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全国中考物理分类汇编_光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全国各地中考物理分类汇编-光现象
1.〔3分〕〔2014•黄冈〕以下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A.水中倒影﹣﹣光的折射B.雨后彩虹﹣﹣光的反射
C.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D.海市蜃楼﹣﹣光的色散
考点:光的反射;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色散.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包括: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等;
〔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物体外表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叫做光的发生反射,平面镜成像、水面成像等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在同一种不均匀的介质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叫做光的折射,例如: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解答:解:A、水中倒影属于光的镜面反射,该选项说法错误;
B、雨后彩虹属于光的折射,该选项说法错误;
C、形影不离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该选项说确;
D、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该选项说法错误;
应选C.
点评:此题考察了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以及折射这三种光学现象的掌握情况,属于根底知识的考察,相比照拟简单.
14.〔3分〕〔2014•黄冈〕小宇的妈妈喜欢在家中养花,为了使客厅里花盆中的花能茁壮成长,小宇想让室外太照射到盆中花上的B处,如图.请你在图中把光路补充完整并过A点画出放置的平面镜.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专题:作图题;图像综合题.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首先根据条件确定反射光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确定法线,做法线的垂线即镜面的位置.
解答:解:连接AB,此线即为反射光线,然后做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在做一条线段与法线垂直,该线段的位置即为镜子的位置.
如以下图:
点评:光的反射定律不仅要记熟容,还要会灵活应用,会由入射光线画出反射光线或由反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或由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1〔2014〕央视新闻“大数据〞播报让我们看到了数据的价值。
水是人类生存的最重
要的资源之一,以下与水有关的数据中错误的选项是
......〔〕C
A.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00g
B.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是真空中的3/4
C.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水可以在98℃时沸腾
5.(2014)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去叉鱼。
小梦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
图2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的是〔〕D
12.〔2014〕在使用如图8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梦将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以外,能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如果将蜡烛与光屏的的位置对调,此时在光屏上放大的像〔填“成缩小的像〞、“成放大的像〞或“不成像〞〕。
〔2014〕〔1〕一束与水平面成45o角光线经平面镜反射
后水平射出。
请在如图13所示的方格纸上画出光的传播
路径并标出平面镜的位置。
.(1)8种可能
另外两个是把图上下翻转
22.〔7分〕〔2014•〕完成下面的探究性试验
〔1〕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玲玲同学进展该实验时,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一块较厚的玻璃板M〔P、Q两个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
【进展实验与收集证据】
她在桌面上铺一大纸,竖立一块玻璃板;将蜡烛A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点燃蜡烛A,然后将蜡烛B放置在玻璃板后面,如图1甲所示,进展实验.
玲玲按照图1乙中的测量方法,屡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对应数据:
实验序号 1 2 3 4
物距u/cm 4.2 5.0 6.8 10.0
像距v/cm 3.7 4.5 6.3 9.5
【分析与论证】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像距小于物距.
【交流与评估】
这个结论与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相符,主要是选择了蜡烛A所成的像到反射面的距离不正确〔选填“正确〞或“不正确〞〕;根据上面数据推算玻璃板的厚度为0.5 cm.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知道A'是玻璃板的P面成的像,物距应该是蜡烛A到P面的距离,像距应该是像A'到P面的距离.根据测量的A到P的距离和A′到Q的距离可求得玻璃板的厚度;
解答:解:〔1〕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通过测量,可以得到A和A'到平面镜P面的距离是相等的,而玲玲测量的像距是
A′到Q的距离,因此这个结论与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相符,主要是选择了蜡烛A所成的像到反射面的距离不正确;根据上面数据推算玻璃板的厚度为4.2cm﹣
3.7cm=0.5cm;
点评:〔1〕此题考察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
3. (2014B卷)如图2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墙上的“手影〞
B.玻璃幕墙的光污染
C.鱼缸中的金鱼“变大〞
D.湖面上树的倒影
15. (2014B卷)〔1〕图13甲、乙两图是小月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①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点燃的蜡烛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玻璃板后出现A的像。
②小月同学拿另一支与A大小一样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A的像重合,如图13乙所示,由此可得出像和物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等〞〕;假设A向玻璃板靠近,应将B向〔选填“远离〞或“靠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动,才能使B重新和A的像重合。
③将B取走,在B处竖放的白纸上不能承接到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选填“虚〞或“实〞〕。
15、〔1〕○2相等靠近○3虚
图2
6、〔2014〕2014年5月7日,某公司在探伤作业中意外丧失黄豆大小的放射源铱﹣192,三天后被追回,铱﹣192发出的物质能穿透三十多毫米厚的钢板,这一性质可用于金属部探伤,结合图示可推知,铱﹣192发出的用于金属部探伤最有可能的是〔〕
A.可见光 B.α射线 C.β射线 D.γ射线
6、工业部门主要应用放射源放出的贯穿本领极强的γ射线来进展探伤作业.
