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勒泰地区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阿勒泰地区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指出下列加线字的注音,解释无误的一项()。

A . 转徙(tú 移动) 迁谪(zhé 降职)
B . 悯然(mǐn 忧郁) 贾人(jiá商人)
C . 冷涩(sè滞涩) 铁骑(qí 骑兵)
D . 虾蟆(hámá,古地名) 嘲哳(zhāozhā,声音杂碎)
2. (2分) (2016八上·澄迈期末)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驻足制裁因地制宜月明风清
B . 追溯帷幕大庭广众草长莺飞
C . 肃穆琐屑天衣无缝物竞天择
D . 推崇颠沛日薄西山世外桃园
3. (2分) (2017八下·德惠月考) 下列词语解释无误的一项()
A . 拂士:坚持法度的贤士。

敷衍:将就应付。

绮户:雕花的窗
户。

如使:如果,假使。

B . 南山∶指庐山。

长河:长江,黄河。

(自)缘:因
为。

畎亩:田间,田地。

C . 落木:落叶。

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百年:犹言一生。

(荒)秽:荒芜,指田中的杂草
D . 不负言:不背弃共隐的诺言。

(燕然未)勒:刻,指刻石记功。

4. (2分)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④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A . ①对偶②排比③ 拟人④反语
B . ①排比②夸张③拟人④比喻
C . ①排比②对偶③ 反问④反语
D . ①夸张②对偶③反问④排比
5. (2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 . 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C . 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D . 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

6. (2分)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 . 《陈涉世家》——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B . 《敬业与乐业》——梁启超——近代学者
C .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雨果——法国作家
D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北宋婉约词派代表
7. (2分)
某语文老师为党的九十一华诞献礼,拟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蛟龙入海长民族志气”。

请选出能够作为下联的语句()
A . 神舟飞天扬国家声威
B . 嫦娥奔月展神州风采
C . 天宫对接显民族风范
D . 航母漂洋彰中国威力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
8. (2分)阅读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篇议论文有很强的针对性,从文章开头的一段内容便可看出。

B . 本文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主要论证方法是道理论证,所举事例也都是说明道理的。

C . 本文结论是第13自然段开头一句。

D . “格物致知”精神在现代学术领域里并不怎么重要,因为“格物致知”是古人提出的,在今天不怎么适用。

9. (2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高荣伟
87岁的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作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曾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

黄旭华是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人,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从医。

为什么后来学起
了造船?据黄老回忆:“那时日本人入侵,我们被迫离开华南沿海家乡,往内陆转移。

轰炸一来,必须躲到掩体中。

那时我就想,要么上天,要么入海。

”1945年,黄旭华考取了交大的造船系。

投入核潜艇研究,则是上世纪50年代了。

1958年,聂荣臻元帅向党中央请示上核潜艇,很快获批。

因为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那时,对核潜艇的研究极为保密,黄旭华不得不远离父母家人。

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

后来,他们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上。

此后30多年,他的父母和八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则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他一面。

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

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开始的。

当时,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

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

为确定可行性,他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黄旭华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

那时,又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了成千上万个数据。

经过黄旭华与团队的艰苦科研,1964年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研制成功,1970年试航,1974年交付海军,1981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

中国成为继美、苏(今俄)、英、法之后,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

这是举世公认的危险试验,有的参试人员向亲人嘱托了后事。

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

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后,核潜艇开始下潜。

100米、200米、250米、300米,巨大的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咔咔咔”的声响。

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

平安上来后,他诗兴大发,现场作诗曰:“花甲痴翁,自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当试验成功的消息传到黄老家中,一向默默支撑着家庭重担的妻子放声大哭……
(选自《共产党员》,2014年11期)
(1)阅读文章,根据黄旭华的人生经历,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立志上天入海→________→________→取得巨大科研成果
(2)在进行核潜艇研究的过程中,黄旭华遇到了哪些困难?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①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

②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

(4)文中画线句子中,为什么要详细交代具体的年份?
(5)黄旭华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和邓稼先共同的特点是什么?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三、默写 (共1题;共14分)
10. (14分) (2015八上·钦州期末) 默写。

①子曰:“温故而知新,________。

《论语》
②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③________,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
④折戟沉沙铁未销,________。

《赤壁》
⑤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
⑥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⑦但愿人长久,________。

《水调歌头》
⑧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⑨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

《西江月》
⑩________,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
⑪潮平两岸阔,________。

《次北固山下》
⑫每至晴初霜旦,________。

《三峡》
⑬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

《秋词》
⑭宁信度,________。

《郑人买履》
四、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46分)
11. (12分)(2016·潮州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宋仁宗忍饿
宋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

”侍臣曰:“何不降旨取索?”仁宗曰:“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

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

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


【注释】①外面遂以为例:指官外的人便以此为例,天天要宰羊,以备皇上享用。

(1)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划线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语近臣曰/此中人语云
B . 比闻禁中每有索取/无与伦比
C . 诚恐自此逐夜宰杀/帝感其诚
D . 以备非时供应/前人之述备矣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
(3)你对宋仁宗“忍饿”有何看法?
12. (1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
刘义庆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日:“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日:“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候: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孤往者尝为邺令尝:________。

②周公不师孔子师: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3)“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4)公两次问陈元方。

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

13. (17分)阅读下面的《蛋清借书》一文。

景清倜傥①尚大节,颁乡荐②,游国学。

时同舍生有秘书③,清求而不与。

固请,约明日还书。

生旦往索。

曰:“善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

”生忿,讼于祭酒④。

清即持所假书,往见,回:“此清灯窗所业书。

”即诵彻卷。

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

祭酒叱生退。

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熙耳。


【注释】①倜(tì)傥(tǎng):洒脱,不拘束。

②领乡荐:科举制度在各省举行的考试叫乡试,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也叫领乡荐。

③秘书:少见的珍贵书。

④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约明日还书()②亦未假书于汝
()③益习其声
()④家人发箧视之()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即以书还生
A . 跪而拾之以归
B . 以幽阴深邃奇
C . 以为且噬己也
D . 普又以其人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清灯窗所业书。

②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③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4)从景清读书的这则充满戏剧性的故事中,你读出了景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解说。

五、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14. (5分)(2017·台州)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

班里准备在阅读节组织一场辩论会,主题是“今天我们该如何阅读”。

同学们的观点分为两种,一种认为“纸质图书阅读更好”,另一种认为“数字化阅读更好“。

请你参考下图提供的信息,从这两种观点中选择一种,写一段文字,发表你的见解。

要求: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②表达得体,语句通顺。

③120字左右。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
考点:
解析:
答案:6-1、
考点:
解析:
答案:7-1、
考点:
解析: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答案:8-1、
考点:
解析:
答案:9-1、
答案:9-2、
答案:9-3、
答案:9-4、
答案:9-5、
考点:
解析:
三、默写 (共1题;共14分)
答案:10-1、
考点:
解析:
四、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46分)答案:11-1、
答案:11-2、
答案:11-3、
考点:
解析:
答案:12-1、
答案:12-2、答案:12-3、答案:12-4、
考点:
解析:
答案:13-1、答案:13-2、
答案:13-3、
答案:13-4、
考点:
解析:
五、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答案:14-1、
考点: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