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辅导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辅导帮教学生措施安排
一、指导思想
围绕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理念,切实提高我校“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困生”学习环境,使全体教职员工树立“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思想。
二、学困生的界定
学习困难学生是指与其同年龄的大部学生相比,在学习上有明显困难,需要特殊教育措施予以补偿的学生,他们学习成绩低下或行为习惯偏差。
我校学困生一般分为三类:(1)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
这类学生存在智力障碍或身体残疾,虽经努力,成绩依然低下,但每班人数极少或没有。
(2)学习困难学生。
主要指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于其他同学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是学困生的主体,具有较大潜能。
(3)行为习惯偏差困难学生。
这部分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存在较大问题,影响班级正常课堂教学。
后两类学生是转化的重点。
三、帮教困难生的具体措施
1、“学困生”的成因分析(负责人:德育领导小组、教导处)
根据我校对“学困生”的界定,由教导处统一设计,班主任和语文、数学、英语任课老师对各类学困生进行成因分析(包括思想状况、原有水平、知识结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由年级组按类别进行归类,心理辅导室建立各年级“学困生”成长跟踪档案。
2、营造温馨人际环境(负责人:班主任)
推进“温馨教室”创建,坚持以班主任老师为主体,各科老师协同的团队帮教模式,关注学困生,关心学困生,鼓励他们参加班级活动,不孤立“学困生”,重点做好与学困生的交流沟通、家访工作,保证家校合力,教育同步。
各班主任做好典型案例的详细描述和分析工作(记录在《班主任工作手册》“学生个别教育记录”一栏)
3、加强学习辅导和管理(负责人:科任教师、教导处)
备课有层次。
教案设计中体现针对“学困生”的内容与问题。
(教案中可用色笔体现)
上课有参与。
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适当降低难度,调控节奏,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融入课堂。
作业有坡度。
加强作业的有效管理,减少数量,注重“X+1”(X道基础题,1道提高选做题)分层设计,勤诊断,勤反馈,勤面批,千方百计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辅导有策略。
课内、课外辅导有机结合,注重学法指导和知识结构梳理。
评价有激励。
善于捕捉“学困生”点点滴滴的闪光点,注重学习过程的激励评价,树立“学困生”学习的信心。
4、做好心理辅导工作(负责人:班主任)
做好“学困生”的心理疏导,以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排除不良情绪;做好“学困生”档案跟踪和个案研究工作;做好和教师在教育方式上的沟通工作,把握规律,开展转化辅导。
5、发挥团队组织的作用(负责人:教导处、大队部)
学校大队部积极发挥组织教育功能,发挥小干部小伙伴的榜样作用、同化作用,主动关心“学困生”,每学期策划针对性的内容,组织“学困生”参加实践体验活动;挖掘“学困生”闪光点,在学校各类评优活动中按一定比例设立“进步奖”进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