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与中国及东盟其他国家玉米产品标准比对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5
缅甸与中国及东盟其他国家玉米产品标准比对研究
唐继微 韦艳菊 谢坤峻 冯怀宇
(广西壮族自治区标准技术研究院)
摘 要:本文在于中国与缅甸开展标准化合作的基础上,研究了缅甸与中国及东盟其他国家玉米标准,比对分析缅甸与中国及东盟其他国家玉米标准的技术指标及差异,为促进中国与缅甸玉米贸易便利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缅甸,玉米,标准化,研究
DOI编码:10.3969/j.issn.1674-5698.2020.11.023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Maize Product Standards in China,
Myanmar and other ASEAN Countries
TANG Ji-wei WEI Yan-ju XIE Kun-jun FENG Huai-yu
(Guangxi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andardization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Myanmar,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aize standards in China, Myanmar and other ASEAN countries,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and technical indicators of those standard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trade facilitation of maize between China and Myanmar.
Keywords: Myanmar, maize, standardization, study
项目基金:本文受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我国农业标准化在缅甸的示范研究与标准化交流合作”(合同编号:桂科AB19110053)、国家市场 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项目“缅甸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资助。
作者简介:唐继微,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东盟标准化研究。
1 引 言
在我国玉米仅次于稻、麦,在粮食作物中居第三位,玉米产量在经济作物中排名第二,总产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29.5%。
我国虽然为全球玉米第二大生产国,但是玉米缺口仍然巨大,目前我国玉米市场供给以进口为主,我国主要进口来源国为乌克兰、美国、老挝和缅甸。
2019年我国玉米进口数量为479.03万吨,进口金额为72,367.8万元(数据来源于
中国海关)。
缅甸作为我国玉米的主要进口国之一,所生产的玉米大约70%销往我国,2019年缅甸出口到我国的玉米达到11.64万吨,出口额22,140万元。
为了服务中国—缅甸贸易发展,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标准技术研究院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与缅甸开展标准化合作,与缅甸农业研究院签订标准合作协议共同研制缅甸相关农作物标准,玉米是其中的一个作物品种。
本文以玉米作为主要分析对象,根据缅甸农业标准化水平现状,对缅甸现行的
玉米产品标准和我国及东盟其他主要玉米生产国的玉米产品标准进行比对分析研究,为顺利开展与缅甸标准化合作,促进中国—缅甸玉米贸易便利化和标准融合提升提供技术参考。
2 玉米产品标准
本文主要研究的玉米标准见表1。
表1 各国玉米产品标准
序号国家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中
文)
1缅甸MMS CODEX STAN
153:1985
玉米
2中国GB 1353-2018玉米3越南TCVN 5258:2008玉米4泰国TAS 4002-2009玉米5印度尼西亚SNI 3920:2013玉米
6菲律宾PNS/BAFPS 10:2004谷物-玉米-分级
和分类
3 玉米产品标准比对分析
3.1 分级和分类比对
缅甸与我国、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标准分级分类见表2。
表2 各国玉米标准分级和分类情况
标准编号等级分类
