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选穴--简版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降压歌高血压病不可怕,三个穴位搞定它;太溪太冲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
坚持按摩两月余,终生抛弃降压药。
若添杞菊地黄丸,降压明目祛肝火。
感冒歌感冒发烧司空见,吃药打针家常饭;肺俞拔罐按风池,降服感冒弹指间。
耳鸣歌两耳嗡嗡听力降,肝火肾虚两堵墙;太冲行间和听会,三穴联扑肝火旺。
若因肾虚耳鸣响,太溪耳门威力强;坚持按揉六七天,肾气充盈消症状。
哮喘歌哮喘本是外邪侵,好发三夏与冬春;预防为主抓关键,补气防感防过敏。
哮喘痛苦在复发,治本重在补气血;刺激合谷和肺俞,补足气血哮喘傻。
冬春哮喘由风寒,注重温阳即了然;艾灸关元足三里,脾俞拔罐太溪按。
夏季哮喘因暑湿,按揉合谷足三里;肺俞印堂阴陵泉,按摩一季哮喘离。
性福歌人体自有威而刚,性福何须求药方;肾俞关元阴陵泉,坚持按摩就壮阳。
阳萎早泄羞难言,气血不足是关键;关元气海足三里,按摩令尔挺而坚。
心绞痛歌老年最怕心绞痛,稍有不慎就丧命;电话呼救很必要,按摩郄门奏神功。
排毒歌人体排毒膀胱经,殷门委中要畅通。
坚持按摩促宣泄,毒素排出一身轻。
舒肝排气歌郁闷焦虑莫担心,太冲行间为功深。
每晚按摩五分钟,冲天怒气不伤身。
减肥歌心脑肝胆糖尿病,肥胖开路是先锋;人身自有减肥药,别听广告瞎折腾。
中脘天枢两穴位,饭后按摩三分钟。
睡后起前勤摩腹,腰身苗条赛明星。
惹上肥胖莫心耽,穴位刺激功效显;吃点自制二陈散,疗效巩固不反弹。
注:二陈散配方:半夏、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
按此比例,磨细混合,或制成胶囊即可。
糖尿病歌得了糖尿不可怕,云苓泡水当茶喝;再配四个天敌穴,消渴顽症定能克。
上消燥热伤肺腑,口渴多饮小便多;按摩鱼际和太溪,胰俞拔罐十分钟。
中消胃燥津液伤,口渴尿多便秘常;调理中消补胃阴,胰俞内廷太溪强。
祛除热邪内廷功,一天两次按摩通;上午起就未经旺,迎头痛击效最明。
颈椎好了歌何因导致颈椎痛骨骼肌肉不平衡;刺激风府手三里,一朝疼痛无踪影。
最全人体穴位图及常见病按摩手法(带图)

人体穴位全图附加: 人体12个重要穴位(从上到下)1、合谷穴。
合谷穴的取穴:用另一指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根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
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头面上的病,象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
在按摩时,两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钟一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
2、少商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根后1分许。
用手指甲点压有痛感处。
属于手太阴肺经。
用于辅助治疗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效果良好,还常用于治疗咳嗽、感冒发热、肺炎等。
按摩手法:用手指甲切压1-2分钟。
3、神门穴:位于掌小指侧腕横纹尺端稍上方凹陷处,属于手少阴心经。
功能:安心宁神,常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心慌心跳等症。
可用“贴膏法”:一般活血止痛膏均可,剪成一元硬币大小,晚餐后贴于净后神门穴处,次晨取下,可辅助治疗失眠症。
4、内关。
位于腕横纹上两寸,在掌长肌腱和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就是从手腕横纹向后量三横指,在两筋之间取穴。
内关穴属心包经,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心系实则心痛”。
所以古典的经络学说早就把心脏病和心包经的内关穴联系起来,千百年来无数的例证证明针刺和按摩心包经的内关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另外,由于心包经起于胸中,所以针刺和按摩内关穴对呼吸系统的疾病,如: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疑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和按摩合谷穴一样,我们建议,按压内关穴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垂直在内关穴上,指甲的方向要竖向,和两筋平行,指甲要短,以指尖有节奏地按压并配合一些揉的动作,要有一定的力渡,使按摩内关穴产生一定的得气感觉,最好要使酸、麻、胀的感觉下传到中指,上传到肘部,这样才有较好的效果。
5、后溪穴:位于手掌上横纹(手掌最上面一条横纹)尽头处,即小指弯与手掌成90度时,横纹尽头突出最高处。
