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浙江中小板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浙江中小板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分析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一)背景
距离2004年中小板正式启动已经过去整整六年。
深圳证券交易所主办的中小企业板五周年座谈会上,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细数了这六年来中小板的发展情况,并坦言发展中小企业板任重道远。
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义相也指出,中小板发展速度仍然太慢,还没有体现出应有的层次性,他表示,目前中小企业仍处在中国经济的边缘,在经济收缩的过程中,中小企业是最先受到冲击的;在经济快速增长时,中小企业又是最后受惠的。
目前中小企业板的发展没有达到中小企业所期待的或是中国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应有水平,然而,如何找到高效、快速的发展途径一直是企业面临的问题。
盈余质量指企业盈余的优劣程度,企业的盈余质量是评价企业经营状况的最基本指标之一,尤其对于拥有众多股民的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显得更为重要。
我国企业报告的盈余,是会计人员根据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规定,对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开展的各种经营业务进行确认、计量的结果。
部分企业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商业信用、公司上市、保持配股资格、偷漏税等原因,会粉饰会计报表,调节盈余,因此,如何分析和识别企业的盈余质量的优劣程度是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部门等广大会计信息使用者所关心的问题。
(二)意义
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质量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近年来关于盈余质量的研究也涌现出相当多的著作,但从国内外研究不难看出关于盈余质量的评价角度比较单一,没有综合考虑影响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多方面因素,对盈余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至今尚无一致的标准。
再者国内学者对于研究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发展比较热衷,但是很少涉及盈余质量研究,绝大多数集中在资本结构,财务风险融资方面。
本文将从中小板上市公司入手,研究浙江地区的中小板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并对此找出较合理的评价方法。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一)国外关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研究
盈余质量研究的先驱O’Glove,早在60年代在他的成名著述中指出:将盈余质量持续性作为盈余质量的主要问题。
Hawkins(1978)的案例分析中,Hawkins 讨论了盈余质量的概念,并对盈余质量的特点、应用、计量及与盈余乘数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
国外研究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比国内研究要早,早在1968年美国会计学者Ball 和Brown第一次证实了披露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验证了以下结论:未预期盈余与超额回报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在此之后,大量会计文献开始采用类似的研究思路对盈余以及其他会计数据的价值相关性进行了经验研究,这是国外学者较早对盈余质量的研究。
这些研究文献大多限于分析盈余的数量方面,而没有深入挖掘盈余质量在价值分析与预测研究中的丰富内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盈余质量研究成为美国会计学术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2002年美国会计学会召开盈余质量研讨会,《会计评论》新发行了一期以盈余质量研究为主题的增刊。
可见,目前人们越来越关注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分析,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有关以基于信息观的盈余质量研究:Ball和Brown(1968),以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61家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其在1946年-1965年年度会计盈余信息披露前12个月到后6个月之间的未预期盈余和超额收益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在符号上具有显著正相关的关系,这是自证券市场存在以来,人们第一次发现会计盈余信息具有信息含量的系统性证据。
有关以盈余变量的回归系数即盈余反应系数ERC被用来度量研究:LevThiagarajan (1993)年定义了九个财务变量,并使用这些变量进行盈余持续性综合度量求得“基本得分”,他们发现使用“基本得分”度量盈余持续性比用时间序列度量盈余持续性更好。
Penman(2003)用盈余持续性和预测价值作为盈余质量的代理变量,他们通过研究在SEC要求必须进行季度报告之前自愿进行中期披露的情况,测试了报告频率与盈余质量的联系,结果显示盈余质量与报告频率之间是正相关的戴维.F.霍金斯(2000)一共列举了10项影响收益质量的因素:经济环境的影响,变动性,现金流量,一次性经济事项,重复发生的经济活动,财务状况,税收政策,会计政策,生产资产的质量,使用者的目标。
(二)国内关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研究