MMS CODEX
STAN 153:1985—
按颜色分为:黄玉米、白
玉米、红玉米、混合玉米
GB 1353-20181级、2级、3级、
4级、5级、等外
按颜色分为:黄玉米、白
玉米、混合玉米
TCVN 5258:2008—
按颜色分为:黄玉米、白
玉米、红玉米、混合玉米
TAS 4002-
20091级、2级、3级、
4级
—
SNI 3920:20131级、2级、3级、
4级
—
PNS/BAFPS 10:2004特级、1级、2
级、3级
按品种划分:白玉米、黄
玉米、混合玉米;
按类型划分:硬粒型玉
米、马齿型玉米、糯玉米
由表2可知,在分级方面:我国玉米按标准分为6个等级,而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则将玉米分为4个等级,缅甸和越南标准并未做等级划分,我国对等级的划分更为细致。
在分类方面,缅甸、我国和菲律宾、越南标准都按颜色对玉米进行了分类,其中我国和菲律宾标准分为黄玉米、白玉米和混合玉米3种类型,缅甸和越南标准除了以上3种类型,另外还包括了红玉米;此外,菲律宾标准还按类型将玉米分为硬粒型玉米、马齿型玉米、糯玉米3种类型,印度尼西亚和泰国标准则未做分类。
3.2 质量指标比对
玉米的质量指标主要包括一般要求、水分含量、不完善粒及杂质含量、容重等项目。
缅甸、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标准不包含容重指标,对于玉米一般要求,各国标准的细分项目各有不同,而对于不完善粒和杂质,各国标准具体项目和要求都有所不同,没有完全的对应关系。
3.2.1 一般要求比对
缅甸与我国、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标准对玉米一般要求的比对情况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在基本要求中:各国标准都要求玉米必须气味正常,无任何异味,此外缅甸和越南还要求不能有活体昆虫和危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
在非同类籽粒含量中:各国标准差别较大,非同类籽粒主要包括异色粒和异形粒。
对于异色粒:缅甸标准对黄玉米和红玉米的要求为≤5%,而对白玉米的要求是异色粒≤2.0%,我国标准要求黄玉米或白玉米中正常颜色的籽粒含量必须≥95%,意即异色粒含量<5%,泰国标准要求异色粒≤5%,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标准则按不同等级进行规定;对于异形粒:缅甸和越南对异形粒含量做了规定,我国标准和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标准未作要求。
3.2.2 水分含量比对
缅甸与我国、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标准对水分含量要求见表4。
表4 各国玉米标准水分含量要求
标准要求
MMS CODEX STAN 153:1985≤15.5%
GB 1353-2018≤14%
TCVN 5258:2008≤15.5%
TAS 4002-2009≤14.5%
SNI 3920:2013
1等:≤14%;2等:≤14%;
3等:≤15%;4等:≤17%PNS/BAFPS 10:2004≤14%
由表4可以看出,仅有印度尼西亚根据不同的等级来规定水分含量的限值。
在指标限值中,我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1等、2等的要求最高,其次是泰
126
国。
缅甸和越南的要求低于印度尼西亚3等的要求,高于印度尼西亚4等的要求。
3.2.3 不完善粒及杂质比对
缅甸与我国、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标准对玉米不完善粒和杂质都做了要求,各国的项目指标和技术要求都存在差异,具体要求见表5。
由表5可以看出,各国对不完善粒和杂质的项目有所区别,缅甸、越南标准主要分为缺陷粒和外来物质,我国标准分为不完善粒、霉变粒和杂质,泰国标准主要分为损伤粒、生霉粒、象鼻虫蛀蚀粒、破损粒和发育不良粒、外来物质,印度尼西亚分为损伤粒、破损粒、杂质,菲律宾分为损伤粒、破损粒、外来物质、污物、皱缩和不成熟粒、生霉粒。
相同的指标对应的指标值不同。
如在破损粒中,缅甸和越南的要求为≤6.0%,泰国要求为1等≤3%、2等≤6%、3等≤8%、4等≤10%,印度尼西亚的要求为1等≤1%、2等≤2%、3等≤3%、4等≤3%,菲律宾的要求为特等≤1.00%、1等≤2.00%、2等≤4.00%、3等≤6.00%,我国标准不做要求。
总体上来说印度尼西亚的要求更为严格。
3.2.4 容重比对
容重是单位容积内玉米籽粒的质量,是判定玉米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但只有我国对容重这个指标做了要求,其他国家不做规定。
3.3 安全指标比对
3.3.1 农药残留限量比对
