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初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初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徇私舞弊
B. 恣意妄为
C. 怏怏不乐
D. 旁证博引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出自:
A. 《论语》
B. 《孟子》
C. 《庄子》
D. 《左传》
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他做事总是不慌不忙,真是从容不迫。
B.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老当益壮。
C. 他因为一时疏忽,结果一失足成千古恨。
D. 他总是喜欢夸夸其谈,不切实际。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真是品学兼优。
C. 这篇文章的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结构严谨,是一篇好文章。
D. 我们一定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6.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词人苏轼的名句,出自其作品《________》。
8.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唐代诗人王勃的名句,出
自其作品《滕王阁序》。
其中,“鹜”的意思是________。
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出自其作品《望岳》。
这里的“凌”字意思是________。
10.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名句,出
自其作品《爱莲说》。
这里的“淤泥”比喻的是________。
三、阅读理解题(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1-15题。
《荷塘月色》(节选)
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
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
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
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
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
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11. 作者在文中提到“心里颇不宁静”,这种情绪可能与什么有关?(5分)
12. 文中“荷塘”的描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13. 作者在文中提到“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这一细节有何作用?(5分)
14. 作者描述荷塘的“路”时,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5分)
15.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荷塘的月光有着怎样的感受?(5分)
四、作文题(共40分)
16. 以“我与自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内容具体,情感真挚,语言流畅。
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B
3. A
4. C
5. A
二、填空题
6. 王勃
7. 《水调歌头》
8. 野鸭
9. 攀登 10. 世俗的污染
三、阅读理解题
11. 作者的不宁静可能与他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和内心的某种期待或焦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