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北京doc

地质实习报告北京篇一:京西地质实习报告第一章序言为了配合大一年级《普通地质学》的学习,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知识,训练野外地质工作的能力,咱们在老师的率领下进行了这次京西地域基础地质熟悉实习。
本次实习从6月29日开始,为期两周,其中前9天为野外地质线路观察,其余时间进行报告的编写。
本次实习,咱们通过对地质现象的观察,来分析地理历史及地质作用的进程,并简要分析他们的形成环境。
除此之外,咱们还掌握了岩石、地层和构造的野外大体辨别方式,而且熟悉了几种常见的造岩矿物和岩石。
本次实习还锻炼了咱们野外地质工作的大体技术,包括对典型地质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和利用罗盘和收集标本。
另外,更考验了咱们的体力、耐力和意志力。
本次实习共安排了9条线路,具体的时间安排和实习的主要内容如下:Ⅰ、XX-6-29 礼拜日线路一——虎峪太古界长城系下部地质线路观察1)太古界岩性组合特征观察2)中元古界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岩性组合及分界特征观察3)太古界及中元古界不整合接触特征观察4)正断层、走滑断层特征观察Ⅱ、XX-6-30 礼拜一线路二——北京延庆燕山天池国家地质公园东线地质线路观察1)碳酸盐岩划分与喀斯特意貌观察2)石英砂岩成份、结构、构造观察3)六道河背斜构造特征观察与描述4)节理类型划分与辨别5)中上远古界海相沉积构造特征与观察6)排字岭单斜构造特征观察Ⅲ、XX-7-1 礼拜二线路三——延庆燕山天池地质公园西线地质观察1)侏罗纪碎屑岩岩石类型、沉积构造观察2)侏罗纪火山喷出岩岩石类型、结构构造观察3)燕山晚期侵入岩岩石类型、产状特征观察4)正断层野外辨别标志及产状要素观察Ⅳ、XX-7-2 礼拜三线路四——下苇甸寒武奥陶系地质观察线路1)寒武纪上中下统岩性组合特征、分界标志与沉积环境分析2)下奥陶统岩性组合特征观察及与上寒武统分界标志描述3)生物礁、叠层石、缝合线、鲕粒等沉积现象的特征描述与成因分析4)岩床、岩墙产状特征观察与测量5)小型正断层识别6)现代山间河流沉积特征观察与成因分析Ⅴ、XX-7-3 礼拜四线路五——下苇甸-野溪构造地层观察线路1)褶皱构造主要类型2)褶皱要素测量与描述3)逆断层同沉积断层、走滑断层识别4)张节理特征及成因分析Ⅵ、XX-7-4 礼拜五线路六——灰峪奥陶系-三叠系地层岩性地质观察1)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与中石炭统本溪组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观察2)岩床岩墙侵入特征及岩性观察3)中石炭统内部岩性组合旋回特征及特殊岩性段的观察与划分4)二叠系岩性组合特征观察Ⅶ、XX-7-5 礼拜六线路七——房山区太平山奥陶石炭二叠系地质构造观察线路1)164背斜组成特征及产状要素测量2)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与中石炭统接触关系分析3)石炭系、二叠系不同组段间的划分标志4)太平山向斜要素特征分析Ⅷ、XX-7-6 礼拜日线路八——沙峪口水库侵入岩体特征观察1)燕山期侵入岩岩石类型、结构构造特征观察2)侵入岩粗细相带接触关系观察3)中元古界雾迷山组岩性组合及构造特征观察4)侵入岩与围岩接触特征观察Ⅸ、XX-7-7 礼拜一线路九——蟒山地质观察线路1)侏罗系火山碎屑岩岩性特征观察与描述2)寒武系灰岩岩性观察及产状测量3)侏罗系与寒武系的逆冲断层接触关系观察4)花岗细晶岩岩床岩墙特征观察5)不同岩性不同风化现象观察及成因分析第二章地层与沉积一、太古界(Ar)1.地层散布:京西地域太古界出露超级局限,仅在延庆千家店、昌平德胜口等地零星散布。
基础地质实习报告

一、前言为了进一步深化对地质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野外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地质思维,我们于2023年8月1日至8月15日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基础地质实习。
实习期间,我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对京西地区的地质现象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研究,对岩石、地层、构造等地质要素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二、实习目的与内容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1.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加深对地质学基础理论的理解。
2. 掌握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 认识常见的岩石类型、地层和地质构造。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实习内容主要包括:1. 岩石学:识别不同类型的岩石,了解其成因和特征。
2. 地层学:观察地层接触关系,分析地层沉积环境和时代。
3. 构造地质学:识别地质构造,分析其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
4. 地质图编制:学习地质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地质图的编制方法。
三、实习过程实习期间,我们共完成了9条地质路线的观察,具体如下:1. 路线一:虎峪太古界长城系下部地质路线观察- 观察太古界岩性组合特征。
- 观察中元古界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岩性组合及分界特征。
- 观察太古界及中元古界不整合接触特征。
2. 路线二:某矿山地质路线观察- 观察矿山开采过程中形成的地质现象。
- 分析矿山地质条件及潜在地质问题。
3. 路线三:某地质公园地质路线观察- 观察地质公园内的地质构造和地貌景观。
- 分析地质构造与地貌景观的关系。
4. 路线四:某河流地质路线观察- 观察河流侵蚀、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特征。
- 分析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
5. 路线五:某岩溶地质路线观察- 观察岩溶地貌特征。
- 分析岩溶地貌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
6. 路线六:某变质岩地质路线观察- 观察变质岩的变形特征。
- 分析变质作用的过程和产物。
7. 路线七:某沉积岩地质路线观察- 观察沉积岩的层理、岩性特征。
- 分析沉积环境及沉积物的形成过程。
8. 路线八:某火成岩地质路线观察- 观察火成岩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
矿大北京京西地质实习报告

矿大北京京西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为了加强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地质勘查技能,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地质人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组织了一次为期两周的京西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地点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实习时间为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