各种疼痛的针灸治疗穴位《配图片》超好用哦

各种疼痛的针灸治疗穴位《配图片》超好用哦
今天分享一个超有用、超全面的东西——各种痛症的针灸治疗(歌赋),而且都是只选一两个穴位哦。
1.腕痛太溪肘阴陵
手腕痛,针刺太溪穴(手腕与脚踝相应)
手肘部痛,针刺阴陵泉(肘部与膝部相对应)2.肩刺条口中渚颈
肩部疼痛,针刺条口穴
颈部疼痛,针刺中渚3.背痛内环腰印上
此句涉及两个穴位,内环穴、印上穴。
现在的针灸书上基本上见不到这两个穴位,有说印上穴为印堂穴上一寸,又有说印上穴即是人中穴。
无从考究,故不解释。
4.手麻后溪透劳宫
劳宫分内、外劳宫,内外相对。
常见疾病的穴位治疗-掉发、白发、发色干枯、毫无光泽

常见疾病的穴位治疗-掉发、白发、发色干枯、毫无光
泽
1)百会穴解决脱发烦恼的第一要穴。
百会穴位于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方法:以手握空拳,用急速、间歇性手法敲打点压百会穴,每次5分钟左右;
经常按揉百会、合谷和大椎这三个穴位,能让阳气得以更好的保持,不仅不容易掉头发,而且也不会太早生白发,并避免头发过早发色干枯、毫无光泽。
2)按摩涌泉穴:
当人们肾虚精亏时,头发就会变白、脱落。
位于脚心的涌泉穴,是肾经的穴位,中医喻其为“水之源头”,具有补肾安神的作用,坚持按摩涌泉穴,会使头发的养护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它对防止头发早白和脱发的功效并不亚于百会穴。
3)“鸣天鼓”,即手捂耳时,用手指肚敲打头部,可健脑护发。
46种常见疾病穴位按摩方法与图解(促进荷尔蒙的分泌的都有)

46种常见疾病穴位按摩方法与图解(促进荷尔蒙的分泌的都有)1.扁桃腺疼痛指压“合谷”对于治疗扁桃腺疼痛非常有效,合谷穴不仅能治扁桃腺疼痛,对于牙痛、高血压、面疱也很有效。
“合谷”是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
2.治疗便秘的穴位与指压法先卧在床上,放松全身肌肉,在第4、5腰椎中间向左右二指幅处强压到稍有疼痛感。
由于此处能刺激大肠,使大肠机能活泼,因此能治好任何便秘。
指压时先深吸一口气,一面强压一面吐气,6秒钟后将离开,恢复自然呼吸,如此重复5-10次(请人代劳时,采用同样的呼吸法)。
3.治疗出汗的穴位与指压法汗是由肾经与膀胱经支配。
所以,称为“阴谷”即在膝盖关节内侧5厘米左右上方的穴道与称为“肾俞”即在第2腰椎左右2厘米处的穴位,对治疗多汗症非常有效。
阴谷能够缓和冲击肉体性、精神性的变化,更是有助于回复的穴位,肾俞穴是对因泌尿系统等不正常所引起的疾病,具有治疗效果的穴道。
4.治疗低血压的穴位与指压法在感到头重、头昏脑胀时,稍微强力的指压叫“百会”的穴位。
“百会”在头的最上部之中心,将两手的中指置于其上,缓缓吐气,强力按压6秒钟,如此反复5次,血液循环会变为良好。
另外,当全身慵懒、手脚冰泠、目眩、站着时头发晕时,在脚踝附近有两个穴位,可以达到效果。
此穴位是在脚踝的正后面。
用大拇指及食指抓住这两个点,以与前面同样的要领强力按压6秒钟,反复做20次。
5.治疗风湿疼痛的穴位及指压法治疗上半身疼痛,以指压“外关”和“内关”最有效。
“外关”位于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
“ 内关”位于“外关”的反面。
治疗下半身疼痛以指压“百里”最有效。
指压上述穴位时,必须左右交替,一面吐气一面压6秒钟,如此重复10次,每天操作数次。
如果患处肿胀、发炎的话,不可压患处,而只在患处附近缓缓的压即可。
6.治疗感冒的穴位及指压法穴位是在颈后侧称为“大椎”之处。
挺直身体、颈部向前倾,在颈根处有块隆起的骨。
在此隆起骨中,最接近颈部上面的骨称为第7颈椎、其下降之骨(第一胸椎)间凹洼的中心,即是称为“大椎”的穴位。
常规疾病中药穴位贴敷疗法.doc

常见疾病中药穴位贴敷疗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疗法)1、强直性脊椎炎(白芥乳没膏灸):用热醋贴敷穴位30分钟,然后每穴贴花生米大小药糊1块,用肤疾灵固定,每次贴12小时,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0天。
取穴:夹脊穴,风寒配风门、17椎下,风湿配大椎、阴陵泉,顽痹配膈腧、命门、腰阳关。
2、颈椎病(花蛇乳没肉桂粉灸):取药2-4g,用肤疾灵固定,3天换药一次,7次为1疗程。
取穴:颈夹脊穴、大抒、大椎,风寒配风门、肩井、阳陵泉,肝肾亏虚配肾俞、肝腧、太溪,头晕头痛配百合、太阳,列缺。
3、腰椎间盘突出症(复方透骨乳没膏灸):取2-4g药膏,用肤疾灵固定,每日换药1次,12天为1疗程。
取穴:夹脊穴、肾俞、大肠俞、阳陵泉、昆仑、腰阳关。
4、腰肌扭伤(斑蝥白芥膏灸):取2-4g药膏,用肤疾灵固定,一次3-4个穴位贴敷,24小时去除贴敷,可见局部出现蚕豆大水泡,刺破,放液,外搽紫药,3天后重复治疗。
取穴:肾俞、大肠俞、委中、阿是穴,寒湿配腰阳关、关元,气滞血瘀配期门、膈腧,湿热流注配三焦腧、阴陵泉。
5、肩关节周围炎(斑蝥灸):根据病情0.5-2小时,局部起泡,产生灸疮,每次选1-3穴位。
多选肩部穴位。
取穴:肩髃、肩髎、臂臑,疼痛加肩井、肩贞、天宗、肌肉萎缩加曲池、足三里。
6、慢性咳嗽(斑蝥膏灸):敷药7天后取下,每次取3-5个穴位,1次为1疗程。
疗程视情况定。
取穴:列缺、肺俞、大椎、天突,风寒配外关、风门,风热配尺泽、曲池。
