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逻辑思维训练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的逻辑思维训练题及答案
当这两个导游做裁判,看张三、李四和王五三人谁抛石头抛得远时,他们给出不同的结论:一个说:“张三第一、李四第二、王五
第三”另一个说:“王五第一、张三第二、李四第三,”那么两个
导游各是哪村的?三人名次如何?(写出具体推理过程)
二、有张三,李四两个人。
张三只说假话,不说真话;李四只说真话,不说假话。
他们回答问题时只通过点头和摇头来表示,并不
说话。
有一天,一个学者面对两条路X和Y,其中一条通向首都,
另一条通向小镇。
他面前站着张三和李四其中的一个人,但他不知
道是张三还是李四。
也不知道“点头”是表示“是”,还是表示“否”。
他只须问一个问题,就可以确定哪条路通向首都。
这个问题应该如何问?(写出具体推理过程)第一题;两导游的构成只能是:甲村+甲村;乙村+乙村;丙村+丙村;甲村+乙村;甲村+丙村;
乙村+丙村;六种结构
1.很容易排除:甲村+甲村;甲村+乙村;乙村+丙村
3.若两人都是丙村的,他们第一句说的是真话,则后面说的是假话,所以三人排名为:李,王,张;
4.若为甲村+丙村结构,丙第一
次说了谎话,第二次应该说实话,甲是一直说实话的,所以两人对
三人名次的答案应该相同,结果是不相同,所以不为甲村+丙村结构;所以,三人排名很容易确定,分别为:李,王,张两导游可能都来
自丙村,也可能都来自乙村。
若三人的真实排名是李第一,王第二,张第三,则两导游只能判断可能来自丙村,也可能来自乙村;若真实排名与推断不符合,则两导游来自丙村。
第二题:很简单他只要站在任何一条路上,对着其
中一个人问:“如果我问他(另一个人),这条路不通往首都,他会
怎么回答?”若两人都都摇头,就往这条路走,如果都点头,就往另外一条走。
训练逻辑思维训练题1.哪个数最小?
有A、B、C、D四个数,它们分别有以下关系:A、B之和大于C、D之和,A、D之和大于B、C之和,B、D之和大于A、C之和。
请问,你可以从这些条件中知道这四个数中那个数最小吗?
训练逻辑思维训练题2.做题。
老师给全班60个学生布置了两道作业题,其中有40个人做对了第一道题,有31个人做对了第二道题,有4个人两道题都做错了。
那么,你能算出来两道题都做对的人数吗?
训练逻辑思维训练题3.解题
训练逻辑思维训练题4.头巾的颜色。
有一队人一起去郊游,这些人中,他们有的人戴的是蓝色的头巾,有的人戴的是黄色的头巾。
在一个戴蓝色头巾的人看来,蓝色头巾
与黄色头巾一样多,而戴黄色头巾的人看来,蓝色头巾比黄色头巾
要多一倍。
那么,到底有几个人戴蓝色头巾,几个人黄色头巾?
训练逻辑思维训练题5.分果冻。
小红的妈妈买了许多果冻,这些果冻一共有48个,小红的妈妈
对小红说:如果你能把这些果冻分成4份,并且使第一份加3,第
二份减3,第三份乘3,第四份除3所得的结果一致,那你就可以吃
这些果冻了。
小红想了好长时间,终于把这个问题想出来了,聪明
的你知道怎么分吗?
训练逻辑思维训练题6.买书。
小红和小丽一块到新华书店去买书,两个人都想买《综合习题》这本书,但钱都不够,小红缺少4.9元,小丽缺少0.1元,用两个
人合起来的钱买一本,但是钱仍然不够,那么,这本书的价格是多
少呢?
