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诗五首》精品课件(第2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感知
2.诗歌的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哪几 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些画面又有什么联系呢?
你站在桥 上看风景
因“看风景”的动作产生联系 看风景的人 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 了你的窗子
因“装饰” 产生联系
你装饰了 别人的梦
精读细研
3.怎样理解诗中“人”与“风景”的关系?
“人”不仅是看风景的主体,有时也会成为别人眼中 的“风景”,成为欣赏“风景”的客体。
断章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卞之琳(1910—2000),现代诗人、翻 译家。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文学评论家、翻 译家。 1929年开始写诗,1933年出版第一部 诗集《三秋草》,1935年出版《鱼目集》, 1936年与李广田、何其芳合著的《汉园集》出 版。为“汉园三诗人”之一。曾是徐志摩的学 生,被公认为是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 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合作探究
结合全诗谈谈,面对这样的大地,“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 (1)面对苦难的祖国,“我”虽缺乏经验和阅历,但“我”敢 于像舵手一样乘风破浪,做一个勇敢无畏的青年,表现了我对 祖国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2)因没有经验,“我”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表现了 “我”对中国社会的前途和民族命运感到忧虑。
写作特色
语言清新平淡,意蕴含蓄深远。 四行诗写了四个十分平常却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 相干的事物经过诗人的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十分耐人寻味:人 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别人的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反 过来,你也可以装饰别人的梦,可见宇宙万物是相互依存、息息 相关的。诗歌通过这些平淡易懂的句子,阐释了丰富的哲理。
精读细研
1.多读几遍诗歌,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好在哪里 。
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
“卷”“奔”这两个动词极为生动,描绘出了“大地” 的动荡、不安定和被“风雨”裹挟着颇有气势地冲过来的动 态,展示了一种磅礴的、席卷一切的气势。
精读细研
说一说:这句中的“风”“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还有
什么象征意义?“大地”又有什么深层内涵?
整体感知
朗读诗歌,找准节奏,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场景有什么特点 。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整体感知
1.这首诗虽短,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 意境,请你找出来。
诗人在刹那的观赏中提炼出的意象:“站在桥上的你 ”“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 别人”“梦”。
探究二:静静地看风景,静静地让自己成为别人的风景,不也 很快乐吗?
探究三:“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 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不必追问,无须深究,此 时无声胜有声,只是此刻,就很美。
探究四:若能成为你眼中的风景,若能装饰你的梦,也是我小 小价值的体现。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诗人通过描绘四幅人物与事物之间的剪影,带 给我们丰富的哲思。启迪我们:事物之间相互依存、 相互转化,并不是绝对和孤立存在的。
“风景”有了“人” , “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 动。
精读细研
4.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内涵? 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对的,互相依存,息息
相关,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 自觉,都可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相对关系。
合作探究
《断章》一诗给予你怎样的生活启示?
探究一:物与我、我与他、他与你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每个 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我们在被别人影响,也同样影响着别人。
整体感知
大声朗读诗歌,抓住关键词描绘诗歌画面。
风雨吟
风/从大地卷来, 雨/从大地奔来。 郊原如海, 房舍如舟。 我有/年轻舵手的心, 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整体感知
说一说:透过诗句,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风”“雨”从大地“卷来”“奔来”,气势十 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 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 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 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九年级语文下册
3* 短诗五首
第二课时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短诗五首》中的前两首,今天我们 继续学习第三首——《断章》。
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为诗人 只对这四句诗感到满意,才将其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 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这节课我们 就先来学习这首“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诗作。
本诗选自《芦荻诗选》(花城出版社1986年版)。可能写 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作为一个广 东诗人,芦荻久居南国,对中国南方的大风大雨十分熟悉。一 场暴风雨把整个世界变得天昏地暗。风雨中,诗人平日熟悉的 景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诗人也因此产生了年轻舵手的“忧 怀”,写下了《风雨吟》这首短诗。
板书设计
断章
你在看风景——人在看你 明月装饰你——你装饰别人
互相依存 互相转化
风雨吟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芦荻(1912—1994),诗人。原名陈培 迪,广东南海人。20世纪30年代即从事 诗歌创作,与人合编《今日诗歌》《中 国诗坛》《诗场》等刊物。主要作品有 《桑野》《驰驱集》等。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诗人通过描绘在暴风骤雨的摧折下,大地被 淹没的景象,展现了“我”愿做年轻舵手的决心, 表达出战胜风雨、一往无前的决心,充分体现了 “我”面对风雨的勇气和责任感。
郊原如海,房舍如舟。
比喻
比喻Βιβλιοθήκη 把“郊原”比喻成“海”,把“房舍”比喻成“舟”,不仅 写出了无边无际、汹涌澎湃的茫茫大地中“房舍”的渺小,更 写出了“房舍”在风雨中的飘摇不定,象征着中国局势的动荡 不安。
精读细研
2.如何理解诗歌最后一句中的“年轻舵手的心”?
“年轻舵手的心”主要表现为勇往直前、无 所畏惧的勇气。诗中写“我有年轻舵手的心”, 表明了诗人不惧风雨的豪迈气概。
它们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 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它们也象 征着人生的坎坷与遭遇。
这首诗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里遭受“风雨”侵袭的 “大地”指的是当时风雨如晦的中国局势。这样来说,“风雨 ”又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
精读细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