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班轮运输组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论证船舶运行组织的方法
船舶运行组织是否合理,应根据评价运行组织合理性的标准
进行论证。 论证船舶运行组织的方法,有传统方案法和数学方法。 传统方案法,就是对所要解决的课题,拟制出若干个可行的 方案,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案标准,对各个方案进行计算比较, 综合分析,从中选择出一个最优的方案; 数学方法,就是对所要解决的课题,列出数学模型或公式, 运用特定的数学运算过程求出最优解。
内河运输采用公里(km)。
§6-2
一、班轮航线分类 二、班轮航线参数
班轮航线参数
1. 航线总距离和港口间各区段的距离 2. 航线有效期(t期)和货物发送期( t发送) 航线有效期决定于航线所处的地区和航线种类。 例如,我国沿海,有效期一般是全年;北方有冰冻区域 的有效期主要决定于封冻期的长短;季节性航线的有效 期只是全年或航期中的部分时间。 货物发送期( t发送)一般采用有效期,若有期限规定, 则:
2、航次形式
(1)概念: (2)特点 ① 容易造成船舶空驶,使船舶利用率降低;


不利于船舶与港口工作及与其他运输方式的配合;
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6-1
船舶运行组织概述
一、船舶运行组织的概念及形式 二、船舶运行组织的主要内容 三、船舶运行组织的基本要求 四、船舶运行组织的形式 五、论证船舶运行组织的方法
5、航线发船密度(r)与发船间隔(t间)
(1)航线发船间隔(t间) 发船间隔是指船舶在同一航线的同一个港口向同一方 向连续两次发船的间隔时间。 在一定期限内,从保证运输任务的需要出发,航线的 发船间隔可按下式确定:
Q 发 D定 发 D定 t t间 Q发 Q Q t
1. 保证运输任务的完成; 2. 合理地使用运输工具和各种设备,协调各个环节的 工作,保证水运生产均衡而有节奏的进行; 3. 安全、迅速、经济、便利地运送货物 。
§6-1
船舶运行组织概述
一、船舶运行组织的概念及形式 二、船舶运行组织的主要内容 三、船舶运行组织的基本要求 四、船舶运行组织的形式
一般航线形式 航线形式 专线形式 航次形式
端各选择一个转运港,两个转运港之间构成了航线的干线, 由它们负责航线每一端其他港口的集疏运工作。转运港与 这些港口之间两两组成支线。
由于转运港条件优越,在干线上可配备大吨位的集装箱班
轮,通常在3000—10000TEU范围内。
通过支线运输,可使远洋干线船舶无须挂靠很多港口。
干、支线结合
干线船舶主要负责远距离的跨洋运输,这样就可以充分发
第六章 班轮运行组织
§6-1
§6-2 §6-3 §6-4
船舶运行组织概述
班轮航线参数 班轮航线结构的确定 班轮航线配船
§6-1
船舶运行组织概述
一、船舶运行组织的概念
船舶运行组织,是对一定时期内船舶生产活动的全面计
划和安排。
即:根据一定时期内的水上客货运输任务,国家的运输
政策,以及船舶、港口,航道等营运技术条件,综合考 虑水运生产各环节及与其他运输方式间的协调配合后, 对船舶生产活动所作出的全面计划安排。
§6-1
船舶运行组织概述
一、船舶运行组织的概念及形式 二、船舶运行组织的主要内容 三、船舶运行组织的基本要求 四、船舶运行组织的形式
1、航线形式 一般航线形式:定港口、定船舶、定任务等相对固定。 包括 专线:定港口、定船舶、定任务及定期、定时发船。
§6-1
船舶运行组织概述
一、船舶运行组织的概念及形式 二、船舶运行组织的主要内容 三、船舶运行组织的基本要求 四、船舶运行组织的形式
1、航线形式 主要优点:
航线形式主要优点
1. 船舶在固定的港口之间运行,有利于吸引和组织货源; 2. 有利于运输生产各环节均衡而有节奏的工作,保持稳定正 常的生产秩序; 3. 有利于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配合和开展联运业务; 4. 有利于船舶驾驶人员熟悉航道,港口情况; 5. 有利于对船舶的调度领导和管理; 6. 有利于船员安排生活;
§6-2
一、班轮航线分类
1. 按运输对象分 2. 按运行组织分
班轮航线参数
多港挂靠航线和干/支航线。 普通杂货班轮运输通常采用多港挂靠航线,集装箱班
轮运输通常采用干/支航线。
多港挂靠航线
船舶每个往返航次需挂靠的港口较多,货物不经中间港口换
装直接运送到目的港,可减少运输环节,具有较高的送达速 度和货运质量。然而,船舶为了有限数量的货载挂靠过多的 港口,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费用上都会产生浪费。
§6-1
船舶运行组织概述
一、船舶运行组织的概念及形式 二、船舶运行组织的主要内容 三、船舶运行组织的基本要求 四、船舶运行组织的形式
1、航线形式 2、航次形式
2、航次形式
(1)概念: 指船舶的运行没有固定的出发港和终点港,而是根据运输 任务的需要,每个航次按照航次计划组织运行。 即:船舶不固定在某一航线,每个航次的始发港和终点港 是根据具体运输任务而定的。船舶在某两港间完成一个航 次后,即可根据运输需要驶往另外的港口,从而开始新的 航次。
§6-2
一、班轮航线分类 二、班轮航线参数
班轮航线参数
1. 航线总距离和港口间各区段的距离 2. 航线有效期(t期)和货物发送期( t发送) 3. 航线货流总量(∑Q)及两港间货流量(Qij) 4. 航线上货物(旅客)平均昼夜发送量(Q发)(P发) 5. 航线发船密度(r)与发船间隔(t间) 6. 船舶往返航次时间(t往返)
五、论证船舶运行组织的方法

