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高一下学期语文开学分科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华市高一下学期语文开学分科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1分)
1. (6分) (2019高一下·中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相对来说,宋代文化环境比较宽松,士人群体活跃,“开口揽时事,论议争煌煌”,正是在这样相对开明、宽松的环境下,宋代社会充满活力,大师、精英辈出,由这种开放氛围孕育出一种开创精神。
葛兆光先生曾说,唐文化是“古典文化的巔峰”,而宋文化则是“近代文化的滥觞”。
这两者的区别,简单来概括,就是出现了“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趋势。
比较唐宋两代都城,能直观感受到两类都市格局和它所呈现的不同气象。
唐代长安城的布局非常严整,而宋代开封相对来说商业气氛比较浓重。
唐代居民住宅区基本上是坊式结构,“坊”在某种意义上接近于封闭的小区。
而宋代城市结构,基本是一种长巷式、街区式的布局,是一种开敞式的氛围,南宋都城临安也是如此。
两宋时期,文学重心逐渐下移,文学体裁从诗文扩大到词曲、话本小说,与市井有了更密切的关系;创作主体从士族文人扩大到庶族文人乃至市井文人;文学的接受者扩大到市民以及社会大众。
当时都市的街头巷尾,活跃着一些讲史,说书的艺人,他们不仅是故事情节的传布者,也是文学作品的丰富者、参与创造者。
而生活在市井中的普通民众,也成为文学艺术的直接欣赏者和接受者。
在道路通衢、瓦肆勾栏,有杂耍的、说书的、讲史的,也有街头的饮茶活动,这些都是市民文化勃兴的重要标志。
通过读书、科举、仕宦、创作、教学、游赏等活动,宋代的文人士大夫结成了多种类型、不同层次的交游圈,像真率会、同乡会、同年会等各种各样的聚会形式,层出不穷。
有时,“耆老六七人,时相与会于城中之名园古寺,且为之约,果实不过三品,肴馔不过五品,酒则无算。
以为俭则易供,简则易继。
命之曰‘真率会’”。
都市中的茶楼、酒肆,成为文人交往、会聚的场所。
一些私人的花园、亭馆也成了士人交游访友的去处。
士人也将茶具、酒器、梅花、新茶等作为重要的礼品彼此互赠。
时人将此类以物相赠的活动,称为“人事”。
在艺术旨趣上,“雅骚之趣”和“郑卫之声”同存,世俗匠画和文人画双峰并峙,文人作品中不乏世俗关怀,市井作品里也可能充溢着书卷气息,种种现象,都呈现出宋人生活中一体多面、雅俗相依的双重文化性格。
他们“游于艺”的修养和美学趣味,在“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整体的精神追求中得到了升华,通过这样的文化涵育,希望达致崇高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代文人的精神追求。
(摘编自邓小南《大俗大雅:宋代文人生活一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从唐宋都市格局及其呈现出的不同气象可见,宋文化相比唐文化,具有“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特点。
B . 两宋都城商业气氛比较浓重,市民文化活动丰富而普遍,市民文化的勃兴标志着古典文化走向了近代文化。
C . 茶具、酒器、梅花、新茶等物被宋代士人作为礼品互赠,这种以物相赠的“人事”是比较雅致的社交行为。
D . 宋人整体的精神追求是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在具体文化实践中,他们又能“游于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 . 第一段强调宋代宽松开放的文化环境的作用,揭示了宋代文化发展的深层原因。
B . 第二段通过唐宋都城的比较,从开敞的城市布局方面指出宋代文化具有的特点。
C . 第三段从文学创作主体和接受者都有扩大的角度说明宋代市民文化勃兴的状况。
D . 结尾段指出雅俗并存是宋代文学的艺术旨趣,也是宋人的文化性格和精神追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宋代士人群体活跃,关心时事,热衷讨论,大师、精英层出,说明当时思想相对自由,具有开创精神,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
B . 宋代活跃在街头巷尾的讲史、说书的艺人,丰富和参与创造一些文学作品,为吸引市井大众,必然要注意艺术趣味的平民化。
C . 宋代士大夫热衷交游聚会,“真率会”这种聚会形式不拘参与者的长幼,不求聚会处的华美,力求俭素,呈现出一种淳朴之美。
D . 文人作品不乏世俗关怀,市井作品也可能有书卷气息,这意味着宋代艺术旨趣上,“雅骚之趣”和“郑卫之声”可以并行不悖。
2. (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黄遵宪的外交活动
作为清朝第一任驻日使参赞,黄遵宪表现出很强的历史责任感,除协助公使处理外交事务外,他“既居东二年,稍稍习其文,读其书,与其士大夫交游”。
黄遵宪不愿埋首经籍,主张“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阅世”,走经世致用之路。
为了澄清过去封建士大夫对日本的糊涂观念,“遂发凡起例,创为《日本国志》一书”。
该书以“史家纪述,
务从实录”为指导思想,力求客观地向中国人全面、准确地介绍日本的历史及现状,“详今略古,详近略远,凡牵涉西法,尤加详备,期适用也”。
显然,黄遵宪想要通过叙述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历史,为中国的改革提供借鉴,书中以叙述日本历史为经,以评论古今得失为纬,用“外史氏曰”的形式,阐发他的见解,从而把自己的改革思想糅合进日本史的叙述之中。
1891年11月1日,黄遵宪被任命为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
