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pd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题
1.1973年,德国联邦与州教育计划委员会制定了《综合教育计划》,其中规定:
A.所有儿童都应接受九年全日制义务教育
B.所有儿童都要接受四年的基础学校教育,然后再接受两年的促进阶段教育
C.把初等教育的入学年龄由6岁提前到5岁
D.初等教育的机构为基础学校,学制为4年,儿童6岁入学,属于义务教育
答案:D
2.1984年,苏联公布了《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改革的基本方针》,提出
A.初等教育仍为4年
B.延长初等普通教育的学制1年,即把普通学校的学制改为4+5+2制,并要求把儿童入学年龄提早到六岁
C.把1984年学制改为3~4+5+2~3制,把初等教育年限改为3~4年,儿童入学年龄改为6~7岁,体现出了一定的灵活性
D.初等学校学制为4年,属于义务教育,但在一些农村和偏远地区仍实行3年
答案:B
3.1833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这是英国教育从只作为宗教或民间行为向国家行为发展的需要,也是英国建立国民教育制度的开始
A.《福斯特法案》
B.《教育补助金法案》
C.《巴尔福教育法》
D.《费舍教育法》
答案:B
4.2004年,日本中教审提出要将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一体化的建议,并具体提出了建立
A.“教育结构计划”
B.“总纲计划”
C.“追求卓越的城市教育”计划
D.“幼小一贯学校”计划
答案:D
5.初等教育恢复、调整和改革、发展阶段的教育改革目标是:
A.教育的大众化、民主化和制度化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C.多快好省地扫除文盲、普及教育
D.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答案:D
6.我国小学教育之开设,始于
A.1896年
B.1897年
C.1898年
D.1899年
答案:B
7.《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颁布于
A.1997年
B.1998年
C.1999年
D.2000年
答案:B
8.1993年,克林顿政府提出了(),将六大教育目标扩展为八项,实现了教育目标的法制化。
A.《关于美国初等教育的报告》
B.《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
C.《国家处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D.《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
答案:D
9.1993年,英国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长达458页的报告
A.《巴特勒教育法》
B.《儿童和他们的初等学校》
C.《1988年教育改革法》
D.《学会成功——今日教育之根本观点和未来战略》答案:D
多选题
1.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初等教育包括
A.儿童阶段的初等教育
B.成人的初等教育
C.中学教育
D.幼儿园教育
答案:A,B
2.初等教育目标改革的特点:
A.基础性
B.时代性
C.针对性
D.全面性
答案:A,B,C,D
3.初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亟需解决的问题.
A.拉大了初等教育投入的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
B.造成了对初等教育管理认识的混乱和行为失控
C.影响了初等教育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师资水平的提高
D.导致了小学校方行为的畸变和校与校之间的差距答案:A,B,C,D
4.初等教育的性质:
A.基础性
B.普通性
C.全面性
D.全民性
答案:A,B,C,D
5.爱迪生学校与其他学校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
A.经营方面,与学区或特许学校合作,追求以较低成本提供优质教育服务,致力于学生的发展,并获取利润;
B.课程设置方面,丰富而富有弹性,学习时间较长,同时提供其它的教学服务,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充分的发展;
C.教学方面,致力于使用有效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创新,注重营造令人振奋的学习环境;
D.评价方面,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评估和成就管理体系,发布学生学业成绩的年度报告,以增进公众及教育团体对爱迪生学校的了解。
答案:A,B,C,D
6.大多学者把()年启动课程改革实验的时间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起点,实际上,本次课程改革在()年便开始孕育。
A.1998年
B.1999年
C.2000年
D.2001年
答案:A,D
判断题
1.我国近代小学教育章程的开端的标志性文件是清政府颁布的《钦定蒙学堂章程》和《钦定小学堂章程》。
这是由张百熙奏请的。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2.1966年,以普罗登女士为主席的英国中央教育咨询委员会发表了名为《儿童和他们的初等学校》的调查报告。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3.《1988年教育改革法》被看作是英国1944年教育法颁布以来最重要的一项教育法,是英国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教育改革法案,具有深远意义。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4.1870年,英国国会颁布“初等教育法”,形成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与地方教育局相结合,
但以地方教育局为主的初等教育管理体制。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5.1958年,苏联颁布了《关于加强学校同生活的联系和进一步发展苏联国民教育制度的规定》,规定,初等教育仍为4年。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6.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三育两有”指的是在德育、智育、美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劳动者。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7.英国《费舍教育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初等教育的课程和评估设立了全国性的系统的体系,这表明英国在初等教育管理上开始加强中央权力。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8.我国近代小学开端的标志是盛怀宣在天津创办的“南洋公学”。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9.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次系统地论述了初等学校教育的特性、原理、原则、学制、组织及方法等。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10.初等教育并非是教育系统中最基础的部分,最基础的应该是幼儿园
