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试题汇编专题8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 8基因的分别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考1以选择题形式考察杂交实验资料的特色, 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以选择题形式考察豌豆杂交实验的操作过程或假说内容, 考察学生的理解扫2
能力与分析能力
命题描
分析命
题该部分重视考察对豌豆杂交实验选材、操作过程及研究方法的分析等, 命题可能
动会联合孟德尔假说内容考察某杂交的操作过程, 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2011年海南卷)孟德尔对于遗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利用设计奇妙的实验否认了交融遗传方
式。

为了考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 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的烟草作为亲
本进行实验。

在以下预期结果中, 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认交融遗传方式的是()
A. 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红花
B. 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粉红花
C. 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2依照必定比率出现花色分别
D. 红花亲本自交 , 子代全为红花 ; 白花亲本自交 , 子代全为白花
分析 : 此题考察对孟德尔遗传因子假说的理解。

孟德尔以为遗传因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会互相交融 , 也不会在传达中消逝。

支持该假说的主要现象是F1杂合子自交后辈出现性状分别现象 ,A 、 B、D 中均未出现性状分别。

答案 :C。

基因的分别定律

联合详细实例考察一平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产生配子的比率、后辈性状分别
1 比或某一性状占的比率等, 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

运用能力

以非选择题形式全方向、多角度综合考察分别定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考察命题描2学生的实验研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分析

本考点是高考命题的热门 , 命题将主要环绕对分别定律的理解及应用,波及显隐题
性的判断、基因型的判断、后辈性状分别比及概率计算等。

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动
也会出现非选择题

1.(2012年安徽理综卷 ,4,6分 ) 假定某植物种群特别大 , 能够随机交配 , 没有迁入和迁出 , 基因不产生突变。

抗病基因R 对感病基因 r为完好显性。

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 占 , 抗病植株 RR 和 Rr 各占 , 抗病植株能够正常开花和结实 , 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所有死亡。

则子一代中感病植
株占()
爱心责任奉献
A. B. C. D.
分析 : 此题考察基因分别定律及个体致死知识。

因感病植株 rr 在开花前死亡 , 不产生配子 , 故
亲本随机杂交时 RR ∶ Rr=1∶ 1, 亲本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率为 R ∶r=3 ∶ 1, 随机交配子一代感病
植株 (rr)=
r × r=
rr 。

答案 :B 。

2.(2012 年江苏生物 ,11,2 分 ) 以下对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表达 , 正确的选项是 ( ) A. 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 不存在互相作用
B. 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构成不一样 , 性状表现也不一样
C. 孟德尔奇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好用于检测 F 1 的基因型 2 的 3∶1 性状分别比必定依靠于雌雄配子的随机联合
分析 : 此题对孟德尔遗传定律进行考察。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分别或组合是互不
扰乱的 , 故 A 错 ; 基因型不一样 , 表现型也可能相同 , 故 B 错 ; 测交不单能用于检测 F 1 的基因型 , 也 可用于检测某显性个体的基因型 , 故 C 错。

孟德尔对分别现象的原由提出的假定中就提到受精 时 , 雌雄配子随机联合 ,F 2 的性状分别比才会有 3∶ 1 的结果 , 故 D 正确。

答案 :D 。

3.(2010 年天津理综卷 ) 食指擅长无名指为长食指
, 反之为短食指 , 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
平等位基因控制 (T S 表示短食指基因 ,T L 表示长食指基因 ) 。

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
,T S 在
男性为显性 ,T L 在女性为显性。

若一对夫妻均为短食指 , 所生孩子中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
, 则
该夫妻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
A. B. C. D.
分析 :T S 在男性为显性 , 男性为短食指的基因型可能为 T S T S 或 T S T L ,T L 在女性为显性 , 女性为短食
指的基因型为 T S T S 。

因为该夫妻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 , 可确立该夫妻的基因型为 :
丈夫 T S T L , 老婆 T S T S 。

该夫妻重生的孩子中只有女儿可能为长食指
( 基因型为 T S T L ), 生女儿概率
为 1/2, 基因型为 T S T L 的概率为 1/2, 故夫妻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且为女儿的概率为 1/4 。