实习队伍由XX名教师和XX名学生组成,实习内容主要包括地质填图、钻孔编录、岩矿鉴定和地质灾害评估等方面。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地质填图实习的第一周,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地质填图的训练。
填图区域为一小型山丘,地形较为平缓。
我们首先进行了野外观察,记录了地层的分布、岩性特征和构造情况。
随后,我们利用全站仪和GPS等测量仪器进行了地形测量,并绘制了地形图。
最后,根据地质观察资料和地形图,我们完成了地质填图。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深刻理解了地质填图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
2. 钻孔编录实习的第二周,我们参与了钻孔编录的工作。
我们来到了一个正在进行地质勘查的工地,实地观察了钻孔的施工过程,并学习了钻孔编录的方法和技巧。
我们按照顺序编录了钻孔的各个参数,包括孔深、孔径、岩芯采取率等,并进行了岩芯样品的鉴定。
这个过程让我们对地质勘查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岩矿鉴定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岩矿鉴定的训练。
我们采集了不同地层的岩石样品,并利用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仪器进行了岩矿分析。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特征进行鉴定,并提高了我们的岩矿鉴定能力。
4. 地质灾害评估除了上述工作,我们还参与了地质灾害评估的实习内容。
我们参观了一个发生过滑坡的地质灾害现场,并学习了如何进行地质灾害评估。
我们了解了滑坡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并学会了如何根据地质条件和环境因素进行地质灾害评估。
这个过程让我们对地质灾害的防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这次京西地质实习,我们不仅学到了地质勘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还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京西地质实习报告

报告题目:京西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地质工作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我校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地质人才,在校期间,我们前往京西地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深入了解地层、岩性、构造等地质现象,掌握地质观察、描述和分析的方法,提高野外地质工作能力。
二、实习地点与时间本次实习地点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时间为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
实习区域地处华北地块,属于典型的构造活化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齐全,是进行地质实习的理想地点。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前,我们学习了相关的地质理论知识,包括地层、岩性、构造等方面的内容,并对实习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序列等进行了充分的了解。
同时,我们还准备了实习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罗盘、地质锤、放大镜等。
2. 实习过程实习过程中,我们按照实习计划,分组进行实地考察。
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对实习区域的地层、岩性、构造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并记录了各种地质现象。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断层、褶皱等构造现象,识别了不同地层的岩性特征,并掌握了地层接触关系、岩层产状等基本概念。
3. 实习成果通过实习,我们系统地掌握了实习区域的地层、岩性、构造等地质信息,编制了实习区域的地质简图,并对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此外,我们还就实习过程中的观察和分析撰写了实习报告。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地质现象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掌握了地质观察、描述和分析的方法,提高了野外地质工作能力。
同时,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了与他人沟通交流,为今后从事地质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顾实习过程,我们深感地质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
北京西山野外地质实习报告模板5篇

北京西山野外地质实习报告模板5篇北京西山野外地质实习报告1一. 实习目的1、通过野外实习和实地地貌及水文观察,理论结合实践,掌握各种地貌类型的基本形态、基本特征、物质组成、发育过程和演化历史。
2、了解不同水文条件下,河流地貌的演化规律,小流域地貌的发育,空间组合规律。
3、培养野外观察、动手和分析等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实习地区地貌概况简介地点:浙江省富阳、杭州、富春江流域地区时间:8月27日—9月2日杭州处于浙西山地与长江三角洲平原的衔接地带。
地势西高东低,绝大部分为构造剥蚀地貌,游客费为三个地形单元:外围峰丝,主要由泥盆系砂岩组成,高度300-400米;内圈山体,如玉皇山,由石炭-二叠系石灰岩组成,高度200米左右,岩溶地貌发育;北部孤山、葛蛉、宝石山由侏罗系火山碎屑岩组成,高度在35-125米之间。
杭州市平原部分由第四系组成,其分布或近西湖、或滨湖面呈椭圆形,南北伸长3.3公里,东西2.8公里,周长为15公里,水面面积月5.6平方公里。
钱塘江呈“之”字形流经杭州市城区的东南侧。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杭州西湖地区一篇低山丘陵是西湖复向斜内中生代断块隆起区,包括市区在内的杭州市东北地区的平原是中生代断陷盆地。
中元古代以后,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
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壳相当稳定。
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种类组成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构成了杭州地区独特的地域综合体。
三.实习内容8月30日九溪十八涧途中九溪十八涧源头在龙井村一带,形成了一个面积巨大的漏斗状盆地。