缅甸与我国、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标准对玉米的农药残留限量的规定各不相同,缅甸、越南和菲律宾的农药残留限量指标涉及58项,我国的农药残留限量指标涉及149项,印尼为39项,泰国为13项。
其中缅甸农药残留限量指标与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指标相同的有37项,指标值有差异的13项,其中11项指标值高于我国,2项指标值低于我国的要求。
单从指标数量来看,我国的农药残留限量指标最多,其次是缅甸、越南和菲律宾,第三是印尼,最少的是泰国。
3.3.2 真菌毒素限量比对
多数谷物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易受到霉菌的侵害,霉菌代谢产生真菌毒素。
缅甸与我国、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标准对限量的要求见表6。
由表6可以看出,各国对真菌毒素的要求有一定的差别,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仅对黄曲霉毒素做了要求。
在黄曲霉毒素指标中,泰国和印度尼西亚根据玉米等级不同做了不同的规定,其中印度尼西亚的指标要求最为严格,最高等级的玉米的黄曲霉毒素指标仅为≤5µg/kg;菲律宾的饲料用玉米根据等级不同做不同的规定,菲律宾食用玉米和我国指标要求一致,为≤20µg/kg。
此外,缅甸和越南的标
表3 各国玉米标准一般要求
标准基本要求
非同类籽粒含量
异色粒异形粒
MMS CODEX STAN 153:1985
玉米确保安全,适合动物食
用;玉米应无异常风味、气味
和活体昆虫;玉米不含有危害
食用者身体健康的污染成份
黄玉米:其他颜色玉米≤5%
白玉米:其他颜色玉米≤2%
红玉米:其他颜色玉米≤5%
硬粒玉米:其他形状玉米≤5%
臼齿形玉米:其他形状玉米≤5%
硬粒玉米和臼齿形玉米:其他形状
玉米≤5%
GB 1353-2018色泽、气味:正常黄玉米:种皮为黄色,或略带红色的
籽粒含量≥95%
白玉米:种皮为白色,或略带淡黄色
或略带粉红色的籽粒含量≥95%
—
TCVN 5258:2008玉米应安全并适于人类食用;
玉米应无异常风味、气味和活
体昆虫;玉米应无数量上危害
人体健康的污染物
黄玉米:其他颜色玉米≤5.0%
白玉米:其他颜色玉米≤2.0%
红玉米:其他颜色玉米≤5.0%
硬粒玉米:其他形状玉米≤5.0%
臼齿形玉米:其他形状玉米≤5.0%
硬粒玉米和臼齿形玉米:硬粒玉米
范围5.0%~95%
TAS 4002-2009应没有异常的颜色和气味;应
没有活虫害
其他颜色颗粒≤5%—
SNI 3920:2013没有病虫害;无臭味、酸味或
异味
1等:≤1%;2等:≤3%;3等:
≤7%;4等:≤10%
—
PNS/BAFPS 10:2004不能含有任何异味;同品种玉
米的颜色应大体一致
特等:≤2.00%;1等:≤4.00%;
2等:≤6.00%;3等:≤8.00%
—
127
表5 各国玉米标准不完善粒与杂质的项目及要求 单位:%
标准项目要求
MMS CODEX STAN 153:1985/ TCVN 5258:2008缺陷
瑕疵粒:虫蚀粒、污粒、病粒、变色粒、
发芽粒、冻害粒或其他损坏的玉米粒
≤7.0;其中,病粒:≤0.5
破损粒≤6.0
其他谷粒≤2.0
杂质
污物≤0.1
有毒或有害种子
应无以下数量上有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或有害种子,包括:
巴豆、蓖麻籽、曼陀罗籽和其他公认的对健康有害的种子其他有机外来物质≤1.5
无机外来物质≤0.5
GB 1353-2018不完善粒:包括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生芽
粒、生霉粒、热损伤粒、热损伤粒
1等:≤4.0;2等:≤6.0;3等:≤8.0;4等:≤10.0;5
等:≤15.0;等外:不要求
霉变粒≤2.0
杂质,包括筛下物、无机杂质、有机杂质≤1.0
TAS 4002-
2009
损伤粒1等:≤3;2等:≤6;3等:≤8;4等:≤10;
生霉粒1等:0;2等:≤2;3等:≤3;4等:≤3象鼻虫蛀蚀粒1等:0;2等:≤1;3等:≤1.5;4等:≤2破损粒和发育不良粒1等:≤3;2等:≤6;3等:≤8;4等:≤10杂质1等:≤0.5;2等:≤1;3等:≤2;4等:≤3
SNI 3920:2013损伤粒1等:≤2;2等:≤4;3等:≤6;4等:≤8破损粒1等:≤1;2等:≤2;3等:≤3;4等:≤3杂质1等:≤1;2等:≤1;3等:≤2;4等:≤2
PNS/BAFPS 10:2004
损伤粒特等:≤3.00;1等:≤5.00;2等:≤7.00;3等:≤10.00破损粒特等:≤1.00;1等:≤2.00;2等:≤4.00;3等:≤6.00杂质特等:≤0.50;1等:≤1.00;2等:≤1.50;3等:≤2.00污物特等:≤0.1;1等:≤0.1;2等:≤0.1;3等:≤0.1皱缩和不成熟粒特等:≤1.50;1等:≤3.00;2等:≤5.00;3等:≤7.00生霉粒特等:≤0.10;1等:≤0.10;2等:≤0.10;3等:≤0.10表6 各国玉米标准真菌毒素限量要求
国家黄曲霉毒素µg/kg 脱氧雪腐镰刀
菌烯醇µg/kg
玉米赤霉烯