答案 :A 。

,g - 基 4.(2010 年江苏卷 ) 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 ,G 基因决定雄株 ,g 基因决定两性植株 因决定雌株。

G 对 g 、g - 是显性 ,g 对 g - 是显性 , 如 :Gg 是雄株 ,gg - 是两性植株 ,g - g - 是雌株。

以下
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 )
A.Gg 和 Gg - 能杂交并产生雄株
B. 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三种配子
C. 两性植株自交不行能产生雌株
D. 两性植株集体内随机传粉 , 产生的后辈中 , 纯合子比率高于杂合子
分析 :A 项 ,Gg 和 Gg - 都是雄株 , 二者不可以杂交 ;B 项 , 一株两
性植株的喷瓜的基因型可能是 gg 或
gg -
, 最多产生 g 和 g - 两种配子 , 由此判断 B 项错误 ;C 项 , 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的基因型可能是 gg 或 gg - ,gg - 自交后可能产生雌株 (g - g - ), 由此判断 C 项错误 ;D 项, 两性植株的喷瓜的基因型可 能是 1/2gg 或 -
-
随机传粉后辈中 - -
-
1/2gg , 故 g=3/4,g =1/4, gg=9/16 、g g =1/16 、 gg =6/16, 所以 纯合子的比率是 10/16 、杂合子的比率是 6/16,D 正确。

答案 :D 。

5.(2011 年北京理综卷 ) 果蝇的 2 号染色体上存在朱砂眼 (a) 和褐色眼 (b) 基因 , 减数分裂时不发 生交错交换。

aa 个体的褐色素合成遇到克制 ,bb 个体的朱砂色素合成遇到克制。

正常果蝇复 眼的暗红色是这两种色素叠加的结果。

(1)a 和 b 是 性基因 , 就这两对基因此言 , 朱砂眼果蝇的基因型包含 。

爱心 责任 奉献
(2)用双杂合体雄蝇 (K) 与双隐性纯合体雌蝇进行测交实验, 母本果蝇复眼为色。

子代表现型及比率为暗红眼∶白眼=1∶ 1, 说明父本的 A、 B 基因与染色体的对应关系是。

(3)在近千次的重复实验中 , 有 6次实验的子代所有为暗红眼, 但反交却无此现象。

从减数分裂
的过程分析 , 出现上述例外的原由可能是 :的一部分细胞未能正常达成分裂,没法产生。

(4)为查验上述推测 , 可用察看切片 , 统计的比率 , 并比较之间该比值的差别。

分析 :(1)a、 b 相对 A、 B 来讲为隐性基因。

朱砂眼果蝇需为aa 且朱砂色素合成不可以受克制,即不含 bb, 所以朱砂眼果蝇基因型只好是aaBB或 aaBb。

(2)母本为双隐性纯合子即基因型为aabb, 由题目给出条件可知朱砂色素和褐色素合成均受抑
制 , 故眼色表现为白色。

测交后辈表现型有 2 种 , 可知基因型为AaBb的父本只产生 2 种配子。

联合表现型可知 2 种配子分别为AB、 ab。

可推测 A 与 B 位于一条 2 号染色体上 ,a 、b 位于另一条 2 号染色体上。

(3) 近千次实验中有 6 次实验的子代所有为暗红眼, 推测应是没有产生携带a、 b 的精子 , 可能原由是含a、 b 基因染色体的次级精母细胞异样分裂, 产生没有a、b 基因的精子 , 只有含 A、B 基因的正常精子生成。

(4) 想判断子代所有为暗红眼能否因减数分裂异样造成, 可用显微镜察看K 与只产生一种眼色
后辈雄蝇精巢切片, 统计其次级精母细胞与精美胞比率, 比较能否相同。

若不一样 , 上述推测正确 ,若相同 , 上述推测错误。

答案 :(1) 隐aaBb、 aaBB
(2)白 A、 B 基因在同一条 2 号染色体上
(3) 父本次级精母携带有a、b基因的精子
(4)显微镜次级精母细胞与精美胞K 与只产生一种眼色后辈的雄蝇基因的
自由组合定律
以选择题形式考察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后辈性状分别比、表现型推测、概考 1率计算等 , 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

