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 测试卷附解析答案带精品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
兴中华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妥协求和告终。
下列对其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②中国领土遭到破坏
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2.对下图的法令认识错误的是()。
A.这是新中国成立时颁布的
B.这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的
C.有了这部法律,一切人都是平等的
3.下列战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是()。
①鸦片战争
②人民解放战争
③抗日战争
④甲午中日战争
A.②①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④②
4.为了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十多次武装起义。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这些起义都成功了
B.给了清政府以极大打击,扩大了革命影响
C.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5.1956年7月13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辆()汽车下线。
A.解放牌
B.红旗牌
C.东风牌
6.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秘密召开。
A.北京
B.南京
C.上海
D.广州
7.《南京条约》由()两个国家签订。
A.中法
B.中日
C.中德
D.中英
8.圆明园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毁于以下哪次战争()。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9.1911年4月27日,领导广州起义是()。
A.孙中山
B.黄兴
C.林觉民
D.喻培伦
10.下列对“长征精神”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伟大的长征精神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卓绝奋斗的坚定信念。
B.历经艰难险阻,红军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C.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长征对我们来说太遥远了,我们不需要长征精神。
二.填空题(共10题,共34分)
1.()年,香港回归祖国。
6月30日23时59分,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英国国旗和香港旗缓缓降落。
7月1日零时整,中国国旗和
()区旗徐徐升起。
2.全国根据地的建立说明(),逐渐成为燎原之势。
3.圆明园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毁于()鸦片战争。
4.武昌起义胜利后,很快得到全国各地的响应,清政府的统治迅速崩溃,因为这一年是农历()年,所以这次革命被称为()。
5.红军在长征途中,穿越了被称为“()”的茫茫草地,用顽强()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
6.为了推翻清朝的(),建立(),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十多次()。
7.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的大旗,主张全民族抗战、持久抗战,开辟()战场,建立并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8.每年的()月()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9.我们坚信,在()的带领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最终受益的“()人”。
10.广州起义失败后,人们找到了在这次起义中牺牲的革命党人的遗骸72具,将其合葬于广州郊外的(),史称“()”。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1.圆明园被掠夺的文物大约有150万件,其中铜虎首,铜猴首已经回归祖国了。
()
2.民族英雄邓世昌留下了“人谁无死,但愿死得其所”的名句。
()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英勇抗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
4.董存瑞是在抗美援朝中壮烈牺牲的。
()
5.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被毁于第一次鸦片战争。
()
6.中国重返()大舞台,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并为中国后来的()政策创造了良好条件。
7.圆明园是中国建筑的一个奇迹,也是世界的奇迹。
()
8.历经艰难险阻,红军胜利完成了二千五百里长征。
()
9.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
10.我们要从小学习做人。
做一个好人,要坚持品德为先。
()
四.连线题(共1题,共7分)
1.连线:将名人与其称呼连起来。
杂交水稻之父李四光
地质力学的创立人袁隆平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孙中山
两弹元勋林则徐
禁烟民族英雄李大钊
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邓稼先
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邓小平
五.简答题(共7题,共55分)
1.2019年,我国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进行了大阅兵,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员的你,观看国庆大阅兵时有什么感想?
2.“今天我们已经丰衣足食了,是否还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阐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3.孙中山的革命思想、革命精神是怎样的?他对革命的贡献有哪些?
4.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 100周年,某校暑假开展“童心向党·迎接新时代”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
(1)为什么将“童心向党·迎接新时代”作为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
(2)作为该校的一名少先队员,请你至少设计3种可操作的活动形式。
5.说说你理解的抗战精神。
6.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了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做了哪些积极探索?(列举3条)
7.说说你对黄花岗起义事件的了解。
六.材料题(共1题,共8分)
1.下午3时,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
天安门广场30万军民欢声雷动。
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在国歌的乐曲声中,毛泽东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接着,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公告宣读完毕……阅兵式结束后,天安门广场上的群众在热烈的气氛中开始游行,群情沸腾。
(1)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天?
(2)材料中描述的历史事件有什么意义?
七.综合题(共2题,共16分)
1.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对祖辈、父辈及自己三代人在童年时期吃与住的情况做一些调查,看看有哪些变化,填充下面的空白。
1.通过调查你发现你家的吃与住发生了什么变化?
2.通过这些变化你觉得祖国在现在怎么样了?
2.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心,背面镌刻着由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碑文全文如下: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碑文上的三个时间分别代表着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B
4.A
5.A
6.C
7.D
8.B
9.A
10.C
二.填空题
1.1997;香港特别行政区
2.星星之火
3.第二次
4.辛亥;辛亥革命
5.死亡陷阱;意志
6.反动统治;民主共和国;武装起义
7.统一战线;敌后
8.8;1
9.中国共产党;圆梦
10.黄花岗;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联合国;开放
7.√
8.×
9.√
10.√
四.连线题
1.如图:
五.简答题
1.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国庆阅兵,目的是为了展现军备建设成果,增强民族自信心,展现武装力量建设成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展示了国威、军威和民心,也是对我全军指战员的最好褒奖。
70周年的国庆庆典,激起了我的滚滚心潮,我情不自禁地感叹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才会有今天的伟大成就啊!如今的中国繁荣昌盛、蒸蒸日上,我为身为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我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感到骄傲。
作为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我下定决心好好学习,争取长大以后为祖国作出贡献。
2.还需要坚持。
理由: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和传统美德,是劳动人民优秀品质,在和平稳定的建设时期,我们也不能丢掉它,仍要将其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3.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振兴中华,推翻帝制、传播民主共和理念。
革命精神:立志救国,坚持革命。
革命贡献:推翻帝制,积极实现民主共和。
4.(1)让少年更加相信党、热爱党、跟党走;引导少年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升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等等。
(2)主题班会、主题演讲、手抄报、黑板报等。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就是伟大的抗战精神。
6.①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②颁布《中华民国历史条约》。
③大力借助移风易俗来推动革命。
7.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爆发。
黄兴率领100多名敢死队员进攻两广总督署。
起义失败后,人们把牺牲的革命党人遗骸葬于广州郊外的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六.材料题
1.(1)1949年10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浴血奋战,终于结束了受侵略、受压迫的历史,挺直腰杆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后,广大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七.综合题
1.1.祖辈连白米饭都没有,量少,有时不够吃;父辈大部分能吃饱,选择的余地不多;品种多,吃不完,可以家里吃,也能到店里吃;祖辈住得差,低矮,冬天漏风;住砖瓦房,但防蚊虫方面差;住钢筋水泥房子,宽敞明亮,安全舒适
2.吃与住越来越好,吃朝量足质好方向发展,住朝安全舒适方面变化。
祖国越来越富了,越来越强了,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2.碑文中“三年以来”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即1946—1949期间的革命历史;“三十年以来”是指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1919—1949的整段历史;“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以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整个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奋斗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