到任后,他详察南洋各岛情形,体察侨民疾苦,并着手改善侨胞待遇。
当地英国殖民者设立的华民政务司“名为护卫华人,实则事事与华人为难”,甚至敲诈勒索。
黄遵宪一面与英国殖民主义者斗争,一面将《大清律例》中有关财产各条抄出,并译成英文,要求总督交给华侨聚居地承审官“一体遵办”,以保护华侨的财产。
同时,黄遵宪还提倡发展华文教育,改会贤社为图南社。
他亲任社长,拟定学规,每月设定课题,鼓励南洋诸生学习中国文化,研究地方礼俗,关心民事民疾,当他卸任归国时,门生潘百禄在《送黄观察公度夫子返国》一诗中,用“遂令蛮貊文明开”、“无异岭表韩公来”表达对老师的赞誉之情。
《马关条约》签订后,准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中日双方进行具休交涉时,黄遵宪受委派主持苏、杭两地谈判事宜。
他谈判的对手是日本著名外交家珍田舍已。
当时,珍田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要求在苏、杭开埠,专界专管,并且蛮横地说:“奉本国政府接收专管租界之命,但求按约指地。
”黄遵宪毫不示弱,不为其气势所慑。
他援引《马关条约》条文,指出“新约所评,只许通商,遍查中文、日文、英文,并无许以苏州让给一地,听日本政府自行管理之语”,拒绝了珍田的无理要求。
他又亲自草拟《商埠议案》,凡是《马关条约》文本语焉不详的地方,只要是有有利于挽回中国自主权利的,“无孔不钻”,“无微不至”,从而有理有利有节地挫败了珍田舍己的嚣张气焰,在国家民族危亡的情势下为中国争了口气。
黄遵宪在《上某星使论外交家尽职书》中,把他十几年间处理外交事务的经验总结为“挪展之法” “渐展之法”和“抵制之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抵制之法”。
因为在他看来,当时清朝处于列强环视之下,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已祸害多年,在对外交涉中只图能多挽回些利权,以保国民生计。
又因为在弱肉强食的竞争原则下,弱国无外交,与帝国主义的斗争就不能不讲究策略。
他阐述说:“于固执己见,则诿以彼国未明我意;于争夺己权,则托于我国愿同协力;于要求己利,则谬谓两国均有利益,不斥彼之说为无理,而指为难行;不以我之说为必行,而请其酌度。
”即在谈判中千万不能感情用事,把事情弄僵,贻误全局,一定要掌握好谈判分寸,应想方设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又不至于使对方下不了台,交不了差。
黄遵宪继续阐述说:“不以彼不悦不怿而阻而不行。
言语有时而互驳,而辞气终不愤激;辞色有时而受拒,而请谒终不惮烦;议论有时而改易,而主意终不游移。
将之以诚恳,济之以坚贞,守之以含忍。
”黄遵宪认为,凡此种种交涉手段和谈判策略,最终是要达到使“吾民受护商之益”,即保护并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目的。
(摘编自郑海麟《黄遵宪传》)
(1)黄遵宪所撰《日本国志》一书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从文中看,作为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黄遵宪的主要功绩是什么?请简要论述。
(3)黄遵宪认为,在当时的形势下,外交谈判应该坚持“诚恳”、“坚贞”、“含忍”三项原则,请选择其中一项,并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3. (10分) (2017高二下·回民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在“散步”中体验美
宗白华与朱光潜、蔡仪、李泽厚、高尔泰并称中国当代“五大美学家”,但宗白华是从研究哲学、文学艺术尤其是诗学而转到美学研究中来的。
他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心的萌动在童年时期就已有之。
宗白华自认为他后来写诗同年幼时的性情特点有一定的关系。
少年时的宗白华耽于幻想,对于山水风景的酷爱为一般人所不及。
1914年年初,宗白华在浙江上虞姨父家度寒假。
浙东的山水秀丽清奇,如梦似烟,湖光山色的美让他心中的诗情犹如泉涌。
但他开始诗歌创作是移居上海之后,当时他住在外祖父家中,外祖父是一位诗人,每天早晨在家中小花园里高声吟唱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唐人的绝句,宗白华深受感染,他说:“我爱写小诗、短诗,可以说是承受唐人绝句的影响。
”
宗白华的美学理论和思想集中在他的《美学散步》一书里,以这部经典著作为标志,宗白华成为我国美学界“散步美学”的代表人物。
这是一种不做严格的逻辑分析的方法,是一种从总体上把握艺术意象的方法。
宗白华认为艺术意象是完整的,不可破坏,这种从总体上把握的方法更符合艺术自身的规律,符合美感把握的内在规律。
他徜徉于中国古典艺术优美的意境之中,显得是那样自由自在,游刃有余,如同他晚年在繁花似锦的未名湖畔悠然散步一样。
他是从研究中国绘画艺术品开始自己的“散步”的,20世纪30年代就写了《徐悲鸿与中国绘画》、《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等美文。
如果说这几篇文章属于宗白华美学研究的试笔之作,那么《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则是他在西方与东方两种大文化背景下圆融的比较之作,表明他已从研究中西绘画技艺的差异上升到研究中西文化哲学的差异,并开始辐射到中国书法、建筑、园林等艺术领域。
到40年代,宗白华发表了《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标志着他的美学理论日趋成熟。
这种“散步”方法决定了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不是从抽象的理论出发,而是从大量具体的、感性的文学艺术品出发。
因为,自然和艺术品本身是多样的、独特的,要以自然和艺术品为研究的中心,就需要认真地一一体验其真美所在。