以判断、推理、实验设计等形式考察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还常常联系配子致扫
2死、基因型致死、多基因效应等特别状况 , 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
命题描

分析

该部分内容几乎为高考必考内容, 会作为控制难度的压轴题, 题型多以综合型非题
选择题为主 , 命题会以遗传图解、表格等为知识载体, 致使死现象等作为背景信动
息 , 综合考察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1.(2011年海南卷 ) 假定五平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则杂交组合 AaBBCcDDEe× AaBbCCddEe产生

子代中 , 有一平等位基因杂合、四平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
分析 : 此题考察自由组合定律的基本计算。

据两亲本基因型可知, 如只考虑 DD× dd, 子代必定为Dd, 因此需保证另外四对等位基因纯合。

将五对基因综合计算可得
1/2 × 1/2 × 1/2 ×1× 1/2=1/16 。

答案 :B。

2.(2010年安徽理综卷) 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平等位基因控制(A 、a 和 B、
b), 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将 2 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 1收获的所有是扁盘形南瓜;F 1自交 ,F 2获取 137 株扁盘形、 89 株圆形、 15 株长圆形南瓜。

据此推测, 亲代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
型分别是 ()
A.aaBB 和 Aabb
B.aaBb 和 AAbb
爱心责任奉献
C.AAbb 和 aaBB
和 aabb
分析 : 据题意 : 南瓜的三种瓜形由两平等位基因控制, 依照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由 2 株圆形南瓜杂交 , 收获 F1全为扁盘形南瓜,F 1自交获取的南瓜中扁盘形∶圆形∶长圆形=137∶ 89∶ 15, 符合 9∶ 6∶ 1, 可知 : 双显性为扁盘形 , 单显性为圆形 , 双隐性为长圆形 , 且 F1基因型为 AaBb, 所以双亲基因型为单显性纯合子 , 所以 C项正确。

答案 :C。

3.(2010 年北京理综卷 ) 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 、褐 (b) 色 , 有 (s) 、无 (S) 白斑的两平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型为BbSs 的小鼠间互相交配, 后辈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
比率是 ()
分析 : 小鼠毛色黑色 (B) 相对于褐色 (b) 为显性 , 双亲基因型都为Bb, 后辈出现黑色 ( 显性 ) 的概率为 3/4;小鼠无白斑 (S) 对有白斑 (s) 为显性 , 双亲基因型都为Ss, 后辈有白斑 (ss) 的概率为1/4; 所此后辈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率为3/4 × 1/4=3/16。

答案 :B。

4.(2012 年福建理综卷 ,27,12 分 ) 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 裂翅 (A) 对非裂翅 (a) 为显性。

杂交实验如图 1。

请回答 :
(1)上述亲本中 , 裂翅果蝇为(纯合子 /杂合子 )。

(2)某同学依照上述实验结果, 以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请你就上述实验, 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该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X 染色体上。

(3)现欲利用上述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 以确立该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仍是X 染色体。

请写出一组杂交组合的表现型:(♀)×( ♂)。

(4) 实验得悉 , 等位基因 (A 、 a) 与 (D、d) 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 基因型为 AA 或 dd 的个体胚胎致死。

两平等位基因功能互不影响, 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不发生交错交换。

这两平等位基因
( 依照 / 不依照 ) 自由组合定律。

以基因型如图 2 的裂翅果蝇为亲本 , 逐代自由交配 , 则后辈中基因 A 的频次将(上涨/降落/不变)。

分析 :(1) 因为亲代有两种表现型, 子代也有两种表现型 , 并且子代的两种表现型在雌雄中比率
相同 , 能够推测出亲代的显性性状必定是杂合子。

(2) 假定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 则亲代♀基因型为 X A X a, ♂为 X a Y, 写出遗传图解即可。

(3)判断基因的地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隐性性状的雌
性与显性性状的雄性杂交, 假如后辈中雌性全为显性, 雄性全为隐性 , 则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假如后辈中雌雄全为显性或都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4)考察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使用范围和基因频次的问题。

自由组合定律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在减数分裂时能自由组合, 该题目中的两平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所以不依照自由组合定律 ; 图 2 所示的亲本自由交配后辈出现三种基因型——AADD∶ AaDd∶ aadd=1∶ 2∶ 1, 由于 AA 或 dd 纯合的个体胚胎致死, 所以能够存活的后辈只有AaDd,A 基因频次不变 , 挨次类推 ,不论自由交配多少代 ,A 基因频次一直保持不变。