虚咳配孔最、气海,寒湿配阴陵泉、脾腧,肝火配太冲、阳陵泉,肾虚配肾俞、涌泉。
7、高血压(复方白芥胆南星膏灸):每日1次,2周1个疗程,一般1周有效,可连续5-6个疗程,以巩固疗效。
取穴:曲池、神阙、涌泉、痰浊中阻配内关,阴阳两虚配肾俞、关元,阴虚阳亢配太冲、太溪、气血亏虚配三阴交、足三里。
8、坐骨神经痛(斑蝥灸):敷灸0.5-2.5小时,灸至皮肤发红为度。
取穴:环跳、阳陵泉、委中、昆仑。
针灸治疗80穴位全解

针灸治疗80穴位全解针灸治疗篇主治歌诀1.尺泽:咳喘咽痛咯血肺,中暑吐泻儿惊风,肘臂挛痛局部病。
2.孔最:咯血咳喘咽肿痛,肘臂挛痛局部病。
3.列缺:咳喘咽痛肺系病,头项齿痛口眼歪。
4.鱼际:咳血咽痛肺失音,小儿疳积为第一。
5.少商:肺系实热热痛衄,昏迷癫狂少商寻。
6.商阳:五官齿咽热昏迷。
7.合谷:头目口齿鼻耳官,经闭滞产外感热。
8.手三里:上肢不遂臂无力,齿痛颊肿腹痛泻。
9.曲池:上肢热病高压癫,胃肠五官皮外科。
10.肩髃:上肢不遂肩臂痛,隐疹特色肩髃寻。
11.迎香:胆蛔口歪鼻塞衄。
12.地仓:口歪流涎三叉痛13.下关:齿病三叉口眼歪,耳鸣耳聋聤耳疾。
14.头维:头痛目眩与目痛。
15.天枢:痛胀秘泻痢疾肠,痛经经乱妇科病。
16.梁丘:下肢不遂膝肿痛,急胃乳痈与乳痛。
17.犊鼻:屈伸不利并膝痛,下肢麻痹关节病。
18.足三里:胃肠虚劳乳肠痈,癫狂神志肢痿痹。
19.条口:下肢痿痹与转筋,臂膀疼痛脘腹痛。
20.丰隆:头痛眩晕癫狂痰,腹胀便秘肢痿痹。
21.内庭:热病鼻咽齿五官,吐酸泻痢便秘肠,跖趾节痛足背痛。
22.公孙:痛吐泻痢胃肠病,失眠心狂气冲心。
23.三阴交:妇科产科脾胃虚,遗精阳痿遗尿泌,心悸失眠高血压,阴虚诸症下肢痿。
24.地机:经乱痛经妇崩漏,腹痛腹泻脾胃病,脾不运水癃水肿。
25.阴陵泉:水肿黄疸腹胀泻,小便不利与膝痛。
26.血海:经乱痛经与经闭,隐疹湿疹丹毒皮。
27.通里:暴喑舌强心悸忡,腕臂疼痛局部病28.神门:痛烦惊忘眠呆癫,胸胁疼痛高血压。
29.后溪:头项腰背指肘臂,耳目疟疾癫狂痫30.天宗:肩背损伤肩胛痛,气喘莫忘取天宗。
31.听宫:鸣聋聤耳与齿痛。
32.攒竹:眉棱头痛目睑病,呃逆治疗效果奇。
33.天柱:后头项强肩背腰,鼻塞癫狂与热病。
34.肺俞:咳喘咯血肺系病,阴虚盗汗骨蒸热35.膈俞:呕吐呃逆喘吐血,贫血潮热与盗汗,皮肤瘙痒如隐疹。
36.胃俞:痛吐胀鸣等胃疾。
37.肾俞:肾虚晕鸣聋腰酸,痿泄不育与遗尿,经乱带下不孕症。
常见疾病理疗穴位

常见疾病理疗穴位失眠神门、风池、大椎、内关
高血压1、太冲、太溪;2、足三里、曲池
糖尿病1、足三里、内关(梁门、天窗)
2、太溪、内廷
3、鱼际、太溪、血海
低血压足三里、关元
腰椎间盘突出1、三焦俞、气海俞;2、肾俞、关元俞3、腰阳关、名门
腰痛1、双腰眼2、腰俞、委中
3、腰阳关、委中
4、腰阳关、大椎
5、双肾俞
手麻、手指不能曲张1、曲池、阳池
手臂疼痛1、手五里、阿是穴;2、曲池、臂臑
肩膀痛1、双肩井;2、肩井、大椎
小腿抽筋1、承山、委中
腿麻1、足三里、风市;2、承山、委中
脚跟痛1、委中、悬钟
坐骨神经痛1、(环跳)腰阳关、承山;2、环跳、风市
膝关节疼痛双膝眼
静脉曲张1、阴包、三阴交
感冒1、大椎、合谷2、肺腧、风池(感冒发烧);3、大椎、天突(感冒咳嗽)
颈椎病1、哑门、大椎2、风府
肺气肿1、膻中、内关;2、云门
咽喉炎、咳嗽1、天突、少商;2、天突、肺俞
气管炎、气喘、哮喘1、云门;2、天突、太渊
胃疾病1、足三里、中脘;2、双足三里
前列腺关元、气海、支沟
妇科病三阴交
便秘天枢
头痛、头晕1、风池、合谷
耳鸣1、太溪、耳门(肾虚);2、太冲、行间、听会(肝火旺)
五官疼痛双合谷
眼疾病1、养老穴;2、合谷穴
帕金森1、曲池、内关、天窗、缺盆
脑梗1、缺盆、天窗、百会
肩周炎1、肩髎、肩髃2、肩贞、肩髃;3、肩井
心脏疾病1、内关(晚上7:00--9:00最佳)2、中冲
3、劳宫。
常见病针灸穴位及取穴方法

常见病针灸穴位及取穴方法一、中风(一)、中经络:半身不遂:肩髃、曲池、合谷、环跳、足三里,口眼歪斜:地仓、烦车、攒组、攒竹、合谷。
肩髃:定位:在锁骨肩峰端下缘当上臂向前外方抬举时呈现凹陷处取穴。
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艾条灸10-20分钟。
曲池:定位:屈肘成正角在肘窝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之中点处取穴。
直刺1-1.5寸。
艾炷灸3-7壮,艾条灸10-20分钟。
合谷:定位: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堂骨中央的桡侧取穴。
直刺0.6-1寸。
艾灶灸1-3壮,艾条灸5-10分钟。
环跳:定位: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的后上方。
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连线上,外1/3与内2/3交界处取穴。
直刺2-3寸。
艾炷灸5-10壮,艾条灸10-30分钟。
足三里:定位:在犊鼻(髌骨下沿,髌韧带外侧凹陷中)下三寸,距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取穴。
直刺1-3寸。
