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紧缺,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成2020年大热项目!这8个高频问题你一定要知道
建筑垃圾资源化亟待政策扶持

建筑垃圾资源化亟待政策扶持建筑垃圾资源化不完全是市场行为,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为了使其进入良性循环,就不能要求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自负盈亏。
国家应该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和财政补贴,至少要让企业能够生存。
3年心血,200万元的直接经费投入,完成了可行性论证和技术攻关,早就租有两三处土地,按说这样的项目早应该投产了。
然而,北京庆成伟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却只能在无奈中停滞,其他几家有同样意向的公司也不敢有所作为。
建筑垃圾资源化看似一条宽阔大道,介入之后才发现荆棘丛生。
原因何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势在必行在我国,建筑垃圾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
清华大学建材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阎培渝介绍,北京市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8000万平米,产生建筑垃圾约4000万吨。
随着现有建筑大规模更新时代到来时,全国每年将有50亿吨以上的建筑垃圾产生,若处理方式不变,将面临垃圾包围城市或无地可埋的严重情况。
绝大部分建筑垃圾采取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处理,不但耗用大量的土地征用费、垃圾清运费等建设费用,而且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污染地下水源。
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沙飞扬,以及某些运输单位偷拉私运等问题也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专家指出,要解决资源、建设、环保之间的矛盾,就必须转变观念,把建筑垃圾当作再生资源加以综合利用,可生产出砂石料、干粉砂浆、砖、砌块和混凝土等。
在日本,建筑垃圾是当作“建筑副产品”看待的。
日本政府1977年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并相继在各地建立了以处理废弃混凝土为主的再生骨料加工厂,其主要目的不在于生产混凝土,而在于处理垃圾,用垃圾处理费支撑混凝土生产。
我国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刚刚起步,寥寥几家企业对建筑垃圾的年消纳能力只有几十万吨,而且生存艰难。
据企业界人士介绍,建立上百家年消纳能力百万吨的企业也不过仅能消纳北京市建设垃圾的一半左右,未来的发展空间极大。
企业的尴尬与无奈产业化的瓶颈在政策。
政策的限制和利润的缺失,让北京庆成伟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武权深感尴尬与无奈。
建筑垃圾减排与资源化利用的技术难题与解决途径

建筑垃圾减排与资源化利用的技术难题与解决途径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建筑活动日益频繁,大量的建筑垃圾产生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
建筑垃圾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来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并实现资源化利用。
然而,建筑垃圾减排与资源化利用存在着一些技术难题,需要我们寻找相应的解决途径。
一、建筑垃圾减排的技术难题与解决途径1. 材料选择与设计建筑过程中,合理的材料选择和设计可以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我们可以采用可再生材料或者可回收利用的材料,例如使用竹木、钢材等替代传统的砖块和混凝土。
此外,在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材料的拆卸与再利用,以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2. 建筑工艺与施工管理优化建筑工艺与施工管理是减少建筑垃圾产生的重要途径。
采用现场制造与定制化、模块化建筑等新技术可以减少现场浪费和垃圾产生。
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减少破损和浪费,也是降低建筑垃圾的有效方法。
3. 建筑垃圾分类与运输建筑垃圾分类与运输是减排的重要环节。
建立完善的建筑垃圾分类体系,推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可以减少混合垃圾的产生,并方便进行资源化利用。
此外,采用高效的运输方式,例如使用集装箱运输,可以减少二次污染和能源消耗。
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技术难题与解决途径1. 垃圾分类与处理技术建筑垃圾中含有大量的可回收材料,例如废弃钢筋、废旧木材等。
采用先进的垃圾分类与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取出可回收的材料,减少资源的浪费。
例如,通过破碎、筛分、气浮等技术,可以分离出钢筋、混凝土和砖瓦等材料,并进行再利用。
2.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技术针对建筑垃圾中的可回收材料,我们可以通过再生利用技术将其转化为新的建筑材料。
例如,废旧混凝土可以经过破碎、筛分等处理步骤后,制成再生骨料,用于新的混凝土制品的生产。
废弃的钢筋可以经过熔炼、冷却等步骤后,用于生产新的钢材。
3. 建筑垃圾能源化利用技术建筑垃圾中还包含一定的有机材料,可以通过能源化利用技术转化为燃料。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一系列的建筑施工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我国的土地资源更为紧缺,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施工中由于施工单位的不作为产生的粉尘与灰沙严重破坏了城乡环境,垃圾的露天堆放产生了大量的垃圾清洁与占用土地等建设经费,对于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问题迫在眉睫。
关键词: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可持续发展引言我国国民经济重要产业之一就是建筑业,在近几年迅猛发展的势头下,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建筑垃圾也与日俱增。
