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七 第一课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同步测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832年初,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联合起来,激进分子甚至制订了秘密的武装起义计划,由于代表贵族势力的托利党的让步,议会改革终于获得成功。

此次斗争的影响是()
A. 责任内阁制形成
B. 资产阶级代议制最终确立
C. 君主立宪制形成
D. 推动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2.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这是英国首相辞职的先例。

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

据此,对英国政治制度表述最准确的是()
A. 责任内阁制形成的体现
B. 代议制不断完善的过程
C. 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
D. 议会政党制发展的表现
3.《英国史》的作者指出,英国的“光荣革命”“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

”作者认为“光荣革命”的“光荣”在于()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没有流血冲突
B. 解决了英国国王和议会间的矛盾
C. 议会通过和平方式掌控国家政权
D. 国家实际权力转移到了议会手中
4.钱乘旦在《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中指出英国“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

……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

”符合该观点的表述是()
A. 通过《权利法案》
B. 责任内阁制形成
C. 君主“统而不治”
D. 1832年议会改革
5.“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英国宪政的特点。

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这说明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 国王和首相之间权利制约
B. 议会和首相之间权利制约
C. 三权分立
D. 分权制衡
6.要想成为英国首相上台执政,需要的经历依序应该是()
①觐见女王,获得授权②个人所在党内竞选获胜
③所在党参加下院选举,获得多数议席④正式出任首相
A. ②→③→①→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①
7.在英国,有这样一句话:“拥有下院多数事事可行,没有下院多数一事无成。

”这反映了()
A. 内阁对议会负责
B. 选举权扩大
C. 两党制的完善
D. 国王权力增强
8.据统计,从1887年到1897年,英国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会议全部时间的84.5%。

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议会只规定一般规则,内阁制定具体的实行细则。

这种现象反映出英国()
A. 议会已有名无实
B. 内阁权力在逐渐增强
C. 内阁已取代议会
D. 议会已丧失立法权力
9.19世纪,英国宪法权威人士W.白芝浩特说:“议会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

”这则材料说明()
A. 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没有作用
B. 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没有实权
C. 英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政治体制
D.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存在很大弊端
10.英国代议制民主政体建立的重要影响是()
①有利于促使英国进入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②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促进了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发展
③对欧洲和北美地区许多国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④影响了英国海外殖民地的政治文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11.魏源在《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中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

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

”材料中的“巴厘满”是音译词,指的是()
A. 内阁
B. 议会
C. 首相
D. 护国公
12.下列关于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B. 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C. 都规定行政首脑要对立法机关负责
D. 都体现了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原则主题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形式和作用
13.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力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B. 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C. 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D. 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
14.2017年6月,因一系列社会问题,英国部分政要和民众要求首相特蕾莎·梅下台。

特蕾莎·梅最终是否下台,关键取决于()
A. 特蕾莎·梅所在执政党保守党的民意支持率
B. 英国女王的态度
C. 议会对特蕾莎·梅政府的信任程度
D. 在野党工党的态度
15.1701年英国的《王位继承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

这一规定()
A. 目的在于防止国王独断专权
B. 加强了内阁对国王的控制
C. 促进了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
D. 说明国王行政权完全丧失
16.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取消了许多“衰败选邑”的代表权,增加了43个新市镇的议员名额,8个属于伦敦城中的新市镇,28个属于新兴工业城市。

其中包括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等棉纺中心、冶铁中心、毛纺中心终于在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中有了自己的代言人。

由此说明()
A. 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
B. 资产阶级取代了贵族势力
C. 工业化推动了民主化进程
D. 议员资格由地位转向财产
17.1783年,24岁的小皮特成为首相,下院多数议员反对“把国家委托给一个小学生来管理”,小皮特要求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结果获得新议会的支持。

这又开创了一个先例,即内阁在失去了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这反映了()
A. 传统议会制度的瓦解
B. 责任内阁制度的完善
C. 首相成为权力中心
D. 内阁权力无所制衡
18.丘吉尔在《英语民族史》中谈到英国革命时说:“这场斗争从来不是专制和共和制的斗争,用兰克的话来说,‘一方维护有君主存在的议会制,另一方维护有议会存在的君主制’。

”这场斗争的结果是英国()
①保留传统并进行制度创新②开始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③明确了国王与议会之间的权力划分④国王最终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9.有人说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革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这实际表明()
A. 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变,议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B. 革命后议会和国王共掌国家大权,二者是平等的
C. 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不仅互换了地位,而且发生了质变
D. 革命只是改了改形式,本质未变
20.程汉大在《英国政治制度史》中指出:“在1696年以前,威赓曾5次行使否决权,但被他否决的5个法案经议会复议和第二次通过后,最后都成为正式法律。

此后威廉再未行使否决权。

安妮女王当政12年,只使用一次否决权。

”上述现象表明()
A. 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洽”地位
B. 议会剥夺了国王所有的权力
C. 英国的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
D. 英君主立宪政体开始确立起来
21.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
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

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

材料二光荣革命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

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实现了政治民主化历程……它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外人对这种方式评价如何,其优劣得失如何,它确是地地道道的英国的。

——钱乘旦《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三中国民族多,而叉互相杂居,这样的民族分布情况,就不可能设想采取如同苏联那样的民族共和国办法。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

我们这种内部、外部的关系,使我们不需要采取十月革命时俄国所强调的实行民族自决、允许民
族分立的政策。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张传玺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依据。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模式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怎样通过这一方式完成政治民主化历程的。

(3)据材料一、三分析我国没有实行“如同苏联那样的民族共和国办法”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的认识。

答案
1.D2.A3.C4.A5.D6.A7.A8.B9.B10.C11.B12.C13.C14.C 15.A16.C17.B18.A19.C20.A
21.(1)观点:中央集权制度符合古代中国国情。

依据:中国地域广阔;以农耕经济为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特点:渐进改革;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 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3)原因: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悠久;各民族在革命斗争中并肩战斗;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格局。

(4)政治制度是多元化的;政治制度必须适应本国国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