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综合练习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模拟综合练习二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倍.率理赔.解剖.菩.萨心肠恕不奉陪.
B.倒霉.侮.辱晦.涩天涯海.角诲.人不倦
C.碑.文牌.匾裨.益沁人心脾.纵横捭.阖
D.坡.度被.覆偏颇.推波.助澜披.星戴月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两位进城打工的农民遭到保安人员的非法拘押和刑讯逼供,他们在被毒打后忍无可忍
....,不得不承认偷了商场的物品。

B.世界上很难再找到像巴黎这样的城市: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时尚的潮流
完美地融为一体,既充满反差,又相得益彰
....。

C.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警方决定顺藤摸瓜
....寻找在幕后操纵的黑手,最终全面破获了这起产供销一条龙的制贩毒大案。

D.虽然中国队小组赛初战告捷,但从比赛中整个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
和体能上的表现来看,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流动人才的增加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多样化,使得用人单位开始主动与各地人才市场联系,以便在更大范围内挑选到所需的优秀人才。

B.这场百年难遇的大雪掩盖了所有的作案痕迹,给案件的侦破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然而在各方面的通力合作下,罪犯最终落网。

C.徽州的老宅子大多是高墙、沉院、重门、窄窗,据说徽州男人大多出外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年幼之人,为了安全的缘故而如此修建。

D.天上掉馅饼,不是圈套而是陷阱。

面对轻易就可到手的利润,一定要多留个心眼,不要等到上当时才后悔。

4.阅读下面这则报道,根据内容写出一句新闻点评。

(不超过60字)(4分)
在抗击特大冰雪灾害中,涌现了无数震撼人心的悲壮史诗,也出现了无数温暖人心的感人事迹,贵阳街头私家车上飘扬的“绿丝带”就是其中的一项。

由于大雪封堵、冰冻路滑,贵阳市内公交车、出租车忙碌拥挤,老人外出十分不便。

贵阳电视台发出倡议,希望有私车的车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一条绿丝带系在车前的后视镜上,搭载顺路的老年行人。

他们还派出人员沿街发放绿丝带,得到许多车主的热情响应,帮助了许多急于外出的老人。

飘扬的绿丝带成为特大雪灾中的一条美丽的风景线,汇成了冰冻酷寒中的一股暖流。

点评:
5.仿照例句,从生活中选择一个事物,分别从正面和反面立意,写出两个对人生有警示意义的句子(句式和字数可与例句不同)(5分)
例句:彩虹
正面:为让别人赏心悦目,献上自己七彩的人生。

反面:只务虚不务实,决定了它只是昙花一现。

事物:
正面:。

反面:。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1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

万历十七年进士。

授确山知县。

政务惠民,积粟万二千石以备荒,垦莱①田八百余顷,给贫民牛五百余头,核黄河退地百三十余顷以赋民。

里妇不能纺者,授纺车八百余辆。

置屋千二百余间,分处贫民。

建公廨②八十间,以居六曹吏,俾食宿其中。

布政使刘浑成弟灿成助妾杀妻,治如律。

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之。

汝宁知府邱度虑幼学得祸,言于抚按,调繁中牟。

秋成时,飞蝗蔽天。

幼学捕蝗,得千三百余石,乃不为灾。

县故土城,卑且圮。

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

县南荒地多茂草,根深难垦。

令民投牒者,必入草十斤。

未几,草尽,得沃田数百项,悉以畀③民。

给贫民牛种,贫妇纺具,倍于确山。

越五年,政绩茂著。

以不通权贵,当考察拾遗,掌道御史拟斥之,其子争曰:“儿自中州来,咸言中牟治行无双。

今予殿,何也?”乃已。

稍迁刑部主事。

中官④采御园果者,怒杀园夫母,弃其尸河中。

幼学具奏,逮置之法。

迁湖州知府,甫至,即捕杀豪恶奴。

有施敏者士族子,杨升者人奴也,横郡
中。

幼学执敏诸狱。

敏赂贵人嘱巡抚檄取亲鞫,幼学执不予,立杖杀之。

敏狱辞连故尚书潘季驯子廷圭,学言之御史,疏劾之,下狱。

一郡大治。

御史将荐之,征其治行,推官阎世科列上三十六事,史以闻。

诏加按察副使,仍视郡事。

幼学年已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终养归。

母卒,不复出。

(节选自《明史•循吏》)[注解]①莱:杂草丛生。

②公廨:官舍。

③畀:(bì)给予。

④中官:宦官。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民投牒.者,必入草十斤。

牒:诉讼状
B.当考察拾遗,掌道御史拟斥.之。

斥:呵斥
C.敏赂贵人嘱巡抚檄取亲鞫.。

鞫:审问
D.诏加按察副使,仍视.郡事.。

视事:治事,任职
7.下列分别正面表现陈幼学“政务惠民”和“司法严明”的一项是()
A.垦莱田八百余顷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
B.里妇不能纺者,授纺车八百余辆汝宁知府邱度虑幼学得祸
C.得沃田数百顷,悉以畀民幼学具奏,逮置之法
D.越五年,政绩茂著幼学执不予,立杖杀之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幼学无论在确山或中牟,都想尽办法解决贫苦百姓无耕地、耕牛、纺织器具等问题。