该盆地的四周山岭基本上由砂岩组成,只在东北角靠近龙井泉处出露了石灰岩,岩层倾向北东,与地形坡向趋近一致。
岩层层面裂隙及节理发育,一条北东方向延伸的断层正好穿过龙井寺,这些都成为龙井泉的导水通道。
京西地区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

京东地区基础地质认识实习报告序言一、实习主要任务、内容、时间安排1、实习任务、内容⑴主要内容是观察内外力地质作用。
结合野外实际地质作用现象,观察外力地质作用,认识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
通过观察,多思考,给出多个可能的猜想,并通过进一步的观察、研究,得出较为可信的的分析。
从较宏观掌握的方便掌握。
⑵掌握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地层和构造的野外鉴别基本方法、认识常见的几种造岩矿物和岩浆。
准确区分出三大类岩,及各类岩的代表岩石。
⑶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①观察、记录及分析典型地质现象;②野外记录的格式和要求:野外记录簿用统一格式记录,内容包括时间、地点、路线编号、路线任务、点号、点位、点性、描述、路线小结等部分;可在野簿左页上绘制地质素描图、信手剖面图、立体图等,包括图名、比例尺、方位、地质内容等要素;对野外完成的记录和图件回室内要及时整理,对各类图件进行清绘,对记录内容总结,编写路线小结。
③使用地形图和GPS进行野外定点:地形图的阅读:图名:图幅正上方,国内统一分幅编号,以图区内重要的地名来命名。
比例尺:图名下方,用数字和线条两种方式表示,根据比例尺大小确定工作区面积。
图例:图框右侧,用不同符号表示不同地物或特殊标志,注意图中主要河流、公路、铁路、山峰、陡崖的分布位置。
磁偏角: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磁偏角,位于图的左下角,使用罗盘前要进行磁偏角校正。
高程:从一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直距离,为绝对海拔。
④罗盘的使用方法(走向、倾向、倾角的测量);⑤标本的采集等。
2、时间安排:从7月1日开始,周期为2周,其中9天为野外地质路线观察,两天进行理论讲解和实习总结,其它时间进行报告编写。
共有九条路线:路线1:下苇甸寒武系、奥陶系海相地层及第四系冲积物观察路线;路线2:门头沟妙峰山构造地质观察路线;路线3:延庆燕山天池西段侏罗纪碎屑岩、火成岩特征观察路线;路线4:延庆燕山天池东段地层、构造观察路线;路线5:昌平十三陵水库—三合庄村岩性、构造观察路线;路线6:昌平沟崖村—青松岭地层接触关系、岩性组合特征观察路线;路线7:房山太平山南坡石炭-二叠系地层、构造观察路线;路线8:房山燕山晚期侵入岩特征观察路线;路线9:XX店遗址博物馆参观路线二、实习区位置、交通、自然地理概况实习区位于市西部山区,实习路线处于房山(官地村、XX店)、门头沟(下苇甸村、妙峰山镇、灰峪村)、延庆(六道沟、千家店、红石湾、天池、黑峪口)、昌平(德胜口、青松岭、沟崖村、天池)四个区县内。
京西矿山地质实习报告

报告题目:京西矿山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矿山地质工作日益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我们的地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于XXXX年XX月赴京西矿山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地质实习。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我们首先对矿山的地貌、地形、地层、岩性、构造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到矿区内地质结构复杂,主要为石炭纪、二叠纪地层,岩性以石灰岩、砂岩、页岩为主。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断层、褶皱等地质现象,为后续的地质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2. 矿山开采现状观察在矿山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矿山的开采现场,了解了矿山的开采方式、开采工艺以及安全生产措施。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矿山采用了现代化的开采设备,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定,确保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环保。
3. 地质勘探实践为了深入了解矿区的地质情况,我们参与了地质勘探实践活动。
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学会了使用地质罗盘、水准仪等工具,掌握了地质勘探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地勘探,我们采集了大量的地质样本,为后续的地质分析提供了实物依据。
4. 地质数据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利用所学的地质知识,对采集的地质样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通过观察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等特点,我们推断出了矿区的地层分布、岩性变化以及构造特征。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使用地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提高了我们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地质知识,还锻炼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以下是我们在实习过程中的一些收获和体会:1.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地观察和勘探,我们将所学的地质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加深了对地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相互配合、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3. 提高安全意识:矿山生产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提高了自己的安全意识。
地质实习报告4篇(实用)

地质实习报告4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地质实习报告是对实习中见到的各种地质现象加以综合、分析和概括,用简练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
写实习报告是对实习内容的系统化、巩固和提高的过程,是写地质报告的入门尝试,是进行地质思维的训练。
报告要求以野外收集的地质素材为依据,报告要有鲜明的主题,确切的依据,严密的逻辑性,报告要简明扼要,图文并茂。
报告必须是通过自己的组织加工写出来的,切勿照抄书本。
报告章节如下:第一章绪言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人员的组成及实习时间等。
第二章地层首先简述实习地区出露的地层及分布的特点,然后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进行地层描述。
