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川崎病患儿的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粘膜表现
1、皮疹:
发热同时或热后不久 向心性,多形性 以躯干,四肢为多 无色素沉着 无结痂,水疱
皮肤粘膜表现
2、肢端变化 为本病特点
手足硬性肿胀 掌跖红斑 指趾端膜状脱皮
皮肤粘膜表现
3、粘膜表现
双眼球结膜充血, 无分泌物
口腔粘膜充血 Βιβλιοθήκη 唇红、皲裂 杨梅舌4、糖皮质激素
不宜单独使用。配合ASA和潘生丁应用, 2mg/kg/日,2~4周。
5、其他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 除ASA外,加用双嘧达莫3-5mg/kg/日
ATP、辅酶A 冠状动脉闭塞可用主动脉-冠状动脉
搭桥术 有二尖瓣关闭不全可行瓣膜成形术
护理诊断
体温过高—与感染、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 皮肤完整性受损—与小血管炎有关 口腔粘膜改变—与小血管炎有关 潜在并发症:心脏受损—与CAA等有关
的形变浸成化润较及著局部水肿
动脉病变的分布
脏器外的中等或大动脉
多侵犯冠状动脉、腋、髂动脉及颈、胸、腹部 其它动脉
脏器内动脉
涉及心、肾、肺、胃肠、皮、肝、脾、生殖腺、 唾液腺和脑等全身器官
除血管炎变以外,病理还涉及多种脏器,以心肌 炎、心包炎、及心内膜炎最为显著,可波及传导 系统,往往在Ⅰ期病变时导致死亡。
1.66:1
2000 ~
2004
北京
50/10万
1.83:1 夏季多见 7月高峰
2003. 1~12
上海
34/10万
KD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因
1997~2001年四川省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发病率
4.26/10 万
5.21/10 万
8.57/10 万
端膜状脱皮 (2)多形性红斑 (3)眼结合膜充血 非化脓性 (4)唇充血皲裂 口腔粘膜弥漫性充血,舌乳头呈草莓舌 (5)颈部淋巴结肿大
注:如5项临床表现中不足4项,但超声心动图有冠状动脉 损害,亦可确诊为川崎病
KD治疗
治疗原则:无特效,采用抗凝,抗炎控制 血管炎,预防冠脉损害和心肌梗塞 一般治疗 阿司匹林 静脉丙种球蛋白 糖皮质激素 其他治疗
炎,脑脊液压力轻度↑,白细胞↑ 消化系统:腹痛、呕吐、腹泻、麻痹性肠梗阻、肝
大、黄疸 其他:关节痛、关节炎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心血管系统检查 其他
血液检查
血象 ( WBC ↑ 、中性粒C ↑,核左移) 血沉增快 C-反应蛋白增高 血小板从2~3周增多 免疫球蛋白增高 部分肝功(转氨酶↑、血清胆红素↑)
心血管系统检查
彩超 冠状A扩张、冠状A瘤、冠状A狭窄 心电图 R波和T波下降
是预测冠脉损害的主要线索 冠状动脉造影
其他
胸片:肺纹理增多,心影扩大。 尿沉渣中白细胞(WBC)数增多,轻度蛋白
尿
川崎病的诊断标准
发热5天以上,伴下列5项临床表现中4项者,排除其他疾 病后,即可诊断川崎病: (1)四肢变化 急性期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恢复期指趾
7.7/10万
9.81/10 万
全省共报告了KD患儿 1811例 病死率为0.08%~2%
病因
病因至今未明 感染: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
6月以下发病少,提示存在母体保护性抗体 地方性、流行性、季节变化,限于儿童 家庭中几乎没有接触感染
病因
非感染说
中性洗剂、螨、地毯
免疫反应
急性期有超抗原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免疫介导 的全身血管炎
美国每年2000例,亚裔人多数
我国首次报道1978年 上海俞善昌教授
北京地区的发病率 已从1995年的19/10万 上升到2004年的50/10万
资料
时间 地区
发病率
男:女
发病季节
1989 ~ 1994
香港 台湾
25.4/10万 20/10万
秋季多见
1997 ~ 2001
四川
7.06/10万
主要内容
川崎病患儿的护理
概述 病因
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
治疗 护理
概述
1好9发67于年婴,幼日儿本(人1川~崎2富岁作多首见先)报道而得名
又<5称岁皮占肤8粘0%膜淋巴结综合症
是男:一女种为以1.全5:身1 中、小动脉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
出冬疹春性季疾 节病为高峰期(12-5月发病较多)

