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A1《荷花》学情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2.0A1《荷花》学情分析报告
一、学情分析目的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还有就是课前我做了小调查,在46个学生中只有4个孩子亲眼目睹过荷花,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拉进学生与荷花的距离,让学生置身与此情此景为下一步的想象做好铺垫。

为此,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悟景、悟得。

进一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同时在反复朗读的语境中体会部分词语在文中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学习积累运用语言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欲罢不能时,最后用迁移方法拓展阅读与荷花有关的古诗,进-步升华学文的情感。

二、教学主题: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3课《荷花》
三、教学对象:三年级学生
四、教学重点: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学情分析方法和工具
1、创设情境法;
2、课件演示法;
3、合作探究法。

1.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将几种教法有机融合,贯穿始终。

以谜语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接下来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我采用课件演示法,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
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2、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从细读进入精读。

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

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

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E 激起的情感深化。

3、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采用了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还有的...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4、出示课件看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合作探究: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我采用合作探究法,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

同时还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学生有情,教材有情,”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

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

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六、得出的结论和观点
小学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中积累、学中积累、说中积累、用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的积累等。

当然了,在实际教学中,以上的做法不是孤立存在,只有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处处留心为学生创造施展才华环境,
才能事半功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