分段描述各时代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和发育概况、岩性和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素描图)。
第三章岩石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以及含矿情况(附剖面图、素描图)。
第四章构造概述实习地区在大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分别叙述实习区的褶皱和断裂。
褶皱:褶皱名称(如玉皇山向斜),组成褶皱核部地层时代及两翼地层时代、产状、褶皱轴向、褶皱横剖面及纵剖面特征(附素描图、剖面图)断层: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上盘及下盘(或左右盘)地层时代,断层面的产状,断层证据(附素描图、剖面图)阐述褶皱与断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第五章地质发展阶段简述根据地层的顺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运动情况、岩浆活动过程等说明本区地质历史上有那些阶段。
每阶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动力地质现象。
后记,说明实习后的体会、感想、意见和要求。
报告中文字要工整,图件要美观。
报告应有封面、题目、写作人专业、班级、姓名、写作日期等。
并进行装订。
地质实习报告篇2如果你想要成功,就必须努力,我们不能够只想着偷懒,我们应该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为了自己将来而奋斗。
成功总是属于那些勤奋的人的,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勤奋的人。
北京京西山地质实习报告

北京京西山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北京京西山区位于北京市西部,地处华北平原与太行山的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地质构造丰富。
为了更好地了解京西山的地质特征,提高我们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我们在教师带领下,于20xx年xx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
二、实习路线及主要内容实习路线:我们从学校出发,依次参观了西山国家森林公园、龙门涧、妙峰山等地,最后返回学校。
主要内容:1. 对实习地点的地层、岩石、构造等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
2. 分析实习地点的地质演化过程,探讨其成因。
3. 了解实习地点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环境保护现状。
三、实习成果及收获1. 地层观察:通过实地观察,我们发现京西山区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等地层,其中,石炭系地层分布较广,岩性以石灰岩、白云岩为主。
在龙门涧地区,我们还观察到了中生代火山岩,岩性以安山岩、玄武岩为主。
2. 岩石观察:京西山区岩石类型多样,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等。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重点观察了石灰岩、白云岩、安山岩和片麻岩等岩石。
通过观察,我们了解了各类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形成条件。
3. 构造观察:京西山区构造复杂,主要包括断裂和褶皱。
在实习地点,我们观察到了多条断裂带,如龙门涧断裂带。
此外,在妙峰山地区,我们还观察到了褶皱构造,如背斜和向斜。
4. 地质演化分析:通过实习,我们了解到京西山区地质演化历程复杂,从古生代到中生代,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
其中,中生代火山活动较为频繁,形成了火山岩地层。
5. 地质灾害防治及环境保护: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京西山区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隐患,如滑坡、泥石流等。
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如加固堤坝、清除危岩等。
同时,为了保护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如限制开采、加强绿化等。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们系统地了解了京西山的地质特征,提高了地质观察和分析能力。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地质实习对于地质专业学生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北京西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北京西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北京西山位于北京市西部,是太行山的余脉,拥有丰富的地质现象和地貌特征。
为了更好地了解北京西山的地质地貌特征,提高野外实地观察和分析能力,我们一行人在教师带领下,于XX年XX月进行了为期XX天的北京西山地质地貌实习。
二、实习地区概况北京西山地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级下降,主要山脉有百花山、东灵山、龙门涧等。
实习地区地层从新元古界下马岭组到古生界奥陶系冶里组均有沉积。
植被多为次生落叶阔叶林及灌丛,局部地区有人工针叶林。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1. 野外观察与记录实习期间,我们沿着预定的路线,对北京西山的地质地貌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观察内容包括地层、岩性、构造、地貌、植被等方面。
我们用罗盘仪测量了各地点的方位和海拔,用笔记本记录了地层的岩性、颜色、层理等特征,并用相机拍摄了关键地层的图片。
2. 沉积相描述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对北京西山地区的沉积相进行了描述。
以点军庄—下口店剖面为例,该剖面以砂岩为主,时代为二叠系红庙岭组。
我们将剖面自下而上分为11个旋回,详细描述了每个旋回的岩性、层理、化石等特征。
3. 构造分析北京西山地区构造活动频繁,我们通过对地表构造的观察,分析了构造的性质、期次和活动规律。
我们观察了断裂带、褶皱等构造现象,并对其进行了测量和描述。
4. 地貌分析北京西山地区地貌类型丰富,包括山地、峡谷、平原等。
我们通过对地貌的观察和分析,了解了地貌的形成过程、演化历史和控制因素。
同时,我们还探讨了地貌与气候、植被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系统地了解了北京西山的地质地貌特征,提高了野外实地观察和分析能力。
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罗盘仪、测量方位和海拔,掌握了地层、岩性、构造、地貌等方面的观察方法。
