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药的不良反应有哪些_降糖药的不良反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糖药的不良反应有哪些_降糖药的不良反应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降糖药也一样有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那么降糖药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呢?下面店铺为你解答。

降糖药的不良反应
1、低血糖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是降糖药物的应用。

磺脲类、格列奈类促泌剂、胰岛素可以增加低血糖风险;而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等药物单用一般不发生低血糖。

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老年、病程长、饮食不规律等。

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3.9 mmol/L即诊为低血糖。

按症状可以分为严重低血糖、症状性和无症状性低血糖。

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可表现为行为异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状。

部分患者屡发低血糖后,可表现为无先兆症状的低血糖昏迷。

2、水肿
一些病人在用胰岛素治疗初期可因钠潴留作用而发生轻度水肿,可自行缓解而无需停药。

噻唑烷二酮类可因钠潴留致轻至中度水肿,老年患者,较65岁以下者为多见,有心力衰竭倾向或肝病者不用或慎用。

3、视觉损害
注射胰岛素后可因晶状体屈光改变引起视力模糊,常于数周内自然恢复。

马来酸罗格列酮可引起黄斑水肿或使原有的黄斑水肿加重。

4、过敏反应
胰岛素过敏反应主要由IgE引起,可表现为局部性或全身性。

局部性者在注射部位出现红斑、丘疹、硬结,一般在注射胰岛素几小时或数天发生。

全身性过敏反应在注射胰岛素后立即发生,全身出现荨麻疹,可伴有或不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可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哮喘、呼吸困难,严重者血压降低、休克甚至死亡。

对胰岛素全身过敏者,可更换胰岛素制剂种属,使用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以及进行脱敏治疗。

严重过敏反应者需停止或暂时中断胰岛素治疗。

5、脂肪营养不良
在注射部位呈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停止在该部位注射后可缓慢自然恢复,为防止其发生,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使用高纯度或人胰岛素制剂可减少其发生。

6、体重增加
多项研究显示,体重增加是胰岛素、促胰岛素分泌剂和TZD类药物治疗的常见副作用。

引起体重增加的机制包括药物的胰岛素同化作用(促进脂肪、蛋白质和糖原合成,引起饥饿感和热量摄入增多),以及体液潴留。

UKPDS研究结果显示,磺脲类药物使患者平均体重增加约1.7 kg;ADOPT研究显示,格列本脲组患者平均体重增加约3.3%;双胍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可以降低体重。

对于肥胖患者,避免首选上述药物治疗。

临床治疗时,使用利尿剂可减轻水钠潴留,加强饮食控制和增加运动有助于减少体重的增加。

降糖药的服用时间
糖尿病的用药是有讲究的。

口服降糖药种类较多,因降糖机制不同而用法不同,且多与进餐时间有关,好几种降糖药是不能在餐后补服的。

1.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有拜糖平、卡博平、倍欣等。

这类药物应在餐时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

如果在餐后服用,无法起到降糖效果。

2.格列奈类常用的有诺和龙、唐力等,属胰岛素促泌剂。

其降糖作用迅速而短暂,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也称餐时血糖调节剂。

餐前半小时或进餐后服用均可引起低血糖,故应在餐前5~ 30分钟服用,不进餐不服药。

3.磺脲类药物常用的有优降糖、达美康、美吡达、迪沙片、糖适平等。

大多数磺脲类降糖药需要半小时才起效,而降糖作用的高峰一般在服药后2~3小时出现。

因此,建议在餐前20~ 30分钟服用磺脲类降糖药。

适合服用降糖药的人群分类
适合儿童的降糖化学药
由于少年儿童还处于成长阶段,因此选择的药品必须对生长发育无影响,目前经过大规模临床验证的只有盐酸二甲双胍和胰岛素。

并且,药量应根据孩子的体重减量使用。

儿童糖尿病的治疗策略与成人患者基本相同。

对于1型糖尿病,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来替代患者自身分泌的不足。

对于2型糖尿病,首先控制饮食、加强运动,控制不好则口服盐酸二甲双胍,再控制不好则需使用胰岛素治疗。

适合老人的降糖药
由于老年人新陈代谢缓慢,体力活动减少,身体超重,有可能存在多种心血管、肺、肝脏、肾脏以及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因此老年糖尿病的治疗目标被确定为合理控制血糖、防止低血糖、减少各种急、慢性疾病和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同时强调指出良好控制标准是将血糖控制高限,以适应老年患者耐受低血糖能力较差之特点。

以下简介常用几种降糖药在老年患者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1、阿卡波糖:老年糖尿病患者首选药物。

用药后可能出现腹胀、腹泻、吸收不良等副作用,症状明显需要对症处理。

2、二甲双胍:单独用药很少引起低血糖,可以用于超重、肥胖型老人。

存在肺、肝脏、肾脏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慎用。

3、磺脲类药物: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和释放,但第一代如D806、优降糖易致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

第二代如达美康较为安全,很少发生低血糖反应,可作为磺脲类药物中治疗老年糖尿病的首选,糖适平适用于伴有肾病或肾功不全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应注意血糖变化以确定适宜剂量。

4、胰岛素:用于较重或伴合并症如急性感染、坏疽、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口服降糖药无效等老年糖尿病患者。

一般选择单一品种或预混胰岛素,开始要用小剂量,逐步加量,并与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以避免剂量过大而诱发低血糖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