酮µg/kg
伏马菌素(B1+B2)
µg/kg
赭曲霉毒素
Aµg/kg
MMS CODEX STAN
153:1985/TCVN 5258:2008
—2000—4000—GB 1353-2018≤20(黄曲霉毒素B1)100060—≤5.0
TAS 4002-20091级≤15 2级≤20
3级≤50 4级-
————
SNI 3920:20131级≤5 2级≤5
3级≤15 4级≤20
————
PNS/BAFPS 10:2004食用≤20;饲料用:特级≤20
1级≤20 2级≤50 3级—
————
准要求指标符合国际食品法典的规定,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限量值比我国的高了一倍。
3.3.3 重金属限量指标比对
重金属也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指标。
除泰国外,其他国家都对玉米的重金属残留限量做了要求,具体重金属要求见表7。
由表7可以看出,缅甸对铅、镉做了限量要求,与我国和印度尼西亚的指标值一致,我国对重金属指标最多,分别对铅、砷、镉、汞、铬、苯并[a]芘做了要求。
此外,印度尼西亚还对铜做了要求,限值为≤0.3mg/kg。
越南虽然不做限量要求,但其对重金属的要求为“不得含有可致健康危害的重金属”,相对来说更为严格。
3.4 主要指标差异分析
通过对缅甸与我国、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的玉米标准进行比对,可以发现缅甸现行标
128
孙丽娟,胡贤巧,董琳,等. 我国玉米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J]. 标准科学,2017(6):13-18.
王步军,杨秀兰,祁葆滋. 我国玉米质量安全标准及其与国外标准的比较[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4(5):10-13.孙丽娟,徐春春,胡学旭,王步军. 我国谷物质量安全隐患浅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7,19(9):8-14.
王燕,李增梅,董燕婕,等. 真菌毒素对玉米质量安全的影响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3):58-61.
参考文献
[1]
[2] [3]
[4]
准与其他国家标准的差异。
表7 各国玉米标准重金属限量要求
国家铅镉其他指标要求缅甸≤0.2 mg/kg≤0.1 mg/kg—
中国≤0.2 mg/kg≤0.1 mg/kg
砷≤0.5mg/kg;汞≤ 0.02mg/kg;铬≤1mg/ kg苯并[a]芘≤5µg/kg
越南不得含有可致健康危害的重金属
印度尼
西亚
—≤0.1 mg/kg铜≤0.3mg/kg
3.4.1 玉米的等级差异
缅甸的玉米标准采用的是国际食品法典标准,而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是国际玉米贸易中最基本要求,与我国、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相比较,不对玉米做等级划分要求。
玉米的等级决定着玉米的销售价格,缅甸标准对玉米等级要求的缺少,将会影响优质玉米的价格,从而影响玉米种植、加工和销售者的利益。
3.4.2 检验指标项目差异
在质量要求方面,缅甸标准与我国标准相比较,缺少了容重这一指标,而容重是评判玉米质量的重要指标,检测技术难度并不高;在安全要求方面,与我国、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相比较,缺少黄曲霉毒素指标,黄曲霉毒素是玉米中较为常见的真菌毒素,其中黄曲霉毒素B1具有很强的致癌性,这个指标关系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3.4.3 指标值要求差异
缅甸标准中对玉米的一些质量指标要求较低,如在杂质指标限值中,缅甸的要求为≤2.0%,与泰国的3级、印度尼西亚3级和4级、菲律宾的3级的要求一致,低于我国≤1.0%的要求;在水分含量中,缅甸标准中规定玉米的水分含量为≤15.5%,但同时注明“根据目的地的气候、运输和贮存期因素,应调低水分含量要求”,缅甸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温度和湿度都较高,而过高的湿度和水分含量,容易导致玉米变质,我国、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要求均高于缅甸的要求。
4 结 语
通过比较缅甸与我国和其他东盟国家标准,缅甸玉米标准相比较而言指标要求较低,缅甸的玉米大部分用于出口,玉米的等级和品质的高低可以影响缅甸玉米的出口价格。
我们将通过与缅甸开展农业标准化合作,帮助提升缅甸农产品质量,探索中国与缅甸农业标准的融合和协调一致,促进贸易便利化,最终形成两国互利共赢的合作格局。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