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 19世纪以来的中外科教文艺-高考历史备考易错点专项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江苏卷单科历史15)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
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
A.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
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
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
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答案】A
2.(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34)31.图5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图5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答案】C
【解析】由材料时间“1954年”可知,此时正是新中国的一五计划时期,扫盲工作在农村是工作内容之一。
该画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故选C。
3.(海南单科卷历史22)自1962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制成功至今。
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代。
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
机器人的使用
A.缓解了人口压力
B.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
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D.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
【答案】D
4.(海南单科卷历史23)表1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表1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B农业生产衰退
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D.工业发展滞后
【答案】A
【解析】表格数据反映了三国服务业即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也就是三国第三产业带动了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农业比重的下降并不能说明农业生产的衰退,故B项错误;三国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而不是严重失衡,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
5.(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34)图5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图5
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美术的辉煌。
图片一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杰出画家,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达维特的《荷拉斯兄弟的誓言》。
新古典主义美术强调理性,往往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
图片二是现实主义美术作品,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图片三是印象画派,强调感觉和自己的眼睛。
图片四是现代主义美术,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
图片体现的分别是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画派和现代主义绘画,这反映了近代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故选D,排除B。
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无法依据材料得出,,应该排除A、C。
6.(江苏单科卷历史18)近代某画家的油画中这样描绘:画面中央矗立着天主教堂,它的塔尖直指天空:画面下方是一群卑微的人,正在河边工作;右边是幽静的小镇和高高的拱桥;天上的云彩和落日似乎在保佑着教堂和小镇。
这一切让人显得格外渺小。
有学者认为,该画充满对自然的赞美,富有宗教神秘感。
据此判断这幅画属于()
A.现实主义流派 B.浪漫主义流派 C.印象主义流派 D.现代主义流派
【答案】B
7.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
A.计算机B.蒸汽机
C.牛顿经典力学 D.达尔文进化论
【答案】B
【解析】题干信息“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即动力由人力、畜力转向矿物(煤炭),由此判断是蒸汽机。
故选B项。
8.如图是某位科学家发现并验证相关定律的实验装置,这一发现为推动人类进步作出开创性贡献。
这位科学家来自( )
A.德国 B.法国
C.美国 D.英国
【答案】D
【解析】图片信息反映的是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是英国人,故选D。
9.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形式,现在,它的美丽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第一朵乌云出现在光的波动理论上……第二朵乌云出现在关于能量均分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理论上。
第二朵乌云导致了( )
A.相对论的出现B.生物进化论的出现
C.量子论的出现 D.电磁感应现象的提出
【答案】C
10.“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
”有力地打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的科学成果是( )
A.自由落体定律 B.经典力学体系
C.生物进化理论 D.细胞研究成果
【答案】C
【解析】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上帝造人说,有力地打击了封建神学的创世说。
易错起源1、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和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例1.伽利略认为木星有若干卫星,卫星像月亮围绕地球那样绕着木星转,天体也许具有和地球一样的实质,地球和天空之间的传统区分开始引起怀疑。
约翰·多恩表达了17世纪初新天
文学扰乱人心的影响。
他写道:“一切都破碎了,一切都失调了。
”这主要表明“新天文学”()
A.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近代科学
B.引起了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混乱
C.动摇了人们对封建神学的迷信
D.推动了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
【答案】C 【解析】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新天文学”否定了封建神学的权威,促进了科学的进步,但并未引起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混乱,故B项错误,C项正确;“新天文学”并未推动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故D项错误。
【变式探究】有科学史家在评价《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时说:“而今人们却……证明天体也按照伽利略和牛顿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和归纳所得到的力学原理,处在这个巨大的数学和谐之内。
”这一评价揭示了牛顿时代的“科学革命”()
A.构筑了现代物理学基本理论框架
B.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C.引领人们对自然进行理性的认识
D.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答案】C
【名师点睛】
1.经典力学
(1)奠基者:伽利略。
①背景:文艺复兴运动不仅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推动了科学研究。
②成就:通过实验,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并取得大量成果。
③意义: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创立者:牛顿。
①标志: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②特点: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③意义: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后来,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等。
(3)牛顿在科学领域的探索精神和不畏艰辛、勇于牺牲的思想品质。
2.相对论的创立
(1)背景:19世纪,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面临着挑战。
(2)提出:20世纪初,由爱因斯坦提出。
(3)内容
①狭义相对论:物体运动时,质量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加,时间和空间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②广义相对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和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
(4)意义
①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②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3.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1)背景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子和放射线的发现,打开了原子的大门。
②实验表明微观的粒子运动不能用经典力学的理论来说明。
(2)诞生: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
(3)内容:辐射像物质一样,是由具有能量的基本单位量子来实现的。
(4)发展
①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②丹麦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
③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
(5)影响
①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