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地仓:定位:在巨髎(目正视,瞳孔直下,平鼻翼下沿处)直下方,口角外侧旁开0.4寸。
向颊车横刺1-2寸。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颊车:定位: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当咬紧牙齿时,在咬肌的隆起最高点处取穴。
直刺0.3-0.5寸。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攒竹:定位:在眉毛内侧端,当内眦的直上方取穴。
向下斜刺0.3-0.5寸。
艾条灸1-3分钟。
(二)中脏腑: 闭证:人中、太冲、丰隆、劳宫脱证:关元、神阙、三阴交、命门人中:定位:在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取穴,针尖稍向上斜刺0.3-0.5寸。
禁灸。
太冲:定位: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取穴。
直刺0.5-1寸。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丰隆:定位:条口穴(足三里下5寸)外上方1寸,胫骨与腓骨之间取穴。
(即在外踝上8寸处)直刺1-1.5寸。
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劳宫:定位:仰掌,在掌心横纹中,第三、四掌骨之间,靠第三掌骨处取穴。
常用病例施灸取穴参考表(完整版)

过敏性鼻炎 迎春、印堂、合谷、内关
气短倦息、懒言自汗:风门、肺俞; 腰膝酸软:命门、肾俞; 消瘦讷呆:脾俞、足三里。
用法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 每日1次,7次1疗程。 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钟, 每日1-2次,5次1疗程。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 每日1次,7次1疗程。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 每日1次,10次1疗程,灸至胎位转正 为止。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 每日1次,10次1疗程。
科
失眠症 百会、神门、安眠、三阴交
头晕脑胀:风池、印堂; 心烦多梦:心俞、肾俞; 急燥焦虑:太冲、阳陵泉; 顽固失眠:涌泉、华佗夹背; 体质虚弱:关元; 易惊醒:足窍阳。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 每日1次,睡前施灸,5-7次1疗程。
风湿性 关节炎
大椎、足三里、阴陵泉、阿是穴
血沉快:隔俞、阳陵泉; 急性期:至阳、灵台、督脉上压痛点; 肩关节痛:肩禺、肩髎; 肘关节痛:曲池、手三里、少海; 腕关节痛:阳池、合谷、外关; 髋关节痛:环跳、风市。
发热头痛:曲池、外关; 张嘴疼痛:下关、合谷。
发热:曲池、合谷; 久咳:肺俞; 体弱;足三里
呕吐:内关; 肠鸣;公孙,丰隆; 腹痛:中脘、梁丘。
高热:曲池、大椎; 痰多;列缺、丰隆; 牙关紧闭:颊车、下关; 角弓反张:风池、身柱。
小儿麻痹症
上肢瘫痪:肩髃、曲池、外关; 下肢瘫痪:环跳、阳陵泉、绝骨。
曲池、合谷
迎风泪,清稀:肝俞、肾俞; 泪枯浊热感;合谷、行间、隐白。
头晕头胀:风池、童子髎、攒竹; 气血不足;脾俞、足三里、神门; 腰膝酸软:肝俞、肾俞、太溪。
口苦咽干:外关、行间; 胁痛:阳陵泉、丘墟。
恶心呕吐:丰隆、中脘; 神疲乏力:肾俞、足三里。
20种病例的针灸用穴及技术手法,高清图示范,太好了

20种病例的针灸用穴及技术手法,高清图示范,太好了1、感冒穴:大椎。
操作:刺血后拔罐,炙法。
主治:感冒、流感或预防。
2、止咳穴:孔最。
操作:快速提插捻转,1-1.5寸。
主治:咳嗽、咳血、支气管哮喘。
3、哮喘穴:鱼际。
操作:向劳宫方向刺,捻转,1寸。
主治:哮喘、支气管炎。
4、退热穴:曲池。
操作:提插,1.5寸。
5分钟行1次针,留30分钟。
不退热加大椎刺血。
主治:发热、感冒发热、高热惊厥。
、操作:0.5寸,斜向上刺,泻法,醒后留5-10分钟。
主治:昏迷、休克、晕厥、小儿抽风、失语、中暑等。
6、中暑穴:少商。
操作:刺0.3-0.5分,捻转,泻法,留10-15分钟,发热大汗可放血2-3滴。
主治:中暑、中风昏迷。
7、醒脑穴:太阳。
操作:刺0.5-0.8寸,強刺激。
主治:神志不清,昏厥。
8、面抽穴:颧髎。
操作:直刺0.5-1寸,泻法。
主治:面肌痉挛,面肌抽搐。
9、面瘫穴:下关。
操作:直刺1-1.2寸,泻法。
加配鱼腰、四白、颊车更好,火盛患侧耳尖放血,寒盛加鱼际、四白、太阳等。
主治: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
10、偏瘫穴:率谷。
操作:健侧刺0.5-1寸,平刺,提捻。
主治:脑中风偏瘫、偏头痛。
“免费学中医”活动开启,转发本篇文章到朋友圈或者今日头条,私信作者“头条领课”,可免费获得600余分钟高清视频,20余种珍藏实战技巧。
11、脑缺血穴:风池。
操作:刺2寸,捻转,留30分钟。
主治:脑供血不足。
12、尿频穴:太溪。
操作:刺0.-1寸,平法。