论证船舶运行组织的方法,有传统方案法和数学方法。

在拟制的方案不多时,可采用方案比较法,如果方案很多, 则采取数学方法。下面仅就方案比较法进行讨论。
方案比较法论证船舶运行组织的步骤
1.
2.
收集和分析原始资料
拟制方案
3.
4.
计算有关指标
分析和选择最优方案
第六章 班轮运行组织
§6-1
船舶运行组织概述
一、船舶运行组织的概念及形式 二、船舶运行组织的主要内容 三、船舶运行组织的基本要求 四、船舶运行组织的形式
1、航线形式 航线形式,是指在固定的港口之间,为完成一定的客货运 输任务,配置一定数量适合具体营运条件的船舶,并按一 定的工艺过程组织船舶生产活动的运行组织形式。 这种运行组织的港口、船舶、任务等相对固定,故也称为 定线运行组织(即班轮形式)。
§6-2
一、班轮航线分类 二、班轮航线参数
班轮航线参数
1. 航线总距离和港口间各区段的距离 2. 航线有效期(t期)和货物发送期( t发送) 3. 航线货流总量(∑Q)及两港间货流量(Qij) 4. 航线上货物(旅客)平均昼夜发送量(Q发)(P发)
Q发
Q
t发送

吨 / 天 人 / 天
§6-1
§6-2
船舶运行组织概述
班轮航线参数
§6-2
一、班轮航线分类
班轮航线参数
所谓航线,是指为完成一定港口间的运输任务,考虑到水
域中的航行条件,配备必要的船舶和运输设备,按一定的 运行组织方法组成的客货运输线。
分类情况:
§6-2
一、班轮航线分类
1. 按运输对象分
班轮航线参数
普通杂货航线和集装箱运输航线
一、班轮航线分类
1. 按运输对象分
2. 按运行组织分
班轮航线参数
3. 按始发港群和目的港群分
4. 所跨区域分
5. 按航行线路方式分
回式航线 环洋航线 环状航线 环球航线
§6-2
一、班轮航线分类 二、班轮航线参数
班轮航线参数
1. 航线总距离和港口间各区段的距离
是用以计算运费的距离。单位:海上运输用海里(nmile),
挥船舶规模经济的优势。
干/支线结合的运输方式虽然克服了多港挂靠的缺点,但由
于采用了转运方法,就意味着实际的货物装卸费用将加倍,
还要考虑支线二程船的费用。
另外,随着运输环节的增多,货物的送达时间增加了。但
一般认为,干线船舶的规模经济的优势能够弥补这些不足, 因此干/支线结合的运输方式能够成为适应集装箱班轮运输 的一种航线结构。
6、船舶往返航次时间(t往返)
(1)概念及计算 船舶往返航次时间,是船舶在同一航线上去程和回程两
个单程航次时间之和。包括船舶往返航行时间,船舶在
始发港、终点港和中途港的装卸货时间,以及各项技术 作业时间。
t往返=t正+t反+t始+t终+t中
6、船舶往返航次时间(t往返)
(1)概念及计算 (2)定期航线船舶往返航次时间的基本要求
§6-1
船舶运行组织概述
一、船舶运行组织的概念及形式
二、船舶运行组织的主要内容
1. 拟定航线;
2. 为各航线选配适航的船舶; 3. 确定运行组织形式、船队构成、发船密度和航线运 输能力; 4. 确定拖(推)轮与驳船工作的配合方式; 5. 编制船舶运行时刻表等。
§6-1
船舶运行组织概述
一、船舶运行组织的概念及形式 二、船舶运行组织的主要内容 三、船舶运行组织的基本要求
了航线的干线,由它们负责航线每一端其他港口的集疏运 工作。转运港与这些港口之间两两组成支线。
干、支线结合航线
上图中的在航线两端各只有一个干线挂靠港的只是极端情
况,更多的情况是在航线两端选择若干个条件优越的港口
作为干线挂靠港。
干、支线结合
(1)概念
(2)优点