建筑垃圾中很大一部分属于可再生资源,有着非常可观的利用价值,简单的处理会造成对土地与资源的浪费,而且破坏环境影响市容市貌,对于居民身体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所以加强建筑垃圾的分类利用对于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再生利用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本篇文章就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为主题,提出一些现存的问题与对策,以供相关领域人员参考借鉴。
1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存在的问题1.1 综合利用率低我国建筑垃圾绝大部分都是未经处理直接进行露天堆放或填埋的,不仅是对可回收垃圾资源的浪费也是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对城市的面貌也有着负面影响。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技术水平较低,对其的管理技术落后,相关的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市场还处于萌芽阶段。
1.2相关法律法规的缺陷在我国各个地区对建筑垃圾的处理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但这些都还较为零散,不能形成一个科学专业的体系,其中漏洞也很多,不利于建筑垃圾资源再生利用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建筑垃圾资源管理相关部门,例如:环境卫生部门、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缺少沟通交流,不能做到协同管理。
1.3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专业人员紧缺由于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涉及的的环节较多且环节内对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较高,所以在建筑垃圾的专业化处理和分工上很多员工的专业素质不足,相关知识欠缺,需要调配专业技术人员增加管理指导和技术上的支持。
2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对策2.1完善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相关法律法规政府扶持对于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发展来说是关键环节。
推进建筑垃圾再生利用让垃圾“变废为宝”陈博锋

推进建筑垃圾再生利用让垃圾“变废为宝” 陈博锋发布时间:2021-08-02T08:41:06.766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2期作者:陈博锋[导读] 基础设施的大量修建,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
如何有效处理和再利用与日俱增的建筑垃圾,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对于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仍处在相对粗放的填埋及堆放,这种“原始”的处理方法,不仅污染环境、污染地下水、造成地表沉降,还会占用国家土地,浪费土地资源。
陈博锋陕钢集团龙钢公司(生产指挥控制中心)陕西省渭南市 715405摘要:基础设施的大量修建,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
如何有效处理和再利用与日俱增的建筑垃圾,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对于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仍处在相对粗放的填埋及堆放,这种“原始”的处理方法,不仅污染环境、污染地下水、造成地表沉降,还会占用国家土地,浪费土地资源。
所有垃圾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再利用,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的进程,产生的城市垃圾越来越多,特别是建筑垃圾。
由于建筑工程数量大,施工频繁,使我国的建筑垃圾的数量不断增多,巨量的建筑垃圾已经给我国的环境造成了威胁。
本文通过探讨建筑垃圾带来的问题,以及让建筑垃圾变废为宝的措施,为我国建筑垃圾的处理做出贡献。
关键词: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变废为宝”建筑垃圾”词语概念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淤泥及其他废弃物。
这些废弃物对于建筑物本身是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但是放任不管,则会产生巨大危害,所以建筑垃圾是必须要进行相应处理的,怎样来进行处理,使其达到理想的工程项目建设,是当今社会需要深思的问题。
一、推进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必要性建筑垃圾是全球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及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保护地球环境,为节约地球资源,我们需要行动起来。
巨量的建筑垃圾的产生和积累不管从什么角度看都是对我国发展的威胁。
站在生态环境的方面,我国每年由于建筑工程而产生的巨量建筑,由于处理不方便而遭到填埋处理,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破坏。
(完整版)生活垃圾焚烧不得不知的十个关键问题

生活垃圾焚烧不得不知的十个关键问题一、垃圾焚烧技术的特点与选择?1、项目用地省。
同样的垃圾处理量,垃圾焚烧厂需要的用地面积只是垃圾卫生填埋场的1/20-1/15;2、处理速度快。
垃圾在卫生填埋场中的分解时间通常需要7到30年,而焚烧处理只要垃圾的熔点低于850℃,2小时左右就能处理完毕;3、减容效果好。
同等量的垃圾,通过填埋约可减容30%,通过堆肥约可减容60%,而通过焚烧约可减容90%;(堆肥是利用含有肥料成分的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加上泥土和矿物质混合堆积,在高温、多湿的条件下,经过发酵腐熟、微生物分解而制成的一种有机肥料。
堆肥是一种古老的肥料,制造堆肥必须先收集适当的材料,例如稻草、茎蔓、野草、树木落叶或是禽畜粪便等,然后将其适当混合,并添加适量的氰氨化钙,促其发酵,然后覆盖上破席、破布、稻草或塑胶布,以避免肥份丧失。
)4、污染排放低。
据德国权威环境研究机构研测,如采用同样严格的欧盟污染控制标准,垃圾焚烧产生的污染仅为垃圾卫生填埋的1/50左右;5、能源利用好。
每吨垃圾可焚烧发电300多度,大约每5个人产生的生活垃圾,通过焚烧发电可满足1个人的日常用电需求。
通常来说,对于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土地资源稀缺的大中城市,应该优先选择垃圾焚烧方式。
