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高分突破讲练复习(部编版)期末测试(二)(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测试(二)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电光闪闪,雷声轰鸣,淅淅沥沥
....的大雨下起来了。
B.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么咄咄逼人
....。
C.夏令营活动通知一发下来,同学们就争先恐后
....地去报名。
D.每当收到一本好书时,我常常会迫不及待
....地阅读,它如同一股涓涓细流滋润着我的心田。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
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使用有误,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雨声、落叶声等。
该词语和“大雨下起来了”相矛盾。
BCD.使用正确。
故选:A。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
..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阳光和煦,不冷不热,气候温暖宜人。
)
B.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了。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意思是小巧而清秀。
)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
(照应前文“暖和安适地瞅着”,写出了山村和雪的神态。
)
D.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
...冻上。
(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水的多情,到了冬天还充满春意。
)
【分析】本题考查字词的含义的掌握,结合语境根据所给词语及其含义,分析判断选择正确的答案。
【解答】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错误,“不忍得”是将水人格化,属于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选:D。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人们常说:“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撞南墙不回头。
”
B.这么厚的一本书,我至少要五、六天才能读完。
C.是我的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还是这世界变化快?
D.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分析】考查重点是辨析和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把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熟记于胸。
【解答】ACD.正确;
B.考查顿号的用法,“五、六天”表示约数,中间不用顿号;
故选:B。
4.七年级某班正在开展“交友之道”的主题班会,老师要求同学们把收集的有关交友的诗词名句等展示出来,下列选项中,最不适合的是()
A.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
﹣﹣庄子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C.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李白
D.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分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名句的理解。
解答时,需要结合全诗理解诗句所抒发的情感。
【解答】ABC.正确。
D.不恰当。
这两句诗意思为一个人孤独地在他乡做客,每逢佳节就倍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诗句抒发的是游子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与“友情”无关,不适合本次班会的主题“交友之道”。
故选:D。
5.分享会结束时,老师鼓励同学们在经典阅读之路上,做到《诫子书》中诸葛亮所提倡的“宁静致远”。
这句格言历来为有识之士所青睐,他们挥毫泼墨,创作书法作品,作为勉
励自己的座右铭。
对下面书法作品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第一幅是行书,笔画洒落有致,风格秀逸多姿。
B.第二幅是隶书,结构古雅端整,笔意朴实淳厚。
C.第三幅是篆书,横笔蚕头燕尾,线条匀净修长。
D.第四幅是楷书,形体方正端庄,结构严谨有度。
【分析】本题考查书法字体赏析。
【解答】ABD.正确。
C.有误,“蚕头燕尾”是隶书的特点,不是篆书。
故选:C。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结局总是失踪
..或死亡(下落不明)
B.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小伙伴)
C.三妹很不高兴地咕噜
..着道(咕哝)
D.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
....的动物(形容事物不清晰)
【分析】此题考查字词含义,解答此题,要结合平时积累,注意不写错别字。
【解答】A项解释正确;
B项解释正确;
C项解释正确;
D项,“若有若无”在此处应是形容关系不亲密。
故选:D。
