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基础练--第51讲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人教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
第51讲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1.(2023北京西城一模)中古早期的西欧,庄园主把握自己庄园法庭的司法权。
由庄园主、管家等在肯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西欧庄园()
A.带有基层自治的颜色
B.继承了古希腊的村社自治
C.具有相对的独立主权
D.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2.(2023山东济南二模)14世纪,英国约克郡一名丝绸商因拒绝行会检察官检查自己的秤砣,遂被行会到市特长控告其违反行会章程。
尽管该商人申辩自己是无辜的,12名陪审员仍旧认定其有罪,随后市长、市议员和市政官便对该商人进行罚款处理。
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城市的司法权由行会掌控
B.城市治理消灭近代化趋向
C.行会阻碍了城市商业的进展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3.(2023浙江杭州二模)法国人托克维尔(1805—1859)在青年时期访问考察美国,之后写下了传世名著《论美国的民主》,他声称在美国大城市之外发觉了“美国民主的隐秘”。
托克维尔发觉的这一隐秘是()
A.自管的社区
B.自治的乡镇
C.新教的教化
D.廉洁的文官
4.(2023浙江金华十校联考)论及19世纪中期英国自治市制度,有学者指出:“一切纯属地方的事务,应归地方当局负责”,但“人身和财产的平安,以及个人之间的公正审判,是社会的头等需要,也是政府的首要目的。
假如这些事情能交给不是最高的负责机关,那么除战斗和条约外,就没有什么事情需要一个全国性的政府了”。
对该学者观点理解最为精确的是()
A.中心政府权力不受制约
B.中心政府权威得到保障
C.地方政府拥有适度权力
D.地方政府权力集中专断
5.(2023云南楚雄二模)在现代美国,各个乡镇充斥着大小不一、类别各异的乡间公民组织,如农会、商会、老师工会、公务员工会、警察工会等,绝大多数的乡镇居民依据自身状况,选择加入一个民间组织,有些居民甚至同时是好几个民间组织的成员。
由此可知,现代美国()
A.民间组织是乡镇自治的基础
B.乡镇的民间组织管理混乱
C.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D.政府重视构建基层治理体系
6.(2023辽宁丹东联考)20世纪80年月以后,法国进行改革,省长成为共和国专员,不再担当地方政府行政首脑,更不管理地方事务。
同时,在省之上设置大区,中心不再直接管理省及其以下的地方政府,在基层扩大社区的治理作用。
这次改革使法国()
A.民主制度正式确立
B.社区组织逐步形成
C.地方自治权力扩大
D.中心政府权力集中
7.(2023北京西城一模)社区是以肯定区域为基础,由具有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构成的一个社会实体。
19世纪中期,欧洲各国社区组织开头形成的主要缘由是()
A.地方自治传统的进展与连续
B.工业革命导致社会问题丛生
C.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提倡
D.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
8.(2023重庆高三康德卷)其次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建立了公共服务体系。
20世纪八九十年月,政府将社会福利领域的“国家照看”模式变革为“社区照看”模式,而且在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领域,引入市场竞争体制,公共服务交由相关公司担当。
这一变革()
A.使公共服务质量下降
B.是国家干预强化的表现
C.导致政府监管的缺失
D.提高了基层治理的效率
9.(2023北京丰台二模)1834年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规定有劳动力量的失业者必需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工作繁重,待遇低下。
这一规定说明英国()
A.社会保障制度不断进步
B.社会救济具有惩戒性质
C.基层治理措施日益完善
D.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10.(2023安徽亳州三模)1883年、1884年德国国会先后通过了《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不久,又通过了《伤残和养老保险法》,主要保险对象是产业工人、农业工人、手工业雇佣者和公务员,其中规定:年满70岁并缴纳30年以上养老保险费者可领取老年保险津贴。
德国的这些举措()
A.进一步完善了德国君主立宪制
B.标志着“福利国家”制度建立
C.适应了工业革命进展的需要
D.推动了德国工人运动进展
11.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月,西方社会保障理念由强调个人自我进展到过分强调国家责任;20世纪70年月以后,西方社会保障理念则开头强调国家、社会与个人的共同责任。
这一理念的变化()
A.与经济进展状况亲密相关
B.说明西方社会治理力量减弱
C.反映了民众对国家的倚重
D.折射出人们的忧患意识增加
12.(2023浙江温州十校联考)1935年,美国通过《社会保障法》,实行社会保障措施对失业者、老人和残疾者赐予肯定的保险金。
其次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对西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A.实现社会公平,消退社会冲突
B.爱护劳工权利,化解劳资冲突
C.建立社保机制,稳定社会秩序
D.加强宏观调控,实行方案经济
13.(2023山西吕梁一模)西方国家的高福利……可能将会取代或者部分取代家庭成员间相互赡养、培育和照看功能,带来“去家庭化”现象,会削减或解除家庭成员间传统的责任……滋长了人们的“福利依靠”心理。
他们渐渐形成了一种不干或少干工作照样可以生活得很好的社会观念。
这说明白福利制度()
A.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B.缩小了贫富差距
C.导致政府财政不堪重负
D.带来了社会道德危机
14.(2023山东临沂三模)2003年,我国启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时确立的费用分担比例是政府与个人为2∶1,后来渐渐变为3∶1、4∶1,个别地方甚至在8∶1以上;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掩盖率达到80%。
这反映出我国的社会保障()
A.政府担当主导作用
B.提高了公民文化素养
C.制度建设循序渐进
D.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15.(2023河北保定二模)1956年我国通过的《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进展纲要》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农业合作社应对社内丢失劳动力量、生活没有依靠的社员赐予适当照看,做到保吃、保穿、保烧、保教(少年和儿童)、保葬。
这些规定()
A.推动了人民公社制度的建立
B.构建了农村的社会救济屏障
C.消退了公社社员的后顾之忧
D.超越了社会经济的进展水平
16.(2023福建联考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公民社会组织指各种非政府、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性组织,包括各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行业协会、商会、社区组织,等等。
下表为近代西方公民社会组织进展中两个阶段20世纪20—60年月、20世纪70—90年月的实践特征。