二、垃圾分类是否垃圾焚烧的前提?从焚烧技术原理分析,尽管垃圾分类有利于垃圾焚烧,但并不能认为垃圾分类是垃圾焚烧的必要条件。
实际上,焚烧技术是一种能够适应处理混合垃圾的典型技术,目前世界上大部分采用垃圾焚烧的城市并没有做到垃圾完全分类。
但垃圾分类是垃圾焚烧的充分条件,因为垃圾分类能助力焚烧处理做得更好,可起到减量(减少垃圾处理量)、减排(减少污染排放量)、提质(改善燃烧工况)、提效(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
对于高标准垃圾焚烧厂来说,不但应该在合理的成本下安全和有效地处理垃圾,而且应该努力做到最大限度的降低污染排放,所以它理应同时满足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从这个角度考虑,可以认为垃圾分类是垃圾焚烧的前提。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存在问题及建议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存在问题及建议示例文章篇一:《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存在问题及建议》嘿!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每天都有好多好多的房子在建设,也有一些旧房子被拆掉。
这一建一拆呀,就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
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大问题!就拿我们小区旁边的那个建筑工地来说吧,每天都有大卡车拉着满满的建筑垃圾往外运。
那些垃圾堆得像小山一样高,有破砖头、碎水泥块、旧木板,乱七八糟的。
我就想啊,这么多垃圾,都运到哪里去啦?难道就随便找个地方一扔?我听说啊,有些地方处理建筑垃圾的方法可简单粗暴了,直接找个空地堆起来。
这能行吗?这就好比把脏衣服一股脑儿塞到衣柜里,表面上看不到了,可问题还在那呀!时间一长,这些垃圾占了好多土地,土地不能种庄稼,也不能盖房子,多浪费呀!还有呢,有的建筑垃圾里有一些有害物质,比如油漆、胶水什么的。
要是不处理好,这些东西渗到地下,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那我们喝的水、吃的菜不都不安全了吗?这可太可怕了!那怎么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我觉得呀,首先得从源头抓起。
建筑工人叔叔们在施工的时候,能不能小心一点,少产生一些垃圾呢?就像我们写作业,认真一点,错题就少了,不是吗?还有啊,我们可以把建筑垃圾分类。
就像我们在学校里做垃圾分类一样,把能回收利用的和不能回收利用的分开。
比如那些砖头、水泥块,可以打碎了做成新的建筑材料;旧木板可以加工成家具。
这多好呀,变废为宝!我还想到一个办法,政府能不能出台一些政策,鼓励企业去处理建筑垃圾呢?比如说,给他们一些补贴,或者减免税收。
这样企业就有积极性了,就会想办法把建筑垃圾处理好。
对了,我们每个人也可以出一份力呀!我们可以监督那些乱倒建筑垃圾的行为,看到了就向有关部门举报。
这就像我们看到有人在墙上乱涂乱画,也要制止一样。
小伙伴们,你们说我说得对不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可不是一件小事,这关系到我们的环境,关系到我们的未来。
我们可不能让这些垃圾把我们的家园变得乱糟糟、脏兮兮的!我们要一起想办法,让建筑垃圾也能有个好去处,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美丽!示例文章篇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存在问题及建议》嘿,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那些盖房子、修马路产生的建筑垃圾都去哪儿啦?今天我就想和大家聊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这个事儿。
垃圾资源化开发的难点和对策

浅议垃圾资源化开发的难点和对策内容摘要:垃圾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向环境所丢弃和排放的废弃物。
当废弃物超过了自然界的资源再生能力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时,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危害。
因此,如何搞好垃圾资源化开发,变废化害为宝,解决资源的短缺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大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开发难点、开发对策、一,垃圾资源化开发的难点1、观念落后有人认为,城市经济发展,垃圾作为资源是微不足道的。
也有人认为,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那有哪么多的精力来研究垃圾问题?所有这些认识,特别是在领导干部中存在的种种不正确认识,严重地影响了垃圾资源化利用。
我国城市垃圾收集一直采取混合收集方式。
这种收集方式使一些可回收利用的物质跬人到城市固体废弃物中,这样不仅增加了收集的数量和处理难度,而且也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十分不利生活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2、技术制约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技术处理基础薄弱,技术力量单薄,利用途径狭窄。
目前除废纸和废金的回没再利用率较高外,塑料、玻璃及纺织品类等废弃物均回收利用率都很低,其主要原因是从事研究、开发区方面的技术力量不足。
虽然我国也有较先进的技术,但很难普及推广,至于先进技术的引进,也是微乎其微。
致使不少可利用的废弃物因技术和经济问题无法利用而弃之。
3、资金匮乏资金是影响垃圾资源化开发利用的最重要的因素。
经济发达的国家,投入资金多,垃圾资源化开发的水平就高,在我国沿海经济发达的上海、深圳、广州等,由于投入的资金多,垃圾资源化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建成了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沼气发电厂等。
但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受资金的制约,垃圾资源化开发受到很大影响。
特别是这种类型的投资,投资效益低,回收隆,没有多少人想投资。
而光靠政府投资,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也是不能解决多少问题的。
垃圾资源化开发的思路。
二、垃圾资源化开发的对策一、必须把垃圾资源化开发作为重要的战略性工作来抓社会发展到今天,问题主要集中在人口、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而资源则是问题的关键。
我国建筑垃圾迫切需要资源化处理

我国建筑垃圾迫切需要资源化处理中国经济新闻网2015-02-11 09:45:08本报记者牛福莲当前,我国的建筑垃圾排放量巨大且在逐年递增。
