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襄州区九年级语文中考一模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襄阳市襄州区九年级语文中考一模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 (2017七上·腾冲期中)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烘托萌发宽敞秋风萧瑟
B . 莅临令尊劳驾浑为一谈
C . 尴尬光顾惨淡煞有介事
D . 褪色和蔼轻捷截然不同
2. (2分)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们在修改作文时要改正并找出文章中的错别字。
(将“改正并找出”改为“找出并改正”。
)
B . 地铁5号线的正式运营,极大地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
(在“交通拥堵”后加上“状况”。
)
C . 我们必须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
(将“提高”改为“加强”。
)
D . 我国人工栽培牡丹的历史大约有三百年左右。
(删去“大约”或“左右”。
)
3. (2分) (2017七上·新邵期末)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西游记》中劝孙悟空上天招安的是太上老君。
B . 鲁迅的《二十四孝图》写了“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
C .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是一个纯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
D . 《西游记》中的白骨精先后三次分别变为姑娘、老妇、老翁来哄骗唐僧。
4. (2分)对《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 这首诗的兴趣不在于集中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的春意。
B . “渐欲”“才能”两个词语,动态地表现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C . 这首诗观察点不在某一处,而是边行走,边观察,多角度描写钱塘湖春景。
D . 这首诗处处紧扣季节特征,把春天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十分迷人。
5. (2分)假设你担任领导工作,你的下级病情较重,仍然坚持上班,你想让他去医院治疗。
在你打算说的一段话中有一句话,你认为较好的说法是()
我们反对借口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而贪生怕死,但是有了病,特别是有了严重的病,。
A . 就必须治,一定要治好
B . 还是要治,并且要治好
C . 必须抓紧治,不要再拖下去
D . 就不要延误,要及时治疗
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
6. (2分) (2016八上·钦州月考)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闲情,是___________ ,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
也是___________ ,去水边品茗。
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___________。
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___________。
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
②不见一个人,却有着说不出的意境
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
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 . ②①③④
B . ④③①②
C . ④①③②
D . ②③④①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
7. (7分) (2017九上·武冈开学考) 古诗文默写。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
”(《论语·为政》)
(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
(4)策勋十二转,________。
(《木兰诗》)
(5)在杜甫的《望岳》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化用孔子名言,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作者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7)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醉翁亭记》中描写晨昏景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8. (11分)(2016·雅安)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1)
选出加下划线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 . 肉食者谋之陛下亦宜自谋
B . 肉食者鄙,未能远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C . 问:“何以战?”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D . 一鼓作气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2)
选出加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 . 乃入见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 . 可以一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 . 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 . 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五、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7分)
9. (16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金色的草地
蒲公英成熟的时候,这是我和我的兄弟最开心的日子。
常常是这样,我们随便到什么地方去狩猎-他在前面,我跟在后面。
“谢廖沙!”-我一本正经地喊他,等他回过头来,我便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
于是他也开始窥伺我,假装打呵欠似的也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
就这样,我们总是为了寻开心,揪掉这些不引人注意的小花。
但是有一次,我有了一个新发现。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就是一片草地。
许许多多的蒲公英正在开放,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可真是美!大家都说:“金色的草地,太美了!”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快到中午的时候,我返回家来,整个草地又都变成了金色。
我开始注意观察,傍晚时草地又变绿了。
我便来到草地,找到一朵蒲公英。
原来它的花瓣都合拢了,就像我们的手,手掌展开时它是黄颜色的,要是窜成拳头,黄色就包住了。
清晨,太阳升起来,我看到蒲公英张开了自己的手掌,因此,草地也就变成金色的了。
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
因为它和我们孩子们一起睡觉,也和我们一起起床。
(1)
请你用简要的语言全面准确地叙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2)
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
(3)
从文中画出表现兄弟亲情的句子。
你读这些句子有何感受?
