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高中生物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
1.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既能分离微生物也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
B. 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个菌落
C.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
D. 接种前需对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等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
【答案】D
【解析】A、稀释涂布平板法的原理是将聚集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菌落,既能分离微生物也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A正确;
B、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个菌落,B正确;
C、尿素分解菌的氮源是尿素,其他不能利用尿素的菌就不能生长,所以以尿素为唯一
氮源的培养基上可以选择尿素分解菌,尿
素分解菌可以将尿素分解为氨,可以使酚红指示剂变红,C正确;
D、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都需要使用恰当方式进行灭菌处理,而实验操作者的双手只能进行消毒而不能进行灭菌处理,D错
误。

故选D.
2.鱼塘养殖池中存在的有毒物质主要是氨及亚硝酸,这两种物质可被硝化细菌吸收利用。

在“养殖池底泥中硝化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需要配制添加一定浓度氨盐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以筛选硝化细菌
B. 应对采集底泥使用的工具进行灭菌,全部接种过程均需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C. 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时,还需与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同时培养
D. 若空白对照组上长出了菌落,需要在实验组数据的基础上减去空白对照组的菌落数【答案】B
【解析】解:A.分离硝化细菌应用以氨和亚硝酸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
本身能提供氮源,无法筛选硝化细菌,A错误;
B.应对采集底泥使用的工具进行灭菌,全部接种过程均需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B正确。

C.平板划线法可以分离菌种,但不能用于计数,C错误;
D.若空白对照组上长出了菌落,则培养基已经被杂菌污染,统计结果无效,实验失败,需重新进行实验,D错误。

故选:B。

3.下列有关培养基和菌种鉴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B. 可利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
C. 菌落的大小、颜色、有无荚膜、隆起程度等特征都可作为菌种鉴定的依据
D.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
【答案】C
【解析】解:A.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
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
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A正确。

B.可利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B正确。

C.菌落的大小、颜色、隆起程度等特征都可作为菌种鉴定的依据,但是有无荚膜通过
肉眼无法观察,C错误。

D.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D正确。

故选:C。

4.家庭制作泡菜时,一般需要配制泡菜盐水,且在冷却的盐水中可加入少量陈泡菜液。

在制作初期,泡菜坛的水槽中有时有气泡冒出。

对以上操作及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 制作初期乳酸菌无氧呼吸过强导致泡菜坛水槽中有气泡冒出
B. 在冷却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可缩短泡菜制作时间
C. 配制的泡菜盐水中盐与水的质量比为1∶4
D. 若要分离纯化泡菜滤液中的乳酸菌,可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
【答案】A
【解析】解:A.乳酸菌是厌氧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且其无氧呼吸只能产生乳酸,
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导致气泡产生,A错误。

B.陈泡菜液含有乳酸菌,为泡菜发酵提供菌种,故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可以缩短制作时间,B正确。

C.泡菜制作需要配制盐水,其中盐与水的质量比为1∶4,C正确。

D.纯化菌种时,可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得到单菌落,D正确。

故选:A。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B. 高压灭菌完成后,待压力表的压力降到零时打开排气阀,以免灭菌容器内液体冲出
C. 为了防止冷凝水落入培养基,培养液倒入培养基后,应立即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D. 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灼烧灭菌后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答案】B
【解析】解:A.倒平板过程中,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
锥形瓶中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不能打开皿盖,A错误。

B.高压灭菌完成后,待压力表的压力降到零时打开排气阀,以免灭菌容器内液体冲出,B正确。

C.倒好培养基的培养皿,等培养基冷凝后要将平板倒过来放置,C错误。

D.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后,待冷却后才可以快速挑取菌落,D错误。

故选:B。

6.嗜热菌又称高温细菌,是一类生活在火山口及其周围区域、温泉、工厂高温废水排
放区等高温环境中的微生物。

研究者从温泉中筛选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
筛选过程如图1所示。

将得到的菌悬液转接于同时含有葡萄糖和淀粉作碳源的固体培
养基上培养,得到若干菌落后用碘液作显色处理,结果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A. 过程①是对菌液进行稀释过程,②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B. 图2中周围显蓝色的菌落含有所需的嗜热菌
C. 丙中噬热菌数量迅速增加,培养过程中需保证充足的营养和高温条件
D. Ⅰ号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淀粉为作为唯一碳源
【答案】B
【解析】解:A.过程①是对菌液进行稀释过程,②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以
获得单菌落,A正确。

B.图2中周围不显蓝色的菌落,说明其产生的淀粉酶可以在高温下分解淀粉,所以周
围不显蓝色的菌落含有所需的嗜热菌,B错误。

C.丙为富集培养,丙中噬热菌数量迅速增加,培养过程中需保证充足的营养和高温条件,C正确。

D.为筛选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Ⅰ号培养基应以淀粉为作为唯一碳源,属于
选择培养基,D正确。

