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MnTWIP-TRIP钢应变硬化行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出处: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研究背景
近年来,用于交通运输,机器、工程结构 建筑结构 交通运输 机器 工程结构 建筑结构的材料受 结构及建筑结构 交通运输 机器、 到了广泛的关注。超高Mn钢具有高强度及塑性,极好的成形性 能,优良的断裂韧性及比重较小等优点,因此成了研究的焦点; Fe-Mn-(C)合金具有较低的层错能。Al和Si元素的加入都会影响 Fe-Mn合金的层错能及相稳定性,从而增加Fe-Mn合金许多特 性比如与形变孪晶相关的应变硬化 应变硬化,应变诱发γ ( f .c.c ) → ε (h.c. p )及 应变硬化 γ ( f .c.c ) → α (b.c.c ) 转变。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合金元素主要使TWIP钢:当Mn含量小于 15%时发生TRIP效应及当Mn含量超过25%时发生TWIP效应。 当Mn含量为15%~25%时,TRIP效应和TWIP效应都存在,本 文对其机理与应变硬化速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应变能的增加使得层错能增高,从而生成变形孪晶,而 应变能的增加使得层错能增高,从而生成变形孪晶, 不是 ε 马氏体。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总是在应力相
对集中的地方发生。
4.2 应变硬化机理
结合图1和图3,在弹性变形阶段(I阶段)表现出非常高的初始应变硬化 速率。随着变形的增加,硬化速率迅速的减小,然后,在低应变区( II阶 段),硬化速率轻微的降低。在真应变为0.14~0.35,该钢表现出与传统 钢不一样的行为特性,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上凸;(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 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 造成体积膨胀及诱导塑形松弛) 造成体积膨胀及诱导塑形松弛
图4 加工硬化率与真应变的关系
(dσ / dε ) / σ
3.1.2 显微结构分析
• 变形前 变形前:主要为fcc 相和少量的bcc相, 后者为马氏体和少 量的铁素体。 • 变形后 变形后:由于在室 温没有铁素体形成, 相峰值减小表明奥 氏体转变成了马氏 体。 表明在拉伸过程中 表明在拉伸过程中 发生了TRIP效应。 效应。 发生了 效应
4、结果讨论 、 4.1 拉伸过程的显微结构演变 4.1.1 γ → ε → α 转变( 0.06~0.14)
从图7(a)可以看出,在退火态,出现了少量的位错及层错,当应变量达 到0.06时,层错增加,并出现了大量重叠。同时,如图5所示,X射线衍射 结果发现 ε 相增加;
ε 该结果表明, 马氏体通过a<112>/6部分位错形成的层错而形核,也可能通 过层错的重叠而直接形核,因此,在相变过程中,奥氏体中的层错表现出极 马氏体通常在两个 晶体交界处形成。在交界处,由于大的位错, 晶 其关键的作用,在外力作用下,当一个面上的原子被挤出或发生迁移,在 核容易沿着 晶体主要滑移面而长大。应变能量的积累,诱发马氏体的长大; (111)γ 面上形成一个新的层错,其很可能成为细小的 ε 相的起源。在 ε 相形 位错密度的增加使得新的马氏体形核。 成的初始阶段,堆垛层错通常在滑移面相交处或者晶界或退火孪晶界处形成。
