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人故事-张献忠的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张献忠的故事
张献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忠,号敬轩,外号黄虎,陕西定边县人,明末农民军领袖,与李自成齐名,大西政权的建立者。

下面小编给大家讲一讲中国古代名人故事-张献忠的故事。

张献忠的故事
李自成与官军大战的时候,张献忠也把官军杀得人仰马翻。

张献忠是陕西延安卫柳树涧(今陕西定边东)人,穷苦人家出身,在明军里当过兵。

与李自成差不多时间里起兵造反,自称“八大王”,当上农民军三十六营中一个营的首领。

他曾经与高迎祥一起,向江淮地区进兵,攻占凤阳,焚烧皇陵。

后来回师转战陕西、安徽、湖北等省。

明朝派兵部尚书熊文灿统率六个省的军队,围剿张献忠等人。

张献忠与官军作战,打过胜仗,也打过败仗。

有一次,张献忠额头中箭负伤,明将左良玉打马赶来,几乎追上他,刀刃从他的面孔旁边劈过,但他还是脱险了。

这时,农民军作战进入低潮,好些队伍向官军投降,张献忠为保存实力,也向熊文灿投降,驻军今湖北谷城。

但张献忠并不真听熊文灿的号令,他一心一意训练自己的军队,打造武器,积蓄精力,只是向熊文灿催要饷银。

公元1639年农历五月,张献忠再次举起起义的大旗,大部分农民军也都重新造反。

熊文灿因此被崇祯帝治了罪,大学士杨嗣昌被派来督率官军。

杨嗣昌坐镇襄阳,统率十万大军,气势汹汹。

他采用“十面拉网”的战略,企图将农民军一网打尽。

张献忠则采取游击战略,忽东忽西,声东击西,将明军打得晕头转向。

但因内部出了奸细,张献忠被官军围困在玛瑙山,吃个大败仗,家属也被俘虏。

张献忠突围向西后,重新集结兵力,带着一千多人,像旋风一样冲进四川,转战巴西、成都、泸州。

杨嗣昌没有将张献忠看在眼里,他带着重兵跟踪追到四川,进驻重庆。

他的监军提醒他:“张献忠可能回兵向东突袭,不能不防备。

最好派支人马阻止他回归的道路。


杨嗣昌听不进去,命令所有将领都入川追敌。

他一心要消灭张献忠,张出榜文:“谁活捉张献忠,赏黄金一万两,封侯爵。

”可是,第二天,部人就向他禀告:辕门里有张献忠的标语:“有砍杨嗣昌头的,俺老张赏银三钱!”杨嗣昌气得七窍冒烟。

北起广元,南到泸州,西起成都,东到巫山、门,张献忠的军队在四川境内到处活动,攻县城,杀贪官。

大批官军来了,他们就转移,几乎把跟在后面的官军拖垮。

公元1641年正月,明将猛如虎、刘士杰打探到张献忠在开县的黄陵城,就尽快地追上来,却中了张献忠的埋伏,全军覆没,刘士杰也战死了。

没等杨嗣昌回过神来,张献忠又突然向东杀来。

一天一夜急奔三四百里。

路上遇到一支官军阻击,张献忠没有与他们纠缠,分一支军队去抵挡,自己率领轻骑兵,继续向东,直奔襄阳。

杨嗣昌这才着急起来,赶快派使者赶去襄阳传达命令:加强防守,等待大军回援。

然而使者半路上被农民军捉住。

张献忠立即派人带上杨嗣昌的文书、兵符,冒充使者,先混进了襄阳城。

夜里,混进城里的农民军突然到处放火,城内一片混乱。

他们又在乱中打开城门,大批农民军立即冲进城里。

杨嗣昌的辎重全被农民军夺取。

明襄王朱翊铭被农民军活捉,五花大绑,跪在襄王府的大堂上。

张献忠叫人放开他,又准备了些酒菜,举起酒杯送到襄王嘴边,说:“你尽力喝下这杯酒,我要借你一颗人头,让杨嗣昌因为没有保护好藩王送命。


襄王吓得咽不下酒去,连求饶命,表示愿献出王府一切金银财宝。

张献忠大笑说:“你的王府全都在我手里,还用得着你献!”
襄王被处决了,他的金银财宝、军械粮食,全成了农民军的战利品,一部分被分给穷苦的民众。

杨嗣昌听到襄王被杀的消息,就像五雷轰顶。

不久,他又听说李自成攻破洛阳,福王朱常洵的下场与襄王一样。

他的精神彻底崩溃了,他有什么脸面回到皇帝和文武百官曾经隆重给他送行的北京,他更怕见到崇祯皇帝!又恨又怕又急,三天吃不下饭,一命呜呼了。

公元1643年,张献忠攻占武昌,捉住楚王朱华奎,将武昌改名天
授府,自称大西王。

他在所占领的城市,设置官吏,建立政权,统治的地区遍及湖南大部、湖北中南部、江西中部、广东北部和广西的全州。

这是张献忠最强盛的时期。

简介
张献忠出身贫苦家庭,从小聪明倔强,跟着父亲做小生意,贩卖红枣。

他当过捕快,后又来到延绥镇当一名边兵。

生性刚烈,爱打抱不平,为此几乎丢了性命。

[1] 崇祯年间,组织农民军起义,1640年率部进兵四川。

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即帝位,其起事后,克凤阳、焚皇陵、破开县、陷襄阳,胜战连连。

崇祯十六年克武昌,称大西王,次年,建大西于成都,即帝位,年号大顺。

1646年,清军南下,张献忠引兵拒战,在西充凤凰山被流矢击中而死。

历史评价
总评
张献忠是明末农民起农民军的重要领袖。

在明末声势浩大,席卷全国的农民起农民军中,他领导的队伍卓有战绩,称雄一方,是推翻以崇侦帝为首的朱明王朝统治的重要方面军,也是李自成大败后重整旅鼓的重要借助和支持力量。

他骁勇刚毅,慓悍顽强,又多谋善战,机诈幽默。

他的起义,反映了革命农民的利益,而他的生活道路,又有明显的农民阶级的缺点和局限性。

[78] 封建文人与资产阶级学者,将他描绘为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嗜杀成性的神经病狂。

解放后史学界发掘了很多为张献忠辨诬的材料,逐步还原了他的真实面目。

张献忠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张献忠不仅敢于战斗,而且善于战斗。

而在2010年召开的首届“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全国学术研讨会”上,不少专家也都肯定了张献忠的军事才华。

张献忠既带领苦难中的人民群众起义,英勇反抗明朝封建统治阶级,又领导农民军中的爱国将士,奋起抗击清朝满族贵族入侵者,其丰功伟绩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张献忠在四川的统治没有给任何一个阶层带来好处,他身上彰显出来的人性之恶,是使其在四川无法立足以及使得四川这个天府之国在不间断的战乱中变得更加残破不堪的重要原因。

当一个丧失理性的
人居于权力之巅时,他所能展示出的只是无比巨大的破坏性。

史书评价
《明史》:
“盗贼之祸,历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极矣。

史册所载,未有若斯之酷者也。

”;
“惟献忠最狡黠骁勍”;
“性狡谲,嗜杀,一日不杀人,辄悒悒不乐。


历代评价
谷应泰:“献忠无他技巧,止以阴谋多智,暴豪嗜杀,可乘之敝,正自不少耳。


吕思勉:“献忠系粗才,一味好杀,自成则颇有大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