同时,我们还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科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实习总结本次北京西山地质地貌实习,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地质地貌的魅力。
地质学实习报告(最新5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最新5篇)地质实习报告篇一一、引言1、实习时间:20xx年5月30日星期天2、实习地点:北京市昌平区虎峪村的虎峪风景区3、组成人员:老师带领下的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的0、1班同学及2、3班部分同学七十人左右。
4、实习目的:通过本学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我们已经建立了系统的关于地球科学知识的理论认识。
此次虎峪的实习是我们的第一次野外实习,通过本次的实习,我们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在巩固完善课堂上所讲地球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使我们初步掌握了野外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技能。
另外,我们对野外基本的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有更深刻的认识。
更进一步地分析三大类岩石,地质地貌,形成环境等。
初步接触罗盘,了解罗盘的使用方法及使用目的。
秉承地大优良传统:艰苦朴素,求真务实。
培养我们热爱地质工作。
为以后的北戴河实习和周口店实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以后更好地从事地质事业而服务。
5、地理位置: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虎峪村6、虎峪概况:虎峪地带处于华北平原与燕山山脉的交接处。
风景区内山峦起伏交错,山谷曲折幽深,最高峰磨盘山海拔1060米。
虎峪自然风景区是京郊最具野趣的景区,其中黑龙潭白龙潭羊尾巴湖百仙神洞良心池天桥石洞通天池等36处极具特色的自然景点让您流连忘返,虎峪金辉更是古燕京八景之一。
虎峪景区是集旅游、娱乐、康体、商务、度假于一体的国家A级景区。
7、实习路线: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从学校到虎峪旅游景点,然后进行我们的野外实习。
第一个观测点距离大门50米处,北纬40°16′16.2″ 东经116°8′39.1″;第二个观测点北纬40°16′一qi.8″ 东经116°8′40.5″;第三个观测点北纬东经;第四个观测点北纬40°16′19.5″ 东经116°8′42.8″;第五个观测点北纬东经;第六个观测点北纬40°16′23.4″ 东经116°8′42.7″;第七个观测点北纬40°16′25.8″ 东经116°8′44.0″;第八个观测点北纬40°16′36.1″ 东经116°8′44.5″;第九个观测点北纬40°16′37.6″ 东经116°8′44.4″。
地质实习报告(精选15篇)

地质实习报告地质实习报告(精选15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质实习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地质实习报告1实地实习是很有必要的,但短暂的几天的实习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只能到此为止,我们希望学校学院能够尽量提供更多的锻炼平台,真正意义上达到更好的学习目的!一、实习目的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
重点掌握实习区域的地层、岩石、矿产,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和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规律,及野外地质调查基本方法等,并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性,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每位大学生首先最主要的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然而光从理论上认识只能让大学生纸上谈兵,因而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同时,这也是给我们一个找出自身知识的不足与缺陷的实践机会。
二、实习地区概况主要实习地点是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
三、实习内容(一)5月9号实习前准备在课堂上我们已经学习了地质地貌学这门课程,对地质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马上就要去野外实习了,我们都很兴奋,都在为实习做准备。
首先我们上网查了实习地的概况(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大概了解到:约在距今19亿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显著的地壳运动,叫“吕梁运动”,使中元古界与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触,吕梁运动以后,相对稳定地层的范围不断扩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较复杂。
京西地区实习报告

一、前言为了更好地了解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我们的野外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我们一行人于2023年暑期赴京西地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深入了解了京西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矿产资源等,收获颇丰。
二、实习目的与意义1. 了解京西地区的地质背景,掌握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
2. 培养野外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4. 加深对地质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
三、实习过程1. 第一天:抵达京西地区,入住实习基地。
下午进行野外实习前的培训,包括实习纪律、安全注意事项、野外考察方法等。
2. 第二天:前往实习地点——某山地区,开展野外地质调查。
首先,我们对山地区的地形、地貌进行观察,了解地形起伏、河流走向等;然后,通过地层剖面观察,了解地层时代、岩性特征等;最后,对矿物进行识别和描述。
3. 第三天:继续在山地区进行野外地质调查。
重点观察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现象,了解其形成原因和演化过程。
4. 第四天:前往另一实习地点——某峡谷地区。
峡谷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多样。
我们在此地观察了峡谷的形成原因、岩性分布、河流侵蚀等地质现象。
5. 第五天:返回实习基地,整理实习资料,撰写实习报告。
6. 第六天:参观京西地区地质博物馆,了解地质学的发展历程和地质学科的研究成果。
7. 第七天:实习结束,整理行李,返程。
