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岩溶地貌恢复及地质意义——以川西北中二叠统茅口组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岩溶地貌恢复及地质意义——以川西北中二叠统茅口组为

唐大海;肖笛;谭秀成;李海云;谢继容;刘宏;杨迅;张本健
【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
【年(卷),期】2016(043)005
【摘要】在沉积与构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残厚法对川西北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古岩溶地貌进行恢复.区内古岩溶地貌为溶丘平原特征,可划分为岩溶台地、岩溶斜坡和岩溶沟槽3个二级岩溶地貌单元.岩溶台地上的溶丘、残丘与岩溶斜坡为最有利的岩溶储集岩发育区,是下一步勘探部署的有利地区.地震剖面显示剥蚀作用导致岩溶沟槽的茅口组顶部地层缺失,岩溶沟槽地层多剥蚀至茅三段或茅二段.岩溶台地地层保存有茅三段或茅四段.横跨岩溶台地和岩溶沟槽的地震剖面显示,北西和北东向侵蚀槽是中二叠世末期基底断裂活动导致的地层差异抬升与侵蚀所致,继承性发展形成了长兴组沉积期北西向的广元—旺苍和北东向的江油—广元海槽.建议重视那些与较深水台洼、台槽毗邻的浅水型碳酸盐台地发育区的地质研究与勘探.【总页数】7页(P689-695)
【作者】唐大海;肖笛;谭秀成;李海云;谢继容;刘宏;杨迅;张本健
【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沉积-成藏研究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沉积-成藏研究室;中国石油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沉积-成藏研究室;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西北气矿;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西北气矿;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西北气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1.1
【相关文献】
1.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古岩溶地貌恢复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J], 肖笛;谭秀成;山述娇;陈韵骐;夏吉文;杨坚;周涛;程遥
2.碳酸盐岩烃源岩气藏的发现及其油气地质意义——以四川盆地涪陵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气藏为例 [J], 胡东风;王良军;张汉荣;段金宝;夏文谦;刘珠江;魏全超;王昆;潘磊
3.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岩相古地理、古岩溶地貌恢复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 钟原;谭秀成;杨跃明;文龙;罗冰;肖笛;李明隆;陈聪;赵立可;芦飞凡
4.四川盆地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孤峰段优质烃源岩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J], 付小东;陈娅娜;罗冰;李文正;张建勇;王小芳;邱玉超;吕学菊;姚倩颖
5.四川盆地东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地层划分、对比与岩溶古地貌恢复 [J], 陈卫东;陈义才;徐发波;李世临;李延钧;曾丽媛;谭谦;康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