——摘编自齐久恒《近代西方公民社会组织的历史嬗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与A、B分别对应的历史阶段。
答案:
1.A中古早期的西欧庄园主有独立的司法权,可以在肯定范围内对其居民办理行政和征收赋税,这体现出国王对庄园的影响力较弱,庄园具有肯定的基层自治颜色,故选A项。
2.B依据材料信息可知,14世纪约克郡的城市管理已经消灭了法制化的趋势,司法和行政开头分别,这些都是城市治理中的近代化趋向,B项正确。
依据材料,约克郡的司法由陪审员把握,排解A项;中古时期的行会具有爱护工商业的作用,排解C项;材料说明该司法案件经受了控告—申辩—审判—执行的司法程序,司法程序相对严格,排解D项。
3.B据材料可知托克维尔描述的对象是城市之外的乡村,乡镇是美国的基层自治机构,美国乡镇自治机构的主体多为民选代表机构,故选B项;社区是城市基层,不是“大城市之外”,排解A项;宗教信仰在欧美国家具有普遍性,不存在区分城市和乡村,排解C项;文官是欧美国家处理政务的事务官,并非美国乡镇独有,排解D项。
4.C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学者认为人身和财产平安等重大事项不应当由地方政府负责,即地方政府应当拥有适当的权力,故选C项;材料中的观点认为中心与地方的权力都应当“适度”,A项的“不受制约”、B项的“中心政府权威”、D项的“地方政府权力集中专断”都是片面的、错误的。
5.A据材料可知,美国乡镇充斥着众多的民间组织,而乡镇是美国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说明美国民间组织是乡镇自治的基础,故选A项;大量民间组织的存在提高了基层治理的水平,排解B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的“基层治理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不是一个概念,排解C项;进展民间组织是美国地方治理的传统做法,不是“重构”,排解D项。
6.C据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80年月以后,由中心任命的省长权力缩减,社区担当了更多的政府功能,地方自治权力扩大,故选C项;1875年,法国从法律上正式确立民主制度,排解A 项;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社区组织开头形成,排解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心对地方管理的放松,排解D项。
7.B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使得传统的社会救济方式患病瓶颈,所以19世纪中期在各国探究的基础上,社区组织开头形成,故选B项。
8.D据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80年月以后,西方国家调整社区管理政策,政府的作用有所削减,引入市场竞争体制有利于提高基层管理的效率,D项正确;公司担当的公共服务效率、质量更高,排解A项;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削减了对社区治理的参与,说明政府干预削减,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监管的作用,排解B、C两项。
9.B据材料信息可知,进入“贫民习艺所”带有惩处的性质,这是获得救济的先决条件,说明当时的救济具有惩戒性质,B项正确;从材料信息可知,当时的救济与社会保障制度相差甚远,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济贫法修正案》的局限性,不能说明“日益完善”,排解C项;
材料仅仅涉及工人阶级,不能说明阶级结构的变化,排解D项。
10.C工业革命使工人阶级的工作环境恶化,社会冲突日益尖锐,材料中的措施缓和了阶级冲突,为工业革命的进展制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C项正确;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具有深厚的军国主义颜色和封建专制颜色,并不完善,排解A项;“福利国家”制度消灭于其次次世界大战后,排解B项;德国的这些举措缓和了阶级冲突,不利于工人运动的进展,排解D项。
11.A结合所学学问,20世纪70年月以后,由于经济“滞胀”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开头削减社会福利,强调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共同责任,故选A项。
12.C其次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的《社会保障法》、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的“福利国家”都有利于维持社会底层基本的生活水准,缓和社会冲突,稳定社会秩序,C项正确;但是,社会的贫富分化照旧存在,劳资冲突没有“化解”,A、B两项错误;其次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仍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同时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解D项。
13.D材料反映了福利制度对家庭道德和就业创收观念的消极影响,都属于社会道德领域的影响,D项正确;A、B两项都属于福利制度的乐观影响,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排解;“政府财政不堪重负”符合“福利国家”的消极影响,但是,与材料主旨不符,排解C项。
14.A据材料信息可知,不论是在新型合作医疗试点中,还是在普惠性幼儿园的建设方面,政府都发挥了关键作用,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故选A项;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与提高公民文化素养无关,排解B项;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方面的社会保障信息,无法体现其渐进性,排解C项;材料没有与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进行比较,排解D项。
15.B据材料信息可知,国家通过合作社在农村实施社会救济,故选B项;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农村集体化改造的基本形式,与人民公社制度并非一个概念,排解A项;“五保”制度是最低保障,针对的是农村中的部分群体,不能消退全部社员的后顾之忧,排解C项;“五保”制度并未超越当时社会经济进展水平,排解D项。
16.参考答案A.20世纪70—90年月。
说明:20世纪70年月,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消灭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这些国家纷纷削减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降低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开支,同时乐观引入市场因素。
因此,公民社会组织进展势态日趋富强与鼎盛,在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B.20世纪20—60年月。
说明:20世纪上半叶,经济大危机及世界大战的冲击迫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把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视为头等大事;其次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调整,消灭“福利国家”。
在“国家福利”政策的干预下,公民社会组织在原有的医疗卫生等领域大幅收缩,不得不寻求新的进展空间,处于生存境遇的危机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