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再制造产业定义1.再制造产业定义
再制造产业是指以产品全寿命周期理论为指
导,以实现废旧产品性能提升为目标,以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环保为准则,在性能失效分析、寿命评估等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再制造工程设计,以先进技术和产业化生产为手段,进行修复、改造废旧产品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或工程活动的总称。

2.再制造与维修的区别
维修是指在产品的使用阶段为了保持其良好
技术状况及正常运行而采用的技术措施,常具有随机性、原位性、应急性。

维修的对象是有故障的产品,多以换件为主,辅以单个或小批量的零(部)件修复。

其设备和技术一般相对落后,而且难以形成批量生产。

维修后的产品多数在质量、性能上难以达到新品水平。

而再制造是将大量同类的报废产品回收到工
厂拆卸后,按零(部)件的类型进行收集和检测,以
有剩余寿命的报废零部件作为再制造毛坯,利用高新技术对其进行批量化修复、性能升级,所获得的再制造产品在技术性能上和质量上都能达到甚至超过新品的水平。

此外,再制造是规模化的生产模式,它有利于实现自动化和产品的在线质量监控,有利于降低成本、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二、再制造产业发展环境分析1.再制造产业政策环境分析近年来,国家陆续颁布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支
持、规范再制造产业的发展。

再制造产业相关政策汇总见表1。

2.再制造产业技术环境分析(1)行业专利申请数分析
2004~2012年,我国再制造产业的专利申请数
量大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

2004年,我国再制造产业专利申请数量仅为6个;2011年,专利申请数上升为51个,到2012年增加至105个,2013年1~11月,我国再制造产业专利申请数量为30个。

再制造产业相关专利申请人构成见表2。

表2再制造产业相关专利申请人构成
(2)行业专利公开数分析
2004~2012年,我国再制造产业的专利公开数
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2004年,我国再制造产业专利公开数量为5个;2011年,专利公开数上升为66个,到2012年增加至74个,2013年1~11月,我国再制造产业专利公开数量为96个。

(3)行业专利申请人分析
再制造产业相关专利申请人综合比较见表3。

表3截至2013年11月再制造产业相关
专利申请人综合比较从我国再制造产业专利技术申请人构成来看,山东能源机械集团大族再制造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最多,达到22个;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湖南精城特种陶瓷有限公司和湖南精城再制造科技有限公司均位列第二,专利数均为20个。

(4)行业热门技术分析
2016年中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申请人
专利数量
山东能源机械集团大族再制造有限公司22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20湖南精城特种陶瓷有限公司20湖南精城再制造科技有限公司20燕山大学13江苏大学10田欣利
9上海交通大学
9潍柴动力(潍坊)再制造有限公司8佳能株式会社
8

种,%,个,年申请人
专利件数占本专题专利百分比活动年期发明人数平均专
利年龄
山东能源机械集团大
族再制造有限公司22
5.362171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
兵工程学院
20
4.875411湖南精城特种陶瓷有
限公司
20
4.87243湖南精城再制造科技
有限公司20
4.8724
3燕山大学13 3.176143江苏大学10 2.43655
2田欣利9 2.196173上海交通大学9 2.19583潍柴动力(潍坊)再制
造有限公司8
1.95
3
18
1
佳能株式会社8
1.9541410
行业动态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Vol.34,No.52016年5月
. All Rights Reserved.
--
●时间政策名称
颁发部门相关内容
2005.7《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
2007.1
《关于组织申报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的通知》
发改委
在全国选择部分有代表性、具备再制造基础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或其自行设立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对通过售后服务网络回收回来的旧汽车零部件进行再制造。