在近日由国家重点培育联盟——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布的《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报告(2014年度)》(以下简称《报告》)中显示,近几年,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约为15.5亿—24亿吨之间,占城市垃圾的比例约为40%。
仅2014年,我国建筑垃圾产生量就超过15亿吨。
而这个数字还在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而逐年递增。
该报告显示,至2020年左右,我国建筑垃圾产生量可能将达到峰值。
面对如此庞大的建筑垃圾产量,我国的建筑垃圾处理、资源化利用情况如何?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郭海斌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直言,当前我国尚未形成有效的建筑垃圾产业化发展模式。
建筑垃圾处理、资源化利用水平仍较低,再生产品也缺乏市场竞争力。
我国建筑垃圾亟须资源化处理上世纪90年代之前,建筑垃圾问题并不是特别突出,处置方式一般就是送到城郊农村,露天堆放或者掩埋。
进入90年代之后,随着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也迅猛壮大,在城市工作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的同时,也带来了建筑垃圾的不断增加,很多地区出现了“垃圾围城”现象。
《报告》指出,由于未来数年,我国加速推进城镇化,新建建筑将会快速增加,建筑垃圾排放量会越来越大。
据保守估计,未来10年,我国平均每年将产生15亿吨以上的建筑垃圾。
因此,未来十几年将是我国建筑垃圾大量产生的时期。
据郭海斌介绍,建筑垃圾其实全是宝,在经过有效开发后,我国的建筑垃圾利用率最终可达95%以上。
例如:废金属可重新回炉加工,制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竹木、木屑等可用于制造各种人造板材;碎砖、混凝土块等废料经破碎后,可代替砂直接在施工现场利用,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浇捣混凝土等,也可用以制作砌块等建材产品等。
而据上海市建材工业设计研究院的估算,如果2020年这些建筑垃圾能够转化为生态建材,可以创造价值1万亿元。
环保面临八大挑战

环保面临八大挑战作者:吴舜泽来源:《中国经济报告》2015年第10期2015年9月6日,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是杭州主城区垃圾的最终归属地。
图为生态公园一角。
CFP供图“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创新发展、协同发展及绿色发展的重要时期,环境保护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但当前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稳增长任务艰巨,新旧增长模式拉锯激烈,系统性风险加剧,多重矛盾相互叠加影响。
“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最为复杂,环境管理的体制机制、管理方式和思路等转型需求更为迫切,妥善应对难度明显加大,需要认真梳理、深入分析、审慎对待。
挑战一: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的环境压力大目前中国经济总体进入工业化后期、城镇化中后期阶段,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中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
从发展形势看,“十三五”时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仍将处于推进阶段,速度将有所放缓,钢铁、水泥等重化工业产品产能峰值将陆续到达,能源消费将延续低速低量增长,煤炭峰值将在2020年左右来临,对环境的压力整体有所减轻。
但是,多年增长的总量基数显著增大,预期至2020年中国将新增6000万左右的城镇人口,带来固定资产投资、城镇生活型污染排放以及城市生态空间安全格局压力持续增长。
中国完成全阶段工业化过程节点预测在2030年左右,城镇化基本稳定节点在2030年。
未来5年还将是资源能源支撑工业化完成、经济爬坡过坎、城镇化进程推进的重要阶段,带来的污染排放新增压力仍将处于高位水平。
而前期快速工业化进程下累积的多个经济发展阶段的环境问题数量巨大、成因复杂,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新老问题、新旧压力叠加,应对难度及风险明显加大。
挑战二:方式转变、经济转型与结构优化任务艰巨中国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等正进入深化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单位GDP能耗、水耗、电耗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正处于持续下降阶段,工业化完成之后经济增长对环境的正面效应将逐步显现出来,环境保护的潜在利好因素正逐步显现正向作用。
建筑垃圾绿色低碳资源化利用市场空间广阔

产业观察OBSERVATION 丨建筑垃圾绿色低碳资源化利用市场空间广阔□常纪文杜根杰李红科杜建磊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城市乡村的不断更 新,我国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 圾、装修垃圾等主要类型的建筑垃圾产生量逐 年增加。
截至2020年底,我国建筑垃圾堆存总 量达到200亿吨左右,而目前我国的建筑垃圾 年均资源化利用率不足10%,既浪费资源,又污 染水体和土壤,还增加了不必要的碳排放,亟须 加强建筑垃圾绿色低碳资源化利用工作。
我国已经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建筑垃圾绿色低碳资源化利用产业技术路线首先,巨量的建筑垃圾倒逼建筑垃圾资源化 利用。
我国的建筑垃圾产生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10年的11.7亿吨攀升至2019年的35亿吨 (见图1),“十四五”时期还会逐年增加。
目前,建 筑垃圾约占城市固体废物总量的40%,其中工程 渣土产生量占比最大,约为70%〜80%。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国已经形成一套较为 成熟的建筑垃圾绿色低碳资源化利用产业技术 路线。
先对建筑垃圾开展前端分类,回收钢筋、塑料、木材等有价物质;再对剩余建筑垃圾进一 步资源化,生产再生骨料、再生混凝土、砂浆、砌 块、砖、板材等再生建筑制品。
全国已建和在建 的资源化利用生产线年处置能力在100万吨以 上的约7〇条,小规模资源化利用企业约600家,年资源化利用能力为5.5亿吨。
我国建筑业每 年消耗大量水泥混凝土,2020年水泥产量为 23.77亿吨,水泥行业碳排放占工业生产碳排放 总量约20%,推动建筑垃圾绿色低碳资源化利 用将大大降低行业碳排放。
