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触龙说赵太后教案第2课时 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触龙说赵太后教案第2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分析课文内容,把握主题。
2.学习触龙抓住对方心理,设身处地,曲折委婉地劝谏的语言艺术。
3.当堂背诵课文第三段。
二、整体感知
1.《古文观止》对《触龙说赵太后》的总评:左师悟太后,句句闲语,步步闲情。
又妙在从妇人情性体贴出来。
便借燕后反衬长安君,危词警动,便尔易人。
老臣一片苦心,诚那么生巧。
至今读之,犹觉天花满目,又何怪当日太后之欣然听受也。
2.本文充分表达了《战国策》的纵横家思想。
触龙虽不是纵横家,但他的劝说充分表现了纵横家巧舌如簧、纵横捭阖的游说特色。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在“说的原因〞一段中哪几个字突出了赵国面临的危机?
一个“新〞字,说明赵国国内正处新旧交替之际,局势不稳。
一个“急〞字突出了秦趁虚而人的急切。
一个“必〞字说明齐国要求长安君为人质的坚决。
一个“乃〞字强调了出兵的必要条件。
2.大臣强谏后,太后的语言中哪个字突出表现了她的固执任性、蛮横专断?在全段中起什么作用?“必〞字充分表现了太后固执任性、蛮横专断的性格。
这个字照应了前面齐国条件中的“必〞字,立刻使矛盾尖锐化。
3.触龙在说家常中说了哪几层意思?在说太后中起什么作用?
说了四层意思:谒见目的,问起居,问饮食,谈养生。
作用是缓和气氛,消除太后戒心。
4.理解性背诵课文第三段,用课文原句回答以下问题。
〔1〕左师公说爱子的主旨是什么?
〔2〕哪些话是为这个主旨伏根的?
〔3〕哪些话反激出这个主旨?
〔4〕哪些话论述了这个主旨?
5.这段话骨子里是批评太后不为长安君作长远打算的,为什么太后乐意听下去,并且接受了“父母之爱子,那么为之计深远〞的道理的?
这是因为触龙能体贴太后对幼子溺爱的心情,先从为自己幼子求“补黑衣之数〞入手,影射长安君,从感情上让太后产生共鸣;然后又借燕后作反衬,激赵太后的反驳,顺理成章地提出主旨;接着又设身处地进入角色,与太后一起动情回忆疼爱燕后的情景,使太后完全接受了道理。
6.如果说前面触龙还是曲折迂回、旁敲侧击的话,第四段就直接阐明观点了。
说说这一段是分几层讲的?
第一层提出两个“有在者乎〞的历史事实,欲擒故纵。
第二层分析“无有〞“不闻〞的原因,得出规律。
第三层水到渠成,类比长安君,批评赵太后,一针见血,击中要害。
第四层巧妙地归结到“爱子〞这个话题上,刚而转柔,使太后深受感动而醒悟。
7.本文善于用精当的细节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心理变化,试找出反映太后心理变化的细节描写。
“盛气而揖之〞“太后之色少解〞“笑曰〞
总结、扩展
本文是《战国策》中写谋臣巧谏成功的最正确篇什之一。
其所以能干载传诵,历久不衰,就在于它富有永远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和发人深省的思想启迪。
本文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善于用轻松细致的笔触,描写人物委婉亲切的说辞,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
这篇课文反映出:战国时期封建统治阶级内部财产和权力的再分配的斗争对世袭分封制的冲击;提出了应鼓励子女培养独立奋斗、创业立功的自立精神,而不应依仗父母财产权力的荫庇坐享其成的重要思想,这一点对今天也有深刻的启迪。
布置作业
1.阅读《古文观止》中选自《战国策》的《赵威后问齐使》。
2.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课文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
谒见目的
问候起居缓和气
说家常
问候饮食
解说养生
说太后说补卫将心比心
说燕后智用激将
点主旨说辞之纲
说爱子忆送别设身处地
摆史实欲擒故纵
得规律水到渠成
批大后击中要害
归“爱子〞刚而转柔
[背景材料]
一、背景材料
这个故事大约发生在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
公元前266年,赵国的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了王位,因当时孝成王还小,所以由太后执政。
赵国正处于新旧交替之际,赵太后刚刚执政,国内动荡不安。
当时的赵国,虽然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人在支撑门面,但国势已大不如前。
秦国认为有机可乘,便发兵东下,一举攻占了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
显然靠自身的力量赵国决不是秦国的对手。
所以,太后不得不请求与赵国关系较密切的齐国增援。
齐王虽然答应出兵,但按当时的惯例提出了一个条件:即赵国必须派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去作人质。
赵太后即赫赫有名的赵威后。
在《战国策·齐策》里,有一段“赵威后问齐使〞的佳话。
她先问收成,后问百姓,最后才问到君王,致使齐使不悦,说她是“先贱而后尊贵〞。
赵威后据理以对,道出了“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
问者言之凿凿,步步进逼,对者狼狈不堪,嗫嚅语塞。