宗白华“散步”式体验的研究方法在中国美学研究中独树一帜。
这种“散步式”研究方法与那些重逻辑统一的美学研究方法明显不同,使得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与各种各样以逻辑为基点建构美学体系的美学流派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建国以后,中国的美学研究形成了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以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派,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统一派;后来又形成了以李泽厚、蒋孔阳为代表的实践派,以周来祥为代表的和谐美学派。
这些成熟于当代的各种
美学流派虽观点各异,但都是以逻辑统一去建构美学体系。
他们与宗白华的以生命美学为内蕴的“散步派美学”相互争鸣。
宗白华从感性的视角去观照中国艺术精神,与他深厚的精神底蕴有关。
青年时代的宗白华醉心于德国古典哲学,康德哲学的时空观、叔本华对现象世界本体的思考,构成了宗白华意境学说的理论和思维基础。
同时,宗白华把老庄思想以及禅宗学说等结合起来,从具体的艺术品出发,运用精密的思辨,拓开了中国艺术中的时空境界,阐发了关于中国艺术意境的绝妙思想。
(摘编自邹士方《宗白华传略》、李剑清《被遗忘的宗白华》等)
【相关链接】①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
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作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不相容的。
(宗白华《美学散步》)②与西欧古代以来的美学相较而言,中国古代美学是零散的,不够体系化,也不够哲学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美学就没有自己的特色,而是意味着凭借某种特殊方式的介入才能将其挖掘出来而不至于隔靴挠痒,这种特殊方式其实正是一种召唤:生命的灵光。
宗白华的“美学散步”也许正是这种“生命对学术的感应”。
(邹其昌《散步者的灵光》)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美学散步》一书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宗白华的美学思想,集中展示了“散步美学”的研究成果,渗透着作者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意趣。
B . 宗白华的美学研究涉及绘画、书法、建筑、园林等不同的艺术领域,他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之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感悟美。
C . 宗白华认为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不相容的,在长期的美学论争中,“散步美学”也注意吸纳以逻辑统一来建构美学体系的美学流派的研究成果。
D . 宗白华深受德国古典哲学、庄子思想和禅宗学说的影响,积淀了深厚的精神底蕴,使得他能够用感性的眼光去观察、审视中国艺术精神。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之路与其他美学家有不同之处,他最初研究的是哲学和文学艺术,在此基础上转而从事美学研究。
B . 早年的成长经历和性情特点是宗白华走上诗歌创作之路的决定因素,而他的诗歌多为短诗,则是受到了唐
人绝句的影响。
C . 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从研究中国绘画艺术品起步,并最终发展到以东方和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为背景来比较中西绘画技艺的差异。
D . 以自然和艺术品为中心进行美学研究,需要认真地体验每一个研究对象的真美所在,这是因为自然和艺术品本身是多样和独特的。
E . 中国古代美学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也缺乏上升到哲学层面的研究,因而人们很难把握其特色,而宗白华的研究正好填补了这些空白。
(3)宗白华的“散步美学”具有哪些独到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6分)
4. (6分) (2019高二上·绍兴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当侍东宫当:应当
B .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惟:想
C . 犹蒙矜育矜:夸耀
D . 听臣微志听:倾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臣以供养无主但以刘日薄西山
B . 急于星火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C . 臣之进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 .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行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选文第一段作者一方面用诚恳的语气,表达对朝廷征召的感激;另一方面写祖母病笃,不能立即报答晋武帝,因而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狼狈境地。
忠诚之心和孝顺之情,跃然纸上,句句合情,字字合理。
B . 选文第二段作者一方面歌颂新朝德政,感激晋武帝的知遇之恩;另一方面用拟人的手法和工整的对偶句,形象地渲染了祖母卧病在床的凄苦情状。