爱心责任奉献
答案 :(1) 杂合子
(2)P X A X a×X a Y
裂翅非裂翅
F1X A X a X A Y X a X a X a Y
裂翅♀∶裂翅♂∶非裂翅♀∶非裂翅♂
1∶1∶1∶1
(3)非裂翅裂翅 ( 或裂翅裂翅 )
(4)不依照不变
5.(2012 年四川理综卷 ,31( Ⅱ ),14 分) 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 、 a 和 B、 b) 控制 ,此中 B、b 仅位于 X 染色体上。

A 和 B 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 存在而 A 不存在时为粉红眼 , 其余状况为白眼。

(1) 一只纯合粉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 1 代全为红眼。

①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F 1代雌果蝇能产生种基因型的配子。

②将 F 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 所得 F 代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率为, 在 F 代红眼雌果蝇
122
中杂合子占的比率为。

(2) 果蝇体内还有一对基因T、t, 与基因 A、a 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当t 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 , 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

让一只纯合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
杂交 , 所得 F1代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 ,F 2代雌雄比率为3∶ 5, 无粉红眼出现。

① T、 t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② F 代雄果蝇中共有种基因型 , 此中不含 Y 染色体的个体所占比率为。

2
③用带荧光标志的 B、 b 基因共有的特异序列作探针, 与 F2代雄果蝇的细胞装片中各细胞内染
色体上 B、 b 基因杂交 , 经过察看荧光点的个数可确立细胞中B、b 基因的数目 , 从而判断该果
蝇能否可育。

在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 若察看到个荧光点 , 则该雄果蝇可育 ;若察看到个荧光点 , 则该雄果蝇不育。

亲代基因型为 aaX B X B( ♀)
分析:(1) ①纯合粉红眼♀× 白眼♂→ F1全为红眼?、
b B B b B b Bb B AAXY( ♂ );aaX X × AAXY→ F1雌果蝇基因型为 :AaX X , 能产生 4种种类的配子 ,AX 、 AX、 aX 、
aX b。

② 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AaX B X b( ♀ ) ×AaX B Y( ♂ ) → F2粉红眼果蝇为 aaX B X B、 aaX B X b、 aaX B Y, 雌雄比率为 2∶ 1,F 2 红眼雌果蝇基因型为:A X B X- , 此中纯合子 (AAX B X B) 的概率为× = , 杂合子的概率为。

(2) ①由 3∶ 5 变换成4∶4 可写成 (3+1) ∶ (3+1)? 可能有 1/4 的带有 tt的雌果蝇性反转成雄
B B 果蝇 , 能够推测 T、t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 又因为 F2无粉红眼出现 , 推知亲代基因型为 TTAAXX 、
ttAAX b Y。

② P TTX B X B×ttX b Y( 注:AA 省略 )

F1TtX B X b( ♀ )TtX B Y(♂ )
F 雌雄果蝇随机交配 :
1
TtX B X b×TtX B Y

1X B X B1X B X b1X B Y1X b Y F2
1TT B B♀ ) B b B b 1TTX X (1TTXX ( ♀)1TTX Y(♂ )1TTXY( ♂ )
2Tt2TtX B X B( ♀ )2TtX B X b( ♀ )2TtX B Y(♂ )2TtX b Y( ♂ )
爱心责任奉献
1tt1ttX B X B( ♂ )1ttX B X b( ♂ )1ttX B Y(♂ )1ttX b Y( ♂ )统计 F2雄果蝇共有8 种基因型 , 此中不含Y 染色体的个体所占的比率为。

③可育雄果蝇每个细胞中含一个B( 或 b), 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开, 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 不
可育雄果蝇 ( 性反转 ) 每个细胞中含两个B( 或 b) 。

答案 :(1) ① aaX B X B4② 2∶1(2) ①常ttAAX b Y
②8③24
6.(2012年纲领全国卷,34,12分)果蝇中灰身(B)与黑身(b)、大翅脉(E)与小翅脉(e)是两对相
对性状且独立遗传 , 灰身大翅脉的雌蝇与灰身小翅脉的雄蝇杂交, 子代中 47只为灰身大翅脉 ,49只为灰身小翅脉 ,17 只为黑身大翅脉 ,15只为黑身小翅脉。