2、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在50kg的真空感应炉里熔炼 锻造 熔炼,锻造 熔炼 锻造成厚40mm,11500C均热处 均热处 热轧成厚度为3.5mm的板材。实验试样从热轧 理2小时,然后热轧 热轧 加热到 保温1小时 板材上切割下来,加热到11000C保温 小时,水冷 加热 保温 小时,水冷。 所有的拉伸实验在CMT5105电子拉伸试验机上进行(室温), 拉伸速率为10-3s-1。其中一个试样拉断,其他试样分别均匀变 形到真应变为0.03、0.06、0.14、0.19、0.24、0.29、0.35、 、 、 、 、 、 、 、 0.45,以研究其变形机理。 变形前后试样的显微结构用OLYMPUS GX51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及 光学显微镜 Philips EM400T.D/MAX-Ra X射线衍射仪,TEM进行观察。 射线衍射仪 料表明,只要相当微弱的应变就可以诱导 ε 相的形成,所以,在塑性变 形的初始阶段, ε 相迅速增加,然后转变为 α 马氏体。
4.1.2 应变诱导形变孪晶( =0.14~0.35) 应变诱导形变孪晶( 诱导形变孪晶 )
从相的体积分数和应力-应变曲线的关系可以发现,在真应变为 在真应变为 0.14~0.35时,各相的体积分数均为常数 时 各相的体积分数均为常数。而真应力随着应变的增 加而迅速增加。 该现象归因于孪晶的形成; 孪生可以看成是部分位错的合理重组的行为,晶粒总是会转向更 有利于塑性变形的方向,被孪晶晶界阻碍的堆积位错会形成应力 集中。当孪生很难发生时,又会发生滑移。孪生和滑移交替发生, 从而使钢得到强化 使钢得到强化 使钢得到强化。 通常认为,变形孪晶阻碍了位错滑移,从而提高了加工硬化速率。 图7(e)显示了孪晶与滑移的相互作用,图7(f)显示了大量的 变形孪晶,表明,在此变形阶段的应变硬化机理受到孪晶及孪晶 表明, 表明 和滑移的相互作用控制。 和滑移的相互作用控制
应变硬化速率和加工硬化率
对应于图1不同的 变形阶段,在初始 阶段(弹性阶段 弹性阶段) 弹性阶段 应变硬化速率迅速 减小,然而,在塑 形变形阶段,其先 减小,到达中间阶 段,其缓慢的增加, 而后下降。
图3 应变硬化速率与真硬变的关系
dσ / d ε
加工硬化率刚开 始显著的下降, 然后接近于稳定, 当 (dσ / d ε ) / σ 降 到小于1,紧缩发 生,然后断裂
5、结论 、
)当真应变在 , 真应力应变曲线显著增加, 2)当真应变为 3)当真应变为 当真应变在0.14~0.35,应变诱导 γ → ε → α 转变占主要, 应变为0.06~0.14,真应力应变曲线显著增加,曲线 转变占主要 占主要, (4)当真应变在0.35~0.45,应力随着变形的发生而发生高度 (1)通过 )通过Mn18.8%的TRIP/TWIP钢的拉伸实验研究了该钢的 的 2 钢的拉伸实验研究了该钢的 集中。奥氏体和马氏体逐渐保持相同的应变 α 马氏体在孪晶 应变, 集中。奥氏体和马氏体逐渐保持相同的应变, 马氏体在孪晶 在早期阶段,层错大量增加,出现大量的重叠。 马氏体的形 的二阶倒数满足 在早期阶段,层错大量增加0 出现大量的重叠。 ε 马氏体的形 的二阶倒数满足 d 2σ / d ε > , 但是没有相变的发生。该行为可 。但是没有相变的发生。 应变硬化行为。其表现出高的应变硬化速率 真应力应变曲线 应变硬化行为。其表现出高的应变硬化通过,真应力应变曲线 α 速率, 没有发现孪晶 区沿着厚度方向而长大。在最后阶段,速率 通常在两个 ε 马 区沿着厚度方向而长大。在最后阶段,通过TEM没有发现孪晶 核可以直接通过层错的重叠来实现, 马氏体通常在两个 核可以直接通过层错的重叠来实现, 马氏体 归结为孪晶的形成。位错运动受到变形孪晶的阻碍, 归结为孪晶的形成。位错运动受到变形孪晶的阻碍,其使钢硬 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阶段; 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结构,但出现了混乱的变形带。 结构晶体间形成。 氏体晶体间形成 马氏体通过晶体的合并而连续的长大。 氏体晶体间形成。然后 马氏体通过晶体的合并而连续的长大。 化。,但出现了混乱的变形带。