赵威后从此威风八面,青史留名。
但在这篇课文中,她却表现出溺爱子女、甚至蛮横不讲理,完全不像一个开明君主的样子。
这说明统治者的子女观并不绝对地与个人品质有关,而是与社会制度和当时的社会文明程度有关。
二补充注释
1.关于“触龙〞
触龙,人名,《战国策》的各种传本均作“触詟〞,王念孙《读书杂志·战国策杂志二》曾据《史记·赵世家》等史料订正为“触龙〞,某某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战国策》残本记此事均作“触龙〞。
另外,有人认为“触龙〞后还有“言〞字,因尚有不同看法,故未取。
2.关于“质〞
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常常由几个国家结盟,共同对付另外的一个或几个国家,结盟的凭据就是派王子或世子到别处或别国作抵押,叫“质〞或“质子〞。
3.关于“三世以前〞和“赵之为赵〞
赵国是从赵烈侯一代称侯立国的,经过赵敬侯、成侯、肃侯,到赵武灵王时始称王,然后传至惠文王,再传至孝成王。
文中所说的“三世以前〞,是指赵肃侯时代,即赵国未称王的时代;“赵之为赵〞,那么指赵烈侯开国之时。
三、参考译文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急忙进攻赵国。
赵太后向齐国求救。
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来做人质,援兵才能派出。
〞赵太后不肯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
太后公开对左右近臣说:“有谁敢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我一定吐他一脸!〞
左师触龙希望去见太后。
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
触龙做出快步走的姿势,慢慢地挪动着脚步,到了太后面前谢罪说:“老臣脚有毛病,不能快跑,很久没来看您了。
我私下原谅自己呢。
又总担心太后的贵体有什么不舒适,所以想来看望您。
〞太后说:“我全靠坐辇走动。
〞触龙问:“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吃点稀粥罢了。
〞触龙说:“我近来很不想吃东西,自己却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慢慢地稍微增加点食欲,身上也比较舒适了。
〞太后说:“我做不到。
〞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左师说:“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材;而我又老了,私下疼爱他,希望能让他递补上黑衣卫士的空额,来保卫王宫。
我冒着死罪禀告太后。
〞太后说:“可以。
年龄多大了?〞触龙说:“十五岁了。
虽然还小,希望趁我还没人土就托付给您。
〞太后说:“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说:“比妇女还厉害。
〞太后笑着说:“妇女更厉害。
〞触龙回答说:“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就超过了疼爱长安君。
〞太后说:“您错了!不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
〞
左师公说:“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些。
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摸住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这是惦念并伤心她嫁到远方,也够可怜的了。
她出嫁以后,您也并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时,一定为她祝告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
’难道这不是为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吗?〞太后说:“是这样。
〞左师公说:“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王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赵太后说:“没有。
〞触龙说:“不光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赵太后说:“我没听说过。
〞左师公说:“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
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这是因为他们地位高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劳绩,占有的珍宝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比不上疼爱燕后。
〞太后说:“好吧,任凭您指派他吧。
〞于是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才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