应选D.
7、〔2014〕晚上,小科在教室里通过窗玻璃看到自己的像,而且室灯光越亮像就越清晰,以下对该像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所成的像是实像 B.室外越亮像就越清晰
C.像的形成原因是光的反射 D.人越靠近窗玻璃像就越大
7、小明在窗玻璃上看到另一个“自己〞,是平面镜成像形成的,属于光的反射现象;室灯光越亮,反射的光线越强,想也就越清晰.
应选C.
1.〔2分〕〔2014•〕以下现象中,不文明的是〔〕
A.上自习课时,同学们安静地学习
B.做光学实验时,用激光手电照射同学的眼睛
C.放学离开教室时,切断室电源
D.车辆行驶时,前后保持平安车距
考点:物理常识.
专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根据所学物理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对选项作出判断,选择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解:A、上自习课时,同学们安静地学习,是我们所提倡的.故A是文明的;
B、做光学实验时,用激光手电照射同学的眼睛,扰乱课堂秩序.故B是不文明的;
C、放学离开教室时,切断室电源,节约用电,人人有责.故C是文明的;
D、车辆行驶时,前后保持平安车距,防止发生交通事故.故D是文明的.
应选B.
点评:此题是一道物理常识题,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日常行为的分析判断能力.
5.〔2分〕〔2014•〕以下各图中,正确的选项是〔〕
A.
光的反射B.
平面镜成像
C.
力和力臂D.
同名磁极间的磁感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力臂的画法;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磁场
专题:图像综合题.
分析:①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②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虚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像物连线与平面镜相垂直;
③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力臂;
④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磁感线从磁体N极出发回到S极.
解答:解:
A、由图知,入射角为90°﹣40°=5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是50°.此选项错误;
B、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用虚线表示.此选项错误;
C、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距离.此选项错误;
D、由图知,磁极相互排斥,所以是同名磁极;磁感线从磁极发出,所以都是N极.此选项正确.
应选D.
点评:此题考察了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力臂和磁极间相互作用,知识点涵盖较多,难度不大,考察的是我们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
9.〔2分〕〔2014•〕土星的第六颗卫星简称“土卫六〞,它的外表覆盖了厚厚的大气层,地表有山脉、湖泊、河流,被认为是与地球最为相似的星球.“土卫六〞离地球最近时,距离地球约为1.3×1012m,假设小雨此时站在“土卫六〞上,能用望远镜看到地球上的景象,他看到的是〔〕
A.地球上106个小时前的景象B.地球上1个多小时前的景象
C.地球上现在的景象D.地球上1个多小时后的景象
考点: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
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知道了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和地球到土星的距离,利用速度公式v=求出光从土星的时间.
解答:解:
土星到地球的距离s=1.3×1012m,光速v=3×108m/s;
∵v=,
∴光从地球到土星的时间:t==≈4.33×103s=1.2h.
应选B.
点评:考察了学生对光的传播速度和速度计算公式的了解与掌握.
10.〔3分〕〔2014•〕以下关于物理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A.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D.用电器消耗的电能越多,它的电功率就越大
考点:分子间的作用力;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光的折射规律;电功率
专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解答此题要知道:
〔1〕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光的折射定律;
〔3〕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4〕电功率是表示电路中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
解答:解:A、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A正确;
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灯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B错误;
C、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故C错误;
D、电功率大小的影响因素有做电功的多少和做功的时间,只知道做功的多少,无法比拟电功率的大小,故D错误;
应选BCD.