1.C最小。
由题意可得(1)A、B>C、D;(2)A、D>B、C;(3)B、D>A、C。
由(1)+(2)得知A>C,由(1)+(3)可得知B>C,由(2)+(3)得知D>C,所以,C最小。
2.根据题干所提的我们先假设,两位数是AB,三位数是CDE,则AB*5=CDE。
第一步:已知CDE能被5整除,可得出个位为0或5。
第二步:若后一位数E=0,由于E+C=D,所以C=D。
第三步:又根据题意可得CDE/5的商为两位数,所以百位小于5。
第四步:因为上一步得出了C=D,因此,当C=1,2,3,4时,
D=1,2,3,4,CDE=110,220,330,440。
第五步:若E=5,当C=1,2,3,4时,D=6,7,8,9,CDE=165,275,385,495。
所以,这道题应该有8个这样的数。
3.两道题都做对的有15个人。
40+31(604)=15。
4.由于每个人都看不到自己头上戴的头巾,所以,戴蓝色头巾的人看来是一样多,说明蓝色头巾比黄色头巾多一个,设黄色头巾有
X个,那么,蓝色头巾就有X+1个。
而每一个戴黄色头巾的人看来,蓝色头巾比黄色头巾多一倍。
也就是说2(X1)=X+1,解得X=3。
所以,蓝色头巾有4个,黄色头巾有3个。
5.四份分别是12,6,27,3。
设这四份果冻都为X,则第一份为
X+3,第二份为X3,第三份为3X,第四份为X/3,总和为48,求得
X=9。
这样就知道每一份各是多少了。
6.这本书的价格是4.9元。
小红口袋里就没有钱,小丽口袋里有4.8元。
逻辑思维相关训练题:
有理数的乘除法训练试题及答案
关于有理数的乘除法训练试题及答案
一.教学内容:
有理数乘除法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及符号法则;
2.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及其应用;
3.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倒数的意义;
二.知识要点: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积为0
2.有理数乘法运算步骤:(1)先判断积的符号(2)再把绝对值相乘。
有理数的乘法符号法则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由负因数个数决定,当负因数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个数为偶数时,积
为正,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个因数的绝对值的积。
3.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4.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三.重点、难点、考点:
重点:有理数乘除法;
难点:运算律的灵活运用;
考点:有理数乘除法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一般是融合在其他题
目中考查,有时以填空,选择或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有理数乘除混
合运算,还可以开放性、`探索性题目出现。
【典型例题】
例1.计算:(1)5×(-4)
(2)(-4)×(-9)
(3)(-0.6)×(-5)
(4)×(-)
解:(1)5×(-4)=-(5×4)=20
(2)(-4)×(-9)=4×9=36
(3)(-0.6)×(-5)=0.6×5=3
(4)×(-)=-(×)=-
指导:(1)(4)题是异号两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为“-”,再
把绝对值相乘;(2)(3)题是同号两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为“+”,再把绝对值相乘。
例2.计算:(1)(-4)×9×(-2.5)
(2)()×(-48)
解:(1)(-4)×9×(-2.5)=(-4)×(-2.5)×9=10×9=90
(2)()×(-48)
=×(-48)+×(-48)-×(-48)
=(-12)+(-16)-(-8)
=-20
指导:(1)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用乘法分配律。
在运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时,不要漏乘某个加数或弄错符号,要细心。
例3.-3的倒数是()
A.B.C.-3D.3[来源:]
解:A
指导:倒数概念以及有理数除法运算是中考命题热点。
求一个数的倒数,用1除以这个数的商即是。
注意:负数的倒数是负数,0没有倒数。
例4.计算(-16)÷5×
解:(-16)÷5×=(-16)××=-
指导:这是一道乘除混合的同级运算题,没有括号,按照自左到右的顺序运算,不应先算5×。
例5.中百超市推出如下优惠方案:
(1)一次性购物不超过100元,不享受优惠;
(2)一次性购物超过100元,但不超过300元一律九折;
(3)一次性购物超过300元一律八折;某人两次购物分别付款80元,252元,如果他将这两次所购商品一次性购买,则应付款()。
A.288元
B.332元
C.288元或316元
D.332元或363元
解:C
指导:本题渗透了分类讨论思想。
当252元的实际价值是在300元以内时的实际价值应为:252÷0.9=280元,故应付款
(280+80)×0.8=288(元);当252元的实际价值是在300元以上时的实际价值应为:252÷0.8=315(元),故应付款
(315+80)×0.8=316(元)
【思想方法小结】
乘除法运算中同学们要善于“转化”,除法转化为乘法,复杂的转化为简单的,异号转化为同号。
《忆先生》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忆先生》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忆先生
按现在的规矩,应该称呼“老师”,我也的确这样叫他;但我心里却总以“先生”称呼他。
他就是我上高一时的语文老师——张子清
先生是在后排几个“混混生”的哄笑中出场的。
——并不是他扣错了扣子或是忘了打领带,而是因为衣着的笔挺整洁,使那几个
“不修边幅”的同学感到不适应。
――他轻轻带上门,把几本泛黄
的书摆上讲桌,给我们上高中语文起始课。
他如数家珍,几千年的
文史经哲侃侃而谈,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画卷,使我们如
沐春风,引领我们进入语文的殿堂。
我日后的迷恋文学,这节语文
课便是一个发端。
