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苏格拉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判苏格拉底文/王姝苏 顾盈颖
在西方文明史上,除了对耶稣
的审判以外,没有任何其他
审判,像对苏格拉底的审判
和处死一样震撼人心。
公元前399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行刑的日子推迟了一个月,苏格拉底有足够的时间可以越狱逃走。
他的好友一再劝他远走高飞,但苏格拉底认为,虽然对自己的判决是不公正的,但越狱同样是不正当的。
因此他决定:遵守法律,面对死神。
古希腊人除了信奉奥林匹克山上的神祗以外,各个城邦还有各自独有的神祗。
雅典所信奉的是女神倍多和议会之神宙斯阿戈拉奥斯。
他们是雅典民主的象征。
而苏格拉底虽然崇尚民主和自由,但他却毫不留情地批评当时社会和制度中的弊病。
他认为:既然鞋匠做鞋需要专门的技艺,盖房子要请建筑师提意见,扩充海军会请专业造船者参谋,简单的工作都需要专业人员,那么,为什么城市管理者、法庭的法官却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不需要专门的技术培训呢?由这些人投票决定是否对另外一个城邦开战,简直是笑话。
苏格拉底将漂洗羊毛的、做鞋的、盖房的、打铁的、种田的、做买卖的或者在市场上倒卖的人视为笨蛋和傻瓜,认为“他们除了低价买进高价卖出以外什么也不想”。
安努托斯是当时名扬雅典的一位从事皮革业的,就被苏格拉底斥责为“专制和愚蠢”,使他颜面尽失,引起了他极大的不满。
与此同时,苏格拉底言谈的直率也得罪了另外的一些人。
其中就包括才华了了的诗人米托利斯和默默无闻的演说家吕康本。
于是,这三个各怀鬼胎的人走到了一起,密谋除掉苏格拉底。
他们最终给苏格拉底编造出两条罪名:“信奉异端邪说”和“败坏青年人的心灵”。
起诉书这样写着:“苏格拉底的罪行是,不但拒绝承认城邦全体公民敬拜的神,而且侍奉其他的神,此外他还腐蚀年轻人。
对他应施行的惩罚是死刑。
”
案子由当时的执政官立案,交给了五百人的平民陪审法庭。
陪审法庭人员从年满30岁的没有负债的男性民众中抽签产生。
开庭日期由法庭抽签决定,一切就绪,审判正式开始。
苏格拉底
的古希
生柏拉图及柏拉图
选择死亡的自我辩护
迎接苏格拉底的是一次场面壮观的人
民审判。
在这场审判中,法官和旁听者的数
量都为数众多,因此审判被安排在露天剧场
进行。
这类刑事审判的规则一般是要投两次
票:第一次是要表决是否有罪,如果判定有
罪,陪审团还要在量刑上再投一次票。
如果
正反票数相等,表决按有利于被告的方式解
决。
应该说,这种判决办法对苏格拉底相当
有利。
审判在激烈的辩论中开始了。
苏格拉底
的学生和支持者对于他的命运其实并不是
非常忧虑。
因为无论是雅典城还是法庭,真
正想置苏格拉底于死地的人并不多。
更何
况,陪审团的五百名法官中,相当部分是苏
格拉底的学生、朋友、支持者或同情者。
但
在当时,市政厅每年都得为筹措偿付给斯巴
达的战败赔偿金而头痛,人们对于争斗一类
的事情,在情绪上很反感。
很多人希望苏格
拉底能和公诉人私下讲和,以道歉等比较和
缓的方式了结此案。
柏拉图和他的师兄弟们甚至为自己的
老师写好了辩护词,他们坚信以苏格拉底的
口才,只要在法庭上照此自行辩护,自然就
能获胜。
然而,这被苏格拉底断然拒绝。
他
首先和在庭上对他进行弹劾式问讯的迈雷
托士展开了诡辩。
接着,他又大肆发表了对于雅典民主制
度的想法,他认为斯巴达的模式虽不可取,
却也有许多胜过雅典的地方。
但是,当时的
金时期,
学生柏拉
腊三贤”
柏拉图
柏拉图
(约公元前427年-
前347
年
),
不仅是古希腊哲学、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民众对于斯巴达有着极大的反感情绪,这一举动激起了不少人的敌对情绪。