B.陈幼学在确山、中牟做官期间,给了布政使、中官等权贵中的不法分子以无情地打击。

C.陈幼学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虽政绩显著却也曾遭到考核官员的非难,遇到过难关。

D.陈幼学怜爱百姓,决不向恶势力低头,这些品质为他赢得美名,使他受到朝廷的重用。

9.把文言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

译:
(2)其子争曰:“儿自中州来,咸言中牟治行无双。

今予殿,何也?”乃已。

译:
(3)迁湖州知府,甫至,即捕杀豪恶奴。

译:
(二)古诗鉴赏(8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临江仙·送王缄
苏轼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

凭将清泪洒江阳。

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

殷勤且更尽离觞。

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注]王缄,苏轼亡妻王弗之弟。

(1)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说到“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而本词却说“归来欲断无肠”,请体会“归来欲断无肠”的艺术效果。

(2分)
答: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本词中有没有类似的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感受?(2分)
答:
(3)结合诗歌内容,分条陈述诗歌包含的思想感情。

(4分)
答:
(三)名句名篇(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三人行,;,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2)水击三千里,,。

(庄子《逍遥游》)(3),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4),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满江红》)
(5)众里寻他千百度,,。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题。

记住回家的路周国平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灵的宁静不易得。

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

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

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

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

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

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
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的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

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

我想,人生也是如此。

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

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

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

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

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

一个人惟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

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

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的,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

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

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

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

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
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

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

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

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周国平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4月版)12.文章第3段强调“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但作者又说并不是“人人都有一个心灵”,请概述心灵有无的标准。

(4分)
答:
13.古人强调做人应该“宁静止水,波澜不惊”(庄子语),而本文作者则主张“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请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4分)答:
14.结合全文内容,概述作者取名“记住回家的路”的具体内涵。

(6分)
答:
15.文章富有哲理性,且说理形象,比喻贴切,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分析这一特色。

(6分)
答:
请在以下四、五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不能跨大题选做小题。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躬身实践低头做事最为重要
人的一生离不开做事。

只有通过做事,才能锻造出一个人的能力之剑。

低头做事,实为按规律做事。

低头者,顺从、服从之谓也。

顺从、服从什么?不是如《后汉书·马援传》所写:“今者归老,更欲低头与小儿曹共槽枥而食”,而是跳出个人生活的小圈子,面对现实,面向未来,顺从规律,服从大势,不做拔苗助长的蠢事,不干明天后天才有可能做的蠢事。

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登上事业的巅峰。

低头做事,更是体现一个人的心境、作风、品格和做派。

古诗云:“垂杨低复举,新萍合且离。

”可见,所谓低者,即垂垂向下也。

低头做事即用脑做事。

当人“举头望明月”时,“低头”就会“思”故乡。

思,是低头的一项重要工作、一个主要职能,也是发挥大脑功能的前奏曲和主旋律。

而人的行为从来都是受思想支配的。

用脑做事,就是凡事都去想一想:这件事该不该干?怎么干?干了,利弊得失是什么?是马上干、或是放上三五天等时机更成熟时再去干?除自己想外,还要广开言路借助“外脑”想,从而使该做之事不仅合乎规律,而且合乎程序。

低头做事也是调研做事。

低头,就不是昂首望天,而是眼睛向下,走向基层,到群众之中,体民情,察民意,听民声,谋民利;就是要看一看已经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老百姓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即将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老百姓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就是要以人为本,疏通上下道,变“上访”为“下访”,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就是要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就是要不仅取得诚心做事能说真话的发言权,还要取得真正胸中有数的拍板决策权。

低头做事也是低调做事。

低头之后,嘴的功能显然会有所减弱,手的功能相应会急速攀升。

低调彰显出的是孜孜以求、敏行讷言的务实相,突出的是不事张扬、埋头苦干的硬作风。

甚至在不经意间做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仍然是平平常常,笑看花开花落;自自然然,静观云卷云舒。

我还是我,天地间一匆匆过客而已——是这种人心语的真实写照。

如果有什么媒体的镜头聚光灯照将过来,这种人一般都会退避三舍,甚至“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低头做事更是专心做事。

