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科粤版(粤教版)九年级下第7章 溶液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科粤版(粤教版)初中化学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8小题,每题3分,共计24分)
1.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点表示,氯化钠和硝酸钾饱和溶液溶质相等
B. \ 60^circ C时,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氯化钠
C. \ 60^circ C时,向\ 10g水中加入\ 15g硝酸钾固体,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21g
D. \ 60^circ C时,利用\ 21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可以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 25%的溶液\ 840g
【答案】C
【解析】 A. A点表示,某温度下,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没有说明温度,无法比较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故 A错误;
B. 60^\circ C时,不知溶液的饱和情况,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氯化钠,故 B错误;
C. 60^\circ 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110g,向 10g水中加入 15g硝酸钾固体,充分溶解,可溶解 11g而达到饱和,所以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21g,故 C正确;
D. 60^\circ C时, 21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210g\times
\dfrac110g100g+110g=110g,溶质质量分数为 25\%的溶液 840g中含溶质 840g\times 25\%=210g, 110g\lt 210g,所以利用 21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不能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 25\%的溶液 840g,故 D错误;
故选 C。

2.关于溶液有如下说法:①溶质只能是固体;②溶剂一定是水;③一种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④溶质一定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溶剂中;⑤ 5g某溶质溶解在 100g溶剂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 .其中错误的是()
A. ①③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气体、固体、液体都可以作溶质;
溶液中可以有多种溶质,但只有一种溶剂;
水是常用的溶剂,除水外,酒精、汽油也可作溶剂;
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溶剂中;
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times 100\% = 4.76\% .故①②③④⑤错误,
3.图 I表示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图 II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
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试管中的固体增加,乙试管中的固体减少,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 浓硫酸
B. 硝酸铵
C. 氧化钙
D. 氯化钠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 KNO_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a(OH)_2的溶解度随
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试管中固体( KNO_3)增加,即有固体析出;乙试管中
的固体 Ca(OH)_2减少,即有固体溶解。

推测加入的物质为能使溶液温度降低的物质。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而浓硫酸、氧化钙溶于水都可使溶液
的温度升高,而氯化钠溶于水溶液的温度不变。

故选 B。

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都是无色的
B. 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固体溶解时都放出热量
D. 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答案】D
【解析】 A.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有些溶液是带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错误;
B.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为稀溶液,故错误;
C.固体溶解时不一定都放出热量,也可能吸热,故错误;
D.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正确;
故选 D。

5.向 182.5g一定浓度的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反应后最终溶液质量为 214g,盐酸的
溶质质量分数为()
A. \ 10%
B. \ 37%
C. \ 20%
D. \ 36.5%
【答案】C
【解析】解:设盐酸溶质的质量为 x。

Zn + 2HCl =\!=\!=ZnCl_2+ H_2\uparrow溶液质量增加
65 73 2 65-2=63
x 214g-182.5g=31.5g
\dfrac7363=\dfracx31.5
x=36.5g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dfrac36.5g182.5g \times100\%=20\%
故选 C。

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 gt乙>丙
B. \ 50^circ C时,把\ 50克甲放到\ 50g水中,得到\ 100g溶液
C. 从\ 50^circ C降到\ 20^circ C,甲析出晶体最多
D. \ 20^circ C时,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升温到\ 50^circ C,只有丙变浑浊
【答案】D
【解析】 A.50^\circ 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 \gt乙>丙,题中没说明温度,故 A错误;
B. 50^\circ C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50g,把 50克甲放到 50g水中,得到
25g+50g=75g溶液,故 B错误;
C.不知道原溶液是否饱和,无法比较哪一种析出的晶体最多,故 C错误;
D. 20^\circ C时,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升温到 50^\circ C,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只有丙变浑浊,故 D正确;
故选 D。

7.三种固体物质 A、 B、 C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t_1 ^circ\ C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 Cgt Bgt A
B. \ t_3 ^circ\ C时,将等质量的\ A、\ B、\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_2 ^circ\ C,\ t_2 ^circ\ C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Bgt A=C
C. 若\ A物质中混有少量的\ B物质,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A
D. 若要将组成在\ b点的\ A溶液转变为\ a点的\ A溶液,可以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t_1 ^\circ C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 C\gt B\gt A,故 A正确;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A和 B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t_3 ^\circ C时 A和 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_2 ^\circ C时均析出晶体,得到的是饱和溶液,则降温后 A和 B的溶质质量分数按 t_2 ^\circ C时的溶解度进行计算;而 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即t_3 ^\circ C时 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_2 ^\circ C时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则 C仍按 t_3 ^\circ C时的溶解度进行计算,因为 t_2 ^\circ C时 B的溶解度\gt A的溶解度\gt t_3 ^\circ C时 C的溶解度,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A>C,故 B错误;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 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物质 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若 A物质中混有少量的 B物质,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A,故 C 正确;
D. b点是 t_3 ^\circ C时 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a点是 t_3 ^\circ C时 A物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将组成在 b点的 A溶液转变为 a点的 A溶液,温度不变,可以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故 D正确;
故选 B。