于是,法庭审理的第一阶段,即定罪阶段,500名法官,500张票,280票对220票,裁定罪名成立。
按照程序,罪名成立后,紧接下来就是量刑,分别为认罪罚款、流放、监禁和死刑。
事态的发展看起来有些不妙,柏拉图迅速召集了师兄弟们,商议下一步的辩护策略。
柏拉图认为,在500名法官中,想置苏格拉底于死地的人并不多,大家对于这场耗费时间、精力和财富的审判都已经感到厌烦。
只要苏格拉底能当庭认罪并缴纳少量的罚款,事情就到此结束了。
但柏拉图深知苏格
拉底的个性,要他当场认罪并认罚简直比登天还难,所以他建议老师在第二次辩论中强调自己对于城邦曾经的贡献,争取流放刑罚或监禁刑。
大家在非常积极地讨论对策时,苏格拉底却一言不发,若有所思。
当柏拉图建议老师将最后的辩护权委托给自己时,他断然拒绝。
结果,让苏格拉底的弟子大跌眼镜的情形发生了:在第二次面对陪审团时,苏格拉底显得更加无礼,他建议:对于他的刑罚应该是宣布他是雅典城的公民英雄,并宣告在他的余生中,有权在市政厅免费享用一日三餐。
(这是一种极高的公民荣耀,只有城市的英雄、外国使节及奥林匹克冠军获得者才有资格受到在此用餐的邀请,而且也不可能
是终身的。
)陪审团中发出了嘘声,很多人认为苏格拉底是在蔑视法庭的威仪并对法官们的智慧与耐心进
行挑衅。
于是,第二次投票结果在一阵愤怒的吵闹声中产生了:360票对140票,决定对苏格拉底处以死刑。
苏格拉底很快被收押进了牢房。
对柏拉图一生影响最大的是苏格拉底。
柏拉图20岁拜苏格拉底为师,跟
他学习了10年,直到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派处死。
老师的死给柏拉图以沉重打击,加深了他对平民政体的成见,他不想在雅典呆下去了。
柏拉图开始在海外漫游,先后到过埃及、意大利、西西里等地,他边考察、边宣传他的政治主张。
在40岁时(约公元前387年)他结束旅行返回雅典,并创立了自己的学校——阿卡德米学园(Academy ),成为西方文明最早的有完整组织的高等学府之一,后世的高等学术机构也因此而得名,也是中世纪时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大学的前身。
柏拉图著述颇丰。
以他的名义流传下来的著作有40多篇,另有13封书信。
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记载下来的。
在柏拉图的对话中,有很多是以苏
格拉底之名进行的谈话,因此人们很难区分哪些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哪些是柏拉图的思想。
生与死的抉择
苏格拉底被关押后,他的学生克里多在最后一个晚上见到了他,建议他越狱,并表明已为他安排好了逃亡路线。
他让苏格拉底不要担心越狱后的生活,因为无论苏格拉底逃到哪一个城邦,那里的人们都会热情地欢迎他。
苏格拉底拒绝了克里多的安排。
他认为,必须尊重法庭的判决,哪怕判决是不公正的。
克里多不停地和他讨论“恶法是否是法律,在它被废止之前是否必须遵守和得到执行”,谁也没办法说服谁。
判决执行的方式是一杯毒酒。
在狱卒和他学生的注视下,老人坦然地喝下了毒酒……
苏格拉底可说是杀身成仁,他不仅让自己扮演成西方文明史上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的第一个殉道者,而且使信奉倍多女神和阿戈拉奥斯神的雅典违反了自己的传统精神和原则:以言论自由著称的一个城市竟对一个除了运用言论自由以外没有犯任何罪行的哲学家起诉、判罪、处死,给雅典的民主玷上了永远洗不清的污点。
如果这是他的目的,苏格拉底达到了他的目的。
栏目主持人:程新友 jcfyc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