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基础实验2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同步测试 沪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实验2 二氧化
碳的制取与性质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实验室制取CO2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按要求装好仪器;②向漏斗中注入盐酸;③向反应器中加入块状石灰石;④检查装置气密性;⑤收集生成的气体.以上操作正确排列顺序为()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①④③⑤
C. ①④③②⑤
D. ①②④③⑤
2.实验室制取CO2应选择的装置是()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②⑤
3.实验室制备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时一定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分液漏斗
B. 锥形
瓶 C. 酒精
灯 D. 集气瓶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
①加入大理石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收集④验满⑤加入盐酸
实验步骤正确的是()
A. ②④③①⑤
B. ①⑤②③④
C. ②①⑤④③
D. ②①⑤③④
5.实验室制取CO2有以下步骤操作:(1)向试管里装入大理石、(2)检查装置气密性、(3)收集气体、(4)向长颈漏斗中注入酸液,操作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1)(2)(3)
(4) B. (2)(1)(4)(3)
C. (2)(4)(1)
(3) D. (1)(4)(2)(3)
6.下列各组物质不宜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
A. 块状石灰石与稀盐酸
B. 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
C. 锌与稀硫酸
D. 氯酸钾与高锰酸钾
7.关于二氧化碳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室制法:木炭燃
烧 B. 固态
二氧化碳的俗名:干冰
C. 对环境影响:形成酸
雨 D.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
8.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产物是否是二氧化碳
B. 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C. 将燃烧的木条深入集气瓶中,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D. 先往试管内放入石灰石,再滴入稀硫酸
二、填空题
9.下列CO2的制备装置中,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的是________ .
A、①
B、②
C、⑤
D、________
10.某同学在实验室用大理石和某稀酸溶液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但在实验中很难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
A、酸溶液为浓盐酸
B、装置气密性不好
C、导气管伸入锥形瓶中太长
D、________ .
1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个步骤: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搭配装置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④向反应器中放入小块大理
石⑤收集气体.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
1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
(1)检查气密性;(2)按要求装配好仪器;(3)向漏斗中加入盐酸;(4)向容器中放入大理石;(5)收集气体.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CO2只能用________法收集.原因是________.证明集气瓶中已充满的方法是________
13. 如下图所示,将三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分别倒立在盛有水、澄清石灰水、浓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实验,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提示:图示中呈现的是实验过程中的试管内液面的高度,不是最终的现象)
(1)B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证明A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方法是________ 。

(3)是否可以通过上述实验中的最终现象,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4.CO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质:
(1)该兴趣小组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图1所示.在干燥管内的铜网上应盛放________ ;若将铜网换成铁网,可能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该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人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0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图2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________ .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
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________
②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________ ,观察到________ 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
四、综合题
1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部分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B、C装置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与B装置相比,C有什么优点?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实验时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__ ,收集装置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B
8.【答案】A
二、填空题
9.【答案】A;③
10.【答案】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
11.【答案】②①④③⑤
12.【答案】(2)(1)(4)(3)(5);向上排空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熄灭,则证明已收集满.
13.【答案】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内液面上升;Ca(OH)2+CO2=CaCO3↓+H2O;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出水面后正立,向试管内滴入2-3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现红色;可以通过对比实验A和C证明。

其理由是C 与A对比,除含有等量的水之外,又含有氢氧化钠,而C中进入试管内液体的液面又高于A中的液面,故可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三、实验探究题
14.【答案】(1)石灰石;造成二氧化碳不纯;Fe+2HCl=FeCl2+H2↑
(2)反应后内外产生压强差;二氧化碳也能与水反应;收集同样大小的一塑料瓶二氧化碳,倒入与氢氧化钠溶液同样多的蒸馏水,观察塑料瓶的变瘪情况;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四、综合题
15.【答案】(1)比较B和C装置可以知道它们的主要差别在于C选择了分液漏斗,通过旋转分液漏斗的活塞可以控制反应速率以及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2KMnO4K2MnO4+MnO2+O2↑;A;D或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