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二生物3《4.3群落的结构》共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设计教

郭玉柱
时间课

新授课


一课时
教学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
重点难点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教法讲授法及演示归纳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师生活动
道,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师生活动(三)、种间关系
关系名称数量坐标

能量关系图特点举

互利共生数量
上两
种生
物同
时增
加,同
时减
少,呈
现出
“同
生共






教师与学生共同学
习和总结,
图像尤为重要,学
生要掌握
与记忆。

死"的同步性变化
寄生无曲线图
对寄
主有
害,对
寄生
生物
有利。

如果
分开,
则寄
生生
物难
以单
独存





;






竞争数量
上呈
现出“你
死我活"的“同
步性
变化",一般
生态
需求
越接
近的
不同
生物
物种
间竞










争越激烈
捕食
数量
上呈
现出
“先
增加
者先
减少,
后增
加者
后减
少”的
不同
步性
变化



;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师生活动规律方法:
(1)两条曲线“同升同降"为互利共生关系。

(2)两条曲线“交替消长”,则可能为竞争
关系或捕食关系.若两曲线的最高点相同为
竞争关系,不同则为捕食关系。

(3)两曲线“一升一降”,则为寄生关系或
竞争关系.但竞争关系会导致物种灭绝,即
下降曲线能降到零,而寄生关系一般不会淘
汰物种。

二、合作探究、解惑答疑:
阅读课本74页,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引起植物分层的的主要原因?
2、引起动物分层的主要原因?完成下表
1.形成原因:在群落中,各种生物群落分别占
据了不同的空间。

2。

类型
群落的空间
教材处理师生活动
(1)判断A~D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
A。

;B. ;
C。

;D. 。

(2)造成②中出现的现象是由于
(3)④与②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
(4)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
利的曲线

.
(5)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
是。

答案(1)③②①④
(2)食物竞争,使一种(大)草履虫死亡(饿
死)
(3)寄生关系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
(4)②和④
(5)狐死亡,兔先增加(失去天敌)后减少(受草制约)
四、总结升华:
一、群落的概念
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1、群落的物种组成
2、种间关系
①竞争②捕食③寄生④互利共生3、群落的空间结构
①垂直结构②水平结构
五、当堂测试:
1。

关于池塘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

在垂直方向上,鱼类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

鱼类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主要依赖植物
C。

池塘中的动物群落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2.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D )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

湿度、温度D。

光照、食物
3.(2009年成都质检)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
(C )
A.种群密度
B.适应的普遍性
C 。

群落的垂直结构
D 。

群落的水平结构
4。

(2007年广东,45)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
次生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 。

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
成森林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
5。

(2008年杭州模拟)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

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六、推荐作业:状元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