,影长越短;
(2)由表格数据知道,光源每增加10cm后的影子的变形量分别为15cm;5cm;2.5cm;1.5cm,所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减小;
(3)由控制变量法知道,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需要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点光源的高度不变,改变短木条的位置.
11.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圆柱形纸质套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验,发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样.
(1)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猜想2: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猜想3: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①类比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焦距时,光屏从焦点处远离透镜过程中,光斑越大越暗的现象,可判断猜想1是_________的.
②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验证猜想3,固定烛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变圆孔直径,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
实验现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时,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小组对像的清晰度与亮度问题作进一步探究.
①在纸筒底部中心开一小孔a,又在a上下等距的位置再开两个小孔b、c,光屏上观察到三个像.在b、c 两孔处放置两相同的三棱镜,移动光屏到图丙位置时,光屏上只出现一个清晰的更亮的像.则b、c两小孔处三菱镜放置的方式可能是________.
②他们设想在b、c两孔之间再开若干个小孔,并在小孔处放置棱镜,所成的像都与b、c两孔处三棱镜所成的像重合,则光线通过这些棱镜的偏折程度比通过b、c两孔处三棱镜的要________(选填“大”或“小”).
③若开一个大孔,并在大孔处放一合适的凸透镜替代上述所有棱镜后,恰能在图丙位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则此像是_______的倒立实像;若只用a孔替代凸透镜,在图丙位置光屏上所成的像与该透镜所成的像相比,像的亮度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_.
【答案】 (1). 正确 (2). 没有控制小孔的大小相等 (3). 小孔越大亮度越亮 (4). C (5). 小 (6). 缩小 (7). 更亮 (8). 相等
【解析】
(1)①根据题意知道,当光屏从焦点处远离透镜过程中,出现光斑越大越暗的现象,则说明像的亮度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故可判断猜想1是正确的;
②要探究像的亮度与小孔的形状的关系,则需要控制孔的大小不变,只改变形状,而图乙中即改变了孔的形状,没有改变孔的大小,所以,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小孔的大小相等;
③分析表格的实验数据知道:在小孔成像清晰时,小孔越大,像的明亮程度越亮;
(2)①三棱镜具有偏折光的能力,要想使光都会聚在光屏中心的位置,则在bc两处放置的三棱镜的方式可能是凸透镜的形状,即图C的形状;
②在b、c两孔之间再开若干个小孔,并在小孔处放置棱镜,此装置类似凸透镜,过光心时传播方向不变,越靠近光心的光线偏折程度的越小,故则光线通过这些棱镜的偏折程度比通过b、c两孔处三棱镜的要小;
③根据图知,物距大于像距,可以判断出此时凸透镜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因为凸透镜和小孔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和物距相等,所以像的大小是相等的,因为入射到凸透镜上的光数量较多,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的像点的光线多,所以看起来亮一些
(2)①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三棱镜具有偏折光的能力,所以,要想使光都会聚在光屏中心的位置,则在bc两处放置的三棱镜的方式应是凸透镜的形状,即图C所示的形状.
②根据题意知道,在b、c两孔之间再开若干个小孔,并在小孔处放置棱镜,此装置类似凸透镜,由于过光心时传播方向不变,越靠近光心的光线偏折程度的越小,所以光线通过这些棱镜的偏折程度比通过b、c两孔处三棱镜的要小些.
③由图知道,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此时凸透镜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由于像的大小由物距和像距共同决定,物距和像距都不变,像的大小不变,但凸透镜越大,像越亮,因为入射到凸透镜上的光数量较多,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的像点的光线多,所以看起来亮一些.
考点二:光的反射
1.要测量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可以从地球上直接向月球发射
A. 次声波
B. 超声波
C. 激光
D. 以上三种都可以
【答案】C
【解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但真空不能传声;月球的表面是真空,次声波和超声波都是声波,所以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而光可以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可以用激光测量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故选C.
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35°角射向镜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入射角是35°
B. 反射角是35°
C. 反射角是65°
D.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是110°
【答案】D
【解析】
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35°角射向镜面,则入射角为90°-35°=55°.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等于55°,故ABC错误.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5°角,反射光线与镜面也成35°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是110°,D正确为答案.
3.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点亮的灯泡属于光源,会发出光线,未点亮的灯泡会反射点亮的灯泡的光线,使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从而人看到了为点亮的灯泡.
4.关于光的反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
B. 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 入射角增大1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10°
D. 镜面反射遵守光
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答案】B 【解析】A. 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则入射角为90−20=70°,所以反射角也为70°,所以A说法错
误.B. 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入射角减小,所以反射角也减小,反射光线靠近法线,所以B说法正确.C. 入射角增大10°时,反射角也增大10°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20°.所以C说法错误.D.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条光线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D说法错误.
故选B
5.如图所示,早晨的太阳光斜射到一块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反射角为__,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答案】 (1). 60° (2). 减小
【解析】
解:根据图解,入射角等于60°,所以反射角也等于60°,在法线的右侧作出反射光线,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