1、盈余质量概念及特征
钟向东(2005)认为:盈余质量是与会计信息质量相关的一个概念。
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所应达到或满足的基本质量要求,即会计系统为了达到会计目标而对会计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及输出过程的基本约束。
盈余质量在会计信息质量中的地位得以加强主要体现在近年来立法和行政机构已经开始广泛使用会计盈余指标对公司从招股上市到摘牌下市的全过程进行评价和监督。
政策措施的实施使得盈余信息具有了神秘色彩,也为经营者进行利润操纵提供了可趁之机。
因此,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强调盈余质量。
国内外学术界和实务界至今未能对盈余质量有统一定义,比较可接受的定义是:盈余质量指盈余信息的投资者决策相关性,即当期或历史盈余预测未来现金流的能力。
根据上述定义,盈余最主要的质量特征是盈余的预测价值。
蔡维灿(2010)指出:近年来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研究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前所未有的重视。
2002年美国会计学会召开盈余质量研讨会,《会计评论》杂志于年底发行了一期关于盈余质量研究主体的增刊。
尽管如此,学术界仍未能对盈余质量有统一定义,笔者认为,盈余质量也称盈利质量、利润质量、收益质量,它是指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经济效益和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内在揭示,它是对当期企业盈利的构成相关性、形成真实性、变现保障性、趋势增长性、管理者行为和盈余风险性等方面的一种综合评价结果。
洪艳(2009)指出:盈余质量内涵的理解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会计盈余的确定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基础,能真实体现公司过去、现在、未来的经营状况;二是企业账面盈余数额较大且伴随着相应的现金流量作为保障;三是盈余应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各期盈余具有持续稳定的发展能力;盈余必须有企业本身的安全性作为保证。
具体来说,对盈余质量的解释如下:高质量盈余应当表现为当前盈余可以代表企业目前的生产经营状况和业绩状况,资产运转状况良好,企业依赖的业务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企业对利润具有较好的现金支付能力,企业当前和未来都拥有很好的经营业绩和稳定的现金流量状况。
低质量盈余则表现为当前盈余没有或者不能很好代表企业目前的生产经营状况和业绩状况,资产运转不良,企业所依赖的业务没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企业对利润的支付能力较差,企业当前和未来经营业绩较差或者现金流量状况较差。
并根据前述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基本内涵,总结出盈余质量的五大核心要素:盈利能力、
盈余的持续性、盈余的成长性、盈余的现金保障性和盈余的安全性。
2、财务基本角度分析盈余质量评价原则
汝莹和符蓉(2006)指出:从收益定义的不同角度,即:会计收益、经济收益、全面收益来寻找引起盈余质量的问题,主要从收益是否真实反映经营成果角度来评价盈余质量。
选取营业利润和非营业利润两个指标来作评价。
但文章中仅用两个指标来反映盈余质量这一综合性的问题,不够全面。
张新民和王秀丽(2006)指出:以利润各构成部分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为变量评价盈余质量认为利润质量是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以及利润结果的质量。
高质量的企业利润应当表现为资产运转状况良好、企业所信赖的业务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企业对利润具有较好的支付能力(交纳税金、支付股利等)、利润所带来的净资产的增加能够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资产基础,反之,低质量的利润,则表现为资产运转不灵、企业所信赖的业务具有企业的主观操纵性或没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企业对利润具有较差的支付能力(推迟交纳税金、无力支付股利等)、利润所带来的净资产的增加不能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资产基础。
张继勋和刘成立(2006)指出:以会计盈余持久性为变量评价盈余质量,文中选择了主营业务利润与利润总额的比、应收账款周转率、补贴收入占利润总额的比、收益稳定性指标等四个指标作为衡量盈余持续性的评价指标,对2003 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82 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间距离上一会计年度的结束日天数、实际披露与预约披露相比的时滞分、别考察盈余质量对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滞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结论:由主营业务利润与利润总额比指标反映的盈余质量越低、应收账款周转率低、非标审计意见、变更会计师事务所、亏损的公司倾向于晚披露年报。
收益稳定性差, 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倾向于比预约披露日延迟披露年报。
黄中生和褚友祥(2004)指出:认为如果利用收益信息预测未来现金净流量越准确,说明收益信息越可靠、越相关,收益的质量就越高;反之,说明收益的质量较低。
因此,可以从中推断出会计收益质量的两个重要属性:收益的现金保障能力与收益的稳定增长能力。
从盈余的现金保障性、盈余的稳定增长能力来设置指标评价盈余质量。
3、盈余质量评价方法的选择
洪艳(2009)指出:本文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研究,并在定量结果的
基础上做出定性判断。