谢谢
4.1.3
γ → α 转变( =0.35~0.45) 转变( )
当真应变为0.35~0.45时,随着变形的进行,应力集中 达到更大。XRD结果 结果显示,在此阶段,部分奥氏体转变 结果 为马氏体,也就是说,在变形时发生了TRIP效应。
ε 实验结果表明,当层错能相对较低时, 马氏体初步形成, 并且,奥氏体可以通过 ε 马氏体转变形成 α 马氏体。
3、实验结果 、 • 3.1 拉伸实验结果 3.1.1 机械行为(力学特征)
试样的真应力-应 变曲线表明该钢种 表现出很好的机械 特性:具有高的真 应力(1300Mpa) 及大的真应变 (0.45),相对较 低的屈服强度及连 续屈服(如左图)。 根据曲线特性可以 把应力应变曲线分 为四个阶段
II.在塑形变形的初始阶段, I.弹性变形,各相的 奥氏体的体积分数随着真 体积分数不变 IV.奥氏体的体积分数 α 应变的增加而迅速下降, III.没有相的变化 随着变形的增加而降 ε 马氏体相反, 马氏体增 低,马氏体相反 加后下降,而后接近于常 数。
在最后的塑性变形阶段( 0.35~0.45),由于形变诱导马氏体与形变孪晶 由于形变诱导马氏体 由于形变诱导马氏体与形变孪晶 的相互作用,应变硬化速率有升高。过剩奥氏体也会导致加工硬化 速率有升高 奥氏体也会导致加工硬化。 的相互作用,应变硬化速率有升高。过剩奥氏体也会导致加工硬化。马氏 体的转变导致体积膨胀诱导了位错的产生,因此,位错会堆积在边界处, 使得界面能减小。当应力集中使得马氏体达到屈服强度并发生变形,接触 面就会很容发生分离,从而导致显微裂纹。裂解通常发生在能量最低的方 向,沿着阻力最小的路径发生。因此,主裂纹沿着界面扩展,从而导致最 后的破坏。
含Mn18.8%的TRIP/TWIP钢 Mn18.8%的TRIP/TWIP钢 的应变硬化行为
讲解: 讲解:曾敬山
作者与文献来源
作者:
∗ Hao Dinga,∗, Hua Dinga,b, Dan Songa, Zhengyou Tanga, Ping Yang(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图5 变形过程X射线衍射结果 : (a) 0 (b)0.06 (c) 0.14 (d) 0.25 (e) 0.35 (f) 0.45
• 变形前:出现了少 变形前: 量的退火孪晶,在 奥氏体晶粒边界分 散着马氏体或者铁 素体岛。 • 变形过程中:形成 变形过程 过程中 了更多的变形孪晶。 • 在断裂时:少量显 断裂时 微裂纹沿着不同相 界面扩展。
图6 实验钢不同变形下的光学显微组织 (a) 0 (b)0.14 (c)0.25 (d)0.45
(a) 出现少量层错; ) (b-c)在少量变形后, ) 层错迅速增加,并发现 了高密度的 ε 相; (d-f)位错随着变形 ) 的增加而增加,且出现 变形孪晶,在孪晶与位 错间有交互作用; (g)形成了更多的孪 ) 晶,并且非常细小,孪 晶在不同的变形方向发 生重叠; (h-i)出现了马氏体 ) 及混乱的变形带结构。 显微结构分析表明 显微结构分析表明 在变形过程中发生 了TRIP和TWIP效应 和 效应 图7 实验钢不同变形量的TEM显微组织 (a) 0 (b) 0.03 (c)0.06 (d)0.14 (e) 0.19 (f) 0.24 (g) 0.29 (h) 0.35 (i) 0.45