的教育。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11.1972年制定的《补助印第安人教育法》,开支二亿四千二百万美元解决废除隔离和黑白并校的活动,凡自动而认真合校者领取大量补助费,抗拒者不得享受补助。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12.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初等教育不包括成人的初等教育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1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初等教育为第二级教育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14.俄罗斯小学教师培养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中等师范学院;第二层次是高等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系;第三层次则是在第二层次的基础上再学习一年。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15.我国初等教育的严重受挫阶段指的是“文革”中的“教育革命”(1966年——1976年)。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16.1870年英国国会颁布“初等教育法”建立了初等教育由国家和自愿协会共同承担初等教育学校的管理。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17.美国是由社区学院和普通大学合作培养小学教师的尝试。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18.1999年,英国资格与课程当局颁布了2000年新国家课程。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19.2003年,俄罗斯颁布了新《俄联邦教育法》。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案例分析题
1.美国四年制教育学士课程设置如下表所示:
分类学期小时
数
具体科目
普通教育
课程
40—44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
专业核心课程11—29
教育学导论、教育心理学、教育史、教育社会
学、教育哲学、教育测量等
学科教材教
法课程
12—29各科教材内容、儿童文学、小学教师
学术课程主修(主攻)
课程
14—15外语、理科课程等自由选修课
程
2—32
教育实习120—136
根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教师教育培养课程的看法。
答案:略
2.公平分配教育资源终结择校费
作者:于平
教育部部长周济昨日在教育部年度工作会议上说,教育部将从2005年
开始实施基础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以利于解决“择校”问题。
周济指出,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必须促进区域教育内部的均衡发展,首先是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
均衡发展。
在普及义务教育初期,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点学校,有利于快出
人才、出好人才。
现在,工作重点要有一个转移,要大力改造薄弱学校,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而解决“择校”问题(据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
择校费一直以来是中国教育的顽症,为解决这一问题,从中央到地方近
年来都出台过一系列的政策,如教育部出台的高中择校费“三限”政策;广州赋予中小学择校费合法性,由政府进行规范;许多地方一次次要求
严禁择校费等。
可以看到,这些政策虽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并没有根本解决择校费带来的教育不公,没有彻底根治择校过程中的权力寻租行为。
其实,解决择校费问题很简单———之所以会出现“择校”现象,正是因为不同学校之间存在硬件和软件的差距,如果把这些差距消除了,“择校”现象就基本不会发生。
所以,根治择校费,我们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
是对教育资源进行公平的分配,政府对学校的财政投入实行“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2005年的基础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是值得我们期待的,不过期待之余,我们也有些担忧,因为这样的工程实质是一个利益分配格局的重
新洗牌,是对教育发展理念的一个大变革,必须要解决许多棘手的问题。
问题之一:长期以来,我国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投入处于不足的状态,据有关资料,在全国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和基建支出中,高等教育所占
的份额1996年是21.79%,到2002年上升到23.55%,共增长了1.72个百分点。
这一比例在2000年达到最高,为25.17%;而同期,初级中学所占的比例从20.49%下降到18.52%.这就意味着,国家对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投入是教育总投入中的一块较小的蛋糕,这块小蛋糕当前保证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的正常投入已经非常吃力,如今又要从这块小蛋糕中再切出一块用于改造基础教育薄弱学校,这是不容易实现的。
所以,国家有必要在加大教育总体投入、保证高等教育需求的同时,也要考虑调整财政对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分配比例,为基础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提供物质保证。
问题之二:教育资源如何分配才科学、公平,这显然不能靠教育主管部门的单方面的判断,需要有个规则或标准来明确。
所以国家有必要考虑完善教育经费的拨款制度,制定基础教育的基本的拨款原则与拨款标准,
使教育拨款有章可循;同时要完善拨款程序,增加拨款的透明度,例如设立拨款委员会这样的独立监督和评估机构,合理地分配教育经费。
问题之三:扶持一个学校成为重点,这样的政绩是非常明显的,而对薄弱
学校进行改造,这样的政绩却不那么显性。
因此,要想保证地方官员在公平分配教育资源上能有积极作为,必须要对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标准进行修改,正如教育部部长周济所说,区域特别是城市内部教育的均衡发
展水平,今后应当成为衡量一个地方工作成效和教育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指标。
我们有必要把这样的指标转化为一个重要的政绩考核标准。
而这,显然不是教育部门一家所能完成的。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教育均衡发展这一问题的认识。
答案:略
论述题
1.谈谈你对择校运动的思考。
答案:选择学校运动根本目的是要运用市场方式重建公共教育体制,其具体目标是提高公共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充分满足各种教育需求。
与过去教育改革不同的是,它试图通过自由择校来引进竞争和市场机制,从而为初等教育的发展找到新
的动力——市场的力量。
在多样化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公立学校系统的垄断开始被打破,这促进了学校教育服务向多样化发展,学校教育服务体系开始从一种
“供给者”体系转向“需求者”体系。
2.“普九”、“两基”的意义何在?你对目前工作进展情况有什么看法和建设性的意见?