这样是为了直接坦陈自己的真实想法:推辞就任。
C . 选文第三段作者提出了解决问题两全其美的办法,先尽孝道,后报国恩,并以生死必报大恩的保证结束全文。
语气诚恳、谦卑、低下,甚至含有哀求之意,更显示出了请求的迫切和辞意的诚恳。
D . “表”是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
文章以侍奉祖母的“孝”为主线,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这个中心,向晋武帝阐述了忠孝的关系,做到了以情说理,融情于理。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
5. (10分) (2016高一上·大同期中) 默写
①她静默的远了,远了,________ ,走尽这雨巷。
(《雨巷》)
②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 , ________。
(《荆轲刺秦王》)
③________ ,大礼不辞小让。
(《鸿门宴》)
④为国效力是大漠边关永恒的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 ,________”一句,通过刻画守边将士的矛盾心理把这首歌唱得苍凉悲壮。
⑤《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晦明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 , ________。
”
⑥真的猛士,________ , ________。
《记念刘和珍君》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6. (10分) (2020高二下·莆田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冬夜
林古度
老来贫困实堪磋,寒气偏归我一家。
无被夜眠牵破絮,浑如孤鹤入芦花。
(1)“无被夜眠牵破絮,浑如孤鹤入芦花”写得颇为精妙,请从炼字、手法、意象三个角度任选一个来赏析。
(2)这首诗蕴含作者怎样的情感?请概括回答。
五、语言表达 (共5题;共19分)
7. (10分) (2017高一上·南充月考) 仔细观察下面一幅题为“鲁迅大撤退”的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结合漫画标题和画面内容,谈谈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现象?
(2)对于“鲁迅大撤退”的现象,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简要表述出来。
8. (1分) (2018高三上·望奎月考) 根据前后文意思,补充空缺处的内容。
(不超过20字)
申渐高是南唐时候的一个艺人,经常在宫中的宴会上奏乐,他生性诙谐幽默,敢于为民众说话。
南唐皇帝李升在位时,国力薄弱,军粮储备不足,官府横征暴敛,人们深厚苛捐杂税之害,不胜其苦。
一年久旱不雨,祈雨也不应验。
一天李升在宫苑中同群臣饮酒时说“现在京郊下起雨来,唯独京城不下雨,难道我们监狱中有冤枉的事违背了天意吗?”群臣都不知如何回答。
这时,申渐高走上前来笑着说:“________”皇帝猛然醒悟后大笑起来,于是当日就下诏书免去一切不合理的税赋,其他税赋也都有减除。
9. (2分) (2018·陆良模拟)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可见,相同的价值观是友情延续的重要基础。
一旦价值观念产生分歧,必然会造成友情破裂。
此外,共同的兴趣爱好也是友情得以延续的重要条件。
没有共同爱好,两个人之间就没有共同语言。
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缺少了共同语言,人与人是不可能成为朋友的。
①价值观念产生分歧不一定会造成友情破裂。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10. (3分) (2016高二下·泰安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________,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________,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________,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11. (3分) (2016高二下·泉州期中)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金钱是用来赚取的,同时,________。
随着一个人的金钱越来越多,他在得到中获取的快乐将逐渐递减终而归附于零,________。
这也就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投身于慈善的原因所在。
金钱的伦理就本质而言,是一个人对自我生命价值认同的提升过程。
一个人对待金钱的态度,________。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2017·郑州模拟) 阅读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杜绝游客大量“顺走”免费厕纸的行为,北京天坛公园在公厕内安装了6台人脸识别厕纸机。
游客只要搞掉眼镜、帽子,面朝识别屏幕,机器下方就会有适量的厕纸自动滑出,同一个人每隔9分钟才能取一次纸。
据悉,“刷脸取纸”后,在游客量较大的南门公厕,厕纸使用量已由过去的每天20卷下降到现在的4卷。
对于北京天坛公园的这一举措,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表明你的看法,阐述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