定量研究以我国深沪两市308家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3年—2005年的年报数据为样本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法构建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综合评价的EQS。
从14个常用来分析企业盈余质量的财务指标中提炼出6 个能代表盈利能力、盈利的成长性、持续性、现金保障性和安全性的因子;然后用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以各因子的因子得分为自变量构建出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并计算出样本企业的盈余质量综合评价得分。
实证结果表明,盈余质量综合评价的EQS与当前和未来的盈余状况和现金流量状况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利用盈余质量综合评价的EQS可以预测企业当前和未来的收益状况和现金流量状况,所构建的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模型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度量盈余质量。
纪茂利和刘立国(2010)指出:由于辽宁省上市公司只有51家,其中机器人(300024)2009年上市,没有可具体分析的数据,实际分析的只有50家上市公司,数量较少,且一些公司上市时间较短,所以采用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和盈余与现金流关系法,评价盈余的持续性和盈余的净现金性即真实性质量。
构建如表1:
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例统计表
表1
从上表统计情况进行两年比较分析,发现盈余质量有下降趋势。
盈余的净现金分析方法如上表一样,最后将两种方法结合进行综合评价。
文中结论说,采用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营业利润的比值来评价盈余的持续性和真实性,是评估公司盈余质量较为简单但却很实用的方法,它帮助我们对辽宁省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区分,若要具体分析辽宁省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下降的原因,以及同全部上市公司和行业上市公司比较所处
地位如何,还要使用其他盈余质量评价方法,这正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燕伟(2010)提出: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的两步分析法即定性分析和定量模型分析相结合。
定性分析即对环境、行业、实施危机信号等方面进行分析。
构建定量模型分析,第一步,收集权威机构对上市公司各年度财务报告给出的综合评分指标的得分。
(也可以用其他数据组,但该数据组要能够综合反映收益的获利性、收益的持续性、收益的持续、收益的成长性、收益的变现性、收益的结构性)。
第二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第三步,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综合评分指标各部分的权重。
第四步,根据第三步确定的权重,建立反映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综合评分公式。
第五步,运用该公式对目标公司进行评分,最终确定目标企业的收益质量。
本实证选取了源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酒类板块中的三家企业宜宾五粮液、贵州茅台、青岛啤酒。
实证结论得出从上述的收益质量测度值可以看出,三个上市公司中宜宾五粮液的收益质量最好,贵州茅台的收益质量第二,青岛啤酒的收益质量第三。
我国近年来公布的中国酒类产品综合排名中宜宾五粮液名列第一,贵州茅台名列第二,青岛啤酒名列第四。
可见本文研究的结果与权威机构的评价一致,这也证实了本文构建的测度模型的合理性。
(三)总结部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关于盈余质量的研究也涌现出相当多的著作。
本综述从相关文献中采撷精华,阐述盈余质量定义特征、评价原则及评价方法,同时结合上市公司的情况作出阐释,使我们对此领域里的国内外成果有大概的了解,为以后更加全面的认识此问题奠定基础。
但从国内外研究不难看出关于盈余质量的评价角度比较单一,没有综合考虑影响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多方面因素,对盈余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即便有些研究建立了盈余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和模型,也没有对建立的评价体系和模型进行严密的有效性验证,从而难以说明建立的盈余质量评价指标体。
再者国内学者对于研究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发展比较热衷,但是很少涉及盈余质量研究,绝大多数集中在资本结构,财务风险融资方面。
本论文将从中小板上市公司入手,研究浙江地区的中小板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并对此找出较合理的评价方法。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研究难点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一)课题的研究内容:
1、介绍盈余质量的定义,总结盈余质量的基本特征,阐述影响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多种因素等理论内容。
2、浙江中小板上市公司现状介绍。
搜索浙江地区中小板上市公司,总结浙江中小板上市公司数量、行业分布情况,从相关的财务数据及报告中分析浙江中小板上市公司发展现状。
3、探讨盈余质量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针对已上市的浙江地区100多家中小板上市公司,通过实证研究,结合其影响因素,按照一系列评价指标选取原则,选取恰当的评价指标,进而形成合理的会计盈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逐一分析,
4、依据盈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浙江中小板上市公司进行排序,从其排序结果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浙江中小板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相关对策建议。