7.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一只狗蹲坐在前面)
B.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C.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屁股)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不敢往前走,和屠户互相瞪着眼看)
【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
【解答】A.有误,“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那样;
B.正确;
C.有误,“股”大腿;
D.有误,“眈眈相向”瞪眼朝着屠户。
故选:B。
8.下边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啜泣(chuò)一堵墙(dǔ)峭壁(qiào)耸立(sǒng)
B.崩土(bēn)蓬乱(pén)颤抖(zhàn)嶙峋(xún)
C.凝视(níng)嘲笑(cháo)头晕(yūn)目眩(xuàn)
D.陡峭(dǒu)动弹(tan)摔死(shuāi)翼翼(yì)
【分析】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解答】A.正确,
B.不正确,“崩土”应读作“bēng”,“蓬乱”应读作“péng;“颤抖“应读作“chàn dǒu”;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B.“过中不至”这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陈太丘而不是客。
C.“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A.正确。
B.有误,“过中不至”这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1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滑稽.(jī)卖弄.(lòng)御聘.(pìn)玲珑剔.透(tī)
B.炫.耀(xuàn)潺潺.(chán)匍.匐(pú)随声附和.(hè)
C.荫.蔽(yīn)笑柄.(bǐng)狩.猎(shǒu)引弦.而战(xián)
D.潜.行(qiǎn)匀称.(chèn)劫掠.(yüè)猝.然长逝(cù)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
要熟记拼写规则,形似字,误读字、生僻字更要注意。
【解答】A项中“弄”应为nòng;
B项正确;
C项中“狩”应为shòu;
D项中“潜”读作“qián”;“掠”应为lüè;
故选:B。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撒盐空中差.可拟.大致,差不多;相比。
(2)未若柳絮因.风起趁,乘。
(3)过中不至.到。
(4)相委.而去抛弃。
(5)讲论
..相约同行。
..文义讲解。
(6)与友期行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掌握。
解答此题,要有一定的文言词语积累。
【解答】(1)句意: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2)句意:不如比作柳絮凭乘风飞舞。
因:趁,乘。
(3)句意: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
至:到。
(4)句意: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委:抛弃。
(5)句意:讲解诗文。
讲论:讲解。
(6)句意:与朋友相约同行。
期行:相约同行。
答案:
(1)大致,差不多;相比。
(2)趁,乘。
(3)到。
(4)抛弃。
(5)讲解。
(6)相约同行。
三.名著阅读(共1小题)
12.寻找是积极面对未知世界的方式。
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结合其寻找历程,谈谈你的启示。
①美猴王拜师学艺(《西游记》》)
②林教头夜奔梁山(《水浒传》)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和语言表达,结合积累作答。
【解答】我们需要结合相关章节,联系名著相关内容来谈自己的感悟。
小题①需要结合美猴王拜师学艺的过程,找出他寻找的历程即在南赡部洲漂泊八九年,参访仙道,无缘得遇,又飘过西海,到达西牛贺洲,得遇菩提祖师,从这个过程中围绕“人生要不断追求,不断改变自我,提升自我”来谈感悟即可;小题②结合林冲刺配沧州、火烧草料场、夜奔梁山的情节,找出他寻找的历程即本想安分守己服刑,结果不得不走上反抗的道路,围绕“当人生没有退路时,只有主动出击、勇于选择才能找到前行的方向”来谈感悟即可。
答案
示例一:①美猴王有了“无常”之忧,决定去南赡部洲,寻找长生不老之法。
在南赡部洲漂泊八九年,参访仙道,无缘得遇。
又飘过西海,到达西牛贺洲,得遇菩提祖师,获姓得名,习长生妙道口诀,自身变得法性颇通、根坚固,又习得变化、腾云之法,二十年后归来得以解忧。
启示:在寻找中或遇挫折,但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本领完成蜕变,为丰富
的人生奠基。
示例二:②林教头遭高俅陷害误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道看管草料场。
林冲一心报国忍气吞声,无奈高俅步步相逼,指派陆虞侯等人除掉林冲,林教头一怒之下杀掉了陆虞侯等人,选择投奔梁山落草为寇。
启示:当人生没有退路时,只有主动出击、勇于选择才能找到前行的方向。
四.综合读写(共1小题)
13.综合实践。
(1)互联网丰富和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友方式,多种多样的网络交友方式有利也有弊,请你仿照例子,说一说网络交友的好处和坏处还表现在哪些地方。
例:网络交友的好处:网上交友不但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而且自由度很强。
