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12 早睡早起》教学设计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12 早睡早起》教学设计2
一. 教材分析
《12 早睡早起》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早睡早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课通过讲解、讨论、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理解早睡早起对身体健康、学习效率等方面的影响,并引导学生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二.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他们对新知识充满好奇,乐于接
受教育。
但同时,他们自控能力较弱,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大部分学生可能对早睡早起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早睡早起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早睡早起的好处,提高学生对良好生活习惯的认识。
2.培养学生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身体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方式。
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理解早睡早起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五. 教学方法
1.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早睡早起的好处。
2.讨论法:教师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早睡早起的认识和体会。
3.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实际操作,体验早睡早起的效果。
4.案例分析:教师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行为,并给
出自己的建议。
六. 教学准备
1.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如PPT、案例、讨论题等。
2.安排实践活动所需场地和器材。
3.准备教学视频或图片等辅助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引入课题,引发学生对早睡早起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
教师利用PPT展示早睡早起的好处,如身体健康、学习效率提高等。
同时,呈现一些不良作息习惯的负面影响。
3.操练(10分钟)
教师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践活动,如模拟早睡早起的生活,让学生实际体验早睡早起的效果。
4.巩固(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早睡早起的认识和体会。
然后,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发言,总结早睡早起的好处和如何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5.拓展(10分钟)
教师呈现一些成功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行为,并给出自己的建议。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作息时间,尝试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
6.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早睡早起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7.家庭作业(5分钟)
教师布置一道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并家长签字确认。
8.板书(5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关键词:早睡早起、身体健康、学习效率、生活习惯。
注:以上教学时间安排仅供参考,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调整。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实践活
动等,以引导学生了解早睡早起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整体教学效果较好,但也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学生对早睡早起的认识不足
在呈现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早睡早起的好处认识不足,难以理解早睡早起对身体健康和学习效率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效果不佳
在巩固环节,我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但部分小组的讨论效果不佳,学生参与度不高。
3.家庭作业布置过于简单
在家庭作业环节,我布置了一道制定作息时间表的作业,但发现部分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不理想,家长签字确认的比例较低。
二、解决办法及改进措施
1.针对学生对早睡早起认识不足的问题,我将在呈现环节增加一些生动
的案例和实证数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早睡早起的重要性。
2.为提高小组讨论的效果,我将在讨论前给出明确的问题和讨论方向,
并适时进行引导和反馈。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3.针对家庭作业完成情况不理想的问题,我将在布置作业时提出更具体
的要求,并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反馈。
此外,我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提醒家长关注学生的作息时间,共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在教学过程中,我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
受早睡早起的重要性。
例如,在实践活动环节,可以学生进行一次真实的早睡早起体验,让他们在实践中认识到早睡早起的好处。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应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
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例如,对于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我可以重点引导他们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
6.在教学过程中,我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更多的关注
和指导。
例如,在讨论环节,我可以适时引导那些发言较少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7.我应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例如,
在导入环节,我可以采用更多有趣的动画和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8.在教学过程中,我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参与到
教学活动中来。
例如,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可以学生进行一些有趣的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早睡早起的好处。
9.我应加强对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以便调整
教学策略。
例如,在拓展环节,我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进行评价,并给出改进意见。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我相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早
睡早起的重要性,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同时,我也将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为了巩固学生对《12 早睡早起》这一课的理解和应用,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实践作业:学生根据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连续一周执行早睡早起
的生活习惯,并记录每天的感受。
要求学生每天早晨起床后,记录自己的精神状态、学习效率等,并在每晚睡觉前,总结一天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2.反思作业: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早睡早起实践体验的反思文章,内容包
括: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及对自己生活习惯的改进措施。
3.家长参与作业:学生将作息时间表和反思文章拿给家长阅读,并邀请
家长在文章后签字确认,表示家长已经了解学生的作息计划并支持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
受早睡早起的重要性。
通过作业设计的实践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同时,反思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学生总结经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此外,家长参与作业的设计,有助于增进家长对学生的关注,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在作业实施过程中,我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
对性的指导。
对于执行作业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学生,我及时提供帮助,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作业评价方面,我采用了多元化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还关注他们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
通过学生的反思文章,我了解到他们在早睡早起实践中的真实感受和成长,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然而,在作业设计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部分学生在完成实践作业时,可能由于家庭原因或其他因素,难以坚持早睡早起。
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督促和指导,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此外,在作业设计中,我还可以增加一些拓展性的内容,如让学生调查身边同学的生活习惯,分析各自的生活习惯对身心健康和学习效率的影响。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又能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
总之,在本节课的作业设计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培养,但也认识到自己在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