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昌平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2017·丹东模拟) 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 . 铭,是古代向帝王上述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B .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欧阳修,字永叔,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关雎》是它的开篇诗。
D .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为“初唐四杰”,我们学过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2分)下列有关《天上的街市》一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郭沫若的诗一向以强烈的情感宣泄著称,《天上的街市》也是这样的风格。
B . 《天上的街市》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C . 郭沫若将“远远的街灯”比喻为天上的明星,又将“天上的明星”说成是人间的街灯,这是诗人的联想。
D . 《天上的街市》中,“定然”“定能够”等极其肯定的词语,表明诗人坚信理想世界的存在,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3. (1分)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落英缤纷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阡陌变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发垂髫便要还家与外人间隔此中人语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郡下诣太守刘子骥无人问津
三、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
4. (6分)名句积累与运用
(1)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 ________,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兄女曰:“________。
”(《世说新语·咏雪》)
(4)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5)《观沧海》中描写山岛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以衬托大海的勃勃生机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6)古人常用明月寄相思之意,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有诗句“________,________”,就是希望明月送去自己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
(7)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蕴含着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这一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8)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夕阳衬托,又直接抒发游子孤苦寂寞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9)《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四、其他 (共1题;共5分)
5. (5分)“景阳岗武松打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都是《水浒》中的精彩故事,请从这四个故事中任选一个进行简要的复述。
(要求:有情节,语言简明,60字左右)
五、名著阅读 (共1题;共5分)
6. (5分)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
(1)⑴古今中外有太多的文字在描绘人与人之间的“遇见”,请从下面“遇见”中任选一项,概括他们相遇的情景及其对前者(简•爱/海伦•凯勒/祥子)的人生意义。
A.简•爱与罗切斯特
B.海伦•凯勒与安妮•莎莉文
C.祥子与小马儿祖父
(2)⑵有人说早期的中国古典小说人物有类型化倾向,部分人物又各有特点。
请从以下关键词中选择一个,结合《水浒传》中人物证明这个观点的正确性。
A.智慧
B.忠义
C.粗鲁
(3)⑶下面是孙行者向铁扇公主借扇子时的话语,请结合这些话语分析孙悟空的沟通艺术。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
7. (13分) (2019七上·浦东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与父亲抬担子
王清铭
①很小的时候,家里生活十分艰难,我们几个半大的孩子经常被当作“全劳力”使用。
印象最深的是我与父亲抬担子。
我个儿矮,走在前,父亲个儿高,在后。
担子的绳子离父亲的肩膀很近。
我从小就肯吃苦耐劳,担子可能不很重,但因为我太小,几次下来,嫩小的肩被粗糙的扁担压出一块血红,血珠子快要淤出来。
扁担好像钢板一样硌得辣疼,我只好佝偻着,用上背部来支撑感觉越来越沉重的重量。
父亲看到了,伸手将担子的绳索又往他那边一捋,我的脚步轻而快,而劳累一天的父亲却蹒跚起来。
我对父亲说,我能行。
父亲说:“小孩子的肩嫩,压得太重,长大骨头会变弯的。
”
②我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父亲在我眼中变矮了,读书放假时给家里帮忙,我个儿高,走在后,父亲个儿矮,
在前。
十多年过去了,生活的重担早压得父亲有些佝偻,父亲像我小时候一样用上背部来支撑担子的重量,看着父亲吃力的样子,我的心有点酸,但强忍着不让眼泪盈出眼眶。
父亲一生最见不得眼泪。
阳光下父亲的背影不再是挺直着的,而是“缩”成一团。
上坡时我装成漫不经心地用手往我这边捋担绳,将担子的重量尽量往自己的肩上压。