8.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最大,丙的溶解度最小
B. \ t_1^circC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3:7
C. 甲、丙混合溶液,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式提纯丙
D. 将\ t_1^circC时甲、乙、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 t_2^circC,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 =乙\ gt丙
【答案】D
【解析】 A.不知道温度范围,不能比较溶解度大小,故 A错误;
B. t_1^\circ C时,甲、乙溶解度相等,都是 30g,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0g:100g =3:10,该 B错误;
C.甲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丙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甲、丙混合溶液,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式提纯甲,故 C错误;
D.将 t_1^\circ C时甲、乙、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 t_2^\circ C,甲、乙、丙都变成不饱和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甲、乙仍然相等,都大于 C,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 =乙 \gt丙,故 D正确;
故选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
9.如图所示是 A、 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A和 B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
________ ^\circ C ; t_2^\circ C时,配制等质量的 A、 B两种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关
系为: A________ B(填“ \gt”“ \lt”或“ =”); t_2^\circ C时,将 75gA的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加水的质量是________ g。

【答案】\ t_1, \ lt, \ 50
【解析】 A、 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的横坐标是 t_1^\circ C,所以 A和 B的溶
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 t_1^\circ C;
t_2^\circ C时, 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B物质的溶解度,属于配制相同质量的 A、 B饱和溶液, B需要水的质量多;
t_2^\circ C时, A物质的溶解度是 50g,所以 75g 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质量为25g,烧杯中加入 xg水,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dfrac25g (75+x)g
\times 100\% =20\%,解得 x=50,即需加水的质量为 50g。

10.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t_3^\circ C时分别将 20g甲和乙的固体
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将得到的甲、乙溶液都降温至 t_1^\circ C,析出固体的质量:甲________乙(填“ \gt”“ \lt”或“ =”);
t_2^\circ C时,若要将 65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为原溶质质量分数的一半,需加入水的质量为________ g。

【答案】乙, \ gt , \ 65
【解析】 t_3^\circC 时甲的溶解度为 50g,可知 t_3^\circC 时 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
50g甲物质,即 50g水中最多溶解 25g甲物质,乙的溶解度为 40g,可知 t_3^\circC 时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 40g乙物质,即 50g水中最多溶解 20g乙物质。

此时分别将
20g甲和乙的固体放入盛有 50g水的烧杯中,固体均全部溶解,得到 t_3^\circC 时甲的
不饱和溶液和乙的恰好饱和的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均为20g。

溶剂质量均为50g,t_1^\circC 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且甲、乙溶解度均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将上述, t_3^\circC 时所得溶液降温至 t_1^\circC ,均有固体析出,且析出固体甲的质量大
于乙的质量。

t_2^\circC 时甲的溶解度为 30g,此时 65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15g、溶剂质量为 50g,要使该溶液稀释为原溶质质量分数的一半,稀释过程中溶质质
量不变,则需使溶液总质量变为原来的两倍,即 65g\times 2=130g,需加水的质量为130g-65g=65g。

11.将 50g硝酸钾放入盛有 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如图是溶液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则 t_1^\circ C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__ g;在 A、 B、 C、 D\, 4个点对应的溶
液中________点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向 40g\, D点的溶液中加入 10g水,所得溶液
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答案】\ 20, \ AB, \ 40%
【解析】 A点溶液质量为 56g,说明 50g水中只溶解了 6g硝酸钾, A为饱和溶液, B
点对应溶液质量为 60g, 50g水中最多溶解 10g, B为饱和溶液, C点的溶液质量为
100g,说明 50g水中溶解了 50g硝酸钾,升高温度溶液质量不再变化,故 C可能刚好
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故选 AB。

D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dfrac50g100g \times 100\% = 50\% ,向 40g\, D点的溶液
中加入 1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dfrac40g \times 50\%40g + 10g \times 100\% = 40\% 。