我默默地注视着先生,猜想那灰白色的中山装里,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先生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正是黄叶纷飞,秋雨连绵的日子。
我们沉浸在作品优美的意境中。
有一个同学突然提出问题:“老师,什么叫孤独?”他说:“深秋,静夜,冷雨轻轻拍打落叶,灯泡幽
暗朦胧,独自倚窗沉思,那感觉就是孤独。
”鸦雀无声,我们欣赏
着完美的诠释。
那天晚自习,评析《为了忘却的记念》的练习。
我对文中一段话的理解,与“教参”明显不同。
先生用反常的眼神看了我一眼,宣
布以“教参为准”。
我“嚯”地站起来,用一种挑衅的口气问:
“老师,在鲁迅先生的文章前,我和他们(“教参”编写者)地位
平等,凭什么用他们来否定我!”他一愣,随即赞赏地点头微笑,
那神情足以让我感到自豪。
课后,他对我说,类似的问题,许多年来,他提了无数次;我这样的反问,他等了好多年。
此后,我成了先生家的常客。
他过得近乎清贫。
有人说先生孤身一人,家里冷冷清清。
我进他家,却总觉得是入芝兰之室,满庭芬芳。
“孤芳一品自清高”的条幅,字体潇洒飘逸,很熨帖地挂在写
字台前的墙上。
旁置一盆兰花,清秀淡雅,脉脉的清香沁人心脾。
先生一任我翻动他的东西,就是不许触摸那兰花。
后来我才听说,
病逝的师母,是他大学同窗,和他同为高才生,单名一个“兰”字。
高考填报志愿,从不干涉我们自由的先生,执意动员我报考上海的名牌大学,说那里浓厚的文化氛围,会促使我更快地成长。
我敷
衍了他,志愿表上出现的净是省内的大学,――因为我缺乏自信。
报到前,我去看望先生,得到的是鼓励。
但也看得出,他笑得很勉强。
道别出来。
脸上湿湿的,是泪。
几天前,我怀着惊喜,捧读先生的'来信,看着那熟悉的飘逸的
字迹,铭刻在记忆里的影像又鲜活起来。
虽然我令他失望,他却一
直记挂着我的成长。
我该如何报告先生呢?
1、第三段描写先生既用了外貌描写,又用了;既有正面描写,
又有,表现出这位先生的特点是。
2、先生对“孤独”的解释,表现了他的什么教学特点?
3、谈谈你对先生所写作文评语的理解。
4、画线的句子表现了先生是怎样看待“教参”和学生的?
5、作者从学识、等方面回忆了张子清先生,抒发的思想感情是。
参考答案:
1、行动描写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仪容整洁(或“注重仪表”)学识渊博
2.善于启发引导(或“善于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方法”)
3、要点:(1)对优点稍加肯定,主要指出过多引用余秋雨文章句子的问题;(2)婉转而诙谐。
4、要点:(1)不迷信教参。
只是把它当作参考资料;(2)尊重沉重,鼓励沉重独立思考。
5、教学工作对待学生尊敬、感激、怀念
安全员《管理实务》模拟训练题及答案
2017年安全员《管理实务》模拟训练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少于(D)人。
A.2
B.4
C.5
D.6
2.建筑施工劳务分包资质序列企业配备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少于(A)人。
A.2
B.3
C.4
D.5
3.总承包单位1万m2以下的建筑、装修工程配备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少于(A)人。
A.1
B.2
C.3
D.4
4.劳务分包单位施工人员在5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A)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1
B.2
C.3
D.4
5.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每(A)年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考核合格
A.1
B.2
C.3D4
6.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声j三i三一_
7.-专教孥为(C)年。
A.1
B.二
C.3
D.4
7.企业在安全许可证有效霉忑.互碴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未发生死亡事故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时,经原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构同意,不再审查,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延期(C)年。
A.1
B.二
C.3
D.4
8.建筑施工企业变更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等,应当在变更后
(A)日内,到原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构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变更手续。
A.10
B.20
C.30
D.40
9.违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许可证管理规定》,建筑施工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从事建筑施工活动的,责令其在建项目停止施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B)的罚款。
A.5万元以上l0万元以下
B.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C.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
D.50万元以上l00万元以下
10.违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许可证证管理规定》,建筑施工企业转让安全生产许可证,没收违法所得,处(B)的罚款。
A.5万元以上l0万元以下
B.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C.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
D.50万元以上l00万元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