四、实习成果1.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掌握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提高了野外实际操作能力。
2. 加深了对地质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3. 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沟通与表达能力。
4. 收集了大量实习资料,为撰写实习报告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五、实习体会1. 野外实习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京西地区基础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一、主要目的 (1)巩固和加深理解《普通地质学》所学的理论知识和训练我们掌握野外 地质工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培养我们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我们将理 论知识与实际地质现象联系起来能力; (3)锻炼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作为石油一线工人和地质工作者应具 备的基本素质。 二、实习任务 1.观察、认识外力、内力地质作用。通过对现代地质作用过程的观察,认识地质 历史及地质作用的产物,并简要分析它们的形成过程和环境; 2.掌握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地层和构造的野外鉴别基本方法,认 识常见的几种造岩矿物、岩石; 3.进行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包括: ①对典型的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及分析; ②野外记录的格式和要求; ③使用地形图和GPS等进行野外定点; ④罗盘的使用方法; ⑤标本的采集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地质的学习才刚刚开始。 三、实习安排 7 月 01 日~7 月 10 日:野外地质路线观察; 7 月 11 日~7 月 14 日:实习总结和撰写《京西地区基础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四、实习路线
京西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京西地区地质实习报告关于京西地区地质实习报告关于京西地区地质实习报告1这次实习,没有像往年那样选择xx县,而是不远千里的前往内蒙古xx市,参与到xx矿区控制及地形测量的工程当中。
相比于以往的教学型实习,真正的工程(实习)显然能够更好的体会所学到的知识。
事实也确实是如此,通过这次实习,我真正的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测区属于呼伦贝尔草原的一部分,动植物种类较少,地势较为平坦,地貌相对简单,但在这实习的十多天里还是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艰辛。
现在细细想来,那十多天的经历,虽然艰苦,但却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这就是工科的特点。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
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
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
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
测量学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
作为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测量的各个方面。
测绘学基础就是这些专业知识的基础。
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很多测绘的基本能力。
首先,是熟悉了全站仪的用途,熟练了全站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
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
京西地质地区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前言为了更好地了解地质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京西地质地区的实习活动。
在这次实习中,我深入了解了地质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地质调查的方法和技术,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二、实习内容1. 地质知识学习在实习开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地质知识的学习。
通过导师的讲解,我们了解了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地质年代划分、岩石和矿物分类等知识。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地层序列、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基本知识。
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我们后续的实地考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实地考察在实习期间,我们前往了京西地质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
我们参观了不同的地质地貌,如峡谷、山脉、岩壁等,并进行了地质填图、采样、测量等工作。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卷尺、采样工具等设备,掌握了地质调查的基本技能。
3. 实验室分析在实地考察结束后,我们将采集到的样品带到了实验室进行分析。
我们学会了如何进行岩石和矿物的鉴定、薄片制作、光谱分析等工作。
通过实验室分析,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并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实习收获1. 知识方面的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入了解了地质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地质调查的方法和技术。
我学会了如何进行地质填图、采样、测量等工作,并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室分析。
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实践,使我对地质学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2. 团队合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沟通交流,我学会了如何协调分工、解决问题、合作共赢。
