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一第一节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高一第一节课
一、教学任务及对象
1、教学任务
本节课为化学高一的第一节课,教学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学生奠定化学学科学习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涉及化学发展简史、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化学与生活的联系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对象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新生,他们对化学学科的了解程度不一,但普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这个阶段,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学中需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发现化学原理,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此外,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尽快适应高中化学学科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研究的基本领域和研究对象;
(2)了解化学发展简史,认识化学科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3)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如实验法、观察法、比较法等;
(4)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5)培养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如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和处理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发展简史,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发现化学原理,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3)采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4)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通过课堂讲解、实例分析、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化学知识体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2)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化学实验和实例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批判性思维;(4)教育学生遵循化学实验的安全规范,关爱生命,关注环保;
(5)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学会从化学角度看待世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1、以退为进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退为进的教学策略,即先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简单概念或
实例出发,逐步深入到化学知识的更深层次。

通过这种策略,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操作如下:
-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化学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逐步引导他们深入探讨化学原理;
-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鼓励他们自主克服困难,达到教学目标。

2、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的教学策略是指通过具体典型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拓展到更广泛的领域。

这种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具体实施如下:
- 精选典型案例,突出化学原理的应用;
- 通过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
- 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其他类似问题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3、以动带静
以动带静的教学策略是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和理解化学知识。

这种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具体操作如下:
- 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现象、分析问题;
- 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结合现实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 在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

四、教学过程
1、开篇: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教学伊始,首先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化学学科的魅力上来。

使用一个与化学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为什么雨水会酸?”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接着,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心理和认知上的准备。

2、温故而知新
在引入新知识之前,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如物质的基本组成、化学反应等,通过这种方式巩固学生的知识体系。

在此基础上,引入新的化学概念和原理,如摩尔概念、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等,让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3、以不变应万变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化学原理的普遍性和适用性。

通过讲解一些经典的化学案例,如氧气和氢气的燃烧反应,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不变的,即原子间的重新组合。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将这些基本原理应用到各种不同的化学问题中去,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4、透过现象看本质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设计一系列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化学反应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气体生成等,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

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批判性思维。

5、一览众山小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化学知识后,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帮助学生建立起化学知识的整体框架。

例如,通过对比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总结它们的共同特征和区别,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化学学科的脉络,体会“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6、烂笔头胜过好记忆
在学习过程中,强调笔记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记录重点知识、疑问和感悟,以便于课后复习和巩固。

此外,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和思考题,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笔头整理和总结所学内容,使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

同时,教师应及时检查学生的笔记和作业,给予反馈和指导,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
1、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对照教学目标,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具体措施如下:
- 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自我检测题,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进行自我
评估;
- 课后,学生应根据自己的笔记和作业,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学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自我总结,分析自己在化学学科的学习进步和问题,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2、他人评价
他人评价主要包括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家长评价。

这些评价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 教师评价: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给予及时、具体、有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提高学习能力;
- 同伴评价: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家长评价:教师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发挥家长对孩子的激励和监督作用。

3、小组评价
小组评价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完成特定任务后进行小组间的评价和交流;
- 组织小组间的竞赛和展示活动,让各小组互相评价,总结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 对小组整体表现给予评价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