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格尔治疗仪促进产后乳汁分泌的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林格尔治疗仪促进产后乳汁分泌的疗效观察
冷秀兰;董玉楠
【摘要】目的:观察普林格式治疗仪促进产后乳汁分泌的疗效。
方法各选取100例产后30 d乳汁量少的产妇,一组接受普林格尔治疗仪治疗,称为观察组,一组只接受传统方法治疗,称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乳汁量的变化。
结果经过普林格尔治疗仪治疗和指导的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只接受传统方法治疗的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普林格尔治疗仪有利于促进产妇产后的乳汁分泌,且操作简单、风险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Objective Observation on the changes of milk amount was performed respectively on the two groups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way promoted by Pringle therapeutic instrument. Methods 100 puerperal women with a little milk after postpartum 30 days were chosen and divided in two groups in this paper. One group was cured by Pringle therapeutic instrument, which was called by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other was only treated by tradition cure, called by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effect from the observation group promoted by Pringle therapeutic instrument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from the control group only treated by tradition way,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ce. Conclusion Pringle therapeutic instrument can help the women promote postpartum milk secretion, and its operation is simple without risk and side effect, so it is worth popularization.
【期刊名称】《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4(000)004
【总页数】3页(P46-48)
【关键词】普林格尔治疗仪;乳汁分泌;疗效;观察
【作者】冷秀兰;董玉楠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妇女健康中心,广东深圳518048;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妇女健康中心,广东深圳 51804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1
母乳作为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不仅各种成份易于吸收,而且含有丰富的抗体和免疫细胞,其益处越来越受到产妇及其家庭的关注,社会和媒体也在大力宣传和提倡母乳喂养。
为帮助产妇提早泌乳、增加泌乳量,并防止产妇乳汁淤积,导致乳
房疾病,提高母乳喂养率,有必要对产后乳汁分泌较少的产妇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治疗。
临床上传统的方法一般是采用手掌按摩方法,该方法往往会因为手法不当造成疼痛或着产生感染。
普林格尔治疗仪通过低频按摩,电刺激使乳房组织升温循环加快,使堵塞的乳腺管舒张。
还可根据个体差异、乳房大小、电刺激的耐受程度不同,选择不同频率的电刺激,是近年来使用较多、效果较好的一种方法。
本文通过分析和对比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本院)2011—2013年乳汁
量少的产妇的治疗情况,发现普林格尔治疗仪对促进产妇乳汁分泌有一定的疗效。
由于很多妇女第一次做妈妈,喂养经验不足,虽然做到了早开奶、早吸吮等,但产后30d检查时仍然发现许多妇女出现了母乳不足的现象。
造成产后乳汁分泌不足
的原因主要有:1)没有掌握好正确的哺乳姿势,婴儿的嘴未能有效吸吮到乳房。
2)自觉乳汁不足,母乳喂养的信心不足。
3)干扰太多,使用奶瓶造成乳头错觉,减少了母乳喂养的次数。
4)存在发育不良,乳头内陷、扁平等因素。
5)开奶时
间较晚,未有效刺激到脑垂体分泌催乳素。
6)乳汁分泌的多少也受母亲情绪因素、营养因素、睡眠因素、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虽然所有的妇女都知道母乳喂养的好处,但大多数妇女发现母乳喂养比想象的要难。
由此可知,宣传普及正确的哺乳知识,做好孕期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对促进产后乳汁分泌至关重要。