低头,就是专心致志,“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目不两视,耳不两听,精神专一,心无旁骛。

无数事实都证明,无论干什么事儿,
心不专一,不能专诚,即便是小数之弈,照样不得。

大的方针确定之后,成功的秘诀全在专一。

专一,就能做一件事,成一件事;就能使本事随着事业上,能力攀着事功升。

朱熹在论及“知”与“行”时说过这样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知其低头做事固然重要,躬身实践低头做事则更为重要。

16.根据文意,下列对“低头做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低头做事”就是按规律做事,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登上事业的巅峰。

B.“低头做事”是指一个人做事,要发挥大脑功能认真的去想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同时还要广开言路使该做之事不仅合乎规律,而且合乎程序。

C.“低头做事”是指深入调查研究,急人民之所急,彰显出的是孜孜以求、敏行讷言的务实相,政策措施的出台由老百姓的满意度来决定。

D.“低头做事”就是做事不张扬,不追名逐利,不趋炎附势,保持一种“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的独善其身的心态。

17.根据文意,下列选项符合“低头做事”原则的做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今者归老,更欲低头与小儿曹共槽枥而食
B.垂杨低复举,新萍合且离
C.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8.文章结尾引用朱熹的话:“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结合文意回答,“知”指什么?“行”指什么?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19.本文是按照怎样的结构展开论述的?请作具体分析。

答: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

叶圣陶在四川
1940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工作。

他白天去办公,晚上教儿女们写写文章。

常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至善、至美、至诚就凑着光亮,认真地听父亲讲解。

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

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

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

这也是他们一天中
最感兴味的时刻。

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孩子们:“原来是怎么想的?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他问得十分仔细,兼职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

孩子们都乐意参加这样的考试。

但是,对于叶圣陶,到了成都以后,使他格外高兴的事,却要算和朱自清的朝夕相见了。

几十年来,这两位作家亲似手足。

朱自清曾写过《我所见的叶圣陶》《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文章。

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

朱自清在这本书的“自序”里,曾提到叶圣陶帮助“设计”、“题字”,“校对”等。

叶圣陶曾写过《与佩弦》的散文,讲述他们之间的友情:
促膝谈心,随兴趣之所至,时而上天,时而入地;时而论书,时而评画;时而纵谈时局,品鉴人伦;时而剖析玄理,密诉哀曲……可谓随意之极致了。

这当儿,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只为着看出内心而说话,说其不得不说。

其味甘而永,无所不领会,真可说彼此“如见其肺肝然”的。

现在,很难得他们同处一地,又在一起工作,还先后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知道举隅》,作为中学生学习国文的课外读物,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出版。

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叶圣陶1945年9月离开成都到重庆,住在螃蟹井开明书店那个局促的小楼上。

看稿编稿,和作者、读
者书信联系,甚至校对都由他自己动手。

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

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

赵景深在《文心背影》里说:“他的复信措词谦抑,字迹圆润丰满,正显出他那谦和而有诚实的心。

”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

他那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

当时《中学生》杂志一位年轻编辑后来回忆说:“他是实际的教育家,但不是取教训态度的老师,而是取辅导态度的顾问……他是热忱的事业家,在编辑部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脚踏实地,以身作则,放手让青年编辑在实践中锻炼,有合理的建议欣然采纳,对可用的稿件热诚支持,有忽略的地方及时提醒,有弄错的地方予以纠正。

”这就是真正的教育者的榜样。

在他身上似乎更多的是儒家思想,从他为自己的儿女取名至善、至美、至诚可以看出,他追求的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

但是,他又能根据时代的潮流而有所取舍,不断前进。

(选自《叶圣陶和他的世界》第九章,有删节)
20.和朱自清见面,叶圣陶为什么会感到“格外高兴”?他们谈心时为什么能达到“随意之极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人有着几十年亲似手足的友情。

B.两人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谈话时可以随兴之所至,无话不谈。

C.两人能互相激励和帮助,谈话没有功利目的,无所顾忌。

D.正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1931年8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并写出了散文集《欧游杂记》。

2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描写叶圣陶知道儿女们写作、编《中学生》杂志等事迹,勾勒了一位可亲可敬、踏实认真的教育家形象。

B.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的《精读知道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是叶圣陶和朱自清合编的中学生课外读本。

C.正如当年的《小说月报》那样,《中学生》这块战时青年的精神家园,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

D.从叶圣陶为他的儿女取名为至善、至美、至诚,我们可以看出他追求真善美、憎恶假恶丑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22.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

答:
23.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赛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

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中哪一面已经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

请简要论述。

答:
六、作文(7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将自己的希望变成别人梦想的种子;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化作他人的幸福;
……
以“做一个幸福的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