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达慕之歌》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达慕之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节日——那达慕。
2、使学生学会唱歌曲《那达慕之歌》,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为结束句设计出不同的力度变化。
4、培养学生的整体听唱法。
教学重点:
1、唱准歌曲《那达慕之歌》。
2、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
教学难点:
1、唱准歌曲《那达慕之歌》。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具准备:
《那达慕之歌》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初听音乐(课前让学生反复听音乐)
师:这首歌曲好听吗,喜不喜欢?
生:好听,喜欢。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歌曲《那达慕之歌》
2、板书课题:那达慕之歌
二、新歌教学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那达慕吗?(出示课件)
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传统的群众性体育集会。
有摔跤、赛马、射箭、歌舞等活动。
2、读记歌词
(1)熟悉旋律
师:好请同学们打开书19页,继续听音乐。
师:想不想再听一遍?生:想。
师:好,我们再听一遍。
(放音乐)
(2)、节奏训练
师:现在我们来看歌曲的节奏,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拍拍手。
(3)、随着音乐节奏读歌词。
(4)、在理解中记歌词,重点解释“马头琴”、“好来宝”。
“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种乐器,它的琴身上方是马头的形状,所以称为“马头琴”。
“好来宝”是蒙古族的一种联词,就是看到什么,就给什么编上词,然后用来即兴演唱,这是有才华的一种表现。
3、哼唱旋律
老师弹奏音乐,学生跟着琴声用“啊”“吗”等哼鸣,直到唱熟。
4、学唱歌词
(1)、填唱第一段歌词
(2)第一段歌词处理:
第一乐句是赛前准备阶段,参赛的人们即紧张又轻松,即快又准进入跑道,要求学生用轻快愉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第二乐句用怎样的力度来唱?学生讨论,老师提示:赛场内鸦雀无声,只等发令枪声。
“呯”枪声刚响,比赛的人们风驰电闪般向终点冲去。
要求学生用越来越强的声音演唱。
(3)、填唱第二段歌词
(4)第二段歌词处理:重点处理结束句,用由弱到强或由强到弱两种不同的力度演唱。
由弱到强指比赛进行到了高潮。
由强到弱指音乐引向尾声有明显的结束感。
要求学生用由弱到强的力度演唱结束句。
要求学生用由强到弱的力度演唱结束句。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力度演唱结束句。
三、歌舞表演
要求学生加上骑马、射箭、等舞蹈动作演唱。
如果学生不会做,教师教给学生骑马和动肩、射箭的动作。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歌曲?
五、作业:请同学们下去背唱这首歌曲。
《那达慕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那达慕之歌》
2.用拍手模仿马蹄声,用跺脚模仿打鼓声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节日那达慕。
2.演唱歌曲时吐字清楚,能唱出感情唱出气势。
3.能为结束句设计不同的力度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1.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
2.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筷子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学生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音乐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设计意图:从情感上让学生感觉走进了美丽的草原。
二.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2. 师:同学们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要是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同学们你们说是什么地方?
3.生:边听音乐边欣赏图片思考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师:内蒙古大草原!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绿色的草五彩的繁花,白色的羊群,枣红的马还有远处的蒙古包。
这就是盛夏的内蒙古草原,还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有关那达慕的内容)。
答:图片上还看到了那达慕的场景等等….
5.那达慕是蒙古族盛大的节日你知道那些有关那达慕的信息。
(同学们说的真好)
6.你知道蒙语“那达慕”汉语的意思吗?意为游戏或娱乐的意思,是集祭祀、竞技、娱乐和祝福于一体的民族体育盛会。
是蒙古族最盛大的节日。
一般在夏季7、8份举行。
届时四面八方的蒙古族牧民穿着节日的盛装纷纷来参赛或观摩。
问:“那达慕主要的竞技项目有哪些?”
生:摔跤、赛马、射箭。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
7.同学们你们看着这热闹欢腾的场面想不想去参加!