干、支线结合
干/支线结合的运输方式完全不同于多港挂靠,它在航线两
P发
P
t发送

§6-2
一、班轮航线分类 二、班轮航线距离和港口间各区段的距离 2. 航线有效期(t期)和货物发送期( t发送) 3. 航线货流总量(∑Q)及两港间货流量(Qij) 4. 航线上货物(旅客)平均昼夜发送量(Q发)(P发) 5. 航线发船密度(r)与发船间隔(t间)
t发送=t期-t送
§6-2
一、班轮航线分类 二、班轮航线参数
班轮航线参数
1. 航线总距离和港口间各区段的距离 2. 航线有效期(t期)和货物发送期( t发送) 3. 航线货流总量(∑Q)及两港间货流量(Qij) ∑Q:一定时期内航线上所承运的或可承运的货运量之和。
Qij :一定时期内航线上两港间的货运量,包括正向和反向, 与发船间隔、发船密度、配船数有关。
§6-1
船舶运行组织概述
一、船舶运行组织的概念及形式 二、船舶运行组织的主要内容 三、船舶运行组织的基本要求 四、船舶运行组织的形式
1、航线形式 主要优点: 组织条件:
组织航线形式应的条件
1. 要有比较稳定而且运量大的客货源; 2. 要有一定数量能满足航线运输要求,性能相同或相 近的船舶; 3. 要有一定水深,能保证船舶畅通无阻的航道条件; 4. 要有较高的组织管理水平和比较健全的规章制度, 能协调好船舶生产活动中各个环节的工作。
§6-2
一、班轮航线分类
1. 按运输对象分 2. 按运行组织分
班轮航线参数
3. 按始发港群和目的港群分 中日航线、中美航线
§6-2
一、班轮航线分类
1. 按运输对象分
2. 按运行组织分
班轮航线参数
3. 按始发港群和目的港群分
4. 按所跨区域分
远洋航线、近洋航线、沿海航线、内河航线
§6-2
① 船舶往返航次时间应当是发船间隔时间的整倍
数——保证定期发船。 ② 航线的发船间隔时间还应当是昼夜的整倍数或24 小时的约数——保证定时发船。
§6-2
一、班轮航线分类 二、班轮航线参数
班轮航线参数
1. 航线总距离和港口间各区段的距离
2. 航线有效期(t期)和货物发送期( t发送) 3. 航线货流总量(∑Q)及两港间货流量(Qij)
另外,由于港口、货流等条件的限制,在多港挂靠的航线上,
船舶载箱量一般在1000—3000 TEU范围内,不能采用大吨位 集装箱班轮,这就使规模经济的优势受到了影响,从而使船
舶单位运输成本不能够大幅度降低。
多港挂靠航线
干、支线结合
(1)概念
由干线和支线结合起来的航线
即:在航线两端各选择一个转运港,两个转运港之间构成
(天)
5、航线发船密度(r)与发船间隔(t间)
(1)发船间隔(t间) (2)航线发船密度(r) 发船密度是指一昼夜内,在航线的同一个港口向同一 方向发船的次数。 发船密度与发船间隔互为倒数关系,即:r·t间=1
r
发 D定 t
Q
5、航线发船密度(r)与发船间隔(t间)
(1)发船间隔(t间) (2)航线发船密度(r) 发船密度与发船间隔可反映一条航线发船的连续性和节 奏性。如果不按规定的发船间隔(或发船密度)发船,就 有可能引起运行组织的混乱,使运输生产失去均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