故选:B。

7.关于灭菌和消毒的不正确的理解是()
A. 消毒和灭菌实质上是相同的
B. 灭菌是指杀死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
C. 接种环用烧灼的方法灭菌
D. 常用灭菌方法有加热法、过滤法、红外线法、化学药品法
【答案】A
【解析】解:A.灭菌是将处理物体中的一切生物全部杀灭,在经过灭菌后的物体中,
不再存在任何活着的生命;消毒是将物体中的微生物减少到不再危害人体(或其他需
要保护的生物体)的程度,A符合题意。

B.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细胞(包括芽孢和孢子),
B不符合题意。

C.金属接种工具常用灼烧灭菌,C不符合题意。

D.生产中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加热法、过滤法、紫外线法、化学药品法,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某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敏感性的实验过程是,在某病原菌均匀分
布的平板上,铺设含有不同种抗生素的纸片后进行培养。

培养的结果如图所示,其中
抑菌圈是在纸片周围出现的透明区域。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在图示固体培养基上接种病原菌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B. 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C. 形成的抑菌圈较大的原因可能是微生物对药物较敏感
D. 未出现抑菌圈可能是病原菌与抗生素接触后发生了抗性变异
【答案】D
【解析】解:A.根据题干“某病原菌均匀分布的平板上”可知,图示固体培养基上采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A正确。

B.纸片中的药物接触平板后不断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
度不同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B正确。

C.微生物对药物较敏感形成的抑菌圈较大,C正确。

D.未出现抑菌圈可能是病原菌对该抗生素不敏感,且变异是在选择(抗生素接触)之
前就已发生的,D错误。

故选:D。

9.果酒、果醋和泡菜制作过程中,发酵液最终都呈酸性,下列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 制作果酒初期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 CO_2
B. 制作果酒后期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 CO_2
C. 制作果醋时醋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醋酸
D. 制作泡菜时乳酸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乳酸
【答案】B
【解析】解:A.制作果酒初期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 CO_2,A错误。

B.制作果酒后期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 CO_2,B正确。

C.制作果醋时醋酸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醋酸,C错误。

D.制作泡菜时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发酵液最终都呈酸性,D错误。

故选:B。

10.“巴氏消毒法”的消毒条件是()
A. 温度62℃,保持30min
B. 温度95℃,保持20min
C. 温度62℃,保持40min
D. 温度95℃,保持30min
【答案】A
【解析】略
11.青霉素生产菌能在合适的培养基、pH、温度和通气搅拌等发酵条件下生长并合成青
霉素。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青霉素生产菌为真核生物,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
B. 青霉素能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所以发酵过程中不会有杂菌污染
C. 青霉素生产菌可以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获得
D. 发酵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入葡萄糖及铵盐等化合物,目的是补充碳源及氮源
【答案】B
【解析】解:A.青霉素生产菌是真核生物,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A正确。

B.青霉素药理作用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但是噬菌体会使发酵产量大幅下降,某
些杂菌会使青霉素生产菌天量自溶,产生泡沫,B错误。

C.青霉素生产菌可以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获得,C正确。

D.青霉素生产菌发酵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入葡萄糖及铵盐等化合物,目的是补充碳源和
氮源,D正确。

故选:B。

12.实践是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叙
述,错误的是()
A. 需灭菌的试管等玻璃器皿可用牛皮纸包好放干热灭菌箱灭菌
B. 倒平板后需要持续间歇晃动,以保证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平整
C. 平板划线时,每次转换划线角度后都需要灼烧接种环再划线
D. 微生物实验材料在丢弃前一定要进行灭菌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答案】B
【解析】解:A.灭菌: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培养皿采用干热灭菌,A正确。

B.倒平板不需要晃动,B错误。

C.转换划线角度后需灼烧接种环再进行划线,C正确。

D.使用后的微生物实验丢弃前一定要进行灭菌处理,以免污染环境,D正确。

故选:B。

13.下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制果酒、果醋所需的温度和时间都不同
B. 过程③生成的\ CO_2中的氧都来自丙酮酸
C. 过程③和④都只在有氧条件下发生
D. 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答案】B
【解析】
解:A.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菌种不同,果酒发酵过程所需的温度较低(18∼25℃),果醋发酵过程所需的温度较高(30∼35℃),且果醋发酵所需要的时间长,A正确;
B.过程③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放出的 CO_2中的氧来自丙酮酸和水,B错误;
C.过程③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过程④是醋酸菌的有氧呼吸,都需要氧气的参与,C 正确;
D.过程①和过程②为无氧呼吸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正确。

故选:B。

14.下列关于培养基营养成分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无机物都不能为微生物提供能源
B. 培养霉菌时需将pH调至碱性或微碱性
C. 培养乳酸杆菌时必须添加含维生素的物质如蛋白胨
D.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碳源的需要情况差别不大
【答案】C
【解析】解:A、部分微生物能利用无机氮源,如固氮菌,A错误;
B、培养霉菌时需将pH调至酸性,B错误;
C 、培养乳酸杆菌时必须添加含维生素的物质如蛋白胨,C正确;
D、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碳源的需要情况差别较大,如自养型微生物需要无机碳源,而异养型微生物需要有机碳源,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