这次实习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我更加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 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如恶劣的天气、陡峭的地形等。
但是,我们凭借着坚定的意志和毅力,克服了这些困难,完成了实习任务。
这次实习使我更加明白了只有勇敢面对困难,才能取得成功。
四、实习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京西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报告题目:京西野外地质实习总结报告一、前言为了加深我对地质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培养我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某高校组织了为期一周的京西野外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地点选在京西地区,实习内容包括岩石、矿物识别、地层观察、断层鉴定、地形地貌分析等方面。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地质学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对野外工作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现将实习成果总结如下:二、实习过程1. 岩石、矿物识别实习的第一天,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如何识别岩石和矿物。
通过观察岩石的层理、颜色、粒度等特征,我学会了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岩石。
同时,老师还教我们如何使用地质锤、放大镜等工具,识别矿物晶体的形态、颜色、硬度等特征。
在实际操作中,我逐渐掌握了这些知识,并能独立识别一些常见的岩石和矿物。
2. 地层观察实习的第二天,我们来到一片古老的地层区域,观察不同地层的岩石特征。
在老师的引导下,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岩石的颜色、层理、化石等特征,判断地层的年代和形成环境。
通过观察,我发现地层中的岩石依次为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地质时期。
3. 断层鉴定实习的第三天,我们来到一条断层附近,学习如何鉴定断层。
老师告诉我们,断层是地壳运动产生的重要地质现象,通过观察断层的产状、擦痕、错动方向等特征,可以判断断层的性质和形成机制。
在实际操作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罗盘、测量尺等工具,测量断层的参数,并判断其属于正断层、逆断层还是平移断层。
4. 地形地貌分析实习的第四天,我们来到一片山谷地区,学习如何分析地形地貌。
老师指出,地形地貌是地质作用在地表上的体现,通过观察地形地貌特征,可以了解地质作用的类型和强度。
在实际操作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地形坡度、沟谷发育程度、侵蚀作用等特征,分析地质作用的规律,并推测地质发展史。
5. 实习总结实习的最后一天,我们对本次实习进行了总结。
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入了解了地质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了野外工作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矿山地质京西认识实习报告

矿山地质京西认识实习报告学校院系:安全工程学院专业班级:采矿B09-5姓名:吴洋实习时间:2011年6月29日一、前言1.目的地质认识实习是地质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是同学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
进一步的巩固和掌握《矿山地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为以后的教学和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目的有三:(1)认识各类地质现象;(2)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质技能,从野外观察、记录、描述到罗盘使用等等;(3)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用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简历地质思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任务1、采集矿物和岩石标本,进行肉眼鉴定描述,训练野外鉴别矿物和岩石的能力,初步掌握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和区别标志,尤其是沉积岩与岩浆岩的野外判别。
2、由老至新了解华北型沉积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性特征及沉积环境和沉积矿产,建立地质发展的是、空概念。
3、初步掌握褶皱、节理和断层等主要地质构造的野外观测方法和依据。
4、结合野外实际地质作用现象,观察人士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等外动力地质作用,认识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
5、初步学会地形图的使用、路线地质剖面的测量、地质点定点与描述、利用地质罗盘仪测量地层产状要素、野外地质记录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
三、意义通过京西地质矿山认识实习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认识到书本上所描述的各种地质现象。
将课本和地质自然紧密的结合起来,加深同学们对地质现象的理解以及对地质精神的深刻认识。
了解从事地质工作是一项艰苦的行业同时也是一项需要过硬专业知识以及耐心和细心的行业。
四、工作量、路线、标本图1、工作量造成6点30分准时从学校出发,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到达京西实习地----北京下苇甸开始地质认识实习的观察过程。
一共观察了五个观测点,了解不同地质层面的地质构造。
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各种地质现象比如褶皱、断层以及形成这些地质现象的原因和这些地质现象剖面得描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西地质实习报告
1. 实习概况
1.1区域地质概况
北京市在地质构造上正处于华北地区中部--燕山沉降带的西部。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既经过大幅度的下降,接受巨厚的沉积;又产生过剧烈的造山运动。
特别是中生代,以燕山运动为主的造山运动,构成了北京地区地质构造骨架和地貌的雏形。
伴随地壳运动的发展,褶皱变形和断裂发育广泛,岩浆活动也很频繁。
平原地区凹陷隆起的边缘,都为大断裂所控制。
这些大断层之间往往分布着许多较小的断裂破碎带。
北京地区的岩性条件比较复杂,大体上可划分为松散堆积物和基岩两大类。
中生代燕山运动形成了北京地区的基本地形骨架。