②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并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
③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4.生物进化论
(1)背景
①基督教坚持上帝创世说,生物学研究进展缓慢。
②文艺复兴后,面对现实,重视实践的追求蔚然成风。
③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发生,使人们视野开阔,思想开放。
④细胞学说的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奠基——拉马克的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①提出了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
②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两个原则。
(3)标志: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4)内容
①一切生物都经历了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②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原理。
(5)意义
①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的创世说。
②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锦囊妙计,战胜自我】
1.近代科技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1)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是近代科技产生的前提和根本动力。
(2)政治: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建立,为近代科技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
欧洲先进国家保护、奖励科技发明、改革教育制度和专利制度,组织科研机构,这些都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创立和发展。
(3)思想:思想的解放为近代科技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都为近代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4)精神:面向现实,重视实验,崇尚理性的科研精神,有利于科技的发明和发展。
(5)主观:科学家群体的不懈努力。
2.生物进化论的影响
(1)思想界:挑战了封建神学,否定了神创说,在宗教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2)科学界:把发展变化思想引进生物界,开创了生物学发展的新时代。
(3)理论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自然史基础。
(4)政治界:为中国维新派的戊戌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同时也被帝国主义者利用,成为他们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理论依据。
易错起源2、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例2.“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
”“这一发现”是指( )
A.蒸汽机的发明
B.电的发明
C.蒸汽轮船的发明
D.内燃机的发明
【答案】B
【解析】材料中“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说明这一变化使工业发展不再受到地点的限制。
依据“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说明应该是电力的使用。
故B项符合题意。
【变式探究】当代美国法哲学家凯斯·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一书中指出,应该对互联网及其对言论自由、观念市场和民主制度的影响投注更多关心。
互联网可以有效保存上述价值并将其发扬光大,但也潜藏着破坏上述价值的能力。
对上述认识错误的是( )
A.互联网有利于民主制度发展
B.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C.要“善待、善用、善管”网络媒体和虚拟社会
D.互联网下只能采用民主共和制
【答案】D
【名师点睛】
1.“蒸汽时代”的到来
(1)背景
①17世纪末,英国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
②18世纪,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应用机器进行生产成为可能。
③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
(2)过程
①改良:18世纪80年代,瓦特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采用曲柄机构,使往复的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
②应用:蒸汽机作为动力应用于各工业部门。
③推广: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北美被广泛采用。
(3)影响
①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推动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②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出现,使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形成。
③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英法美等国家成为工业国家。
④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
2.电气革命的出现
(1)条件: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2)过程
①随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
②长距离的输变电技术日趋成熟。
(3)影响
①使得机器的使用更加普遍,促成了新兴工业部门和新技术的出现,促进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③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④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信息技术的发展
(1)进程
①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②1969年,美国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成了互联网的产生。
③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2)影响
①积极: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传统产业获得新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
②消极:网络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锦囊妙计,战胜自我】
1.蒸汽机的发明与电气技术应用的不同
(1)产生方式:蒸汽动力主要是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不是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的产物,主要在英国完成;电力是建立在电磁学这一科学理论基础上的,电气技术由多国科学家共同创制出来。
(2)生产组织形式:蒸汽时代是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电气时代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垄断组织。
(3)生产力:蒸汽时代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气革命生产力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4)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程度:蒸汽时代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即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电气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日趋完善,进入成熟阶段;垄断资产阶级干涉国家政治经济生活。
2.全面认识科技革命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推动了生产关系、生产组织形式的转变;改变了各国的经济结构。
②对政治发展的影响: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推动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使民主制度逐步建立并不断发展、完善。
③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
④对世界的影响: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改变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2)消极影响
①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当地的贫困和落后,随之建立起来的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南北贫富悬殊的重要原因之一。
②经济发展导致人口增长过快,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加剧,严重破坏了全球的生态平衡。
③科技发展在给人类生活带来一系列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挑战。
易错起源3、文学的繁荣和美术的辉煌
例3.某文学流派“排斥资本主义文明与现实,重视自然风光的描写,把自然当作一种神秘的力量,实际上是从侧面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该文学流派属于( )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实际上是从侧面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流派属于浪漫主义文学。
故应选B。
【变式探究】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巴尔扎克曾声称:“要使自己成为文学事业上的拿破仑。
”这表明他进行文学创作的目的是( )
A.改造法国社会 B.宣传反封建思想
C.学习法国文风 D.支持拿破仑扩张
【答案】A
【名师点睛】
1.浪漫主义文学
(1)产生背景
①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革命和战争频繁,动乱不已。
②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2)艺术特点