主治:尿频或尿液次数增多。
13、降糖穴:胰俞。
操作:斜刺1.5寸,泻法,留30分钟,配三阴交、脾俞、足三里、神门、肾俞。
主治:糖尿病、血糖过高。
14、降脂穴:丰隆。
操作:直刺2寸,提插泻法,留30分钟。
主治:高脂血症,肥胖。
15、偏头痛穴:太冲。
操作:斜向足跟刺1.2寸,泻法。
主治:偏头痛。
16、失眠 I 穴:大陵。
操作:斜向手心刺1寸,捻或提。
主治:思虑过度引起失眠,精神性失眠实证,泻大陵。
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

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一、中风后遗症:1、半身口眼涡斜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处方:地仓颊车合谷太冲随证配穴:牵正、人中、阳白、下关。
经验法:取牵正、地仓、颧、阳白四穴,运针至滞针后牵引,以患侧面颊潮热为宜。
二、眩晕(附:高血压)1、气血不足:以培补脾胃为主,用补法、灸法。
脾俞足三里气海白会可配伍膈俞、风池。
2、肝阳上亢:以清潜肝阳为主,用泻法。
风池肝俞肾俞行间侠溪3、痰湿中阻:以运脾化痰为主,用平补平泻,可灸。
丰隆中脘内关解溪头维水针:(1)合谷太冲(2)内关风池可用VitB12100微克0.5毫升,隔日注射一次。
耳穴:肾神门枕内耳脑高血压:(1)曲池足三里(2)风池太冲配穴:头痛:印堂太阳失眠:神门心悸:内关三、头痛:1、风邪袭络:按部位分经取穴,用泻法,留针。
颠顶部:百会行间通天阿是穴前头部:上星头维合谷阿是穴侧头部:率谷太阳侠溪阿是穴后头部:天柱风池昆仑阿是穴2、肝阳上亢:取足厥阴、少阳经穴为主,用泻法。
风池百会侠溪行间3、气血不足:取任、督脉经穴和背俞穴为主,用补法、并灸。
百会气海肝俞脾俞肾俞合谷足三里4、血淤阻络:参照1取穴,用泻法、留针,或点刺出血。
耳穴:枕额脑神门四、三叉神经痛:五、面瘫:以手、足阳明经为主,手、足少阳经为辅。
采用局部近取与循经远取相结合的方法。
初起宜浅刺,一周后可予透刺或斜刺。
1、不遂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
处方:上肢肩隅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随证配穴:上肢轮取肩、后溪等;下肢取血海、委中太溪等风池翳风颊车地仓合谷太冲配穴:鼻唇沟平坦:迎香鼻中沟歪斜:人中颏唇沟歪斜:承浆目不能合:攥竹阳白面颊板滞:四白经验法:取牵正、地仓、颧、阳白四穴,运针至滞针后牵引,以患侧面颊潮热为宜。
水针:VitB1100mg或VitB12100ug注射翳风、牵正,每日或隔日。
六、痹证(附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处方:行痹:膈俞血海;痛痹:肾俞关元;着痹:足三里商丘:热痹:大椎曲池。
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

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一、头部疾病(一)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配肾关,留针45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
(书) 2、针灵骨,立可缓和头痛。
3、太阳两穴配灵骨立止(太阳两穴分别在小指掌面第一、二节正中,灵骨穴在拇指与食指的掌骨间)[巳经验证](二)偏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效甚佳。
2、针中九里(风市)、效果亦佳。
3、点刺三重、四花立可止痛。
4、太阳部位疼痛针金门效果甚佳。
5、指三重(手背,无名指第二节外侧四分法取穴三穴)6、侧三里(足三里后1寸)、侧下三里(侧三里2寸)(三)前头痛: 1、针火菊立止头痛。
2、眉棱骨痛:针火菊立效。
3、点刺四花中效果亦佳。
(四)后头痛: 1、冲霄放血立止头痛。
2、针正筋、正宗效果亦佳。
(五)头痛、头胀、久年头痛:脚背六溪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解溪穴下1寸为上溪穴,其下1寸为下溪穴,上下溪左右旁开各1寸分别为内溪、外溪、前溪、水溪穴,共6穴)(六)眉棱骨痛:火连(第一跖骨内侧,距趾跖关节2寸处)火菊(第一跖骨内侧,距趾跖关节3 寸处)(七)感冒头痛: 1、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取穴) 2、二角明(手背,中指第一节中央线上三分法取两穴、向下斜刺) 3、头晕:感冒头痛: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进针)配灵骨大白 1、高血压头晕,先在背部五岭点刺放血,再针火硬可立降血压,并止眩晕。
(书) 2、脑贫血头晕,针通关、通山、通天。
(八)正脑三穴:主治:脑鸣、脑神经痛,咳嗽不止(立即见效)取穴:(77-1)足后跟筋正中央,正脑一穴距足后跟4.5寸,也就是距正筋穴上1寸,正脑二穴、三穴相距各2寸。
二、眼部疾病(一)视力模糊: 1、高血压引起的眼花,先点刺五岭,再针下三皇。
2、针明黄,留针,捻转即愈。
配复溜效更佳。