答案: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国基本扫除文盲(简称“两基”)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我国20世纪90年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基本工程,在整个教育工作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
在我们这样近13亿人口,经济、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大国实现“两基”,是一项极为复杂而艰巨、宏伟而光荣的事业。
在国家对“两基”工作的“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片规划、分类指导、分布实施”方针指导下,经过方方面面的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
3.试分析国际初等教育政策的发展趋势?(结合具体国家说明)。
答案:教育优先发展成为各国的共识;普及初等教育成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质量的提高与教育民主化进程同时推进。
(结合国家略)
4.结合实际谈谈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答案:发展包含着改革,改革孕育在发展之中;改革不断促进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动力;发展必须通过改革完成,改革的深化来自发展的证实。
(结合实际略)
简答题
1.简述协同教学的几种模式。
答案:典型模式;支持模式;嘉宾模式;平行模式。
2.简述我国学制改革发展的趋势。
答案:目前,我国初等教育学制并存着“五年制”和“四年制”两种形式,但是以“六年制”为主(约占60%),仍处于比较研究中。
但从长远来看,中国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基本学制。
但是,确立一个基本的学制,并不等于“一刀切”,而是以某种形式的学制为主其他多种形式并存,做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从我国建国以来的学制改革的实验教训看,从世界初等发展趋势看,从我国推进初等教育普及和提高全民素质看,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看,我国将会把初等教育学制统一成五年制,会以此为基本学制。
3.简述清代小学变化的原因。
答案:清政府立国不久就把对一般民众子弟的教育提到了议程上。
康熙四十一年以后,屡颁布设立“义学”的命令,“义学”开始比较多的出现在各级政府设立的小学的命令中。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清代的小学可谓集以往各类小学之大成,它既包含了以往各朝的社会、义学、乡学、乡塾、书塾、蒙学性质的书院等,也包含有本朝专门为内务府管员的幼小子弟和旗人兴办的小学。
4.简要概述韩国1995年新课程改革。
答案:1997年12月30日韩国教育部发布了1997-15告示,确定了第七次基础教育课程大纲,决定1998-2000年修订教科书、培训教师。
2000年3月小学一、二年级将实行新的教育课程,之后逐步在各个年级实行。
这次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培养主导21世纪世界化、信化时代的自律的富有创造性的韩国人。
其目标是培养富有健全人性和创造性的人。
内容是提高可以适应全球化、信息化的自我主
导的能力。
这次课程主要有两部分构成,即国民共同基本教育课程与高中选修中心的教育课程。
其中小学课程主要属于国民共同基本教育课程,由课程科目、能力培养活动和特别活动构成。
课程科目主要包括国语、道德、社会、数学、实科、体育、音乐、美术、外国语(英语)。
其中,小学一、二年级的科目是国语、数学、正确的生活、智慧的生活、愉快的生活和我们是一年级生。
能力培养活动包括学科能力培养活动和创造性能力培养活动。
特别活动则包括自治活动、适应活动、开发活动、服务活动、例行组织活动等。
5.简述我国初等教育目标改革的特点。
答案:基础性;时代性;全面性;针对性。
名词解释
1.《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
答案:《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1902年8月,清政府颁布了由张百熙起草的《钦定学堂章程》,史称《壬寅学制》。
这是我国近代第一个具有现代教育制度特点的学制。
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学制没有实行。
1904年清政府又颁布了由张之洞、荣庆、张百熙起草的《奏定学堂章程》,开始兴办新式教育。
这个学制即《癸卯学制》。
2.教育投资体制
答案:教育投资体制——是一个国家组织、领导和管理教育投资活动所采取的基本制度和主要方式、方法。
3.初等教育办学体制
答案:初等教育办学体制——指初等教育领域内办学的主体,办学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方式,以及由此带来的办学模式的变化特点。
4.《国防教育法》
答案:《国防教育法》——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为应对这一挑战,美国于1958年颁布了<<国防教育法>>。
法案的中心内容即由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育经费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科技人才。
5.双重进度计划
答案:双重进度计划——把传统的分科制与独班制结合起来的一种做法,具体地说,就是对学生同时进行两种分组,半天按能力分组,学习语音、词汇、拼写、语法、阅读、社会知识等必修课程;在剩下半天内,则不分级,学习数学、科学、艺术、外语等选修课。
6.义务教育
答案:义务教育——是指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这种教育要求社会、学校予以保证,对儿童既是应享受的权利,又是应尽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