(二)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文献研究法。
首先对于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进行广泛阅读,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理论动态打好理论基础。
2、比较研究法。
在分析浙江中小板上市公司盈余质量问题时,选择多家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计算出对应的财务指标,把可比信息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
3、案例分析法。
选择运营良好、值得分析研究的浙江中小板上市公司,摘取该公司的相关信息,逐个进行研究
技术路线:
(三)研究难点
课题的研究难点是在于选择哪些恰当的评价指标,继而形成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梳理、归纳、总结浙江中小板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对策。
(四)预期达到的目标
课题预期达到的目标是通过对浙江中小板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深入了解浙江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现状,并为改善浙江中小板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提出相应建议,希望能对浙江中小板上市公司的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
2010.10.08—2010.11.22 完成毕业论文选题
2010.11.23—2011.01.10 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外文翻译
2011.01.11—2011.03.11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2011.03.12—2011.05.03 毕业实习,修改论文
2011.05.04—2011.05.12 毕业论文定稿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钟向东.透视公司盈余质量分析.会计之友,2005(7):P39-40.
[2] 蔡维灿.基于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盈余质量分析思路探讨.荆楚理工
学院学报,2010(3):P43-47.
[3] 洪艳.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研究.会计之友,2009(4):P23-25.
[4] 汝莹,符蓉.收益与收益质量的分层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6(7):P65-66.
[5] 张新明,王秀丽.企业财务状况的质量特征.会计研究,2006(4):P23-25.
[6] 张继勋,刘成立. 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滞与盈余质量.产业经济研究,2006
(3):P23-24.
[7] 黄中生,褚友祥.会计收益质量影响因素及评价.现代财经,2004(10):
P35-38.
[8] 纪茂利,刘立国.辽宁省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研究.会计之友,2010(5):P67-68.
[9] 燕伟.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及测度模型检验.财会通讯,2010(1):
P89-90.
[10] 胡金莲,郭凌云.构建我国盈余质量评价的方法体系.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
学学报,2008(20):P62-66.
[11] 林进.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综合评价研究.会计之友,2008(3):P43-44.
[12] 盖地,吴中华.中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云南财经大学校园学
报,2007(5):P56-58.
[13] 刘欣.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研究.硕士论文. 西南财经大学,2008:
P22-30.
[14] 杨琼.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质量研究.硕士论文.中南大学,2004:P30-36.
[15] 李红霞,韩红姝.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信息质量评价分析.科学与管
理,2009(11):P101-104.
[16] 李国柱,贾洪波.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实证分析.商场现代化,2006
(6):P17-20.
[17] 孙爱军,陈小悦.关于会计信息盈余含量的研究.北京大学学报,
2002(11):P39.
[18] 卞茹.浅谈现金流量表的盈余质量分析.财经界,2009(9):P43-44.
[19] (美)戴维.F.霍金斯.公司财务报告与分析:教程与案例(第四版)中译本.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P20-35.
[20] O’ Glove, 1987. “Quality of Earning”. The Free Press.August.pp.199.
[21] Gradient analytics, 2005.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earning quality”.[EB/OL]
– website. March, pp.23-25.
[22] Michael D.Akers, 2005. “Analysis of earnings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e CPA Journal. November.pp.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