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个性阅读放飞个性体验——小学高年段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扬个性阅读放飞个性体验——小学高年段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探究
内容摘要: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的应该多创设情景,激趣为首,学生学
习的过程中指导他们多怀疑,让他们从思考中得到答案,这要求教师重视学生个
性化阅读的指导,给学生一个合作交流的空间。
在小学高年段个性化阅读过程中,收获自己的感想,不懂的地方就是批注,形成个性化阅读的思维体验,因此,教
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强化个性化阅读能力和阅读反思。
笔者从激发兴趣,创设个性
化阅读情境;学生是课堂中个性化阅读的主体;课后设置个性化阅读的延伸三个
方面谈谈我对个性化阅读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激发兴趣;营造氛围;阅读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以教师
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1]因此,我认为小学高年段个性化阅读是指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机会。
为了使
学生考试得高分,部分教师课堂上把阅读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却忽略了学生对
文本的个性化理解。
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开展小学高年段个性化阅读教
学呢?本人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我对小学高年段个性化阅读的一些看法。
一、激发兴趣,创设个性化阅读情境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老师。
”统编教材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
加了快乐阅读吧部分,让学生爱上阅读是阅读的教学的首要任务,打开每一个学
生兴趣之门,让学生乐于阅读,发挥学生个性的阅读思维,并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针对个性兴趣,给予每个学生的阅读指引。
(一)创设个性化阅读情境。
例如在高年级的阅读情境教学活动中,通过设
置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讨论,从而形成了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交流与评价,同时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获取每一个学生的阅
读的信息,创设多元化教学手段,使每一位学生的获得个性化阅读的成果。
(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设计多个问题,吸引学生主动阅读。
这样设置悬念,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这篇阅读
是属于什么体裁?文章的四要素是什么?中心句在文章的哪一个自然段呢?这篇
文章你有什么收获?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等等。
这样,学生阅读时一个个疑问的在
头脑中回荡,更容易走进文本,个性化阅读的兴趣更浓。
(三)课堂上放飞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思维。
在个性化阅读中,多一点时间留
给学生,给他们一些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机会,这样学生的个性才得到发展,
小学高年段个性化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草原》这
一课时,是这样吸引学生的兴趣的:同学们,我们学习《草原》的第一自然段时,写到作者初次来到草原时,那里清鲜的空气和明朗的天空,让作者想高歌一曲的
愉快心情,那么,你们在什么时候去到什么地方有这种美好的心情呢?设计这个
问题,目的让每一个学生的阅读思维得到放飞,寻找记忆中的美好回忆,触动那
美好的体验之旅,课堂变得畅所欲言,兴致昂扬。
著名教育家温儒敏曾提出:语文课最基本的内容目标,是培养读书的兴趣和
习惯。
[2]所以,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导入这个环节应恰当运用激发兴趣的
艺术,围绕主题和人物设计相应问题,设置悬念吸引学生,这样方能将学生的思
绪融入特定学习情境中,让他们带着个性化的阅读思考,积极而迅速地进入个性
化阅读,为学习文章打下夯实的基础,达到良好学习的效果。
二、学生是课堂中个性化阅读的主体。
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阅读的时间,在深入理解课文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出文章的情感,读出作者写
作意图。
这样,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才能积极的思考,进一步认真地理解
和分析课文,个性化阅读能力得到发展。
例如在部编版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
园的毁灭》这一课时,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的默读和朗读,培养学生个性化自主阅
读的能力,培养学生个性发散思维,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课堂上,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全文,提出小组讨论“当你看见园林艺术的瑰宝和
建筑艺术的精华化为一片灰烬时,你感受到了什么?”,由于是一种合作学习,
充分发挥同学们个性化阅读的能力,课堂发言热烈,有的同学对瑰宝的毁灭感到
伤心痛绝,有的同学对祖国的腐败落后感到掩面叹息,有的对野蛮的侵略者感到
无比仇恨......课堂上同学们学习兴趣盎然,学习成果明显。
这些教学环节的安排,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一种自主、探究的个性化阅读的习惯,阅读个
性的张扬,语文的阅读水平也逐步得到了提高。
三、设置个性化阅读的延伸。
(一)让学生写和说自己感悟文本最深的一句话。
如果学习一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概括中心思想,而实际上让学生说写自己
感悟最深的一句话就已达到了体会中心的作用。
这样很好地体现了阅读教学读、写、说有机结合的特点。
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学生的感悟是不同的,表达出来的
言语自然也是不同的,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感悟和表达,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就得到了提高,这凸显了《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的独特体验”的新理念。
(二)教师给学生解读文本后,设置一个相对应的阅读训练。
教师给学生解读文本后,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的理解和体验,也掌握一定的
阅读方法。
对文章的主题收获了一定的感悟和思考,并受到了作者的情感体验和
思想教育。
例如:这时教师在课堂上设定一篇与主题相关的课外阅读延伸,让学
与练相结合,把学习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延伸上来,把阅读体验再一次
展现在课外阅读上来,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思考空间,让学生发挥个性化阅读的思
考和能力。
(三)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进行个性化阅读。
1.学校的图书室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重要资源,各个语文老师有目的地安
排和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例如:低段学生阅读一些绘本、《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故事类等等;中段学生阅读一些《寓言故事》、
《成语故事》、《爱的教育》等等;高段学生阅读一些《上下五千年》、中国当
代名著、外国名著等等。
2.学生阅读各类健康有益的书刊,发展个性与特长,自觉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例如:阅读名人传记《毛泽东》《周恩来》等和英雄人物的事迹《雨来》
《狼牙山五壮士》等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远胜过教师空洞的课堂教育。
学校图书馆充分利用丰富的图书资源开展个性化课外阅读活动,既可以引起学生
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强烈欲望,开阔他们的视野。
3.在学生进行个性化课外阅读的同时,积极训练学生的练笔。
例如,学生借
看图书时,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学习任务。
如指导学生在阅读完一篇课外文章后,
摘抄精彩优美的词句,也可以写一写读书体会或心得等,然后在班上进行对优秀
作品展示评奖,发挥学生个性化点评作品,对作品进行师生或生生互评。
从而提
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水平的提高。
总之,小学高年段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也是个性化创造的
主体。
要实现真正的个性化阅读,在课堂上,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主动地凭着自
己的阅读方法去体会,让学生带着个性化思考去探索。
同时,创设个性化阅读情境,把阅读的时间留给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理解、体验和感悟,阅
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的世界。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M]
[2]朱于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构建》[J]. 人民
教育出版社)2017.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