根据世界气候组织的测算,中国100万吨级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 用项目可减碳33万吨。
据此测算,我国建筑垃 圾资源化利用可减碳1.81亿吨。
其次,政策目标释放了建筑垃圾绿色低碳 资源化利用市场空间。
2020年发布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将建筑垃 圾作为单一大类进行管理,明确了地方政府、建 设方和施工方的主体责任,为依法治理建筑垃 圾提供了法律依据。
建筑垃圾粉碎回收再利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建筑垃圾粉碎回收再利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同时建筑工程项目也在不断增多。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往往会有建筑垃圾产生,需要对其进行粉碎回收,以此来实现建筑垃圾的再利用。
本文针对建筑垃圾粉碎回收再利用展开分析,介绍了建筑垃圾粉碎工艺,探讨了回收再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起到一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建筑垃圾;粉碎回收;再利用问题;应对措施随着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数量持续增多,同时对建筑垃圾的处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处理建筑垃圾时,需要对其进行粉碎回收,使建筑垃圾有效实现回收利用,从而提高建筑垃圾资源的利用效率。
目前在建筑垃圾粉碎回收再利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水平。
一、建筑垃圾粉碎工艺分析在建筑垃圾粉碎后,所得到的成品物料粒度具有明显差异,因此建筑垃圾粉碎成品的用途也有所不同。
当再生骨料的粒度为0-2.5毫米时,可将其作为抹墙灰浆原材料。
当再生骨料粒度达到0-4.5毫米时,可将其作为砌砖灰浆原材料或者对天然砂进行替代,作为混凝土骨料进行使用。
当再生骨料力度为0-8毫米时,可以将其作为制砖原材料。
当再生骨料粒度为10-32毫米时,可以以此来作为道路建设原材料,或作为建筑骨料[1]。
近些年来,针对建筑垃圾处理途径展开分析,其具体包括两种类型。
首先,需要运送建筑垃圾到现场,并对其进行预处理,在运输粒径要求得到满足后,需要向建筑垃圾处理厂进行统一转运,并对进行破碎与筛选处理。
其次,需要对破碎后的成品骨料进行运输,并将其向使用现场运送,并有效堆放成品骨料。
在处理建筑垃圾时,通常需要采用固定式的破碎筛选设备。
再次,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向建筑垃圾现场运输破碎筛选设备,在破碎筛选后可以形成成品骨料,并将其再次转移。
通过采用这种处理方式,需要对破碎筛选设备加以使用,并对移动式破碎站进行使用。
建筑工程可再生资源利用措施

建筑工程可再生资源利用措施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建筑工程领域也开始重视可持续发展和再生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追求高效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环保建筑材料成为当今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下面将介绍几种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可再生资源利用措施,并探讨它们的指导意义。
首先,充分利用太阳能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可再生资源利用措施之一。
太阳能热水系统可以利用太阳能捕捉热能来加热水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物的朝向、窗户位置以及采用太阳能光伏板等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利用太阳能来满足建筑物的能源需求。
其次,雨水的收集和利用也是一种常见的可再生资源利用措施。
建筑工程中的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将雨水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供给建筑物的冲洗、浇灌等用水需求。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不仅可以减少对城市水资源的消耗,还可以降低排水系统的压力,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另外,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也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利用措施。
在建筑施工和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经过分类、处理和再利用,可以转化为再生建筑材料。
例如,废旧混凝土可以破碎再利用,制成再生骨料用于新的建筑工程;废旧木材可以加工处理用于制造新的木制产品等。
通过建立废弃物回收利用网络和制定相应政策,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最后,建筑工程中的节能措施也是可再生资源利用的重要方面之一。
例如,在建筑物的设计中加强外墙、屋顶和地板的隔热性能,采用高效节能的门窗和照明设备,安装智能节能系统等,都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此外,通过合理的通风、采光设计和利用天然光源,可以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需求。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中的可再生资源利用措施多种多样,涵盖了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和废弃物利用等方面。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并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和运维过程中加以应用。
只有充分发挥可再生资源利用的潜力,才能实现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为人们创造更加健康、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关键问题

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关键问题作者:来源:《居业》2016年第07期资源化的关键是垃圾分类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化成为热门话题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不乏100%资源化、100%市场化等观点或宣传。