(4)
文章末尾说蒲公英“和我们孩子们一起睡觉,也和我们一起起床”,句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蒲公英“睡觉”“起床”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5)
童年时的作者对蒲公英一直是最喜爱的吗?尽力从文中找一点文字作依据说明你的看法。
10. (25分)(2012·绍兴)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照要求答题。
让土地休息一会儿
豆春明
①一进冬天,村庄便闲下来。
风跑进跑出,一刻不停地收集温暖。
这个时候,感觉到最寒冷的,不是牲畜,也不是人,而是风。
没有村庄,风也许会被冻死的。
不过不要以为村庄就很了不起,如果风不来取走温暖,村庄便遭遇不了冬天。
村庄需要休息,而风正是一个不错的借口。
②村庄里的树休息了。
树藏起耀眼的花朵和多情的叶子,从一年的忙碌中抽回身子。
在寒风中,树站成树本来的模样。
这是树以休息的名义,在一遍一遍地温习自己。
人也休息了。
人尽量躲在一个角落里,避免让风发现。
人变得有点清心寡欲,而且很大方,第一次把广阔的世界归还给草木、山川、流水……
③土地也该休息了。
④要说忙土地最忙,要比累土地更累,可是很少有人心疼土地。
人天天走过田野,心疼的是地里的庄稼。
哪株庄稼长高了,哪棵庄稼生病了,人一清二楚。
但哪块田老了,哪片地伤了,人根本不去过问。
人把土地折腾够了,就抛在一旁不管了。
⑤只有风心疼土地。
风理解土地的苦,到了冬天,风就看管好土地上的麦苗,不允许它疯长。
监督地里的蛇虫,安排它去冬眠。
这些东西比人听话,整个冬天都安安静静的,不去惊扰土地。
当然也有如梅花之类不懂事的,在人的鼓动下硬要绽放得轰轰烈烈。
风生了气一个劲儿地吹,直到把梅花吹光了事。
风做的一切,是为了土地能休息一会儿。
⑥在冬季的天空下,土地舒展着自己。
一块田挨着一块田,田依偎着好像在取暖。
等到稍微有些暖意,风坏坏的,偷偷溜过来,又把那点温暖抢走了。
田挨得更紧了。
平日里,在人的干涉下,田各自忙着自己的事。
此刻又重新聚拢,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田在冬天里会不会也像人一样出趟远门,去看望一下多年未见的亲友呢?
⑦每一年,风都如期出现在村庄。
⑧但风显然忽视了人的善变。
⑨从前,人衣衫褴褛,不得不听风的话。
现在,人锦帽貂裘,可以不怕风,不理睬风了。
眨眼之间,人又把广阔的世界从万物手里夺过来。
人想干什么就做什么。
风记得昨天还同一块地说着笑话,今天就发现那块地上立着高楼。
风急得围着楼转圈,想把土地找回来。
住在楼里的人抱怨:风太大了。
是的,够大的了,可风越来越觉得无能为力。
⑩在人的带领下,花不想在冬天凋谢,草木也不肯在冬天枯萎。
风不敢肯定还有谁会听自己的话。
更担心的是,这样下去,总有一天,村庄会没有冬天,世界也无冬天,土地就彻彻底底无法休息了。
如今,人们只在盼雪的时候才会想起风,想起冬天。
有时雪真的下在村庄或者另一个叫城市的村庄里,人便兴奋地哇哇怪叫,以为发现了天地之间的大美。
可是雪一停,人就把风扔了,把冬天扔了。
今天的村庄,正在习惯没有冬天的日子,已经习惯不让土地休息。
不知道累坏了的土地,还有没有力气留在明天的村庄?