①内容上,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②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3)成就
2.现实主义文学
(1)产生背景:工业革命的扩展;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2)文学特色: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代表成就
①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称为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利)斯朵夫》等。
②英国: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萧伯纳的《苹果车》。
③俄国: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战争与和平》等。
④丹麦:安徒生的童话同情弱者,嘲弄权贵。
⑤挪威: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揭露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和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
⑥美国:马克·吐温的作品批判种族歧视,痛斥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丑恶本质。
3.现代主义文学
(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爆发使社会问题日益严重,西方出现严重的社会精神问题。
(2)特点: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与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差异。
(3)成就: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的典型。
4.苏联文学:20世纪上半叶,苏联文学高度繁荣,主要作品有高尔基的小说《母亲》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5.亚非拉文学
(1)特点: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2)代表
①印度:泰戈尔的《戈拉》。
②中国:鲁迅的作品昭示着中国新文学时代的到来。
③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反映了拉美人民的生活和斗争。
他开启了现代小说创
作中的“魔幻现实主义”流派。
④尼日利亚:索因卡的作品具有很大的世界影响。
6.美术的辉煌
(1)新古典主义(18世纪末19世纪初)
①背景:法国社会剧烈动荡;资产阶级追求古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
②特点:强调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③成就:法国大卫的《马拉之死》和《拿破仑加冕》;安格尔的《泉》。
(2)浪漫主义(19世纪前期)
①背景: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寻求新的精神寄托。
②特点:注重表现人的感情,运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笔法,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
③成就:法国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3)现实主义(19世纪中期)
①背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
②特点: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③成就:法国米勒的《播种者》和《拾穗者》;俄罗斯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4)印象画派(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
①背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特点:前期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后期强烈主张个性的抒发,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
③成就:法国莫奈的《日出·印象》;荷兰凡高的《向日葵》;法国的塞尚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5)现代主义(20世纪)
①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工业化的推动;科技的发展;艺术家的创新。
②特点: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
③成就: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锦囊妙计,战胜自我】
1.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比较
2.现代主义文艺流派产生的根源、表现和影响
(1)根源
①社会根源:垄断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但是物质生产是以牺牲一定的精神道德为前提的。
物质与精神发展的脱节加上经济危机的影响使人们的思想产生矛盾。
②思想根源: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认识水平,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急剧变化,人们开始从更高层次上思考人类的前途、社会问题、道德观念等。
③政治根源:世界大战以及后来的“冷战”,特别是核恐怖,使人们感到危机重重,甚至产生心理畸形。
(2)表现
①文学领域:作品打破传统文学的表现手法,故事缺乏完整的情节,甚至缺少常规的开头和结尾,令人难以捉摸;注重人物的描写,但是人物动作无聊,出现一些乏味的对白。
②美术领域:由于心理压力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画家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
他们重视艺术家的主观感受,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艺术上更趋于极端化。
③音乐领域:既有通俗易懂、轻松活泼的流行音乐,又有震耳欲聋、节奏强烈、广泛运用声、光、电技术的爵士乐等。
(3)影响
①现代主义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使现代人受到心灵的震撼。
②使人们产生迷惘的心理,更加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剖析社会的变化。
易错起源4、音乐与影视艺术
例4.贝多芬以顽强的毅力,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
与贝多芬音乐创作中强烈的反封建与追求民主精神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
A.一生饱受贫困、耳聋、失恋的痛苦
B.“从黑暗到光明、从斗争走向胜利”是他的座右铭
C.贝多芬深受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D.受俄国音乐家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的影响
【答案】C
【解析】贝多芬音乐中含有“强烈的反封建与追求民主精神”的原因与他所生活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状况有关,C项正确;A、B两项是从贝多芬个人因素的角度而言的,排除;贝多芬处在柴可夫斯基之前,D项表述错误。
【变式探究】有学者认为,19世纪的音乐是和梦想与激情、生与死的深刻思想、人类的命运、神与大自然、对自由的期望以及善与恶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
该音乐属于(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A
【名师点睛】
1.19世纪的音乐
(1)浪漫主义: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
杰出代表有贝多芬和约翰·施特劳斯。
(2)歌剧:意大利威尔第的《茶花女》,法国比才的《卡门》。
(3)民族乐派:俄国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闻名世界。
2.20世纪的世界音乐
(1)特点: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蓬勃发展,轻松活泼,通俗易懂。
(2)爵士乐: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在一战后流行。
(3)摇滚乐:20世纪50年代初,摇滚乐对美国青少年造成巨大震撼;20世纪60年代,摇滚
乐在美国进一步发展。
英国的披头士乐队在西方也有很大影响。
(4)趋势:随着传播技术的革命和交通的日益便捷,各国间的音乐交流和交融日益增强,推动着世界音乐的繁荣。
3.影视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1)背景
①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
②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们新的精神需求,以及商业利益的驱动。
(2)电影艺术
①产生:1895年底,法国卢米埃尔兄弟首次向公众放映电影短片。
②1927年前为电影的默片时代,美国人格里菲斯拍摄和导演了《一个国家的诞生》,苏联拍摄了《波将金号战舰》等影片。
③1927年,美国首次摄制了第一部有声电影,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
④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问世,标志着彩色电影的问世。
⑤二战后,电影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宽银幕和立体声电影相继问世。
(3)电视艺术
①20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出现。
1929年,英国伦敦首次播送电视节目。
②20世纪30年代播出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
③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④二战后,电视大规模普及运用,被称为“第八艺术”。
(4)影视的影响
①影视艺术既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又直接敏锐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
②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
【锦囊妙计,战胜自我】
1.认识科技革命对思想、文艺及影视艺术发展的影响
(1)思想方面: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日益明显,形成一股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19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马克思主义诞生。
资本主义发展中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2)文学艺术
①文学方面,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反映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