网络交友的坏处:网上交友既让自控能力差的人产生网瘾,又浪费时间金钱。
网络交友的好处:网上交友不但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而且自由度很强。
网络交友的坏处:网上交友既让自控能力差的人产生网瘾,又浪费时间金钱。
(2)根据题目(1)的材料,班级准备就此展开辩论,如果你是反方,请写出观点和理由。
正方观点:网上交友利大于弊
反方观点:网上交友弊大于利
理由:网络是虚幻的,网络世界谎言林立,想在谎言的世界中寻找真实的情感是很困难的;网络中陷阱密布,一些别有用心者会打着交友的旗号图谋不轨;网上一些低级趣味的东西泛滥成灾,易使人误入歧途。
【分析】(1)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合理有序的表达自己对于网上交友的看法即可,可围绕方便人们交流,促进学业表述优点,围绕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来表述缺点。
(2)本题考查表达观点。
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围绕“网上交友弊大于利”的观点,阐述充分的理由即可。
如,网络是虚幻的,没有人也没有办法对网上的“个人资料”进行审核。
陷阱密布。
网络使沟通变得自由与便捷,也使行骗更难让人识别。
别有用心者打着交友的旗号图谋不轨的案例不胜枚举,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低级趣味充斥。
网络是一个没有法律制约与道德规范的自由世界,很多人在聊天时容易放纵自己,低级趣味泛滥成灾,让人道德沦丧等等。
【解答】答案:
(1)示例:网络交友的好处:网上交友不但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而且自由度很强。
网络交友的坏处:网上交友既让自控能力差的人产生网瘾,又浪费时间金钱。
网络交友的好处:网上交友不但方便不认识的人交流,而且还可以促进学业。
网络交友的坏处:网上交友既容易接触不良信息,又影响身体健康。
(2)示例:网上交友弊大于利
理由:网络是虚幻的,网络世界谎言林立,想在谎言的世界中寻找真实的情感是很困难的;网络中陷阱密布,一些别有用心者会打着交友的旗号图谋不轨;网上一些低级趣味的东西泛滥成灾,易使人误入歧途。
五.默写(共1小题)
14.《咏雪》中对雪进行比喻的句子是“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六.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
15.古诗词阅读。
汴河亭①
唐•许浑②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
③【注】①隋炀帝为东游广陵(今扬州),不惜民力开凿一条运河。
其东段叫汴河,汴河之滨筑有行宫,即“汴河亭”。
②晚唐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
③迷楼,隋炀帝所筑;景阳楼,南陈后主所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首句“广陵花盛”四字交代了隋炀帝东游的原因,不著一字褒贬,但已见讽刺之意。
B.诗歌第二句写从昆仑山上流下来的黄河水被分引凿渠,修成一条运河,突出开凿运河
工程之巨、耗费之大。
C.颔联写骁勇的禁兵离京护驾,众多宫女登船随行,虽没有直接让隋炀帝出场,但其赫赫
声威可想而知。
D.尾联直抒胸臆,对隋炀帝荒淫所招致的亡国后果进行了严肃的评论和嘲讽,来劝谏当今统治者。
(2)本诗的颈联向来为后世称道,请结合诗句谈谈其精妙之处。
【分析】此诗首联写隋炀帝东游前的准备。
闻说扬州花盛,便想前去观赏,这是人之常情。
起句气势和缓;语不惊人。
但紧一句便顿起波澜,杨广为了去广陵看花,竟凿渠引流、大兴水土。
为逞一己的私欲,竟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其奢侈程度可想而知。
“先劈昆仑一派流”,一语中的,揭示本质。
颔联写杨广离宫时景象。
诗人没有正面写这个场面如何壮观,气势如何盛大,皇帝如何自得,而是从随行的队伍着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禁兵二百,前护后拥,宫女三千,尾随其后。
皇帝的赫赫声威,于此表现无遗。
颈联写沿途的喧闹情景。
鼓声震天,凝固流云,惊动星辰,旌旗招展,覆盖着水面,仿佛波浪起伏,旗开之处,可见水底日月沉浮。
这情景,把前面奢靡景象又推进一层。
前三联,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依次写来,极言隋朝昏君的豪奢无度。
尾联总束前文,避实就虚,删繁就简,写出隋朝的结局,点明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道理。
这个结局,是历史的结局,又是隋炀帝荒淫无度的结局。
陈后主骄奢荒淫而筑景阳城,终为隋朝所灭;隋君沉醉酒色而建迷楼,终为李唐所代。
历史发展遵循着固有的轨迹。
诗人以隋比陈,言唐军为有道之师。
可是,当初隋灭陈之际,隋军也是有道之军,这种借古讽劝晚唐之意寓于不言之中。
【解答】(1)本题考查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
ABC.正确;
D.有误。
不是直言指斥,而是把隋炀帝为了淫乐而修的“迷楼”与南朝陈后主的“景阳楼”相比,把读者的视线和思绪又拉回到眼前的汴河亭,解景生情,发人深思,无限感慨都在意象之外。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颈联“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两句,其中的“鼓震”“旗开”是历史事实;但是鼓声能上入云霄,把行云挡住并使星辰摇动,旗帜能“拂浪”,在旌旗闪动时又能使人看到波浪中日月的浮影,这都是诗人的创造性想象,是虚构和夸张。
答案:
(1)D
(2)①想象(或者虚写)。
描绘出当年隋炀帝游乐时极其热闹的情景:鼓声直上云霄,遏
住行云,摇动星辰:旌旗招展水面,日月之影浮动。
想象奇丽,描绘生动。
②夸张。
鼓声可以遏住行云、摇动星辰,极言鼓声之响,表达形象鲜明。
③妙用动词。