(二)麦粒肿: 1、针灵骨,左右交刺一次即愈。
2、脾俞、胃俞点刺出血亦佳。
(三)目赤: 1、耳尖放血,效果甚佳。
常见疾病的穴位治疗-糖尿病——按摩然谷穴

常见疾病的穴位治疗-糖尿病——按摩然谷穴
糖尿病在中医上称为“消渴”。
糖尿病患者晚上睡觉时往往会觉得口干舌燥、内心烦乱,许多人在夜间不得不备上一杯白水用来解渴。
现在,你只要在睡前刺激下然谷穴就可以了。
然谷穴有个功效,那就是受到刺激以后,会使口中分泌大量的唾液,口干舌燥的症状也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
还有,糖尿病患者之所以会感到内心烦乱,是因为心火太大。
刺激肾经上的然谷穴就可以将肾水引下来,晚上睡觉也就会踏实许多。
糖尿病人为了控制病情,大把大把地吃药,为了药效,也是不吃这个少吃那个。
年轻的时候,想吃没得吃,如今有了吃的吧,却又不能吃。
尤其是糖尿病,一切酸甜软烂的东西都要忌口,就怕一个不对头了,会影响疗效。
推荐一个辅助治疗糖尿病的穴位——然谷穴。
操作方法:然谷穴时在内踝骨往前斜下方2厘米处有个高骨,高骨的下缘。
但是这个位置的精气埋藏得较深,所以在刺激时一定要用力。
用力按双侧然谷穴,当感觉有酸胀感时再松开,再按下去,再松开。
如此反复10~20次。
当酸胀感再也不退去的时候,火候就算到了。
记得,双脚上的然谷都要进行按摩。
可起到减轻症状的效果。
常见疾病的穴位治疗-胆病

常见疾病的穴位治疗-胆病
1)排石偏方:
南瓜曼泡水喝治结石秘方,是我家祖传秘方,可排肾结石、膀胱结石、胆结石,一般服药后3至4日即开始排石,将结石化为粉末状排出,也有化为颗粒状从尿道排出,做多不超过7日会全部排出,被治愈的病人经医院CT检查,医生们都拍案叫绝。
南瓜曼一次量
100--150克(干品),洗净切碎,放入暖水瓶中,用开水浸泡。
一天浸一热水瓶,随喝随添水,平时当水喝,尽量多喝,每天可饮两水瓶,喝到第四、第五天开始排石,第六天小便伴有粘稠状尿液排出,这证明结石已经排完,经医生检查后确定。
2)胆绞痛:按摩胆经上的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手法:囊炎、胆结石发作时,右上腹可发生剧烈绞痛。
病人可在右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1寸凹陷处的阳陵泉穴上,用大拇捂持续授摩2分钟钾,可获良好止痛效果。
3)核桃仁治胆结石:香油(芝麻油)500克,核桃仁500克,冰糖500克,装盆,上锅蒸(冰糖化为止)。
蒸好后分九份,每天服一份。
4)晨服苹果治胆囊炎:每天清早空腹吃一个苹果,隔半小时后再进餐。
一年365天,天天如此。
注意,千万要连皮一起食用。
一老者患胆囊炎久治不愈。
后听从一老中医指点,服用苹果偏方,病愈至今未复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高血压病1,肝阳上亢主穴太溪肾俞京门三阴交太冲风池侠溪配穴目赤,加关冲放血。
2,痰浊中阻主穴足三里丰隆阴陵泉太白中脘内关配穴便溏,加天枢。
3,气血亏虚主穴膈俞血海心俞脾俞肝俞足三里膻中百会中冲配穴灸肝俞肾俞气海4,肾精不足主穴肾俞太溪绝骨三阴交脾俞胃俞足三里命门头维配穴心悸,加内关;少寐,加神门;耳鸣,加听宫。
二、消渴/糖尿病治法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以背俞穴、足少阴经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胰俞肺俞脾俞肾俞三阴交太溪配穴上消者,加太渊、少府;中消者,加内庭、地机;下消者,加复溜、太冲。
烦渴、口干舌燥者,加廉泉、承浆或金津、玉液;多食善饥者,加合谷、上巨虚、丰隆、中脘;便秘者,加天枢、腹结、阳陵泉、大敦;多尿、盗汗者,加复溜、关元;阴阳两虚者,加关元、命门;合并视物模糊者,加光明、头维、攒竹;头晕者,加上星;上肢疼痛或麻木者,加肩髃、曲池、合谷;下肢疼痛或麻木者,加风市、阴市、阳陵泉、解溪;皮肤瘙痒者,加风池、大椎、曲池、血海、照海。
三,颈椎病主穴风池、颈夹脊、天柱、肩井、后溪、合谷、外关。
肝肾不足者,加太溪、足三里。
太溪、足三里用补法,余穴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
四、漏肩风漏肩风(omalgia)肩关节周围炎(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治法通经活络,祛风止痛。
以局部阿是穴及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配穴手太阳经证者,加后溪;手阳明经证者,加合谷;手少阳经证者,加外关。
外邪内侵者,加合谷、风池;气滞血瘀者,加内关、膈俞;气血虚弱者,加足三里、气海。
五、腰痛治法活血通经。
以局部阿是穴及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腰眼阿是穴大肠俞委中配穴寒湿腰痛者,加腰阳关;瘀血腰痛者,加膈俞;肾虚腰痛者,加肾俞、命门、志室。
六、坐骨神经痛治法通经止痛。
以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大肠俞、肾俞、环跳、委中、阳陵泉、悬钟、水沟。
肾俞用补法,余均用捻转提插的泻法,以沿腰腿部足太阳、足少阳经向下放射感为度,不宜多次重复。