1.2实习概述
实习两条路线分别为延庆硅化木公园六道河村六道河背斜以及排字岭单斜旋回粒序的观察和下苇甸寒武系—奥陶系海相地层观察以及妙峰山复式背向斜褶皱及其形成圈闭的描述。
2. 分点论述
2.1 六道河背斜(缝洞单元体)
2.1.1 地质描述(名称+特征+形成机制)
核部中元古界长城系常州沟组石英砂岩,两翼是长城系串岭沟组紫红色页岩与团山子组白云岩组成的背斜,背斜特点西翼缓东翼抖具体产状如图所示。
西翼以紫红色泥页岩和灰质白云岩为主,地层向上厚度加大,并且在背斜西翼发生正断层发生地层的错位与滑脱。
核部地层遭受强烈风化,发生滑塌作用。
形成原因主要是受后期加里东造山运动的影响,华北地台收到强烈挤压而形成的造山带褶皱带。
主要重点观测到一个在白云岩中延伸2-3m的裂缝,呈V字形,顺节理缝发育(节理产状276°倾角76°)。
远处观察白云岩中的缝洞单元体比较发育,且都顺节理发育。
据李阳等在2011年提出的,溶蚀缝是地下水在裂缝内流动、溶蚀作用的结果,是在其他裂缝基础上溶蚀扩大的裂缝,通常原始裂缝被溶蚀扩大几倍甚至于几十倍,其分带性和方向性受原始裂缝发育特征控制。
据杜秀娟等在2007年提出的,在油气运移的过程中,构造挤压运动导致脆性岩层形成的较大型节理缝以及碳酸盐岩中的溶蚀孔缝可以作为良好的油气运移通道。
碳酸盐岩储集层中的裂缝既可作为储集空间又是重要的渗滤通道。
如伊朗著名的阿斯马利油藏储层岩性以颗粒灰岩为主,孔、洞、缝发育,为裂缝—孔隙性储层。
此处溶蚀洞系形成原因,大气淡水沿碳酸盐地层裂缝或者节理渗流进入地表/地下,从而对碳酸盐岩形成淋滤作用,作用成上宽下窄V字形孔洞。
2.1.2 对石油勘探与开发的意义
众所周知背斜形成的圈闭是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重要场所,背斜油气藏在世界上发现的油气藏中占有相当的比例,约占总量的18.8%。
由于重力分异的结果,气占据背斜的顶部,油居中呈环带状分布,水在下面托着油气。
碳酸盐岩地层中裂缝既能作储集空间,又是重要的渗滤通道,如果挺烃源岩和该层发育齐全,也有有利的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很容易形成缝洞型油气藏或油气聚集带。
缝洞型油气藏是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油气
藏。
在碳酸盐岩和火山岩储层中,油气藏主要为缝洞型。
即使在碎屑岩储层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油气藏为裂缝型。
2.1.3 对地震与测井解释的指导意义
据观察本地碳酸盐岩缝洞以上下排列的特点发育,在地震与测井解释中应注意缝洞单元体的垂向上的连续发育,并且着重分析缝洞单元体和杂乱反射地质体相互的连通性,对油气聚集带的划分具有重要意义。
据胡中平2006年提出,不均匀地质体和溶洞都可以形成绕射波。
在地层内部, 溶洞和地层波阻抗界面的相互作用可以形成多次绕射, 对这些多次波进行叠前成像, 即可在垂直方向形成多个强能量团即“串珠”。
据董平川等2009年提出,缝洞单元体在测井上的识别
2.2 书页山单斜(旋回)
2.2.1 地质描述(名称+特征+形成机制)
本区主要是在延庆区上侏罗统大套砂泥互层的旋回与韵律沉积观察。
观察地层主要处于辫状河沉积的底层,发育中生界下白垩统土城子组红色砂砾岩。
燕山造山运动使岩层发生倾斜,构成河流沉积二元结构,粒度较粗的砾石为主,从下至上的发育三套砾石、砂体沉积并且逐渐变厚,证明河道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单一砂层中粒序为正粒序,砂泥互层构成反韵律,沉积粒度粗,成分及结构成熟度较低,发育砂砾岩。
发育由河道迁移产生的各类型层理(大型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发育大型槽状交错层理。
(柱状图)
总共观察到两个沉积旋回,以山坳(易风化的泥岩的组成)为分割线。
2.2.2石油勘探与开发的意义
本次观察到的下部的辫状河的沉积粒度粗的砂体不能作为很好的储层,而本次没有看到的上部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的砂体能够作为很好的储层,在三角洲前缘斜坡受波浪影响强烈的地带, 有利砂体平行于岸线的方向分布,尤其是接近前三角洲泥的部位,应在平行于相带的方向上寻找高孔、渗带, 特别要重视波浪的改造地区是高孔、渗带的有利发育地区。
2.2.3 对地震与测井解释的指导意义
该套地层埋藏于地下,通过钻井测井,特别成像测井可以清楚直观的呈现下亮上暗的正粒序递变特征;识别层面构造冲刷面,通常表现为明暗截切状,下部为暗色低阻特征,上部亮色高阻特征;综合该区地质背景以及其他测井资料等,进行沉积相的识别与划分,指导油气勘探开发。
地震的方法就我个人的认识来说
不能识别,只能通过最大湖泛面等知道旋回界限的划分。
2.3 门头沟下苇店碳酸盐岩(鲕粒灰岩)
2.3.1 地质描述(名称+特征+形成机制)
本区主要以徐庄、张夏、崮山、长山、凤山组鲕粒灰岩和条带竹叶状灰岩为主,徐庄-张夏由深到浅的变化为砂屑质灰岩向云质和泥质灰岩过度,鲕粒粒度逐渐变大过渡到豆粒(大于2mm),并在火车隧道口看到高度约1-2m的藻丘连续发育,形成于高能、水体较为正常和湿润的环境中,藻丘本身不是很好储层但其同时代形成砂屑质碳酸盐岩可以作为很好的储层,对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崮-长-凤由紫红色竹叶状灰岩向灰黑色竹叶状夹泥质条带灰岩过度,竹叶状由顺层排列到无序杂乱排列,只是风暴沉积动力的加强。
徐庄组底部为中-薄层泥质条带页岩、泥晶灰岩、云岩,上部为厚层碎屑、鮞粒灰岩、白云岩及少量的竹叶状灰岩鮞粒、砂屑向上变粗,且有豆粒发育,表现为碳酸盐台地高能沉积环境。
顶部厚层灰岩内有灰绿色浅绿色安山岩侵入岩床发育,产状与灰岩产状一致。
下苇甸剖面张夏组以砂屑、鮞粒、竹叶状灰岩为主,夹有薄层褐黄色泥质条带云岩,还发育有藻礁。
碎屑向上变粗,鮞粒向上过渡为豆粒,竹叶状灰岩向上变多,且竹叶状砾石具氧化圈,主要是由于含铁钙质胶结作用形成的。
重点观察徐庄组与张夏组的高能碳酸盐岩沉积,主要发育鲕粒灰岩以及竹叶状灰岩。
鲕粒主要以正常鲕和放射鲕较为典型,鲕粒由核心和同心层两部分组成,核心通常为内碎屑、化石、球粒、陆源碎屑等,放射鲕具有放射结构,多由重结晶作用产生,原始矿物多为针状文石(如图所示)。
波浪和潮汐的作用引起水介质的搅动,每搅动一次,生物碎屑、球粒、内碎屑、陆源碎屑等便处于悬浮状态,同时促使二氧化碳从水体中逸出,过饱和的碳酸钙(文石针)围绕碎屑颗粒沉淀一圈包壳,这样周而复始的搅动,便形成具有一圈圈同心纹包壳的鲕粒。
当鲕粒达到一定大小,其质量超过波浪、水流搅动的能量,便堆积在海底,不再被搅动,并为亮晶方解石胶结,形成亮晶鲕粒灰岩,若鲕粒被带到低能环境,则形成泥晶鲕粒灰岩。
2.3.2 对石油勘探与开发的意义
以鲕粒为主要组分的石灰岩,它是一种良好的储油岩·它是兼具化学和机械成因的石灰岩,形成于碳酸钙处于过饱和状态的海、湖波浪活动地带或潮汐通道水流活动地带。
鲕粒灰岩在石油与天然气勘探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鲕粒灰岩具有高孔隙度、高渗透率特征,往往是原油和天然气的良好聚集场所,常常形成大型油气藏。
2.4 野溪妙峰山褶皱群
2.4.1 地质描述(名称+特征+形成机制)
妙峰山复式背向斜是从西侧向东侧依次由倒转向斜、箱式背斜、向斜、尖棱背斜等一系列向斜和背斜的复式组合。
具体产状如图所示。
背斜核部发育箱状褶皱,可见滑脱现象。
褶皱过程中,岩层受到挤压,顶部拉开,形成三期缝隙(分别为共轭剪节理、张节理、剪节理),碳酸盐溶解,随着地下水流到裂缝中,进而形成方解石脉。
观测标志层为该构造中上部的灰黑块状色豹纹灰岩,由浅灰色白云质团块和深灰色的泥灰质组成,由于抗风化能力的差异,豹斑在岩石表面上突起,貌似豹皮。
在尖棱背斜的西翼上能观察到明显的岩层错动及破裂面、糜棱岩带、顺层劈
理、方解石三角带以及褶皱滑脱形成的波状划痕。
2.4.2 溢出点、形成圈闭如图所示
2.4.3对震与测井解释的指导意义
3. 断层性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