2.1 观察组
产后30 d产妇,每天一次,每次30~40 min催乳治疗。
其操作方法:1)产妇
取平卧位,将两片乳房专用治疗片均匀涂上耦合剂置于产妇的两侧乳房上,露出乳头,系好专用腹带,使治疗片与皮肤紧密接触。
2)打开电源,选择产科催乳菜单,选择时间30~40 min。
3)调节能量由弱至强,采用相应电极板对置乳房处,输
出能量强度以产妇最大耐受量为宜,能量越大效果越显著。
治疗中需根据产妇的耐受程度随时调节强度30 min结束。
观察组每5 d一个疗程,共两个疗程,两个疗程中间需间隔3 d。
2.2 对照组
对不使用普林格尔治疗仪治疗的产妇,需对她们进行一次母乳喂养知识咨询,指导乳房需多吸吮、乳房排空、按需哺乳等喂养知识。
3.1 资料统计
资料来源为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住院分娩,并返院进行产后30 d
康复检查的产妇,从中选取乳汁量少、无乳汁自愿接受普林格尔催乳治疗的产妇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100例未经治疗的产妇作为对照组。
两组产妇年龄、孕周、产次、分娩方式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且两组产妇乳房检查正常,无产科合并症。
3.2 乳汁分泌观察标准
本文按照产妇挤奶时的乳汁分泌状态确定观察标准,即乳汁量多:挤奶时呈喷射状;乳汁量少:挤奶时呈点滴状;无乳汁:挤奶时无乳汁排出[1]。
3.3 结果分析
对两组产妇的试验观察表明,经过普林格尔治疗仪治疗后,观察组产妇分泌乳汁的情况与对照组的产妇相比有明显好转,而且根据治疗时间的长短、产妇年龄的不同,乳汁量的增加也有比较明显的差别。
表1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的产妇在乳汁量分泌方面变化情况的对比。
由表1可以
看出,观察组无乳汁的情况从15人减少到全部产生乳汁,改善程度达到15%;
乳汁量多的人数则从0增加到80人,可以认为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改善效果显而易见。
表2搜集了观察组的产妇乳汁分泌随治疗时间的变化情况,两组产妇治疗前分泌
乳汁情况大致相同,但30 d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大约高出22.46%,说
明治疗时间对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表3为产妇年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由表3可知,除30~35岁年龄段的改善程
度稍低,其余年龄段改善程度大致相同,可见普林格尔治疗仪基本适合各年龄段产妇。
由此可知,两组产妇治疗后泌乳情况比较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其结果对产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普林格尔治疗仪在本院妇女健康中心使用频繁,每次治疗完成后都会嘱咐产妇回家后即刻进行母乳喂养,增加哺乳的次数,让产妇懂得让婴儿勤吸乳房是乳汁分泌的关键。
乳汁的吸出,除婴儿吸吮作用外,还能起到让乳腺小叶及乳腺管肌上皮细胞产生反射性收缩的作用,使乳腺内压增加,更有利于乳汁排出[2]。
普林格尔治疗
仪通过采用智化电磁波,透射并且调节人体电解质,最深可至皮下10 cm,在局
部产生旋转变化的强力磁场,使乳房的结缔组织产生收缩运动[3]。
产妇的整个乳
腺组织受到比婴儿吸吮更强的刺激,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和腺管畅通,使乳房的泌乳条件得到充分保证。
同时,通过对乳房的刺激,反馈作用于脑垂体前叶,引起催乳素释放,促进体内泌乳素分泌,并使丘脑下部泌乳抑制因子分泌减少,乳腺组织中肌上皮细胞产生反射性收缩,乳腺内压增加,加速乳汁分泌过程[4]。
本文通过选择在本院分娩的乳汁不足产妇进行接受和不接受普林格尔治疗仪的对比,结果表明,普林格尔治疗仪对增加产后乳汁分泌,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且方法简便易行,见效快,无副作用, 易被产妇接受,可大力推广。
[1] 谭玉梅,杜玉梅,王志霞.普林格尔治疗仪应用于产后催乳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7):822.
[2] 张志诚.临床产科学[M].天津:天津医学出版社,1994:603.
[3] 魏卫红,韩新,徐晓波.普林格尔仪联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疗效观察[J].全科护理,2010,8(17):1518-1519.
[4] 张丽敏,王军,何文娟.母乳喂养现状综述[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8):509-511.
【相关文献】
[1] 谭玉梅,杜玉梅,王志霞.普林格尔治疗仪应用于产后催乳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7):822.
[2] 张志诚.临床产科学[M].天津:天津医学出版社,1994:603.
[3] 魏卫红,韩新,徐晓波.普林格尔仪联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疗效观察[J].全科护理,2010,8(17):1518-1519.
[4] 张丽敏,王军,何文娟.母乳喂养现状综述[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8):509-511.
【责任编辑:任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