点评: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进展分析即可,注意应多联系课本知识认真分析和领会.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过程方
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运用了换元法,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法
实验次数 1 2 3
物距/cm 5 10 15 像距/cm 5 10 15 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问题讨论如图,把纸板NOF 向后折,在NOF面上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2〕换元法是用效果一样的另一件事来替代不好研究的事.
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成像物体大小相等、像与成像物体对应点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与成像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成像为虚像.
〔3〕在光的反的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解:〔1〕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水的沸点是100℃;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连线即可作出水沸腾的图象:
〔2〕为了便于找到像的位置,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和成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将纸板沿NOF向后折,E面与F面不在同一平面,在NOF面上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在同一平面上;
故答案为:〔2〕玻璃板;相等;向后折;同一平面.
点评:此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分析现象出现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同时注意不同实验应用的探究方法;这道题对能力要求比拟强,有一定的难度,是一道中档题.
20.〔2分〕〔2014•〕综合问答﹣﹣滑雪中的物理:
冬天,小雨和叶子姐姐到滑雪场滑雪,请你挑选一个场景,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展解释:
A.进入滑雪场,下的学弟很刺眼;
B.感觉手冷,双手互相搓搓就暖和了;
C.从山顶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解释场景:A.平行的太照在光滑的雪地上发生了镜面反射,沿某一方向反射的光线很强,人站在这一方向上很刺眼.〔A,B,C〕.
考点:光的反射;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做功改变物体能
专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解决此类问题要根据生活常识挖掘潜在的物理知识,利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进展分析解释,此题需要分别从镜面反射、改变能的方法、能量的转化等角度进展分析.
解答:答:解释场景A:平行的太照在光滑的雪地上发生了镜面反射,沿某一方向反射的光线很强,人站在这一方向上很刺眼;
解释场景B:双手搓手时,克制摩擦做功,使手的能增加,温度升高;
解释场景C:从山顶下滑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逐渐增大,由于质量一定,所以速度越来越快.
故答案为:A.平行的太照在光滑的雪地上发生了镜面反射,沿某一方向反射的光线很强,人站在这一方向上很刺眼.
点评:此类问题是考察学生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物理学习的主要目标,也是中考热点.
4.〔2分〕〔2014•〕今年“六.一〞儿童节,“心得乐〞面对面爱心捐助活动在我市城南公园举行,收到了爱心人士捐赠的新衣服,当穿着新衣服走近穿衣镜时,他在穿衣镜中的像将〔〕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像和物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像是虚像.
解答: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当人靠近平面镜时,视觉上感觉像在变大,但实际上像的大小并没有变.所以,当穿着新衣服走近穿衣镜时,他在穿衣镜中的像大小不变.故ABD错误,C正确.应选C.
点评:人的视觉感觉总是近大远小,即离像近感觉大,离像远感觉小,像的真实大小总与物一样.
27.〔2分〕〔2014•〕如图,一束光线从玻璃砖中垂直玻璃面射入空气中,请画出该光线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光垂直射到玻璃上时,传播方向不变,但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光线从玻璃砖中垂直玻璃面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不变,如以下图所示:
点评:此题考察了光的折射现象的作图.注意当垂直从一种介质中入射到另一透明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而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6.〔3分〕〔2014•〕把微小放大以利于观察,这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如图是一种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A为激光笔,B、C是平面镜,P为台面,未放重物时,激光束反射在屏上的光斑为点D,当把重物N 放在台面P上时,台面将发生微小形变,以下说确的是〔〕
考点:光的反射.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用力压桌面,桌面发生形变,平面镜N或M的高度就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刻度尺上的光斑移动,然后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光斑向D点的那一侧移动.
解答:解:B镜子上放重物M后,镜子受到弹力作用而向下凹,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根据镜面反射的特点知反射的光线偏向右方,即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
应选C.
点评:这是物理学中演示微小形变的实验方法,要理解两次平面镜的反射光路.
〔2分〕〔2014•〕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①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在平面镜的两侧,物像到平面镜之间的距离相等,物体靠近平面镜,像靠近平面镜,物体远离平面镜,像远离平面镜.
②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大小相等.然后对各选项逐一分析即可作出判断.
解答:解:因为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物距与像距相等,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此人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变小,像到镜面的距离必然随之变小.