这回父亲没有发觉,脚步迈得更稳健了。
我对父亲说,你太累了,歇会儿。
这回轮到父亲用手背揩拭额头沁出的汗说:“我能行。
”说着他脸上的皱纹拉直了,露出一个表情平板的笑容。
③到达目的地后,父亲才发现担子后移了许多。
他上下打量我一会儿,只轻轻地说一句,阿铭懂事了。
那一天夜里,我的肩膀肿得老高,血淤成青色,疼得睡不着觉,但我不叫痛,因为我真的懂事了。
④工作以来回家的次数少了,父子相对,没有什么话可讲,我极少谈自己的境况,怕给他再增加心头的负担,父亲除了劳动还是劳动,也没有太多的闲话。
好几年过去了,父亲的背越发佝偻。
上星期回家帮父亲打煤饼,天不热,但他很快就大汗淋漓,脱掉外衣,父亲的背再一次呈现于我的跟前。
这是怎样的一个背影啊,肩上的骨骼垂成两个弧形,背部佝偻成一个前倾后拱的弧形,而腰部又有些前拱后倾。
背部肌肉有点松弛,原来我以为皱纹只长在人的脸上,现在才明白,老了的人,背部甚至躯体各部都会长起褶皱。
我们两人一起将袋装的煤抬到埕场,父亲在前,我在后,父子体高相差10多公分,担子的重量倾向父亲那边。
这一次我不再掩饰,用手直接将担绳捋到我这边。
父亲看在眼里,还是那句话,我能行。
但他不再推让了,毕竟是60多岁的人了。
⑤父亲稳健地走着,我心头忽然涌起许多回忆,但很快就收住思想野马的缰绳,现实的生活是实在的,就如这脚下的路,根本就无须抒情。
我跟着父亲稳健地走着……
(1)第①段中划线句,说“扁担好像钢板”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
(2)文中第①②④段有三处加点的“我能行”,请你默读体会,写出这三处分别表现了说话人物怎样的情感。
第①段:________
第②段:________
第④段:________
(3)细读第④段中的划线句,这段对于父亲背影的细致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
(4)以下对于上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文章主要记叙“我”三次与父亲一起抬担子的情境,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
B . 文章按照“我”的成长历程来安排三个场景,主要表现“我”有吃苦耐劳的好品质。
C . 文章多次写“我”抬担子的疼痛,从侧面反映父亲承担家庭重担的艰难和不容易。
D . 文章结尾“我跟着父亲稳健地走”,既写父亲带着“我”抬担子,也写父亲教会“我”做人。
8.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
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
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2)“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是”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3)已悟透生活中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4)末段划线句子通过对菊花绚丽烂漫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秋天特有的情思,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两点情思。
(5)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七、诗歌鉴赏 (共1题;共1分)
9. (1分) (2016八上·福建期中) 阅读《过故人庄》完成下列小题。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景物描写的角度、修辞手法的运用、词语的锤炼等),作简短赏析。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
10. (1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词。
①选贤与能________ ②男有分 ________
③阡陌交通 ________ ④悉如外人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试结合文句简单说明。
九、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7九上·平定月考) 暑假期间,家住运城的小慧一家要去呼和浩特看望朋友,他们打算采用自驾游的方式,边走边玩,右图是小慧手绘的路线图,请你仔细读图,并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对小慧一家的旅游路线加以说明。
十、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9七下·兰陵期末) 父母养育子女,并不求回报:作为子女的我们,则要充满感恩之心,孝敬父母。
如果更进一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将孝敬双亲的心,扩大到敬爱所有的长辈,则更加可贵,值得点赞。
请以“孝亲敬老,我的行动”为作文题目,结合生活实际或活动体验,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以叙事为主,再现生活细节,并适当抒情;②精心选材,语言简明,文从字顺:③抄袭、套作都是恶习,相信你会坚决抵制,真诚作文: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1、
2-1、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3-1、
三、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四、其他 (共1题;共5分)
5-1、
五、名著阅读 (共1题;共5分)
6-1、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
7-1、
7-2、
7-3、
7-4、
8-1、
8-2、
8-3、
8-4、
8-5、
七、诗歌鉴赏 (共1题;共1分)
9-1、
9-2、
八、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
10-1、
10-2、
10-3、
九、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11-1、
十、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