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3 诉衷情 ▎长春版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诉衷情——陆游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2、通过对词句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对词中运用的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借助概括、品读、联想等方法,理解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作者在悲愤之中透射出来的爱国情感。
一、导入:老师很喜欢一首词,大家想不想一块来分享一下: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后面的大家一块来)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词慷慨激昂,令人振奋,同时也表现作者炽热的爱国之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南宋时期另一位杰出的爱国词人——陆游的心灵深处,品读他的这首《诉衷情》,与词人做一次心灵的对话。
二、介绍作者,了解背景。
1、请同学们说说你对词人陆游有着怎样的了解?可以简洁地介绍一下他的生平经历(也可以交流一下他的诗词作品)。
2、在同学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明确:陆游(1125——1210)南宋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出生的第二年适逢靖康之乱,随父离开中原南下,少年时就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中年入蜀抗金。
在仕途中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职,退居山阴,写下了大量的诗词,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
《诉衷情》就是其中的名篇之一,正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
三、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1、小组内两两为一组互相诵读这首词,互相纠正字词的读音,并作点评。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最后请一个同学来朗读一下这首词。
2、请一个同学朗读,教师点评,纠正字音、字形和节奏错误)
衷:衷——衰——哀;
戍shù:横戌点戍戊中空
貂裘diāo qiú鬓bīn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3、教师范读,请同感受作者在词中渗透了怎样的情感?并说说作者在词中描写了怎样的生活场景?
明确:悲伤、郁闷、无奈——
明确: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渴望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敌寇依旧,自己却已年老体衰,悲愤不已。
(或可以细化为三个场景,但对三个场景的分析中涉及到相关的字词,要注意:①回忆当年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的场景;②睡梦中再现旧日战斗,醒来看到的战袍却早被尘土所封的场景;③晚年无力抗敌,独自悲伤的场景。
)
二、品味词句,入境悟情
(一)自读感悟。
请同学们结合刚才下发链接材料以及注释进一步阅读这首词,
在哪些最能触动你的内心,你有所感悟和体会的词句做批注)4分钟
(二)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与感悟。
4分钟
(三)班内交流
1、对比《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体会“梦”字,感悟诗人的报国之梦。
(1)陆游年近七旬,回忆起当年的戎马生涯,发出了“关河梦断何处”的慨叹,想像一下,陆游的梦里会时常出现什么情景?
(2)出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3)朗读这首诗。
(4)这两篇诗作中,都有一个“梦”字,它仅仅是指诗人夜里做的梦吗?(板书:梦)
(5)读了“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陆游?(英姿勃发……)
(6)在“鬓先秋,泪空流”你又看到了什么样的陆游?(人老体衰、无奈)(7)师:英姿勃发也好,老态龙钟也好,唯一不变的是什么呢?通过朗读来体会陆游报国之梦吧。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诉衷情〉。
2、对比《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体会“泪”字,体验诗人的忧国忧民。
(1)诗人的梦想实现了吗?
(2)诗人老泪纵横,那滴滴的泪是为什么而流啊!(板书:泪)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为自己而流,这是遗憾的泪,无奈的泪。
(3)在那个时代里,流泪的不仅仅是诗人,我们再来看这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明确:为百姓而流,这是同情的泪,痛苦的泪;也为昏庸无能的权臣、皇帝而流,这是失望的泪,气愤的泪。
[学生有所体会,老师就会让他带着感觉去读〈诉〉
(4)学生齐读
(5)到此刻,你理解陆游的心吗?,陆游此刻是怎样的心情?
3、对比《示儿》,体会“空”字,倾听诗人的满腔激愤。
(1)指导朗读,
《诉》一读:如果陆游的报国之志能够实现,即使他战死沙场,也许他的人生会少一些悲剧的色彩,陆游的情感多么强烈呀!是呀,本来胡能灭,却——胡未灭,本来是鬓不秋,却——鬓先秋;本来是泪不流,却要泪空流……把遗憾融进去,读。
(2)《诉》二读:
再读:如果陆游的报国之志能够实现,即使他已至暮年,也许这首《诉衷情》会
少一份悲凉,多一份豪情。
可惜呀,可惜,一——齐读〈诉〉后阙]
(3)胡未灭,鬃先秋,泪空流。
“空”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板书:空)[67岁,而他活了85岁,算算还要空流多少年,整整18年,泪流尽了,所以留下了千古绝唱——读〈诉衷情〉]
(4)十几年过去了,陆游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在临死之前,他给儿子留下了一首诗,就是千古绝唱〈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齐读
(6)如果说“泪空流”是泪白白地流,这里“万事空”的“空”又是什么意思?(7)浓缩成三个字,“梦”使我们联想到……;“泪”使我们联想到……;“空”使我们不得不联想到……
三、整体感悟,归纳升华
(1)齐读三首诗
(2)现在,我们回过头再看这三个字:衷——衰——哀,其实这三个字的意思都含在〈诉衷情〉这短短的44个字里面,衷情——衰败——哀伤,试着用一段话,说出这三个字。
(3)回扣题目:诉衷情:愤恨、失望、痛苦、浓浓报国之情
(5)陆游逝世后69年,(1279年)忽必烈就踏碎了南宋王朝,陆游已感知无法体会,但是,正是他的〈诉衷情〉让历史天空璀璨。
[品味历史]
(6)齐读〈诉衷情〉。
五、作业
1、背诵全词。
2、根据词的意境,自己选配一首与《诉衷情》意境相似的乐曲,配乐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