所以可判断选项A正确,D错误;
因为平面镜是成等大正立的虚像,所以可判断选项C、D错误.
应选A.
点评:人靠近平面镜时,感觉人的像在变大,实际上人像的大小不变,感觉变大的原因是眼睛看像的视角增大的缘故.这是学生不容易理解,并出现错误的地方.
10.〔2分〕〔2014•株洲〕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图中能正确表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
考点:光的色散.
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太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解答:解: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红光在最上面,紫光在最下方.
应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不同颜色的光经过透镜的折射能力的不同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根底题.14.〔3分〕〔2014•株洲〕图中是一位小朋友正在打量玻璃幕墙中的自己的一幅照片.以下说确的是〔〕
A.小朋友能打量自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B.小朋友在右侧,左侧为他在玻璃幕墙中的像
C.小朋友不可能在玻璃幕墙中看到自己的后脑勺,故照片一定是合成的
D.照相机不可能拍到小朋友在玻璃幕墙中的虚像,故照片一定是合成的
考点:光的反射;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解答:解:A、玻璃幕墙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小朋友能打量自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故A正确;
B、如果小朋友在右侧,我们不能看到面部的一局部,但可以看到其虚像〔左侧〕,故B正确;
C、因小朋友是面对平面镜,因此不可能在玻璃幕墙中看到自己的后脑勺,但该照片是我们看到的,不是小朋友看到的,故C错误;
D、照相机能拍到小朋友在玻璃幕墙中的虚像,故D错误.
应选AB.
点评: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牢记平面镜成像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分〕〔2014•威海〕如下图的光现象中,可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释的是〔〕
考点:光的反射.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①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知道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原因是看到了由物体反射的光.
②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光的色散等都是光的折射.
③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A、墙上“孔雀〞属于影子,影子的形成,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此项不符合题意.
B、水中“折笔〞是光的折射现象.此项不符合题意.
C、湖面“月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此时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此项符合题意.
D、林中“光斑〞,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此项不符合题意.
应选C.
点评:题通过不同的现象考察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折射的理解,在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并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6.〔4分〕〔2014•〕如下图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以下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A.镜中的像变大B.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
C.镜中的像将远离你D.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一样,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
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解答:解:A、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与人等大,当人走近镜子时,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
B、你走向平面镜时,人的视觉近大远小,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人看到的像更清晰,故B正确;
C、当你走向平面镜时,距镜子的距离减小,镜中的像将靠近你,故C错误;
D、当你走向平面镜时,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仍然垂直,故D错误.
应选B.
点评: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灵活运用到实际中去,还要注意的是不要把视觉感觉的像的大小
误认为是真实的像的大小.
14.〔2014〕假设右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
那么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C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24.〔2014〕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人易拉罐中,如下图,圆筒的 A (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
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那么光屏上像将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0.〔2014〕某品牌汽车使用一段时间后,日行灯的反光碗上面局部就开场发白,影响反光效果。
(1)初步探究
【猜测】日行灯工作时的高温使反光碗外表物质熔化后变白。
【查阅资料】反光碗材料为外表镀铬的团状模塑料,
它的耐热性比一般工程塑料好,热变形温度为200~280℃,可长期在130℃下使用。
铬的熔点为l800℃。
【实验】该灯正常工作时,每20min测一次反光碗发白处附近的温度,发现温度逐渐升高,3h后保持在75℃左右。
上述实验中需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分析评价】七述获取的证据能否支持猜测并说明理由:▲。
〔2)进一步探究
【观察】发现灯座的焊接点附近有松香残迹。
【查阅资料】松香外观为淡黄色至淡棕色(粉末为白色),有松节油气味,密度 1.06~1.09/cm3,软化点72~76℃,沸点约300℃,加热后能挥发,不溶于水,能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提出假设】反光碗上面局部发白是由于▲产生的。
【制定方案】发白处用▲来清洗,使它溶解。
【实验】按制定方案清洗,外表的白色同体溶解,反光碗重新变得光亮。
2.〔2分〕〔2014•〕以下现象不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小孔成像B.烈日下行走的人,出现了人影相随
C.日食与月食的形成D.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①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当光照射到两种物质界面上时,有一局部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是光的反射,由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解答:解:A、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