开展再制造试点的汽车零部件产品范围暂定为:发动机、变速器、发电机、启动电机、转向器2007.3《关于组织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工作的通知》
发改委
确定14家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同时颁布《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管理办法》
2007.8《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
国家支持企业开展机动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产品的再制造和轮胎翻新;销售的再制造产品和翻新产品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在显著位置标识为再制造产品或者翻新产品
2010.2《关于启动并加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志管理与保护的通知》发改委、工商总局正式启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志2010.5
《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
发改委等11部委要求以推进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发电机等零部件再制造为重
点,将试点范围扩大到传动轴、压缩机、机油泵、水泵等部件;组
织开展工程机械、工业机电设备、机床、矿采机械、铁路机车装备、船舶及办公信息设备等的再制造,提高再制造水平,加快推广应用2010.6
《再制造产品认定治理暂行方法》
工信部
明确再制造定义及一套严格的再制造产品认定制度
2010.9《再制造产品认定实施指南》
工信部明确再制造产品认定管理工作中各相关单位的职责,明晰各认定环节的具体要求
201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加快完善再制造旧件回收体系,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2011.9
《关于深化再制造试点工作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确保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取得实效;适当扩大再制造试点范
围;加大支持力度;切实加强监督管理2012年6月1日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国务院重点推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机电产品再制造,研发旧件无损检测与寿命评估技术、高效环保清洗设备,推广纳米颗粒复合电刷镀、高速电弧喷涂、等离子熔覆等关键技术和装备2012年7月1日《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国务院重点支持可再制造技术进步、旧件回收体系建设、再制造产品推广及产业化发展等
2012年12月1日
《“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国务院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

在工业领域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促进清洁生产、源头减量,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2013年1月1日《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
国务院
重点推进机动车零部件、机床、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农用机械、冶金轧辊、复印机、计算机服务器以及墨盒、硒鼓等的再制造,探索航空发动机、汽轮机再制造,继续推进废旧轮胎翻新
2013年11月1日
《内燃机再制造推进计划》工信部
到“十二五”末,内燃机行业形成35万台各类内燃机整机再制造生产能力,3万台以上规模的整机再制造企业6-8家,3万台以下规模的整机再制造企业6家以上。

再制造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配套服务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
2015年5月8日
《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
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实施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促进再制造产业可持续发展
表1再制造产业相关政策汇总
从我国再制造产业的专利技术申请分布来看,C23C24/00分布量最多,拥有45个专利技术;其次是B23K26/00、C23C4/00,分别有32个和24个。

3.再制造产业产业链分析中国再制造产业相关专利技术分布领域(前
10位)见表4。

特种电缆属于常规的制造业,上游主要是由基础材料组成,包括铜、铝、绝缘材料、护套料等;中游为特种电缆制造业,下游为特种电缆的主要应用领域,特种电缆由于其特殊性,主要一个应用于新产业技术领域、重大工程建设、现代装备业配套等场合,包括电力领域、通信领域、轨道交通、矿山开采、
行业动态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第5期
. All Rights Reserved.
--
●个专利代码专利类别
数量C23C24/00
自无机粉末起始的镀覆
45
B23K26/00用激光束加工,例如焊接,切割,打孔32C23C4/00熔融态覆层材料喷镀法,例如火焰喷镀法、等离子喷镀法或放电喷镀法的镀覆24B23P6/00物品的修复或修理20B23K9/00电弧焊接或电弧切割
18
B23K35/00
用于钎焊、焊接或切割的焊条、电极、材料或介质
17G03G21/00不包括在G03G13/00至G03G19/00各组中的装置11
G03G15/00应用电荷图形的电记录工艺的设备
10
C25D5/00以工艺方法为特征的电镀;工件的预处理或后处理
9B09B3/00
固体废物的破坏或将固体废物转变为有用或无害的东西
7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

4.再制造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2014~2013年11月再制造产业相关专利申请
数量变化见图1,相关专利公开数量变化见图2,再制造产业产业链结构见图3。

图1
2014~2013年11月再制造产业相关
专利申请数量变化
图2
2014~2013年11月再制造产业相关
专利公开数量变化
表4中国再制造产业相关专利技术分布领域图3再制造产业产业链结构
从1999年6月我国首次提出了“再制造”的概念开始,我国再制造产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1999年~2004年),概念普及及认可阶段;第二阶段(2005年~2008年),再制造发展模式基本确认;第三阶段(2009年至今),相关法律逐步
完善,再制造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

当前,我国再制造产业处于萌芽期结束与成长期开始时期,主要表现为:国家制定了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已经有了产业发展的技术储备,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再制造产品生产,再制造产品的消费意识正在增加,市场初见端倪。

因此,再制造产业启动的主要任务基本完成,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

5.中国再制造产业领先企业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无锡柴油机厂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千里马工程机械再制造有限公司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山东能源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再
协)
行业动态
第5期2016年中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