七、风湿性关节炎治法急性期祛风泻热,通络止痛;慢性期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主穴局部经穴、阿是穴。
急性期,加风池、大椎、曲池、血海、委中,可刺络出血拔罐;慢性期在局部穴位针刺加艾灸。
八、失眠治法调理蹻脉,安神利眠。
以手厥阴经、督脉穴和八脉交会穴为主。
主穴照海申脉神门印堂四神聪配穴肝火扰心者,加行间、侠溪;痰热内扰者,加丰隆、内庭、曲池;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足三里;心肾不交者,加太溪、水泉、心俞、脾俞;心胆气虚者,加丘墟、心俞、内关;脾胃不和者,加太白、公孙、内关、足三里。
九、心悸/心律失常治法调理心气,安神定悸。
以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内关郄门神门厥阴俞巨阙配穴心胆虚怯者,加胆俞;心脾两虚者,加脾俞、足三里;阴虚火旺者,加肾俞、太溪;水气凌心者,加膻中、气海;心脉瘀阻者,加膻中、膈俞;善惊者,加大陵;多汗者,加膏肓;烦热者,加劳宫;耳鸣者,加中渚、太溪;浮肿者,加水分、中极。
十、泄泻/腹泻(1)急性泄泻治法除湿导滞,通调腑气。
以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配穴寒湿者,加神阙,可配合用灸法;湿热者,加内庭;食滞者,加中脘。
(2)慢性泄泻治法健脾温肾,固本止泻。
以任脉、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神阙天枢足三里公孙配穴脾虚者,加脾俞、太白;肝郁者,加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命门。
十一、便秘治法调理肠胃,行滞通便。
以足阳明、手少阳经穴为主。
处方天枢支沟水道归来丰隆第一节头面躯体痛证一、头痛(1)外感头痛治法祛风,通络,止痛。
以督脉、手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列缺百会太阳风池配穴阳明头痛者,加印堂、攒竹、合谷、内庭;少阳头痛者,加率谷、外关、足临泣;太阳头痛者,加天柱、后溪、申脉;厥阴头痛者,加四神聪、太冲、内关;风寒头痛者,加风门;风热头痛者,加曲池、大椎;风湿头痛者,加阴陵泉。
(2)内伤头痛①实证治法疏通经络,清利头窍。
以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百会头维风池配穴按头痛部位配穴同上;肝阳上亢者,加太冲、太溪、侠溪;痰浊头痛者,加太阳、丰隆、阴陵泉;瘀血头痛者,加阿是穴、血海、膈俞、内关。
②虚证治法疏通经络,滋养脑髓。
以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百会风池足三里配穴按头痛部位配穴同上;血虚头痛者,加三阴交、肝俞、脾俞;肾虚头痛者,加太溪、肾俞、悬钟。
二、偏头痛治法熄风化痰,通经止痛。
以足厥阴及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太冲、足临泣、外关、丰隆、头维、风池、天柱、率谷、角孙。
当发作时要以远端穴为主,并先刺,行较强刺激的泻法。
诸穴均用泻法。
三、落枕1.基本治疗治法调气活血,舒筋通络。
以局部阿是穴及手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落枕穴阿是穴肩井后溪悬钟配穴风寒袭络者,加风池、合谷;气血瘀滞者,加内关及局部阿是穴点刺出血;肩痛者,加肩髃、外关;背痛者,加天宗。
四、痹证治法通痹止痛。
以病痛局部穴为主,结合循经选穴。
主穴阿是穴配穴行痹者,加膈俞、血海;痛痹者,加肾俞、关元;着痹者,阴陵泉、足三里;热痹者,加大椎、曲池;根据部位循经配穴。
五、扭伤治法祛瘀消肿,通络止痛。
以受伤局部腧穴为主。
主穴腰部:阿是穴肾俞腰痛穴委中踝部:阿是穴申脉丘墟解溪膝部:阿是穴膝眼膝阳关梁丘肩部:阿是穴肩髃肩髎肩贞肘部:阿是穴曲池小海天井腕部:阿是穴阳溪阳池阳谷髀部:阿是穴环跳秩边承扶配穴可根据受伤部位的经络所在,配合循经远取,如腰部正中扭伤病在督脉,可远取人中、后溪;腰椎一侧或两侧(紧靠腰椎处)疼痛明显者可取手三里或三间,因为手阳明经筋挟脊内。
也可根据受伤部位的经络所在,在其上下循经邻近取穴,如膝内侧扭伤病在足太阴脾经者,除用阿是穴外,可在扭伤部位其上取血海、其下取阴陵泉,以疏通脾经气血。
第二节内科病证一、眩晕(1)实证治法平肝化痰,定眩。
以足少阳、督脉和手、足厥阴经穴为主。
主穴风池百会内关太冲配穴肝阳上亢者,加行间、侠溪、太溪;痰湿中阻者,加头维、丰隆、中脘、阴陵泉。
(2)虚证治法益气养血,定眩。
以足少阳、督脉和背俞穴为主。
主穴风池百会肝俞肾俞足三里配穴气血两虚者,加气海、脾俞、胃俞;肾精亏虚者,加太溪、悬钟、三阴交。
二、痿证治法祛邪通络,濡养筋脉。
以手、足阳明经穴和华佗夹脊穴为主。
主穴上肢:肩髃曲池合谷颈胸部夹脊穴下肢:髀关伏兔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腰部夹脊穴配穴肺热伤津加尺泽、肺俞、二间;湿热袭络加阴陵泉、大椎、内庭;脾胃虚弱加太白、中脘、关元;肝肾亏损加太溪、肾俞、肝俞。
上肢肌肉萎缩加手阳明经排刺;下肢肌肉萎缩加足阳明经排刺。
三、感冒治法祛风解表。
以手太阴、手阳明、督脉穴为主。