回答以下问题:
(1)在上述杂交子代中 , 体色和翅脉的表现型比率挨次为和。

(2)两个亲本中 , 雌蝇的基因型为。

雄蝇的基因型为。

(3)亲本雌蝇产生卵的基因构成种类数为, 其理论比率为。

(4)上述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 黑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
型为。

分析 : 此题考察的是基因分别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等知识。

(1) 子代灰身∶黑身
=(47+49) ∶ (17+15)=3 ∶ 1; 大翅脉∶小翅脉=(47+17) ∶ (49+15)=1 ∶ 1。

(2) 亲代灰身大翅脉(B E ) 与灰身小翅脉(B ee) 杂交后辈中出现了黑身小翅脉(bbee),故亲本基因型为BbEe 和Bbee。

(3) 雌蝇基因型为BbEe,故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有BE、Be、bE、be 4 种 , 比率为 1∶ 1∶1∶ 1。

(4) 亲本基因型为BbEe和 Bbee, 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的基因型应为B Ee, 即 BBEe 和 BbEe,而黑身大翅脉的基因型只有一种, 即 bbEe。

答案 :(1) 灰身∶黑身 =3 ∶ 1大翅脉∶小翅脉=1∶ 1(2)BbEe Bbee(3)4 1 ∶1∶1∶ 1(4)BBEe 和 BbEe bbEe
7.(2011 年安徽理综卷节选 ) 雄家蚕的性染色体为 ZZ, 雌家蚕为 ZW。

已知幼蚕体色正常基因 (T)
与油质透明基因 (t)是位于 Z 染色体上的一平等位基因 , 结天然绿色茧基因 (G) 与白色茧基因 (g)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平等位基因,T 对 t 、 G对 g 为显性。

(1) 现有一杂交组合
T T t
,F 2中幼:ggZ Z ×GGZW,F1中结天然绿色茧的雄性个体所占比率为
蚕体色油质透明且结天然绿色茧的雌性个体所占比率为。

t t t (2) 雄蚕产丝多 , 天然绿色蚕丝销路好。

现有以下基因型的雌、雄亲本:GGZW、 GgZW、 ggZ W、
T T t T t t t t t
GGZW、 GGZZ、 ggZ Z 、 ggZ Z 、 GgZZ , 请设计一个杂交组合 , 利用幼蚕体色油质透明易区其余
特色 , 从 F1中选择结天然绿色茧的雄蚕用于生产( 用遗传图解和必需的文字表述) 。

分析 : 此题考察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1)由题意可得遗传图解以下:
P: ♂
T T
×
t
ggZ Z GGZW♀T t

T

F : ♂GgZZ GgZW♀

F2:G Z t W
幼蚕体色油质透明结天然绿色茧雌性
据以上遗传图解可知:F 1中结天然绿色茧雄性(GgZ T Z t ) 占 ,F 2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结天然绿色
爱心责任奉献
茧雌性 (G
Z t W)所占比率为 × = 。

(2) 据题意 : 若要利用幼蚕体色油质透明特色在 F 1 中选择
结天然绿色茧雄蚕 , 需知足两个条件 : ①所有 F 都为天然绿色茧 ; ② F 中雌、雄蚕体色各不相同。

1 1
要知足条件①双亲中一定起码有一个为
GG,要知足条件②双亲一定为
Z t Z t 、 Z T W 。

据以上分析 ,
知足要求的亲本组合为 T
t t
t t
GGZW × GgZZ ( 或 ggZ Z ) 。

答案 :(1)
t t
T
(2)P: 基因型 ♂ggZ Z
× GGZW ♀

F 1: 基因型 T t
t
GgZZ GgZW
从孵化出的 F 1 幼蚕中 , 裁减掉体色油质透明的雌家蚕 , 保存体色正常的雄家蚕用于生产。

或 :
P: 基因型
t t
× T
♂ GgZZ
GGZW ♀

F 1: 基因型
T t
T t
t
t
GGZZ GgZZ GGZW GgZW
从孵化出的 F 幼蚕中 , 裁减掉体色油质透明的雌家蚕
, 保存体色正常的雄家蚕用于生产。