“动”和“浮”
两个动词把震天的鼓声使星辰摇动、日月的倒影在水面浮动的情景生动地描绘出来,富于动态美,且渲染了东游的盛大气势,用词精妙。
④视听结合,描写了盛大的东游场面,含蓄地讽刺了隋炀帝的骄奢淫逸。
译文
扬州百花盛开隋炀帝御舟东游,先将发昆仑的黄河凿渠分流。
骁勇的御林军跟皇帝辞别京城,三千美丽的宫女登上了大龙舟。
喧阗的鼓声响遏行云星辰闪动,拂浪旌旗招展水中日月影漂浮。
天下起义军归附了有道的大唐,迷楼倾覆王朝末日恰似景阳楼。
七.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6.阅读古诗《次北固山下》回答下列问题
(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3)首联中的客路、行舟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4)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6)“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古诗《次北固山下》有关的知识点,包括: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词语的意思、诗句的意思等。
对于古诗的学习,首先,要了解所学古诗的历史背景,了解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样有助于了解本诗的思想感情。
其次,要紧扣诗题,了解内容,学习古诗时,要学会理解题目,然后紧紧扣住题目,这样才能想到作者想写的内容。
最后,要自己反复朗读,自己体会作词中的诗意,这样在体会到诗词诗意的基础上,朗读出诗句中的感情并理解作者为什么写这首词或诗并体会作者写这首诗时的感受。
【解答】(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
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湾。
(2)本题考查体现作者的思想情感语句的理解与筛选,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客路”的意思是行客前进的路,可见诗人是一位漂泊他乡的游子。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稍到远方的太阳。
让大雁稍家信可见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本题考查对体现作者的思想情感词语的理解与筛选。
本诗前两句的意思是客行在碧色苍翠的青山前,泛舟于微波荡漾绿水间。
一个客字,一个行字就点明了诗人旅者身份。
次的意思是停泊。
(4)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分析。
根据诗句的意思可知,写远景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本题考查再现诗中画面的能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意为潮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
题干要求展开想象,语言生动形象,就要在句意基础上适当加工和拓展。
(6)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
解答本题时可以先解释“悬”的意思,悬是笔直高挂的样子。
一方面写出江面风平浪静,另一方面写出视野的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
(7)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名句的鉴赏。
这里的“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之而生动起来。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告诉人们: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答案:
(1)唐
(2)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客路、行舟
(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6)“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7)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
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
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八.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7.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
乡村故事
莫泊桑
离一个海滨小城不远处,在一座小山脚下有两座并肩而立的小茅屋。
两个农夫在贫瘠的土地上辛勤劳作,为了养家糊口。
每家都有四个孩子。
小家伙们一天到晚都在门前的空地上嬉戏打闹。
两个大的六岁了,两个小的大约十五个月,两个家庭几乎是同时成家、同时生儿育女的。
所有人都靠菜汤、土豆和充足的空气艰难度日。
早上七点、中午十二点和晚上六点两家的主妇都要把她们的娃娃们集合在一起喂菜汤,就像看鹅人把鹅群赶拢一样。
八月的一天下午,一辆小汽车猛地停在了两个茅屋前,驾车的年轻女人对坐在身旁的先生说:“噢!看哪,亨利,这群孩子!他们在土里滚来滚去有多可爱啊!”她跳下车,向孩子们跑去,抓住两个最小的孩子中的一个,蒂瓦施家的那个,把他抱在怀里,狂热地亲吻他肮脏的脸蛋,粘着尘土的卷曲的金发和拼命挥动着想要挣脱这恼人的拥抱的两只小手。
她是亨利•德•于贝尔太太。
正在屋里忙着劈柴做饭的夫妇俩诧异地抬起头来。
年轻太太先开了口,她的声音发颤:“我们没有孩子,家里只有我丈夫和我……我们想把他带走……你们同意吗?”