⑪自然也会有人想起那些老旧的时光。
那时的冬天冷得像冬天。
土地懒懒的,啥也不干。
水也不去流浪,大大方方地躺在土地的怀里,清清亮亮的,似一面镜子。
这种田,名叫冬水田。
人走到田边,可以照一照自己的美丑。
白云飘过,也能映出自己的厚薄。
风吹过来,田和水有些动荡。
风安慰说:不要紧,现在是冬天,放心休息好了。
⑫这话听起心酸,像是一句绝唱。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改动)
(1)
根据选文内容,简要说说风与人分别是怎样对待土地的。
(2)
联系上下文,第③段“土地也该休息了”这句话不能删去,请简述理由。
(3)
细读第⑩段第一个画线句,从语境看,“花不想在冬天凋谢,草木也不肯再冬天枯萎”反映的是一种什么现象?为什么要特意强调“在人的带领下”?
(4)
“绝唱”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①具有最高水平的诗文;②生前最后的歌唱。
第⑫段“这话听起心酸,像是一句绝唱”中“绝唱”一词的理解该选哪一项?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5)
结合选文,仔细揣摩,下列语句跟括号里的句子相比,有什么优点?
①村庄里的树休息了。
树藏起耀眼的花朵和多情的叶子,从一年的忙碌中抽回身子。
在寒风中,树站成树本来的模样。
(村庄里树木的花朵萎谢了,叶子凋零了,曾经是繁枝密叶的树木,成了光秃秃的一片。
)
②平日里,在人的干涉下,田各自忙着自己的事。
此刻重新聚拢,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平日,人们在田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庄稼,一块一块,形色各异,高低错落。
此刻田地便都还原了本色,合成了一片。
)(6)
挑战作者。
①有读者认为,选文第①段“村庄便遭遇不了冬天”中“遭遇”一词不够恰当。
A请你帮助阐述理由;
B如果要修改这个句子,你认为怎么改更合适?
②选文第⑩段最后一句:“不知道累坏了的土地,还有没有力气留在明天的村庄?”有读者提出,从立意看,如果把这里的“在”字改为“住”字,会更好。
请你帮助阐述理由。
11. (16分)(2011·淮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月亮,在半梦半醒之间
迟子建
①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着脸,没心没肺地笑。
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
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
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②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带给我踏实的睡眠。
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
穿窗而过的月光,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
【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
这调皮的月光,让我只能睡睡醒醒。
③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
春天的月光,带着股嫩嫩的绿意;夏日的月光,饱满丰腴;秋天的月光,洗尽铅华,安详恬淡;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落到雪地的月光新鲜明媚。
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
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④今天是满月的日子,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
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就熄灯睡了。
大约凌晨三点,我被渴醒了。
床边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
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
喝过这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
⑤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
【A】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
【B】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掩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
⑥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接着睡了,可是眯上一段时间,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
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
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
【C】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
⑦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
哪还有满月时的圣景。
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
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
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
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就不燃烧了。
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
⑧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呢。
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
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
(选自《知识窗》2011年第5期,有删改)
(1)
阅读第①段,说说作者认为太阳和月亮有什么不同。
(2)
请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简要赏析文章第②段“【】”中语句。
(3)
文章A,B,C三处画线的语句具体描写了“那团月亮”夺目的美,请任选一处,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那种美的。
(4)
说说文章第⑦段中“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一句给你哪些启示。
六、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7九上·自贡期中)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董卿在《朗读者》第二期开场白中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
朋友的陪伴,让时光多了一份友爱;父母的陪伴,让生命多了一份温暖;好书的陪伴,让头脑多了一份智慧;《朗读者》的陪伴,让心灵多了一份震撼……”
请以“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代替;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⑤不少于500字,最多写满格。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个巴格达商人在山谷中匆匆赶路,没有星月,夜黑如漆。
突然一个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别忙着赶路,俯身拾几块石头带走吧,明天你一定会既惊喜又懊悔。
”商人一时搞不清这是神谕还是魔咒,思忖再三,随意拣了几块又继续赶路。
天亮了,商人发现他拣拾的是价值连城的宝石。
请参照以上材料,根据你的成长经历和体会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代替;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⑤不少于500字,最多写满格。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
6-1、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四、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8-1、
8-2、
8-3、
五、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7分)
9-1、
9-2、
9-3、
9-4、
9-5、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1-1、
11-2、
11-3、
11-4、
六、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