1
生产中要培养切合要求的子代种类
, 可用逆推法 , 即依据题意先写出切合要求的子
代基因型 , 从而判断知足条件的亲本种类。

8.(2011 年福建理综卷 ) 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
, 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平等
位基因 (A 、 a 和 B 、 b) 分别位于 3 号和 8 号染色体上。

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实验的统计数据
:
亲本组合
F 1 株数
F 2 株数
紫色叶 绿色叶
紫色叶 绿色叶
①紫色叶×绿色叶 121 0 451 30 ②紫色叶×绿色叶
89
242
81
请回答 : (1) 结球甘蓝叶色性状的遗传依照 定律。

(2) 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 理论上组合①的 F 2 紫色叶植株中 , 纯合子所占的 比率为 。

(3) 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 , 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 。

若组合②的 F 1 与绿色叶甘蓝杂交 ,
理论上后辈的表现型及比率为 。

(4) 请用竖线 (|) 表示有关染色体 , 用点 ( ·) 表示有关基因地点 , 在如图圆圈中画出组合①的 F 1
体细胞的基因型表示图。

分析 : 此题考察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知识。

(1) 由题干给出的 “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 , 组合①的 F 2 的性状分别比为 15∶ 1, 应为 (9 ∶ 3∶
3) ∶ 1 的变形 , 即当基因中全为隐性基因 (aabb) 时才表现绿色叶 , 其余起码有一个显性基因 A 或 B 存在时 , 皆表现为紫色叶 , 由此确立这两对基因依照自由组合定律。

(2) 据上述推测 , 组合① F 1 基因型为
AaBb 。

联合亲本表现型及纯合这一条件
, 两亲本基因型为 AABB 、 aabb,F 2 中 的 紫 色 甘 蓝 及 基 因 型 为
A
B
,A
bb,aaB
, 其 中 纯 合 子 应 为
爱心 责任 奉献
AABB,AAbb,aaBB,所占比率为, 即。

(3) 组合②中 F 全为紫色 ,F
2紫色叶与绿色叶之比靠近3∶ 1, 由此推测 F 为 Aabb( 或 aaBb), 由此
11
推测亲代紫色叶植株基因型为AAbb(或 aaBB)。

F1Aabb( 或 aaBb) 与绿色叶甘蓝杂交,F 2基因型及比率为 Aabb∶ aabb=1∶ 1( 或 aaBb∶ aabb=1∶1), 表现型及比率为紫色叶∶绿色叶=1∶ 1。

(4)组合① F1基因型为 AaBb, 且两对之间依照自由组合定律 , 应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 :(1) 自由组合(2)AABB、 aabb
(3)AAbb( 或 aaBB)紫色叶∶绿色叶=1∶ 1
(4)
9.(2011 年广东理综卷 ) 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 可在蚊子唾液腺中大批生殖。

蚊子在叮咬人时将病毒传染给人 , 可惹起病人发热、出血甚至休克, 科学家拟用以下方法控制病毒的流传. (1)将 S 基因转入蚊子体内 , 使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批表达S 蛋白 , 该蛋白能够克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

为了获取转基因蚊子, 需要将携带 S 基因的载体导入蚊子的细胞。

假如转基因成功 , 在转基因蚊子体内可检测出、和。

(2)科学家获取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A 、B 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 A基因或 B基因的胚胎致死。

若纯合的雄蚊 (AABB) 与野生型雌蚊 (aabb) 交配 ,F 1集体中 A 基因频次是,F 2集体中 A 基因频次是。

(3)将 S 基因分别插入到 A、 B 基因的紧邻地点 ( 如图 ), 将该纯合的转基因雄蚊开释到野生型群
体中 , 集体中蚊子体内病毒的均匀数目会逐代, 原由是。