故答案为: 20g; AB; 40\% 。

12.物质溶于水时,常用________搅拌以加速物质溶解.
【答案】玻璃棒
【解析】解:在物质溶于水时温度、溶剂、溶质等因素不变时,要利用搅拌以加速物
质溶解,则可选用玻璃棒来进行搅拌.
故答案为:玻璃棒.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3.(1)向上述溶液中加入 20g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3.(2)向上述溶液中加入 20g硝酸钠,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 \dfrac80g\times10\%80g+20g \times 100\% =8\% ,
答:加入 20g水后,溶质质量分数为 8\%。

【解析】(1) \dfrac80g\times10\%80g+20g \times 100\% =8\% ;
答:加入 20g水后,溶质质量分数为 8\%。

【答案】(2)\dfrac80g\times10\%+20g80g+20g \times 100\% = 28\% ,
答:加入 20g硝酸钠,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28\%。

【解析】(2) \dfrac80g\times10\%+20g80g+20g \times 100\% = 28\% ,
答:加入 20g硝酸钠,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28\%。

14.啤酒是日常生活中的饮料,其中含有二氧化碳、水和蛋白质等物质,观察一瓶啤酒,未见气泡;打开啤酒瓶盖,会冒出大量气泡,原因是什么?使啤酒的气泡快速放出的
方法有哪些?
【答案】解:未打开瓶盖时,二氧化碳溶解在溶液中,所以看不到气泡.打开瓶盖后,瓶内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从溶液中逸出,产生气泡.要是气泡快速放出,可以采取搅拌、振荡、加热等方法.
【解析】解:未打开瓶盖时,二氧化碳溶解在溶液中,所以看不到气泡.打开瓶盖后,瓶内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从溶液中逸出,产生气泡.要是气泡快速放出,可以采取搅拌、振荡、加热等方法.
15.(1)同学所带的食品中富含维生素的是________;最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15.(2)携带过程中,不慎将装食盐、去污粉的瓶子混淆了.若要将它们区分开来,
适宜选用________(填所携带的物品名称).
15.(3)烹煮牛肉西红柿汤时,为了解汤的盐味是否适宜,小春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盐味如何,是因为溶液具有________(填一条
性质).
15.(4)野炊结束时,小辉用干布抹去铁锅表面的水珠.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答案】西红柿, 牛肉
【解析】牛肉中主要含有蛋白质,面条中主要含有糖类,西红柿中主要含有维生素,
食用油中主要含有油脂,食盐中主要含无机盐,味精中主要含氨基酸,食醋是调味品,主要含醋酸.
【答案】食醋
【解析】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去污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氯化钠与醋酸不反应,碳酸钠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钠、水、二氧化碳,向食盐和去污粉中分别加入食醋,有气泡放出的是去污粉,没有气泡放出的是食盐.
【答案】均一性
【解析】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易溶于水形成溶液,溶液是均一的、稳定
的混合物,所以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盐味如何.
【答案】防止铁锅生锈
【解析】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要防止铁生锈就要隔绝氧气和水,用干布抹去铁锅表面的水珠可防止铁与水接触,以防止铁锅生锈.
16.(1)如图表示________(填“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

16.(2)温度从 20^\circ C 升到 40^\circ C 时,氢氧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化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化。

16.(3) 40^\circ C 时,若将 50gNaOH分别投入到 100g水和 100g酒精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溶剂是________,再将 CO_2通入所得 NaOH的酒精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________。

16.(4)若要对比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必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条件下进行对比。

【答案】氢氧化钠
【解析】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该物质在酒精和水中都溶解,故是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故填:氢氧化钠。

【答案】小于
【解析】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温度从 20^\circ C 升到 40^\circ C 时,氢氧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化小于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化,故填:小于。

【答案】酒精, 出现浑浊
【解析】 40^\circ C 时,氢氧化钠在水在的溶解度大于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故将
50gNaOH分别投入到 100g水和 100g酒精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溶剂是酒精,再将CO_2通入所得 NaOH的酒精溶液中,会反应生成碳酸钠,而碳酸钠在酒精中不溶解,故观察到的现象为出现浑浊,故填:酒精;出现浑浊。

【答案】同一温度, 同种溶剂, 等体积的溶剂
【解析】设计实验要注意控制变量,故要对比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必须在同一温度、同种溶剂、等体积的溶剂的条件下进行对比,故填:同一温度;同种溶剂;等体积的溶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