设计意图:1.结合课件给学生听觉视觉上的刺激,带领学生了解蒙古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后引导到蒙古族的节日。
2.学生小组汇报进行信息交流,让学生了解有关那达慕的来历,节日活动内容等信息。
三. 新授:
1.让我们一起随音乐乘着快马奔赴大会(放那达慕之歌)。
注意随节拍律动
2.同学们那达慕大会到了,热情好客的蒙古同胞向我们献上了什么?(课件)哈达,今天内蒙古的朋友把洁白的哈达献给我们,下面让我们
随着音乐让哈达在我们每一位同学手中有节奏的传递。
同学们认真的有节奏的传递哈达。
3.同学们刚才富有节奏的传递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其实老师在接受哈达的那一刻也是无比的幸福和快乐。
现在那达慕大会的气氛是越来越热烈了。
我们赶快学唱这首《那达慕之歌》来为他们欢呼加油吧!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骑马的快乐初听歌曲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传递哈达,传递亲情、友情和热情和他们对同学们的祝福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4.学唱歌曲
(1)听老师范唱一遍,请同学们说一说,老师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的?速度表现骑马的速度。
强体现出男子汉的力度。
(2)下面就来看一看那达慕的曲谱,这是一首2/4的歌曲。
(3)教唱乐谱注意反复记号。
(4)让学生用“啦”模唱歌曲。
注意微笑有弹性的唱。
(5)按节奏读歌词
(6)听音乐加入歌词老师弹一句学生唱一句词。
(7)跟音乐一起唱。
注意:情绪、速度、力度。
虽然力度强,但不能喊唱。
5.用肢体打节奏为歌曲伴奏
(1)用拍手模仿马蹄声为歌曲伴奏。
(2)用跺脚模仿打鼓声为歌曲伴奏
设计意图:感受乐曲的情绪,为学唱歌曲打下基础。
多次听歌曲,唱谱唱节奏,让学生扎实,认真的学好歌曲。
鼓励学生给他们增加信心。
四用不同的力度设计结束句
1)如从p到f,表示气氛越来越热烈。
(2)可以从f到p表示欢乐的人群渐渐散去。
(3)前四小节用f,后四小节用p,最后两个音用f,表示四节的效果生 1.学生分组交流,可有多种方案
2.小组讨论后汇报表演。
师(评价)
3.让学生实践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实践自己设计的结果加深体验。
五.创编舞蹈
同学们下面我们用蒙古的筷子舞来为他们加油,呐喊。
庆祝他们的胜利。
学生和老师一起学跳筷子舞。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欢乐优美的舞蹈中,体会“那达慕”的热烈和欢腾。
六.大会在我们的歌声和舞蹈中圆满的结束了,(课件)图片同学手中每人有一朵花,写上你们对草原的祝福,留在我们的草原上,祝福我们的家乡更加美丽富饶,好吗?在纸上写上祝福,同学们听音乐把花朵贴在草原上,慢慢走出教室。
让学生要爱我的家乡,热爱保护我们的草原。
《那达慕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节日——那达慕。
2、使学生学会唱歌曲《那达慕之歌》,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为结束句设计出不同的力度变化。
4、培养学生的整体听唱法。
教学重点:
1、唱准歌曲《那达慕之歌》。
2、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
教学难点:
1、唱准歌曲《那达慕之歌》。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具准备:
音乐书.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今天刘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地方?那同学请听音乐,听完音乐告诉我是什么地方?
师:播放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你们知道是什么地方吗?,生:内蒙古大草原,
师:今天刘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那里居住着很多蒙古族人民,蒙古族有一个最盛大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么?
生:那达慕
今天我们来学习歌曲《那达慕之歌》
板书课题:《那达慕之歌》
二、新歌教学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那达慕吗?
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传统的群众性体育集会。
有摔跤、赛马、射箭、歌舞等活动。
1、那达慕在什么时间举行?
一般在夏季7、8份举行。
届时四面八方的蒙古族牧民穿着节日的盛装纷纷来参赛或观摩。
2、你知道蒙语“那达慕”汉语的意思吗?
意为游戏或娱乐的意思,是集祭祀、竞技、娱乐和祝福于一体的民族体育盛会。
是蒙古族最盛大的节日。
3、为什么要举行那达慕?
这么欢腾的场面让我跟随音乐到现场去看一看吧!播放音乐《那达慕之歌》
师:同学们歌词中的服装蒙古族的服装和我们一样吗?区别?鞋?戴的是?
在理解中记歌词,重点解释“马头琴”、“好来宝”。
“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种乐器,它的琴身上方是马头的形状,所以称为“马头琴”。
“好来宝”是蒙古族的一种联词,就是看到什么,就给什么编上词,然后用来即兴演唱,这是有才华的一种表现。
4、哼唱旋律
让学生用“啦”哼唱旋律。
注意微笑有弹性的唱。
5、让我们在听一遍歌曲,(1)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的?速度表现骑马的速度。
强体现出男子汉的力度。
歌曲是几拍的?
(2)下面就来看一看那达慕的曲谱,这是一首2/4的歌曲。
6、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7、小声跟唱。
8、跟音乐一起唱。
注意:情绪、速度、力度。
虽然力度强,但不能喊唱。
9.用肢体打节奏为歌曲伴奏演唱
(1)用拍手模仿马蹄声为歌曲伴奏。
(2)用跺脚模仿打鼓声为歌曲伴奏
10:跟琴唱
11: 歌曲接龙唱(男—女师—生)
12:用不同的力度设计结束句
(1)如从p到f,表示气氛越来越热烈。
(2)可以从f到p表示欢乐的人群渐渐散去。
(3)前四小节用f,后四小节用p,最后两个音用f,表示那达慕结束了。
歌声欢呼声还在回荡。
创编舞蹈。
结束语:盛大的那达慕大会在我们的歌声和舞蹈中结束了。
同学手中每人有一朵花,写上你们对草原的祝福,留在我们的草原上,祝福我们的家乡更加美丽富饶。
(在纸上写上祝福,同学们听音乐把花朵贴在草原上,慢慢走出教室。
让学生要爱我的家乡,热爱保护我们的草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