分析 : 此题考察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转基因技术。

(1)动物细胞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时 , 一般用受精卵。

假如转基因成功 , 则应在蚊子体内检测到 S 基因及其转录和翻译的相应产物。

(2)据题可得遗传图解以下 :
P:AABB× aabb
F1: AaBb
F2:1AABB 2AABb 1AAbb(致死 )
2AaBB 4AaBb2Aabb( 致死 )
1aabb 1aaBB(致死 )2aaBb( 致死 )
爱心责任奉献
由以上解可知:F 1Aa, 故 A 基因率50%;F2集体中 A 基因率× 100%=60%。

(3)由 S 蛋白能够克制登革病毒复制可知 , 随 S 基因在集体中 , 蚊子体内病毒数目将逐代减少。

答案 :(1) 受精卵S 基因由S基因的mRNA
S蛋白
(2)50%60%
(3)减少基因 A、 B 都与 S 基因 ,S 基因的表达物 S 蛋白可克制登革病毒的复制
10.(2011年新全国理卷) 某植物花和白花相性状同受多等位基因控制( 如
A、 a;B 、 b;C 、 c⋯⋯ ) 。

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等位基因都起码含有一个性基因( 即 A B C⋯⋯)才开花,否开白花。

有甲、乙、丙、丁 4 个合白花品系, 互相之行交,交合、后辈表型及其比比以下:
甲×乙
F1白色
F2白色乙×丙
F1色
F2色 81∶白色 175
乙×丁
F1色
F2色 27∶白色 37甲×丙
F1白色
F2白色
甲×丁
F1色
爱心责任奉献
F2红色 81∶白色 175丙×丁
F1白色
F2白色
依据杂交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1) 这栽种物花色的遗传切合哪些遗传定律?
(2)本实验中 , 植物的花色受几平等位基因的控制, 为何 ?
分析 : 该题考察遗传规律的知识和学生的推理能力。

解题的思路是从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
组合中出现的特别比率下手获得打破。

因为两个杂交组合都出现4
81/(81+175)=81/256=(3/4)
的比率 , 这与 n 平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好显性时,F 2中显性个体的比率(3/4)n是一致的 , 故判断两个杂交组合都波及 4 平等位基因。

两个杂交组合能否波及的是相同的 4 平等位基因呢 ?这就要分析题干中的信息, 甲、乙、丙、丁是 4 个纯合的白花品系, 即不行能同时拥有 4 对显性纯合的基因 , 如 AABBCCDD,这样 , 若乙×丙和甲×丁组合是两套互不相同的基因时, 乙×丁组合中 F1就不会出现红色。

题中乙×丙和甲×丁杂交结果的出现 , 说明植物花色的遗传依照基因的分别
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 :(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的分别定律( 或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

(2)4 对①本实验的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F 2中红色个体占所有个体的比率为
81/(81+175)=81/256=(3/4)4, 依据 n 平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好显性时,F 2中显性个体的比率为 (3/4)n, 可判断这两个杂交组合中都波及4平等位基因。

②综合题中杂交组合的实验结果,
可进一步判断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所波及的 4 平等位基因相同。

11.(2010 年福建理综卷 ) 已知桃树中 , 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 由等位基因 D、d 控制 ),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 由等位基因H、h 控制 ), 蟠桃对圆桃为显性。

下表是桃
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后辈的表现型及其株数
组别表现型乔化蟠桃乔化圆桃矮化蟠桃矮化圆桃
甲乔化蟠桃×
410042矮化圆桃
乙乔化蟠桃×
3013014乔化圆桃
(1) 依据组别的结果 , 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2) 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3) 依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 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依照自由组合定律。

原由是: 假如这两对性状的遗传依照自由组合定律, 则甲组的杂交后辈应出现种表现型 , 比率应为。

(4) 桃树的蟠桃果形拥有较高的赏析性。

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 欲研究蟠桃能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 即 HH个体没法存活 ), 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 请增补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 :,
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率;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 ①假如子代,
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假如子代,
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分析 :(1)依据组别乙可知 , 乔化与乔化的桃树杂交的后辈出现了矮化桃树, 所以乔化为显性。

(2)依据表现型先写出亲本的基因型是 D H ( 不完好 ) 和 ddhh, 因为后辈出现了矮化桃树和圆桃桃树 , 所以亲本为 DdHh和 ddhh。

(3) 甲组的亲本为DdHh 和 ddhh, 假如这两对性状知足自由组合定律, 则后辈的性状分别比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