个人认为,严格意义上讲,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是有区别的,目前要做到100%资源化和100%市场化有一定难度,需要具备很多条件,而且需要抓住关键问题、综合发力。
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置是为了解决占地、环保和安全而采取的处理措施,重在“处置”,如堆存、回填、筑路等,一般不需要分类,有时只要简单破碎即可。
而资源化则是把垃圾变成再生资源,制成各种产品以满足市场需要,强调的是“价值”和“效益”。
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关键是对垃圾进行分类,一般情况下分类越细、越纯,资源化用途越广,利用率和利用价值越高。
建筑垃圾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种类和成份极为复杂。
有建筑物施工和拆除垃圾、建筑物本体垃圾、装饰装修材料和室内丢弃的各种杂物,包含了渣土、混凝土、砖块、玻璃、陶瓷、塑料、木料、纸板、织物等各种有机物、无机物和电子垃圾、厨卫垃圾等块状、粉状、线条状的单体、联体、混合体等废弃物,有些甚至含有病菌、重金属等有毒有害成份。
与我国相比,国外建筑垃圾的产生量没有这么多、这么快、这么集中,而且国外建筑以多层、砖木、板式结构居多,拆除时从源头就有严格的分类和流程管理,因此资源化利用率较高。
而我国大规模城市化带来的大拆大建,每年产生十几亿吨的建筑垃圾,要达到发达国家的资源化率是非常困难的。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处置仍然以堆存、填埋、筑路等方式为主,有相当一部分仍达不到安全标准。
资源化近年来才开始被重视,资源化过程中对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利用仍比较粗放,通常的做法是:施工单位收走主钢筋和完好的砖块等材料,废品回收者拣走金属、塑料、玻璃瓶、纸板、木板等废品,剩下的建筑垃圾在现场或拉到专门的处理场,用垃圾破碎设备进行破碎,破碎过程中同时分离出再生骨料、粉料、钢筋和轻物质(木、塑、纸、布、瓶、罐等)。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摘要:近几年来,中国平均每年产生出了至少十三亿吨的建设工程垃圾,而且该数量还呈现着逐年上升的态势。
巨大的建设工程垃圾严重危害着中国的自然环境,既不利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形成,也妨碍着中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具有减少环境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双重效益,对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简要总结了国内外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的现状,介绍了建筑固废的特点,分析了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意义,提出了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方式。
关键词: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问题;解决措施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引言伴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推进,天然骨料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建筑材料资源短缺问题也日益凸显。
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仅能解决建筑废弃物堆放、填埋产生的环境问题,还能解决建筑材料资源短缺的问题,因此开展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工作势在必行。
我国对建筑废弃物的管理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相较于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发展时间较晚,但近些年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建筑行业“碳中和”概念的提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方向。
1 建筑垃圾定义根据原建设部在2005年3月23日发布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中所称的建筑固废,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
201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建筑废弃物再生工厂设计标准》(GB51322-2018)中,根据产生源的不同将建筑固废定义为在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各类(建)构筑物、管网以及装修装饰等工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废物;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发布的《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CJJ/T134-2019)中,增加了建筑固废的类别,即建筑固废是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等的总称,并明确指出建筑固废必须进行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处置(不包含经检验、鉴定为危险废物的建筑垃圾)。
关于建筑垃圾的知识问答

关于建筑垃圾的知识问答
嘿,朋友!你知道啥是建筑垃圾不?这可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哟!
建筑垃圾,就像是家里搞装修或者盖房子时产生的那些“调皮捣蛋鬼”。
比如说,敲掉的旧砖头、破碎的混凝土块、废弃的木材、还有那
些用不上的金属废料等等。
你想想看,要是不把这些建筑垃圾管好了,那会是啥样?那不就跟
一个乱糟糟的房间没人收拾一样嘛!
有人可能会问啦,建筑垃圾有多少种类型呢?这可多了去了!像建
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废旧的建筑材料,还有房屋拆除时弄出来
的各种废料,这都算。
那这些建筑垃圾都能去哪呢?难道就随便扔在路边不管啦?那可不行!它们有的可以被回收再利用,好比那些金属废料,经过处理能重
新变成有用的材料。
而有些可以用来填坑造地,就像把一块不平整的
地给填平了。
你说,要是这些建筑垃圾都能得到合理的处理和利用,那得多好啊!既不浪费资源,又能让环境更整洁。
再说了,处理建筑垃圾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
这就好比一场艰难的战斗,需要有策略、有方法。
要是处理不好,不仅占地方,还可能会污染土壤、水源,甚至影响空气的质量。
咱们可不能小看了这建筑垃圾的危害。
你能想象一下,到处都是堆积如山的建筑垃圾,那得多糟心啊!