临有床自特限征 性:急性发热,皮肤粘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
多数自然康复,预后良好

心约1肌5梗%塞~是20主%要未死经因治疗的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害
KD分布于全球所有地区和种族,东方人多发 2003年全球累计病例已经超过30万例
日本每年5500例,79、82、86年在日本3次流行 1982年发病16,000例 流行期间4岁以内儿童发病率为172~194/10 万 日本从1970年开始进行两年一次的全国流行病 学调查,报道患者总数为140,873人,
护理措施
发热护理 口腔粘膜护理 皮肤护理 其他脏器损害的观察与护理 药物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饮食护理 健康教育
护理要点
急性期患儿绝对卧床休息 给予清淡的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
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注意心血管损害症状
川崎病患儿的护理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儿科 陈玲玲
川崎富作先生
非猩红热性脱屑 性综合症
1961年发现全世界的一例 1962年下半年报告了7例 1967年3月报道了50例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 川崎病的病理改变 熟悉:川崎病的治疗 掌握:川崎病的临床表现 掌握:川崎病的护理
唇充血皲裂、杨梅舌
淋巴结肿大
发热同时或发热后3天 急性非化脓性 单侧或双侧 质硬、轻压痛 直径1.5cm以上 一过性肿大(热退后很快消退)
川崎病的主要表现有
发热 皮肤粘膜表现 颈部淋巴结非
化脓性肿大
心血管症状和体征
在发病1~6周出现 急性发热期出现心尖部收缩期杂音,心音遥远,
病理改变
波及全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

非特异性血管炎症


















按病变过程分为四期
Ⅰ期(急性期) 约1~2周
Ⅱ期(亚急性期) 约2~4周
Ⅲ期(恢复早期) 约4~7周
Ⅳ期(恢复晚期) 7周或更久
特特点点:: ①②①②①②①②多管特小特中小以小中急中见及点血点等血中动等性等冠其:管:动管等脉和炎动状周及脉的动、大变脉动围微发发脉小动大的脉的血生炎的静 脉多血瘤发管肉减炎脉 及都栓及炎炎芽轻变和 其消形血消肿;为微 周失成栓退主血 围、, ③的梗大发阻动炎、脉内少膜见增血厚管性炎变 ④③③单淋出核巴现细细动胞胞脉浸和瘤润其以或它及坏白瘢死细痕性胞
小结
概述 病因
病理 变化
临床 表现
治疗 护理
思考题:
川崎病的定义 简述川崎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简述川崎病的护理要点 川崎病患儿突然死亡的原因?
1、一般治疗
休息 营养 水分 纠正电解质紊乱
2、阿斯匹林(ASA) 首选
抗炎,抗凝
30~50mg/kg/d
Po tid
热退后3天逐渐减量至3~5mg/kg/日
疗程 :1~3月
如有冠脉病变时,应延长用药时间
3、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
目前最佳方案:ASA+IVIG
可以缩短热程,降低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 常用方案: 1~2g/kg.次 8~12h 10天内应用效果更好。 效果不好者,可重复使用。
最多见 最早出现 T38~40℃,热型不定,多为稽留
热,少为驰张热,持续1~2周 抗菌治疗无效
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达数天或数周,24h波动范围 不超过1℃,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
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h内体温差达2℃以 上,体温最低时一般仍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风湿 热、重症肺结核。
心律不齐,心脏扩大,提示有冠脉损害包括冠状 动脉病变(CAD)、 冠状动脉瘤(CAA) 心肌炎、心包炎 CAA是最严重的定时炸弹,可致人猝死 KD患儿突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CAA破裂
其他系统伴随症状
KD可致多系统多脏器功能损害 呼吸系统:咳嗽,间质性肺炎 神经系统:嗜睡、兴奋、哭闹、抽搐,无菌性脑膜
动脉瘤破裂及心肌炎是Ⅱ、Ⅲ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第Ⅲ、Ⅳ期则常见缺血性心脏病变,心肌梗死可
致死亡。
临床表现
病程多为6~8周 有心血管症状时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主要表现 心血管症状和体征 其他系统伴随症状
主要表现
发热 皮肤粘膜表现 (皮疹、肢端变化、粘膜表现) 淋巴结肿大
发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