主穴列缺合谷大椎太阳风池配穴风寒感冒者,加风门、肺俞;风热感冒者,加曲池、尺泽、鱼际;鼻塞者,加迎香;体虚感冒者,加足三里;咽喉疼痛者,加少商放血;全身酸楚者,加身柱;挟湿者,加阴陵泉;挟暑者,加委中放血。
四、咳嗽(1)外感咳嗽治法疏风解表,宣肺止咳。
以手太阴、手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列缺合谷肺俞配穴风寒者,加风门;风热者,加大椎;咽喉痛者,加少商放血。
(2)内伤咳嗽治法肃肺理气,止咳化痰。
以手、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太渊三阴交肺俞配穴痰湿侵肺者,加丰隆、阴陵泉;肝火灼肺者,加行间;肺阴亏虚者,加膏肓;咯血者,加孔最。
五、呕吐治法和胃降逆,理气止呕。
以手厥阴、足阳明经穴及募穴为主。
主穴内关足三里中脘配穴寒吐者,加上脘、胃俞;热吐者,加合谷,并可用金津、玉液点刺出血;食滞者,加梁门、天枢;痰饮者,加膻中、丰隆;肝气犯胃者,加阳陵泉、太冲;脾胃虚寒者,加脾俞、胃俞;腹胀者,加天枢;肠鸣者,加脾俞、大肠俞;泛酸干呕者,加公孙。
六、胃痛治法和胃止痛。
以足阳明、手厥阴经穴及募穴为主。
主穴足三里内关中脘配穴寒邪犯胃者,加胃俞;饮食停滞者,加下脘、梁门;肝气犯胃者,加太冲;气滞血瘀者,加膈俞;脾胃虚寒者,加气海、关元、脾俞、胃俞;胃阴不足者,加三阴交、内庭。
七、腹痛治法通调腑气,缓急止痛。
以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经及任脉穴为主。
主穴足三里中脘天枢三阴交太冲配穴寒邪内积者,加神阙、公孙;湿热壅滞者,加配阴陵泉、内庭;气滞血瘀者,加曲泉、血海;脾阳不振者,加脾俞、胃俞、章门。
第三节妇科病证一、月经不调(1)经早治法清热调经。
以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关元三阴交血海配穴实热证者,加太冲或行间;虚热证者,加太溪;气虚证者,加足三里、脾俞;月经过多者,加隐白;腰骶疼痛者,加肾俞、次髎。
(2)经迟治法温经散寒,和血调经。
以任脉、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气海三阴交归来配穴寒实证者,加足三里;虚寒证者,加命门、腰阳关。
(3)经乱治法调补肝肾。
以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关元三阴交归来肝俞配穴肝郁者,加期门、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太溪;胸胁胀痛者,加支沟、阳陵泉。
一般多在经前5~7天开始治疗,至下次月经来潮前再治疗,连续治疗3~5个月,直到病愈,若经行时间不能掌握,可于月经净止之日起针灸,隔日1次,直到月经不潮时为止,连续治疗3~5个月。
二、经闭(1)血枯经闭治法养血调经。
以任脉、足阴明经穴为主。
主穴关元足三里归来配穴气血不足者,加气海、脾俞、胃俞;肝肾不足者,加肝俞、肾俞;潮热盗汗者,加太溪;心悸者,加内关;纳呆者,加中脘。
(2)血滞经闭治法活血调经。
以任脉、足太阴经、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中极三阴交归来配穴气滞血瘀者,加合谷、血海、太冲;痰湿阻滞者,加阴陵泉、丰隆;寒凝者,加命门、腰阳关;胸胁胀满者,加内关。
三、痛经(1)实证治法行气散寒,通经止痛。
以足太阴经穴及任脉穴为主。
主穴三阴交中极次髎配穴寒凝者,加归来;气滞者,加太冲;腹胀者,加天枢、气穴;胁痛者,加阳陵泉、光明;胸闷者,加内关。
(2)虚证治法调补气血,温养冲任。
以足太阴经、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三阴交足三里气海配穴气血亏虚者,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者,加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者,加悬钟。
第四节五官科病证一、目赤肿痛治法清泻风热,消肿定痛。
以手阳明、足厥阴、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合谷太冲风池睛明太阳配穴风热者,加少商、上星;肝胆火盛者,加行间、侠溪。
二、耳聋、耳鸣(1)实证治法清肝泻火,疏通耳窍。
以足少阳、手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翳风听会侠溪中渚配穴肝胆火盛者,加太冲、丘墟;外感风邪者,加外关、合谷;肾虚者,加肾俞、关元。
(2)虚证治法益肾养窍;以足少阴、手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太溪照海听宫配穴肾气不足者,加肾俞、气海;肝肾亏虚者,加肾俞、肝俞。
三、牙痛治法通络止痛。
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合谷颊车下关配穴风火牙痛者,加外关、风池;胃火牙痛者,加内庭、二间;阴虚牙痛者,加太溪、行间。
操作主穴用泻法,循经远取可左右交叉刺,合谷持续行针1-2分钟;虚证时,太溪用补法,行间用泻法。
四、咽喉肿痛(1)实热证治法清热利咽,消肿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