那要怎么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呢?这就得从源头抓起啦!在建筑设计的时候,就得好好规划,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施工的时候,也要精心操作,别大手大脚的。
而且,对于已经产生的建筑垃圾,咱们得赶紧想办法处理。
不能让它们一直堆在那,像个没人管的孩子。
总之,建筑垃圾这事儿可不能马虎。
咱们得重视起来,好好处理,让咱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不是吗?。
【VIP专享】商混和赤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商混和赤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近年来,商品混凝土行业的蓬勃发展,但在看到其广阔的发展空间时,我们还要清醒地了解这个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砂石质量不过关当前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是砂石质量。
砂石在混凝土中的作用常被人忽视,被视为廉价的填充材料,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质量良好的砂石是保证结构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的重要保证条件。
研究证明:级配和粒形良好的砂石,空隙率可控制在40%以内,水泥用量可减少20%左右。
骨料在混凝土中是重要的,是不可取代的,但不是石子用量越多越好,在混凝土中,最佳砂率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砂石是基本建设中用量很大的基本材料。
2001~2010年,我国每年砂石用量从33.5亿吨地加到90亿吨,每年以13%的速度增长。
砂石用量的巨大需求,催生了有关砂石生产和运输业的无序发展和数千亿元的利润空间。
由于这一行业的传统生产方式落后与分散,加之政府有关部门缺乏有力的监管,生产者的质量意识有待提高,同时存在乱采、乱挖现象,给农田、排洪、道路、桥梁安全和自然景观带极大的破坏。
随着天然砂石资源的枯竭和各地政府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严格限制或禁止乱开采天然砂政策的出台,砂石价格逐步提高,以机制砂石代替砂石,成为混凝土行来未来的发展趋势。
性能良好的机制砂石,与天然砂石没有质的差别,完全可满足C10-C80混凝土生产的要求,但当前我国机制砂石质量还不能令人满意,机制砂石的生产质量普遍较差,碎石的空隙率常在48%以上,有时高达50%;湿法生0.3㎜~0.15㎜的含量偏少,同配合比的混凝土黏聚性,保水性不好;干法生产的机制砂,石粉含量偏高,级配不合理,粗粒径的偏多。
干法生产机制砂中石粉含量的问题,试验和生产实践表明,在6%~8%以内,对强度无不利影响,在一定程序上可取代部分胶凝材料掺量,有利于降低成本,特别是对低强度混凝土,可提高黏聚性,减少泌水现象。
对石粉含量>10%的机制砂,室内试验虽然也能做到和易性、强度可以满足要求,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石粉过大,砂石在装卸与上料过程中,带来很大的离散性,生产过程中石粉含量的波动性增大,对混凝土出厂质量难以控制,质量事故频繁。
解困“砂荒”,路在何方

HENG CE JIE DUZ解困“砂荒”,路在何方?近年来,砂石供应紧张、砂石价格上涨等情形在我国多地愈演愈烈。
一方面,是我国经济体量的不断增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入的持续增加,对重要建材砂石需求的随之上升;另一方面,是过度无序及不合理开采背景下的环境污染加剧、生态功能受损及生态安全问题频现,河砂自然资源补给大幅减少,替代砂源保障能力薄弱,相关行业监管日益趋严……砂石市场迫于需求上升、供给不足、市场炒作、监管趋严、资源价值回归等多重因素重压,部分区域短期供需失衡,价格大幅上涨,矛盾问题越发突显。
为此,2020年3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十五部门及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砂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稳定砂石市场的供应和价格,保障砂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及经济之平稳运行。
本刊记者 柯善北机制砂能否挑大梁?砂石作为建筑材料的重要分支,是工程建设中构筑混凝土骨架的关键原料,更是自然资源消耗量大的大宗建材产品。
建设用砂可分为天然砂与机制砂两大类。
其中,天然砂包括有河湖砂、陆地砂、海砂,而机制砂是指由机械破碎制成的砂石。
历时来看,在我国经济体量不大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天然砂都是国内建设用砂的“绝对主角”,早在2001年,我国就出台了《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以加强对长江河道采砂活动的管理,而在历经多年大规模开采后的今时今日,天然砂资源明显减少,国内主要江河来沙量亦呈大幅下降趋势,天然砂已不能满足建设需要,而机制砂逐渐成为了我国建设用砂的主要来源,且已占建设用砂的近70%。
而如何处理好天然砂与机制砂在建设用砂中的比例关系无疑是一道横亘在行业发展乃至经济发展面前的必答题。
事实上,在筹划压实砂石行业科学、健康、有序发展的相关举措方面,国家一直在积极地布局谋篇。
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就化解水泥、平板玻璃行业过剩产能,加快建材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建材企业降本增效实现脱困发展做出了具体部署;同时亦明确,须积极利用尾矿废石、建筑垃圾等固废替代自然资源,发展机制砂产品。
建筑骨料短缺 解决方案

建筑骨料短缺解决方案建筑骨料是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用于生产混凝土和砂浆等建筑材料。
然而,近年来世界范围内都面临着建筑骨料短缺的问题。
建筑骨料短缺可能对建筑项目造成严重的延迟和额外的成本,因此需要采取合适的解决方案来应对这一问题。
首先,解决建筑骨料短缺问题的一个方法是提高建筑骨料的回收利用率。
目前,大量的废弃混凝土和砂岩被直接丢弃或填埋,这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通过建立合适的回收系统,可以将这些废弃材料重新加工利用,减少对原生建筑骨料的需求。
这不仅可以解决建筑骨料短缺问题,还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压力。
其次,推动建筑骨料的替代材料研发和应用也是解决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
目前,一些新兴的材料如再生骨料、人工骨料等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这些替代材料具有可再生性和可持续性特点,可以减少对原生建筑骨料的需求,缓解短缺问题。
因此,加大对这些替代材料的研发投入和应用推广,可以有效解决建筑骨料短缺问题。
此外,建筑骨料的合理管理和节约使用也是缓解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骨料进行准确计量和合理使用,避免浪费和过度使用,可以减少对骨料的需求。
此外,建筑施工阶段中适当控制和优化混凝土和砂浆配比,也可以降低对骨料的需求量。
因此,在建筑项目的规划和施工过程中,加强对骨料的管理和节约使用,是解决短缺问题的关键。
最后,国家和地区应加大对建筑骨料产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适当的政策和经济手段,鼓励投资者和企业加大对建筑骨料产业的投资和研发力度,提高建筑骨料的产能和质量,缓解短缺问题。
此外,加强对建筑骨料产业的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培养更多优秀的建筑骨料专业人才,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建筑骨料短缺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可以通过回收利用、替代材料研发和应用、合理管理和节约使用以及加大对建筑骨料产业的支持来解决。
这些解决方案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建筑骨料短缺问题,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几年,砂石紧缺,砂价居高不下,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受到国家和各地政府的支持,特别是2020年5月,住建部印发《关于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指导意见》和《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指导手册(试行)》作为当前和今后指导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工作的重要文件,之后,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变成了2020年的大热项目,吸引着一批批投资者的目光,但在入行前,一些常见的问题你一定要知道!
