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百家争鸣理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3)教育思想: ❖ 首创私学, ❖ 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
局面), ❖ 主张因材施教。
(4)潜心办学和著述(“六经”),奠定 儒家思想基础
孟子的简介
❖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 国人,他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 子思,自认为是儒家学派的正 宗。一生以教书为主,也曾游 说于各诸侯国。晚年著书立说, 他的言论被整理成《孟子》一 书。冯友兰认为孟子是儒家的 理想主义代表。
(1)哲学思想: ① “道”是万物本源 (核心) ② 朴素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精华) (2)政治思想: 理想社会:“小国寡民” (消极) 治国思想:“无为而治”
2、庄子
战国时期,道家代 表,庄周继承和发展 了老子的道家思想, 著有《庄子》一书, 后人称他为庄子, 把他和老子合称为 老庄。
世界看老子
《老子》哲学对康德、黑格尔的辩 证法思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尤其 对医治一战后德国的精神创伤,起 了重大作用。
老子天下第一
目前为止,可查到的各种外文版
的《道德经》典籍已有1千多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被译
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
著,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
德经》。
《道德经》英文版
• 1、孔子曾经在杏坛广收门徒进行讲学。下 列孔子的教育主张中,反映其教育学生不 分等级贵贱的是( )
墨子
五、墨家: 墨子(战国,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
1、墨家学派的基本特征:P7第三段
2、思想主张:(讲求实际功利精神) 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3、主要贡献:(P7最后一段) ①认识论:“三表法”; ②逻辑学:“墨辩”学派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
教育、职业教育等 •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
爱和平、反对战争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
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
之首。
孔子在汉城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 子:“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 寻找智慧。”
孔子在柏林
• A. 有教无类 • B. 因材施教 • C. 当仁不让于师 • D.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2.清康熙帝为北京孔庙题写“万世师表” 的匾额,主要是为了表彰孔子对中国古代 () A.政治思想的贡献
• B.伦理道德的贡献 C.哲学思想的贡献
• D.教育实践和理论的贡献
• 3.强调舍生取义,先义后利的思想家是
思想主张: • ①施政主张:“仁义”和“王道”; • ②民本思想:“君舟民水”; • ③伦理观:主张性恶论——礼法并用; • ④哲学:唯物主义思想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孔子
孟子
荀子
时期
春秋 战国中期 战国末期
仁的
同 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 思想
以德治民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
A.孟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庄子
• 4.“诸子百家”中,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是
• A.韩非子
B.荀子
• C.孔子
D.老子
• 5、孔子年青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
并向老子请教治国之道。结合所学知识判
断,老子会对他说什么呢
• A.兼爱非攻,尚力节用
• B.无为而治,无事取天下
•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思想主张:
(1)将“法”、“术”、“势”糅合为一;
(2)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3)主张积极变法革新。 评价:
顺应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即P7第三段):①、②
墨子,名翟。出身于“贱 人”。墨家的创始人。墨子精 于工技,曾经“学儒者之业”。 他一生的活动主要是“上说下 教”,儒、墨两家并称为“显 学”。墨子门下弟子众多,他 们对巨子(墨家领袖)都绝对 服从,并为之赴汤蹈火,在所 不辞。相传墨子曾止楚攻宋, 主张兼爱、非攻。
逍遥游的庄子
庄子的思想主张: 1)世间万物是相对的(辩证思想); 2)“齐物”: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 3)“逍遥”的人生态度。
3、老庄之学的评价:P6第4段
四、法家思想 1、特点: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
2、法家的政治实践: 魏国:李悝 秦国:商鞅 集大成者:韩非子
3、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韩非子
• 8、“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时期的 ()
• A.墨家思想 C.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D.法家思想
2、孟子(“亚圣”)
(1)政治思想 :
★“仁政”学说(核心)“民贵君轻”的民本思 想。 (2)价值观:
重义轻利,舍生取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伦理观: 性善论
荀子的简介

荀子,名况,战国
晚期赵国人。是儒家思
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有
两位有名的学生:一位
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
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
一、百家争鸣
学考要求:
知道儒家、道家、 墨家、法家代表人物 及主要观点,认识百 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 要意义。
第一课 百家争鸣
问题探究
1、什么叫“百家争鸣”?
2、“百家争鸣”中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主张?
3、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 面?
4、“百家争鸣” 局面形成的意义?
一、“百家争鸣”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社会经济发展;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分封制瓦解;
阶级关系:“士”阶层崛起;
思想文化:私学兴起,从“学在官府”到 “学在民间”
3、“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 (1)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 (2)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
孔子的从政经历
❖ 孔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 地方官,政绩十分显著,五十 多岁时担任司寇,成为政府高 官,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 后在55岁左右仕途失意,官闲 居家。
▪学业水平测试
▪ 考试时间:
▪ 2020年1月
▪ 考试范围:
▪ 必修一、二、三
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1课 百家争鸣
(儒学形成发展)
儒学成为主流——2课 汉代儒学
董仲舒新儒学(具神学色彩)
儒学理论化、思辨化——3课 宋明理学
儒学的批判继承和创新—— 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异 人性论
性善论 性恶论
奠定 基础
体系完整, 成为大宗。
三、道家:老庄之学
1、创始人:老子
《 道



• 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 的创始人,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 宙本源的哲学家。著有《道德经》,充满 着哲理和东方智慧。
三、道家:老庄之学
1.老子(春秋晚期,道家学说的创始人):
1、含义:
•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 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 期的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
• “争鸣”,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 会、学术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
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原因? 时代背景(根本原因) :春秋战国时, 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 D.经世致用,工商皆本
• 6、“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 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子
• 7、荀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广泛吸 收各学派思想的精华。下列各项中,属于荀 子提出的主张是
• A.“弱者道之用” •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斯。当代哲学家冯友兰
认为荀子是儒家的现实
主义代表。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 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 舟,水则覆舟。
——《子》
3、荀子(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 之后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 达十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 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 遇,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最终未 能实现。
二、儒家学派
1、孔子和早期儒学 (1)政治思想:
核心思想是仁和礼 ①仁:“仁者爱人”,“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 ②礼:主张“克己复礼”; ③强调要“为政以德”,反对 苛政和和任意刑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