“你们想把夏洛从这家里带走吗?哦,不,不行,绝对不行。
”农妇生气地说道。
这时德•于贝尔先生说话了:“我的妻子没说清楚。
我们是想收养他,不过他以后可以回来看你们。
如果他能长大成人,这点当然不成问题,那么他将是我们的继承人。
万一我们有了孩子,他将享有同等的继承权。
而且,考虑到你们的情况,在你们有生之年,我们将每月定期给你们一百法郎,你们听明白了吗?”
农妇气冲冲地站起身来:“你们想让我把夏洛卖给你们吗?啊,不!怎么能对一个母亲提出这种要求!噢,不!这太无耻了。
”
德•于贝尔太太走出大门时,忽然想起有两个小小的孩子,于是问道:“但是另外
一个小男孩,他不是你们的吧?”蒂瓦施老爹答道:“不,是邻居家的,如果你们愿意,可以去那家看看。
”说完他就进了屋,他妻子在屋里大发雷霆。
瓦兰夫妇正坐在桌旁小口小口地吃着面包片,他们用刀在放在两人中间的盘子里挑起一点点黄油,然后小心翼翼地抹在面包上。
德•于贝尔先生再一次陈述了他的建议。
两个乡下人摇了摇头,表示拒绝。
但是当他们得知每月可以得到一百法郎时,他们的决心大大地动摇了。
夫妇俩你看我,我看你,互相用眼光征询对方的意见。
他们沉默了很久很久,左右为难,犹豫不决。
女人终于开口问道:“你说呢,他爹?”他用一种说教式的口气答道:“我认为这倒不坏。
”
于是德•于贝尔太太开始跟他们谈孩子的未来,他的幸福,他将给他们带来的财富。
农夫问道:“这一千二百法郎的年金要在公证人面前立约吗?”德•于贝尔先生答道:“当然,这事明天就可以办妥。
”
农妇仔细地想了想,又说:“每月一百法郎,想从我们身边把小家伙带走,这点钱可不够。
这孩子过几年就能干活了。
得给我们一百二十法郎。
”
德•于贝尔太太立刻就答应了。
她拿出一百法郎作为礼物,以便立刻将孩子带走。
她的丈夫则在一旁立字据。
镇长和一个邻居很快被请了来,他们欣然同意为双方作证。
蒂瓦施夫妇站在门口,望着邻居家的孩子被德•于比埃尔夫妇带走,他们一声不响。
从此再没有人听到小让•瓦兰的消息。
他的父母每个月都去公证人那儿领他们的一百二十法郎。
他们跟邻居家翻了脸,因为蒂瓦施大妈没完没了地羞辱他们,挨家挨户地说若非丧尽天良怎么会卖孩子呢,还说这事太可怕、太肮脏、太下贱了。
有时候她把她的夏洛夸耀似地抱在怀里,冲着他大声说,仿佛他听得懂似的:“我可没把你卖掉,我!我没把你卖掉,我的小宝贝,我不卖自己的孩子,我!我没钱,可是不卖孩子。
”
年复一年,天天如此。
每天她都在门前含沙射影地大声说些不堪入耳的话,好让邻居家的人听见。
人们都赞扬她。
已经十八岁的夏洛从小就听着这些话长大,他认为自己比同伴们都优越,因为他没有被卖掉。
靠着那笔年金,瓦兰一家不愁吃喝了。
依然穷困的蒂瓦施一家因而怒气难平。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