01为什么要进行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回收后有什么好处?
答:有研究表明,每利用1亿吨建筑垃圾可以生产标砖243亿块、混合料3600万吨,减少取土或代替天然沙石1000万立方米,节煤270万吨,新增产值84.6亿元,创造巨大经济效益。
此外,与简单堆放和填埋相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还可减少50%的一氧化二氮、99.3%的氮化物28%的一氧化碳排放。
02 1吨建筑垃圾可生产多少再生骨料?
答:建筑垃圾生产为骨料的转化率可达85%,1吨的建筑垃圾可产生0.85吨的再生骨料、0.01吨废钢,其余为其他垃圾。
再生骨料的销售价格约为天然砂石材料售价的60%左右,能够有效降低40%以上的建筑成本,在成本上占有很大优势。
03建筑垃圾破碎处理一般需要经过哪些流程?
答: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处理:
1)预处理:建筑垃圾原料建议先进行预处理,包括(可选)采用液压锤将过大块料减小,将过长钢筋剪断、防止损坏传送皮带,分拣去除大块杂物等。
2)破碎:采用颚式破碎机、反击式破碎机等对原料进行破碎,该工艺可快速破碎建筑垃圾,分离其中的钢筋。
3)除铁筛分:破碎后的建筑垃圾通过除铁器将钢筋等铁质金属分离,砂石料通过振动筛形成不同规格的成品砂、石,少量未达到细度要求的物料返回建筑垃圾破碎机重新加工,形成闭路循环,保证成品料的品级要求。
4)粉磨:该建筑垃圾破碎工艺流程是可选的,如果用户所需成品为粒度更小的粉料,可采用磨粉机对破碎后的建筑垃圾进行进一步加工。
04建筑垃圾处理用固定式还是移动式?哪个更方便?
答:与固定式生产线相比,移动破碎站因占地小、投入生产时间快、转场方便等优势成为理想的设备选择,具体如下:
1)无基础及配套施工需要,现场就地破碎;
2)能够快速移动工位,适合狭小工作面,减低运输成本;
3)不同工况下可灵活组合配套,降低投资成本;
4)设备操作保养简单,降低人员投资成本;
5)能够在一次作业中完成采掘、破碎和装运工作,提供更多生产选择。
05常用的移动破碎站有轮胎式和履带式,两者有什么区别?
答:简单来说,轮胎式移动破碎站实际上不能完全被称之为移动型破碎机,因为它的转场移动都是要依靠半挂车头进行牵引,所以在行动力上就不如自行液压驱动的履带式移动破碎站了,但在价格上会稍微便宜。
06想做建筑垃圾处理但不知道移动站的价格贵不贵?
答:就移动破碎站而言,很多人觉得价格贵,确实它不便宜(比固定式贵),一般的市场报价会在五六十万到几百万不等,但是它创造效益的能力,也是一般破碎设备不能够相比的,因为它相对于其他设备来说只是前期投资价格贵些,后期节省的基建、人工、运输、环保治理等费用也是不容小觑的。
07移动破碎站常见配置有哪些,差别大吗?
答:根据建筑垃圾处理厂不同的产能要求,配置不同,价格也不同,常见的配置有单机组合、双机组合以及三机组合等。
单机组合比较简单的,适合中小型砂石厂或者资金不太充裕的用户使用,只需要选择一台破碎/制砂设备便可与移动式破碎站组成一条生产线,较简单,价格也较便宜;
双机组合是常用的建筑垃圾处理设备配置,一台设备上面放置给料+破碎设备,另一台设备上放置输送+筛分,这样的配置可以使得打出来的建筑垃圾成品效果更好,粒型均匀;
三机组合是比较高的配置,产量较大,而且处理出来的建筑垃圾成品粒型均匀,质量高,更受欢迎。
08投资一个建筑垃圾处理厂到底赚钱吗?答:简单直白的来说建筑垃圾处理厂还是很赚钱的!为什么这样说呢?这需要从两方面说起:一方面它赚环保治理费:由于建筑垃圾属于分散性比较强的物料,很多的开发商并不会统一的收集处理,迫于工期、政府、居民的压力,
需要快速的把这些废弃物料处理掉,所以,它们需要专业的建筑垃圾处理商处理,并且还会支付相应的治理费;
另一方面它赚取物料售卖费:建筑垃圾在没有处理前是垃圾,经过一系列的分拣、破碎、筛分等处理会变成可用的骨料,并且身价可翻上好几番,再加上现在的砂石需求异常紧张,价格也在不断的飙升,这些物料经过处理后带来的利益是非常可观,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近几年,国家对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逐渐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以缓解当前愈加紧张的砂石市场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